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年明月夜 第6節
李楹看的干著急,她下意識就去問身側崔珣該怎么辦,卻見崔珣已飛快解下身上所穿的黑色大氅,然后就縱身跳入了冰冷池水之中。 第9章 崔珣奮力游向溺水昏迷的琵琶姬,將她拖上岸來,還好琵琶姬溺水時間不長,她嘔出幾口水后,就悠悠醒轉過來了。 這時岸上琵琶姬的同伴也聞訊趕了過來,那都是教坊的樂姬,眾人心中焦急,但看著穿著絳紅常服的崔珣,便知道他是朝廷四品官員,于是互相對視一眼,不敢上前。 崔珣幞頭已掉,如墨的幾縷烏發散在蒼白到都能看到血管的頸部,他戴著猙獰獸首面具遮面,但從濕透衣服露出骨清如鶴的身段和面具露出的微微上挑的桃花眼中,還是能窺出面具之下主人的絕代風華。 崔珣眼見琵琶姬已經醒轉,于是起身欲走,卻被琵琶姬抓住手腕。 琵琶姬眼神之中似乎有一絲遲疑,還有一絲不可置信,她忽伸出手,顫巍巍去取崔珣的面具。 面具下,果然是那張面如桃花的臉。 琵琶姬卻如遭雷擊,她用盡全身力氣,將崔珣推了個踉蹌,她喉嚨中擠出幾個字:“滾!我不要你救!” 同伴焦急上前:“阿蠻,是這位郎君救了你!” “我不要他救!”琵琶姬道:“我嫌他惡心!” 說罷,她就再不愿看崔珣一眼,而是在同伴的攙扶下站起,蹣跚著走遠,剩下的樂姬無奈,只好對崔珣道歉:“對不住,郎君,阿蠻平日不是這樣的……” 崔珣只是道:“無妨……好生照料她……” 樂姬無奈行了一禮,然后便去追琵琶姬去了,崔珣這才在眾人的不解眼光中拾起地上的黑色大氅,踉蹌向前遠去。 看完一切的李楹愣住了,她不懂,不懂為什么崔珣救了琵琶姬后為何琵琶姬還惡語相向?若說是崔珣名聲太壞,但那他也救了琵琶姬的命啊,難道這還不值得一句道謝嗎? 還有,為何琵琶姬惡語相向后,崔珣還說無妨,他居然愿意跳下曲江去救一個樂姬……這不像他平日為人,難道,他認識這琵琶姬么? 她滿腹疑團,不由望向踉蹌遠去的崔珣,他絳色常服已經濕透了,單薄常服貼在身上,更顯得他清如修竹,李楹抿了抿唇,追了上去,她想問清楚明白,可剛說了“崔少卿”三字,崔珣就指了指曲池中央一艘游船,游船上并肩站著一對中年夫婦,男的身穿紫色常服,國字臉,濃眉,身材魁梧,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女的則柳眉杏眼,風韻楚楚,崔珣平靜道:“那便是裴觀岳夫婦,他們極怕鬼神,你趁此機會,弄出些動靜,他們一害怕,或許會說出你想知道的東西?!?/br> 李楹止住了步,她不由望向游船那個貌美婦人,那,便是鄭筠喜歡的表妹,太原王氏女王燃犀嗎? 鄭筠便是為了她,恨極到想殺了自己的未婚妻嗎? 李楹心亂如麻,但很快就被崔珣劇烈的咳嗽拉回神來。 崔珣咳的很厲害,他跳下寒冷曲江中救人,如今只覺渾身骨髓都冷到徹骨,蒼白如雪的臉頰因為劇烈咳嗽也染上紅霞,李楹見他身軀凍到微微發抖,腳步虛浮,不由擔心道:“崔少卿,你沒事吧?” 但崔珣沒有理她,他仍一步步,踉蹌,但堅定,往前走去,李楹望著他,又回頭望向游船上言笑晏晏的王燃犀,她跺了跺腳,最終還是朝崔珣方向追去。 崔珣眼前愈發漆黑一片,身軀也愈發沉重,但竟然一步一步,硬是挪到一梅花林中,長安百姓都去賞花燈了,因此梅林中空無一人,崔珣挨到一株臘梅下,他靠著臘梅樹,只覺天在旋地在轉,他再也支撐不住,身軀已暈倒在地。 李楹本一直亦步亦趨跟著崔珣,見崔珣暈倒,她不由疾步上前,她跪坐在地,焦急輕輕推著崔珣:“崔少卿,崔少卿,你沒事吧?” 但是崔珣眉眼緊閉,長如鴉羽的睫毛垂在眼瞼,濕漉漉的幾縷墨發貼在蒼白的臉上,連嘴唇也蒼白到毫無血色,任憑李楹怎么叫,他都沒有醒轉。 