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3節
洛氏向南,隋軍向北,實際上是很難見到的。 但無巧不成書。 長白山下,江河之畔,楊雄率領的隋軍,和洛玄星率領的敢戰士相遇了。 極目遠眺,是巍峨的雪山,山頭一點白,其下石質漆黑,山林蒼翠,耳邊是潺潺的山流,而后是滔滔未曾有人煙踏足的河流,川流不息。 雙方隔著支流小溪對視,隔著平矮的小山相望。 真巧啊。 他們都這樣想著,下一刻—— 刀槍出鞘! 弓弩上弦! 馬蹄踢踏,塵土飛揚! 殘陽將落未落,如血赤紅,劍氣長嘯馬長嘶,在天下間所響起的不再是越過高山的風,不再是河中奔騰的水。 而是燃燒的熱血,是利刃劃破空氣時的寒聲,敢戰士騎在馬上,胯下的馬不住踢踏著,揚起陣陣塵土。 數百人持著弓弩在前,一半敢戰士給另外一半敢戰士披甲,手中馬槊掛在馬身側。 這是隋軍第一次見到敢戰士,這是楊雄第一次見到敢戰士。 當那七八個圣痕閃耀的人出現在陣前時,所有人都知道,那就是真正的洛氏嫡系。 當那桿隨風飄揚而起的金紅色鳳凰王旗高高升起時,當那個大大的洛字出現時,楊雄心中有些不安。 鳳旗之下,敢戰士橫列,如今的敢戰士不僅僅有洛氏,還有那些其余姓氏的子弟,無數年通婚下來,一次次大事經歷,最終滅胡結束,凝為一體,無論從血脈上,還是從文化上,以及對素王的信仰上,其實完全沒有什么區別。 洛氏在遼東漁獵了這么多年,在風霜寒雪中鍛煉出的雄渾體魄,幾乎要比隋朝的軍隊高出一個頭,那種上山下水鍛煉出的悍勇之氣,簡直宛如野獸一般,仿佛隨時要擇人而噬。 “吼!” 此起彼伏的虎嘯聲在山林中響徹,在所有隋軍驚恐的視線中,在山頭上,在洛氏那些人身邊,一頭頭山君咆哮著。 這! 成群的軍隊當然不懼怕野獸,但面對身長數米的山君,依然有天生的畏懼,最畏懼的還是洛氏,為什么能夠驅使這種恐怖的野獸。 楊雄率領著二十萬大軍前來凜冬城,但是到了現在,所剩下的已經只剩下不足八萬。 七萬余人,戰兵不過兩萬余人。 隋軍展開的戰場極長,而在雙方相遇的戰場上,展開這么大的陣型,于敢戰士而言,不過滿是破綻而已。 楊雄于陣中,使數十人高呼,“大隋觀王楊雄。 奉大隋天子詔令,著凜冬城洛氏,入大隋為臣,著凜冬洛氏女,為天子皇妃。 從,高官顯爵,榮華高顯。 不從,追山踏海,誅滅闔族。 茲爾洛氏,欽哉?!?/br> 一遍遍的向洛氏這邊傳來,敢戰士中頓時sao動,滿是憤怒之色,這世上從來沒有人可以侮辱洛氏,膽敢如此做的,唯一的結局就是死。 洛玄星并不想和楊雄打嘴炮,他只是抬起手中馬槊,高聲道:“凜冬洛氏。 尊奉文公老祖之命,南歸中原,隋室楊廣,禍亂天下,于中原稱獨夫,于天下為大害,我等素王后裔,當為天下先,翦除隋室,革除天命,討伐獨夫,義不容辭。 倒戈者免死! 力抗者難活!” 一千余敢戰士齊聲將這番話送回去,聽著楊雄以及隋軍臉色大變,果然如同傳說中一樣,洛氏旗幟鮮明的要推翻大隋的統治。 楊雄高聲喝道:“洛氏,真乃我大隋第一號反賊之族也,今日怕是不能放你們南歸了?!?/br> 洛玄星望著這片雜亂的土地,面無表情道:“讓這里變成那些妄圖反抗的隋軍的葬身之地吧?!?/br> …… 對于隋軍來說,這是一場噩夢。 楊雄以為自己會遇到一場硬碰硬的戰爭,但并不是,在他下令士卒向前的時候,洛氏只是瞧了他一眼,然后就各自化整為零散去。 洛氏神出鬼沒,戰斗力極強,只需要百人小隊沖陣就能夠肆意在隋軍的薄弱處進攻。 僅僅兩天,隋軍就已經有了流散的感覺。 這里有曾經胡人留下的建筑殘垣,大多是臨世搭建的低矮建筑,昨日又下了一場小雨,將彌漫的塵土沖刷了一遍,遍地的雨后荒草叢叢,各種動物在林間出沒。 在每一處的草叢中,都有坑洞以及尸體,都是隋軍所留下來的,隋軍一次次的崩潰,造成了極多的傷亡,大部分都是逃命時踐踏而死。 楊雄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戰斗,好在他很快就不需要遭受這樣的折磨了。 在他疲累到極點時,洛玄星親自率領三百騎兵,突襲了他的帥旗,堪稱砍瓜切菜般的將楊雄斬于大纛下。 “遵從素王者,得享大光明?!?/br> 洛玄星舉起手中馬槊,面無表情,聲音中卻滿是寒意。 敢戰士們手中高舉馬槊,齊聲高聲頌唱著,“素王的神靈在天上,賜予子民大光明?!?/br> 如果有人不愿意,他會毫不猶豫的殺死他,在凜冬城生活了數百年的洛氏,依靠捕獵存活的洛氏,族中幾乎沒有心慈手軟之人。 