第三十年明月夜 第101節
魚扶危低頭,嘆了聲:“不好,陷于牢獄,酷刑之下,十指盡斷,而當今世上,能救他的,唯公主而已?!?/br> 大理寺內,三司日夜會審,已成人間煉獄,但大理寺外,還在努力的,不止李楹一個人。 何十三和諸少年站在玄武門外,看著一人高的登聞鼓,一個少年咽了下口水,膽怯問何十三:“我們真的要這么做嗎?” 何十三面無表情:“你想想你阿娘的診病錢是如何來的?你想想你阿耶死的時候是誰買的棺材?” 那少年眼睛一熱,低下頭去。 何十三道:“我不管他當察事廳少卿的時候做過什么,橫豎是些爭權奪利的臟事,反正我也不懂,我只知道,沒他,這幾年,我們活不下去,更不可能有如今的好日子,他娘的畜生都知道知恩圖報,人不知道嗎?” 眾少年心潮都澎湃起來:“好,我們干!” 何十三首先大步邁向登聞鼓,拿起鼓槌,砰砰敲了起來:“冤枉!冤枉!” 看守登聞鼓的金吾衛對視一眼,趕緊去匯報監門衛,直到玄武門外聚集的百姓越來越多,左監門衛才聞訊趕來,他斥道:“做什么?” 何十三大聲道:“冤枉!我要申冤!” “告過縣、州、大理寺了嗎,沒告的話算越級上訴!念爾無知小兒,快回去!” “什么越級上訴?除了敲登聞鼓,哪個縣州敢接我的訴狀?” “你到底要告什么?” “告你們,冤我阿兄!” “你阿兄是誰?” 何十三抬頭挺胸,喊出他以前最鄙夷的名字:“是崔珣!你們冤他!” 左監門衛愣住,何十三大聲說道:“他敲登聞鼓,你們憑什么查都不查就給他關到大理寺?名為三司會審,實際就是酷刑逼供!如果圣人沒有勾結突厥,如果太后沒有包庇親子,那怎么會怕查?你們憑什么不查被告,反而去拷打原告?” 左監門衛嚇得哆嗦,他指著何十三道:“反了!反了!” 金吾衛一擁而上,用刀鞘去抽打何十三,何十三被踢倒在地,仍然對圍觀的百姓嚷道:“登聞鼓不是申冤用的嗎?難道涉及太后和圣人,就不能敲了嗎?還是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就是騙我們的!” 百姓目瞪口呆,其余天威軍少年也涌了上來,口中紛紛喊著冤枉,手中拿起鼓槌敲了起來,一個人被打倒在地,另一個人繼續拿起鼓槌敲,登聞鼓前,灑滿一地熱血,少年人不顧生死,前赴后繼,猶如他們的兄長六年前在落雁嶺,明知必死無疑,卻一個個,舉起刀劍,縱馬向突厥人的鐵蹄發起沖鋒。 蓬萊殿里,太后端坐在珠簾后,一言不發聽著此起彼伏的鼓點聲,左監門衛戰戰兢兢地和她匯報著:“都是些十二三歲的頑童,打不跑,嚇不跑,臣已經將他們全部關押起來了,但還是有聞訊而來的頑童趕來敲響登聞鼓,臣以為,他們妄議君上,不如殺一批,以儆效尤?!?/br> 太后神情冷淡:“你是說,殺十二三歲的孩子?” “但他們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先關著吧?!碧笃v道:“來一個關一個,總有來完的那天?!?/br> 左監門衛答了聲“諾”,然后又道:“這些頑童擅敲登聞鼓,敗壞太后與圣人名聲,臣以為,應先派金吾衛守衛登聞鼓,不許百姓再敲,等此事告一段落,再做處置?!?/br> 太后不置可否,左監門衛領命下去,途中遇到了侯在殿外,身穿緋紅官服的盧淮,等到太后宣召,盧淮跪下叩首行禮,然后起身,諷刺地說了句:“從古至今,還未有不許敲登聞鼓的王朝,大周,倒是開了個先例?!?