李楹咬唇,心中說不出是什么感受,此人一身惡名,沒想到自尊心卻是極強,連暈倒都要選無人之處去暈,而不是在那游人如織的曲江池畔暈。 她又望向懸燈結彩的曲江,王燃犀正在那里游船,錯過這次機會,便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時候她才會出府了。 李楹目光又移回了臘梅樹下的崔珣,一朵紅色臘梅花從樹上掉落,落在了他毫無血色的唇上,紅梅花瓣層層疊疊,花若緋艷云霞,人卻若晶瑩寒玉,李楹輕輕伸出手,拾起崔珣唇上的紅梅花瓣,她手指也碰到崔珣冰涼嘴唇,她瞬間縮回手指,但過了片刻,她又抬起置于間色裙上的手指,看了又看,良久,才幽幽嘆出一口氣。 臘梅林中,忽燃起一縷綠色鬼火,須臾,六個紙人轎夫抬著一頂寶相花白色輕紗籠罩的華麗步輦,腳不沾地飛馳入了臘梅林,步輦又在頃刻間抬出了梅花林,林中,只留下地上放置的一朵緋艷如云霞的落花。 紙人轎夫雖然抬的很穩,但步輦還是在輕輕搖晃,昏迷中的崔珣躺在步輦柔軟溫暖的白色虎皮上,步輦四周燃著鳳鳥紋香爐,爐中燃著香炭,步輦中溫暖如春,但昏迷中的崔珣仍覺得四肢百骸都冷到徹骨,他身軀發抖著,嘴中也不自覺咳了聲,他皺著眉頭,似乎很是難受的樣子,跪坐在他面前的李楹俯下身,輕輕將他臉上黏著的幾縷墨發整理到臉側,她瞥了瞥崔珣水淋淋貼在身上的緋紅常服,崔珣衣服濕成這樣,再不換的話,只怕又是一場高熱。 但除了她,阿娘給她燒的那些紙人都碰不了陽間之人,李楹咬了咬牙,最終還是顫抖著手,去解崔珣腰上系著的蹀躞帶。 她解下他腰上蹀躞帶后,又去顫抖著解開他緋色外袍,待解開他外袍后,李楹深呼吸一下,再去解崔珣余下的白色里衣。 只是當李楹解開崔珣里衣的那一刻,她瞬間呆住了。 崔珣的赤裸上身,竟布滿了橫七豎八的傷痕,這些傷痕,有鞭傷,有刀傷,有烙傷,還有些,是她也不知道的刑具所傷,傷痕如巨大的蜈蚣一般,爬滿了他清瘦如玉的身體,就如白玉染瑕,讓人不忍再看。 李楹嚇到扭過頭去,但眼前都是那些猙獰殘忍的傷痕,她甚至覺的喉嚨有些欲嘔,說到底,她只是大明宮一個金尊玉貴的小公主,沒有見識過太多世間的血腥殘酷,她忽想到剛瞥見崔珣鎖骨前那如洞的傷痕是怎么來的,那應該是將鐵荊棘制成的鎖鏈穿過人的琵琶骨吊起,且吊起時日不短,才會造成那么深的傷痕。 她一想到,更覺得頭皮發麻,害怕到欲嘔了。 身后忽傳來輕咳聲,李楹回頭,只見崔珣不知什么時候已經醒來了,他艱難爬起,靠在步輦立柱旁,然后攏上自己濕淋淋的衣衫,遮住一身的傷痕。 李楹著急忙慌解釋:“我只是……只是想給你換身干的衣衫?!?/br> 崔珣卻沒說什么,他低下頭,去系自己衣衫,但他手指沒什么力氣,連系里衣都系了好久才系好,李楹尷尬至極,她期期艾艾,最終還是問道:“你身上的傷……” 崔珣抬頭,眸中神色冷淡,他只說道:“干卿何事?” 李楹碰了一鼻子灰,她垂首,囁嚅道:“的確不關我的事,我就問問……” 崔珣沒再理她,而是繼續低頭系著被她解開的衣衫,李楹撓了撓頭,最終還是將步輦上被暖爐烘的暖和的月白衣衫遞給崔珣:“你還是換上干凈衣衫吧?!?/br> 崔珣依舊沒理她,李楹鍥而不舍:“我沒想做什么,我也不會再問什么了,但是,若你還是穿著濕透的衣衫,那只怕會再重病一場,你的身體,實在不是很好……沒人愛惜你,你自己也應該愛惜你自己……” 她說罷,便將干凈衣衫放在崔珣身側,然后一揚手,她與崔珣中間便垂下層層寶相花紋白色輕紗,她背過身去,輕聲道:“你放心,我不會看的,等你穿好了,再叫我?!?/br> 她背對著崔珣,沉默端坐著,她背后輕紗微微揚起,拂過她的耳后,她也不確定,崔珣會不會換上她備好的干凈衣衫,畢竟此人性情古怪的很,而她又剛剛惹怒了他……她就那般靜默等著,也不再說其他話,而是聞著香爐中燃著的香炭清香,閉著眼睛,并且堵住耳朵,不再去看,也不再去聽。 