從巍峨的高山之下,到不息的江河之畔,在蒼翠碧綠的林間,在潺潺流血的尸體旁,在泥濘的水坑邊,無數人如同潮水般跪了下來。 丟掉武器,除去鎧甲,低下頭顱,跪在地上,雙手高舉,一道道零散的聲音傳來,這些聲音在空中飄著,散著,最終合為一道響徹遼東的高聲。 “素王的神靈在天上,賜予子民大光明?!?/br> 洛玄星等人的馬蹄聲不息,轉瞬而過,從無數跪在地上的士卒面前沖過。 “整軍,向南!” 現在要南歸的,不僅僅是一千多敢戰士,還有將近四萬人的原隋朝軍隊了。 這何嘗不是一種異類的得道者多助呢? …… 洛氏率領著數萬大軍過境遼東國,沒有遇到任何的阻攔沖突,洛玄星還派人前往遼東城,邀請遼東國貴族一起前往中原誅殺楊廣。 當洛氏的使者前往遼東城后,遼東國中的貴族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派。 以漢人為主的一派,反對進入中原,認為守住現在的遼東國,做土皇帝最好。 而且現在的遼東沒有當初那么冷,氣溫大概只比數百年前的薊城略冷一點,不至于如同當年的燕國,直接拋棄祖地進入中原。 洛氏喜歡誅殺獨夫,那和他們又有什么關系呢? 中原人怎么樣都和他們沒關系。 本來就因為隋朝的征討,損失慘重,現在好不容易和平,就不要輕易挑起戰事。 但以胡人為主的一派,認為應該跟著洛氏進中原,這些胡人貴族的目標很簡單,就是想要從洛氏這里拿到諸夏人的認證。等到素王承認之后,看看這些漢人貴族還有誰敢瞧不起自己。 洛氏的家族聲望是這樣的—— 【家族聲望:(天下無雙;威震諸夏;國朝天柱;州郡之賢;鄉野賢族) 中原:州郡之賢(支:姑蘇洛氏) 遼東:威震諸夏 草原:未開啟 西域:國朝天柱(神廟) 高原:未開啟】 洛氏在遼東的威震諸夏級別,百分之九十是胡人貢獻的,洛氏的名聲在這些胡人部落里面是真的管用。 雖然不能指揮這些胡人,但在認可度方面也就是權威方面,是最頂級的。 遼東國中就這樣出現了一次火并,朝廷上也互相敵視,見到這一幕的洛玄星,也不意外,不多時,就有一些胡人貴族跟在洛氏身后,往中原而去。 …… 楊廣在做什么呢? 他在雁門被圍了一個多月,這是他一生的至暗時刻,是他一生最為恥辱的事情。 他在雁門喪失了幾乎所有的驕傲。 當他返回東都洛陽,在新年之時召集天下郡守時,卻發現有數十個郡都沒有派來賀使。 大隋有一百九十多個郡,現在有足足六分之一的郡沒有派人來。 這代表著什么? 代表著這些郡要么落到了亂民手中,要么郡守背叛,要么就是使者死在了半路中。 無論是哪種情況,都代表著情況很是嚴重,那些盜匪不是如同楊廣想象中的,只是一個不成器的小毛賊,而是足以掀翻他統治的大盜。 他開始恐懼,害怕朝廷到底能不能剿滅這些盜匪,老臣蘇威上書說,“現在各地的盜匪之所以不能剿滅,是因為郡守所掌握的兵力太少,各自只守御一小片土地,不能聯合起來,如今應當給予地方更大的權限,仿造前朝設置州牧那樣,派出重臣,剿滅一個大區的盜匪?!?/br> 楊廣聽從了這個建議,于是開始向天下派出了十二路招討使,在各個關鍵的重鎮,任命了留守,去平定各地的叛亂。 …… 太原。 李淵接受了太原留守的職位,待使者離開之后,李世民立刻上前來,望著那封冊封的圣旨,感慨道:“果真如洛公所言,皇帝甚至都不愿意調換一下招討使的管轄范圍?!?/br> 李淵深吸口氣,握著太原留守的圣旨。 晉陽,李淵望著那澄澈的青天,感受著那呼嘯而過的風,望著那被吹散的云朵,他從未有過這樣的自由輕松。 在這個時候,他如何能忍住回想,洛蘇曾經和他說過的那番話呢? “真正能取得毀滅隋朝成果的是你們這些勛貴、外戚、大商賈、軍官。 因為你們這些人,一旦造反,想的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稱孤道寡,你們一旦起兵,和那些農民軍不同,會第一時間毀滅隋朝的政治機構。 而且你們這些人本就有大量的資源,可以跳過農民軍前期的艱難積累,你們這些隋帝國最精英的人,將會毀滅他?!?/br> 到了如今,李淵對這句話理解愈發的深,自己現在是太原留守,只要仔細準備一番,大隋八分之一的土地就會在瞬間改旗易幟。 這世上難道只有自己一個想要這么做的貴族嗎?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