/br> 太后抬眼望他,盧淮消瘦不少,他去長春觀外的荒林挖出了王暄尸首,王暄尸首已經開始腐爛,但還是能看出這個文弱書生死前受的何等折磨,盧淮顫抖著手去撫摸著他的摯友,然后在王暄尸首前,哭到幾度暈厥。 待將王暄尸首送回王家,王暄的妻子和一雙兒女也哭到肝腸寸斷,盧淮不斷允諾會照顧他們今后生活,卻還是抵不住他們的喪夫之痛和喪父之痛,倒是王暄的老母神色平靜,她對盧淮道:“我兒因義而死,流芳百世,快哉平生,何故悲傷?” 盧淮神色震撼,他斟酌了下言辭,問王暄的母親,這個出身瑯玡王氏的婢女:“義與忠,何擇之?” 王暄母親說:“義是大義,忠是愚忠?!?/br> 何擇之,不言而喻。 太后這段時日,好像失去了所有心氣,本烏發如瀑的鬢邊也添了幾絲白發,眼眸中更少了昔日的銳利神采,連對盧淮的諷刺之語她也只是沉默以對,她道:“盧卿,之前讓你回府待罪,三司會審,也不許你參加,是有些冷待了你,但你私縱崔珣,吾總要給圣人,給群臣一個交代,待此事之后,你再回大理寺吧?!?/br> 盧淮搖頭:“臣不回大理寺了?!?/br> 太后有些愕然,盧淮道:“臣的叔父,是臣親手抓的,他在府中服毒自盡,自盡前,他要臣答應他,要忠君,事主,不能讓小人害了圣人?!?/br> 盧淮緩緩道:“忠君事主這四個字,一直是叔父的為官準則,也是臣的為官準則,但是這段時日,臣一直在想,為人臣者,是應該忠君,是應該事主,可若君是錯的呢?主是錯的呢?那是否還應該忠君、事主?臣雖是大周的臣子,但也是一個人,那身為一個人,到底是應該忠于君,還是忠于理?” 他眼神堅定,想必已經有了答案了,珠簾后的太后只是沉默,盧淮側耳聽著殿外又響起的登聞鼓聲,說道:“叔父撫養臣長大,他的話,臣曾言聽計從,但這次,臣恐要忤逆了,臣作為一個人,要去追尋自己的理,或許這個過程,會讓臣失去性命,但臣,在所不惜?!?/br> 他的話,讓太后臉上劃過一絲茫然,忠臣、百姓,她在為了她的愛子之心,與這些人為敵,她可還記得,曾幾何時,當她連一雙鞋都沒得穿的時候,當她仰頭望著巍峨莊嚴的大明宮的時候,她心中,曾閃現的那個大膽念頭: 我的夢想,真的只是做全天下最有權勢之人的妾室嗎? 我不能,讓大周的百姓,都有鞋穿嗎? 就算我是一個女人,難道就不能有這個想法嗎? 男人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 太后神情恍惚,盧淮又道:“臣不會為官,也不會再回大理寺,大理寺的刑具,不應該用來拷打一個赤子之心的人?!?/br> 他目光,透過搖曳的珠簾,希望太后的口中,為獄中 十指盡斷之人,爭得一句寬慈,但他等了很久,卻什么話都沒等到,他心中終于徹底失望,于是跪下,重重叩了一首,然后從袖中拿出一個破損的牡丹五色錦荷囊:“臣要走了,前路漫漫,臣面前的,是一條必死之路,但臨死之前,想將此物呈給太后?!?/br> 內侍將荷囊遞給太后,太后甫一接過,忽然手指劇烈顫抖起來,她甚至不顧儀態,站起掀開珠簾,快步走到盧淮面前:“這荷囊,你哪里來的?” 盧淮回道:“這是崔珣的貼身之物,他入獄時到了臣的手上,因為破損,臣本想拿去修補,但尋遍長安,都無人能補,最后在一個白頭宮女那里,識得這乃是三十年前,永安公主的荷囊?!?/br> 荷囊破損處,還露出兩束被紅繩系著的結發。 盧淮靜靜道:“至于崔珣為何會有永安公主的荷囊,這臣不得而知,或許,太后可以去問崔珣,只是,若再由三司拷打下去,只怕崔珣,開不得口了?!?