似乎是過了很久很久以后,步輦忽然停住了,李楹睜開眼睛,她放下堵住耳朵的雙手,問轎夫:“是到崔府了嗎?” 轎夫沒答,反而是崔珣輕咳答道:“是?!?/br> 李楹不由回頭,一只骨節分明的手輕輕挑起垂在中間的白色輕紗,一張眉眼艷極,卻濯清漣而不妖的臉出現在輕紗之后。 李楹愣住,崔珣已經穿上了李楹遞上的衣衫,那衣衫是三十年前的文人制式,衣衫較如今的男子常服偏寬大,屬于廣袖寬袍,崔珣本就清瘦,束上腰帶,帶上玉冠后,墨發垂下,倒有些仙氣翩翩、芝蘭玉樹的神采。 李楹望著他,忽脫口而出:“你穿這樣,挺好看的……” 說完之后,她頓覺有些失言,但崔珣神色未變,他問道:“為何不去找王燃犀?” 李楹愣住,她說道:“我去找她,你怎么辦?” 崔珣眼眸劃過一絲異色,他沒再說話,而是下了步輦,走入崔府,只是快進崔府的時候,他忽回頭,說了兩個字:“多謝?!?/br> 第10章 李楹送崔珣回府后,上元燈會也結束了,王燃犀回了家,之后再未外出,下次再出來也不知道是何時,李楹雖然懊惱,但是也不后悔,如果重來一次,她還是不會為了查出真相,就將崔珣一人孤單單留在梅花林中。 翌日,便是正月十五,長安城全城燃燈敬佛,太后命全國佛寺再為李楹點長明燈,數十萬僧侶為公主齊念往生咒,李楹雖未往生,但因受香火供奉和佛咒誦持,已經可以不用撐傘就在白日出現,可是熙攘人群中,無人能看得見她,她就算身處喧囂,也無比寂寞。 西明寺前,李楹仰頭望著題著“西明寺”三個字的木匾,這三個字是阿耶所題,但無人知道,這三個字,其實是她八歲時所寫。 當日,阿耶病重,病到無法提筆,但他并不想讓人知道他生了病,偏偏西明寺新修,求他題字的奏疏已經遞上來了,她向來擅長模仿阿耶的字,就算是重臣也無法分辨,于是阿耶便讓她題字,假裝是他所題。 她記得當時她問阿耶:“阿耶病了,為什么不想讓旁人知曉呢?” 阿耶只是輕輕撫摸著她的頭發,嘆道:“外面壞人太多,但阿耶有好多事沒有做完,所以阿耶不能倒下,更不能讓那些壞人知道阿耶會倒下?!?/br> 她那時似懂非懂,她問:“阿耶不是皇帝嗎?皇帝為什么會怕壞人?把壞人都殺了不行嗎?” 阿耶說:“幾百年來,七八個朝代,皇帝換個姓做來做去,壞人卻始終是壞人,前朝末帝倒是想殺壞人,不想做傀儡,但是他自己先被人殺了?!?/br> 她還是不懂,阿耶笑了笑:“明月珠現在不懂,等長大了,就懂了?!?/br> 但阿耶想了想,又說:“算了 ,明月珠還是永遠不懂比較好?!?/br> 阿耶那一病,就病了整整三個月,那三個月,阿娘衣不解帶的照顧他,有時阿耶病的不太清醒,奏疏都是阿娘在看,然后阿娘一個字一個字說,再讓她模仿阿耶的筆跡一個字一個字寫,就這樣竟然真的瞞了三個月,阿耶病好了,阿娘卻累的倒下了。 她急的哭,宮中嬪妃趁著阿娘病了都想邀寵,但是阿耶都不去她們那里,他握著病中阿娘的手,跟阿娘說:“靈曄,你與她們不同,你快好起來吧,朕有好多事情,還要和你商量呢?!?/br> 那時她以為阿耶說的很多事情就是皇后嬪妃欺負阿娘的事情,如今想來,是她淺薄了,阿耶在病時就讓阿娘處理奏疏,他說的要和阿娘商量的,應是家國大事。 阿娘自生下她之后,就沒有再生育,后宮爭風吃醋,阿娘也很少參與,她膝下沒有皇子伴身,隨著韶華漸逝,很多人猜測她遲早會失寵,連鄭皇后也是這么認為的,但是阿娘卻步步高升,還破格被封了“貴妃”之位,很多人不解阿耶為什么這般寵愛阿娘,鄭皇后也不懂,但她們若看到大周如今的盛世,應該就懂了。 阿耶畢生,都在力圖讓李氏皇族擺脫門閥士族的控制,而阿娘就是他最好的盟友,他與阿娘,已經不僅僅是男女之情了,所以鄭皇后這些只會爭風吃醋的后妃又怎么能爭得過她呢? 