/br> 太后愣住,她定定看著荷囊中的結發,幾乎是語無倫次的,厲聲吩咐內侍道:“傳令!讓三司停了刑罰!去問他!問他為何有這荷囊!” 只是太后派去的內侍,卻從崔珣口中問不出半句。 就連太后親自來,他也一言不發。 太后此生來過兩次大理寺,上一次,與這一次。上一次,是三年前親下大理寺獄,頂著所有人的壓力,將崔珣從獄中救出,這一次,她又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親自來到骯臟血腥的大理寺獄,攥緊手中荷囊,問囚室里的崔珣:“這荷囊,到底是哪來的?” 上一次,崔珣的求生欲望極其強烈,他知道太后是唯一能救他的人,所以他撐著傷痕累累的身子,爬到太后腳下,拽著她的裙擺,承諾愿意做她手中的刀,哀求她將他救出大理寺獄,但這一次,他幾乎沒有什么求生欲望,反而閉著眼睛,對太后的問話置若惘聞。 他是徹底對她失望了。 太后又問了遍:“崔珣,這荷囊,是哪來的?這里面的青絲,是誰的?” 崔珣只是閉著眼,一言不發,太后語氣開始著急起來:“崔珣,吾在問你話!” 崔珣終于緩緩睜開眼,本就蒼白的臉色因為連番受刑愈發慘白,他咳了兩聲,帶動身上傷口劇痛連連,他輕笑了聲:“臣不想說?!?/br> 太后瞠目結舌:“你……” “太后大可用刑?!贝瞢懽猿?,他的十指血rou模糊,根本看不出原來修長干凈的模樣:“用女人的刑具,就像圣人吩咐的那樣?!?/br> 太后緊抿著唇,她定定看著崔珣的手指,士可殺不可辱,她愈發悲哀的感覺到,她竭力保護的兒子,確實不是個東西。 她咬了咬牙,扭頭出了獄房,臨走前,她握緊手中的荷囊,再次嚴令,即使是圣人前來,都不許再對崔珣動刑。 太后走后,崔珣再也支撐不住,他昏昏沉沉地躺在冰涼地上,遍體鱗傷,身上無處不痛,一陣又一陣的疼痛中,他神智逐漸陷入昏迷。 只是昏昏沉沉時,腦海中那皎若明月的身影,卻愈發清晰。 她應該,在枉死城了吧。 挺好。 等害她的人一死,她就可以轉世投胎去了。 不用在這里,陪他看盡污濁人世,弄臟她琉璃般純澈的魂魄。 他半昏半醒,也沒有發現,不知何時,獄卒進進出出,將大理寺獄所有辟邪之物,以及驅鬼的明黃符咒,全部撤了去。 一只柔荑,輕輕撫上他鮮血淋漓的手指。 不知道誰在哭,而且還哭得十分傷心,一滴眼淚,簌簌落到他的手指上面。 眼淚咸澀,落到傷口上,疼得他一激靈,他緩緩睜開眼,目光卻忽然凝滯住了:“明月……珠?” 第153章 李楹與魚扶危加快趕路回到長安后, 李楹憂心如焚,一心想去大理寺獄見崔珣,奈何大理寺獄因為死者眾多, 遍布驅邪之物,李楹如今魂魄虛弱至極, 根本進不去, 她對魚扶危道:“或許, 有一個人, 可以幫忙?!?/br> 那便是胸懷坦蕩、剛直不阿的大理寺少卿盧淮。 盧淮已經待罪在家, 魚扶危尋到了他, 盧淮問他是誰,魚扶危想了下, 說:“某是,崔珣的朋友?!?/br> 他曾經無比鄙夷崔珣的為人,更數次勸過李楹遠離崔珣,但如今,他主動帶李楹回長安救崔珣,更自認, 是崔珣的朋友。 他道:“崔珣身陷金禰案的時候,曾經拜托某去飛云驛破除裴觀岳的陰謀, 也曾托某照顧何十三等天威軍家眷, 而某,有幸見過他在天威軍昭雪的路上, 是如何不顧性命,踽踽獨行, 崔珣這個人,看似jian佞, 實際性情高傲的很,他或許不會認為某是他的朋友,但某,卻認為,他是某的朋友?!?/br> 盧淮點點頭:“要我做什么?” “如若少卿方便,能否將大理寺的驅邪之物撤去?” 