可嘆她直到死后三十年,才明白阿耶病中撫摸她頭發和她說的那句話。 李楹望著西明寺的木匾,她想阿娘,也想阿耶了。 李楹最終踏進了西明寺,西明寺的大雄寶殿供奉著大周國運的牌位,國運牌位之后,便是大周歷代帝王的牌位。 李楹一眼就認出了阿耶的神牌,阿耶廟號“英”,傳言阿耶駕崩后,尚書右仆射崔頌清本想將他廟號定為“圣”字,但是卻被士族反對,阿耶為了她大殺門閥,釀成“太昌血案”,在位期間枉死者眾,因此就算阿耶政績卓著,開創科舉,推行新政,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為大周盛世打下基礎,但還是在士族的集體反對下,廟號從圣宗降為了英宗,不過阿耶謚號“明”字,士族倒是無法反對,因為就算是士族,也無法否認阿耶確確實實,是一個明君。 李楹上前,想跨過門檻,去靠近些阿耶神牌,但腳步還沒跨進,就被寶相莊嚴的佛陀身上金光震的往后退了幾步,李楹苦笑,她一介孤魂,連想靠近阿耶神牌拜祭都成了奢望。 神牌上,寫著阿耶薨于太昌三十年六月初四,算一算,離現在也有差不多二十年了。 李楹望著阿耶神牌,原來,已經二十年了么,阿耶與她不同,他的魂魄不會被困于凡間,而是應該早已投胎轉世了吧,或許,他功標青史,已飛升成仙了。 她進不去大雄寶殿,于是就在門檻處虔誠跪下,拜了三拜。 阿耶,你是最好的帝王,也是最好的父親。 明月珠,想你了。 李楹拜完阿耶牌位后,就黯然起身,準備離去,往事不可追矣,她還要去為自己尋求一個真相。 只是她剛走了幾步,卻看到了昨夜崔珣救的那個琵琶姬。 琵琶姬手中還拿著一個包袱,她在和西明寺住持說話,她對住持施了一禮,然后打開手中包袱,里面是用繩子穿的好好的五百文錢。 琵琶姬捧著這五百文錢,對住持懇切道:“大師,這是我積攢的五百錢,雖然不多,但應該也夠為我阿兄添一盞長明燈了?!?/br> 住持搖頭道:“女施主,你上次來時,老衲就和你言明,西明寺不為你阿兄點長明燈,非是錢財問題,而是不能?!?/br> “為何不能?”琵琶姬有些著急了:“人人都能點,為何我阿兄不能點?不就是因為我香油錢不夠么?我攢夠了,求大師,幫我阿兄點盞長明燈,讓他早日轉世吧?!?/br> 住持索性挑明:“女施主,你阿兄是罪人之身,西明寺不能為他點燈?!?/br> “什么罪人?難道打了敗仗,就是罪人了嗎?難道你們一生都沒有打輸過一次嗎?阿兄贏的時候,也沒見朝廷說他是功臣??!” 住持雙掌合十,“阿彌陀佛”了聲:“女施主,老衲是佛門中人,不管凡塵之事,但天威軍眾將,丟城失地,是圣人下令的籍沒家產,不許收尸,不許下葬,老訥也無可奈何,請女施主不要再苦苦相逼了?!?/br> 琵琶姬捧著那千辛萬苦攢的五百文錢,眼眶發紅,看起來甚是可憐,她撲通一聲跪下,:“住持,那件事已經過去六年了,或許,或許圣人早已忘記了……我只是……只是想為阿兄點一盞燈,照亮他的黃泉路而已啊……” 住持無奈念著“阿彌陀佛”:“女施主,你再這般糾纏,老衲只能讓人請你走了?!?/br> 琵琶姬哽咽著,她仍在苦苦央求,住持搖頭,正想讓人將她請走,忽聽一冷冽聲音道:“住持且慢?!?/br> 一身絳紅常服,灼灼如蓮花的崔珣走了過來,他雙掌合十,對住持道:“住持,此乃某故人,交由某處理吧?!?/br> 住持認識崔珣,他頷首道:“如此,就麻煩崔少卿了?!?/br> 住持已經遠去,崔珣瞥了眼一旁好奇的李楹,沒有說什么,然后便去攙扶跪著的琵琶姬,那琵琶姬卻憤然甩開他,踉蹌起身:“你不要碰我!” 她冷冷道:“我嫌你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