盧淮問都沒問,就很爽快地答應了,魚扶危都有些怔?。骸氨R少卿不問問原因嗎?” 他本來還猶豫盧淮問原因的話,他該如何回答?如果說是有一個鬼魂想去見崔珣,盧淮會不會覺得他是得了瘋病,給他趕出去? 但盧淮根本沒問,盧淮只是道:“何必問原因?你是崔珣的朋友,這個原因,就足夠了?!?/br> 盧淮大概又想起了以前對崔珣的數次羞辱,他面上微微露出慚色:“你自認是崔珣的朋友,但我,卻不敢自認是他的朋友,我向來瞧不上他,可如今才知曉,我不如他?!?/br> 他話音落下,漸漸的,面上慚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某種視死如歸的決心:“不過,我雖不如他,但也不會因為不如他懊惱,天底下如他這般心性堅韌之人,極少,他做的事情,我做不到,可總有些事情,我能做到。我盧淮,雖做不了崔珣的朋友,但做的了大周的臣子?!?/br> 盧淮雖待罪在家,可任大理寺少卿以來,知人善任,賞罰分明,比前任大理寺少卿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因此大理寺眾官吏都對他心悅誠服,他讓眾人撤去大理寺獄的驅邪之物,眾人也都默契地一句不問,將符咒和桃木等物全部撤掉。 李楹便這般順利地進了大理寺獄,她匆匆步在燃著火盆的走廊,待走到崔珣獄房前,她腳步卻莫名慢了下來。 她在害怕。 魚扶危跟她說,崔珣十指盡斷,她聽到的一瞬間,心如刀割,她知曉,那是和她血脈至親的阿弟所為。 她曾經十分感激阿弟,因為他的到來,讓阿娘緩解了喪女之痛,她也曾無數次想象過阿弟的模樣,他應該像阿娘多一些吧,畢竟百姓都說他清雅如玉,和神仙一樣,而阿耶長相偏英武,所以他應該像阿娘多一些,或者,他會不會有些像自己? 李楹就這般,對從未謀面的阿弟,生出了姐弟之情,在這世上,阿弟和阿娘一樣,都是她的血脈至親,是她最親近的人,所以在崔珣懷疑阿弟的時候,她還為阿弟辯解,她說阿弟不會出賣國家,可誰能想到,她那么信任的阿弟,真能做出這種禽獸不如的事情呢? 他還故意指使三司,用女人刑具羞辱崔珣,他是皇帝啊,他可以殺了崔珣,但他不能這樣羞辱他,他這樣,配做皇帝嗎?他連個人都不配做了! 李楹咬著唇,心中又是悲憤,又是失望,她腳步越來越慢,她都不敢去見崔珣,一方面,是怕看到他的傷勢,一方面,是羞愧于她一母同胞的弟弟禽獸所為。 她步履放緩,但當走到崔珣囚室外時,她又不自覺加快腳步,飛奔過去,身軀穿過鐵鏈鎖住的牢門,來到囚室之內。 剛一踏進囚室,里面的情景就讓她眼前一黑,只見崔珣昏迷著蜷在冰冷的地上,囚衣已經看不出原來的顏色了,上面布滿斑斑血跡,十根手指更是皮rou脫落,隱約能看到斷裂的白骨,李楹只覺心如刀絞,她強撐著身子,挪到崔珣面前,然后就再也支撐不住,跪倒在地。 淚水簌簌而下,她顫抖著手,去撫摸崔珣血rou模糊的手指,她曾經最喜歡躺在他腿上,拉過他的手,把玩他的手指,他還問手指有什么好玩的,她笑吟吟說:“因為你手指,長得好看”。 可是,那般好看的手指,能寫得出行草,能吹得了竹笛,能折得了草螞蚱的手指,卻全毀了,被她的阿弟毀了。 她心中痛不可言,喉嚨哽咽出聲,淚珠更是像斷了線的珍珠一般不斷落下,一滴眼淚不小心砸到他的傷口上,生生將他痛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