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真的只想搞事業[快穿]、魔君聽見我要攻略他[穿書]、我,薩摩耶,可愛崽崽、當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馬了嗎、苦木長青(女B男A)、無條件信任gl、標記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門贅A、我的技能是摸尸[無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 前秦位面。 天幕降臨時,秦王苻堅恰好正在帶領百官祭天,為重病的丞相王猛祈福。 王猛,字景略,是一位超級六邊形戰士,披文握武,出將入相,算無遺策,無所不能。 即便放在整個浩瀚歷史長河中,都屬于足以列入最頂尖一列的神人,也因此,被后世譽為“功蓋諸葛第一人”。 諸葛亮:??? 王猛:(≧≦*) 多年以來,王猛不僅擔任前秦的丞相,也管理農桑和軍事,是國家不折不扣的定海神針。在他的一手締造下,前秦帝國一統北方,天下九州雄踞其七,一統天下已然在望。 苻堅與他既是君臣也是知己,根本無法想象,帝國沒了王猛會怎樣。 對方昏迷這幾天,他簡直也跟著死去活來了一遍,各種病急亂投醫。 先是大赦天下,沒用。 然后又派侍臣前往三山五岳祭祀山神,還沒用。 現在又到了南北郊、宗廟、社稷壇等地開設祭壇,為王猛祈福。 苻堅低頭焚香禱告,神色虔誠,黑曜冕旒在風里輕輕相擊,發出如玉的清響:“愿上天開眼,保佑景略平安渡過此劫?!?/br> 陽平公苻融、真定侯鄧羌,以及他們身后前秦的文武百官,也是個個都跟著祈禱,形容肅穆無比。 祭祀最投入的除了秦王陛下本人,就是他的長子、長樂公苻丕,手持樽酒祭器,寂然拜倒,許久都不曾起身。 不僅是感念王猛對于大秦江山無法替代的貢獻,也因為苻堅曾對自己的孩子說,“汝事王公,如事我也”。苻丕是一個事親至孝的乖孩子,深深謹記在心。 從此,他就如同多出了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爹。 平日對王猛極盡尊敬與關懷,逢年過節必會上門問候,這回王猛生病,更是日夜懸心祈福,每天都在許愿對方快點好起來。 轟。 在眾人的無限期盼中,天幕出現在了蒼穹之中,光芒盛放,籠罩了整座長安城。 百官大喜,紛紛驚呼: “神跡??!” “天佑大秦!” “丞相這下有救了!” 苻堅看著天幕上的一行大字,【副本獎勵:壽命】,目光灼灼。 他決定要親自出戰,救回自家丞相! …… 冉魏位面。 天幕降臨時,武悼天王冉閔正在腥風血雨中瘋狂廝殺。 他已經遍體鱗傷,麾下乞活軍亦是所剩不多。 但他絕不后退。 因為,他的身后是千千萬萬的漢人,他要保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 在五胡亂華的烽火亂世,武悼天王冉閔,頒布殺胡令,為漢人的生存殺出了一條血路。光是滅掉石趙政權,就救下了二十萬被擄的漢人少女。 眼下,大軍圍城,冉閔已經將所有軍糧,都分給了饑餓的城中百姓,自己則帶著僅剩的一萬人馬,突圍尋找糧食。 “崖山海戰……” 戰斗的間隙,冉閔抹去額上血痕,匆匆抬頭看了一眼天幕,“孤也想要參與,獲得獎勵?!?/br> 他不怕死,卻怕自己死后,胡人再度對漢人劈下屠刀。 如果自己能參賽,得到獎勵,這些漢人一定可以存活下來了吧。 …… 梁朝,梁武帝位面。 面對天幕降臨,所有人都一致認為,白袍戰神陳慶之是出戰的不二人選。 陳慶之代表著整個南梁的最高戰力。 正所謂,“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由于他白衣的形象特別帥,逼格很高,也成了后世小說家最鐘愛的一款人物原型。 梁武帝蕭衍立在殿前,望著檐下翻卷不息的流云,肅容道:“子云,等上了戰場,你能通關更好,不能成也不必強求。莫做危險之事,莫立危墻之下,朕等著你平平安安歸來?!?/br> 陳慶之點頭應下。 還沒等他說什么,梁武帝又沉聲道:“前面有那么多朝代,你等會好好觀察他們的挑戰,找出一個最安全的逃生路線,一有不對,立刻抽身離開?!?/br> 他主打一個茍為上計,陳慶之聽了滿心無奈。 陛下喲,哪有人還沒開始上戰場,就先想好怎么跑路的? 梁武帝猶自憂心忡忡,在宮殿里來回踱步。 雖然陳慶之本人超兇的,賊能打,以七千人擊敗敵軍三十萬,讓江南江北無不聞風喪膽。 但梁武帝并不這么認為,在他看來,本朝右衛將軍如此文弱,連弓都拉不開,戰場上刀劍無眼,萬一傷著碰著、甚至折在里面該如何是好? 屆時,還有誰能來陪他北伐? “算了”,梁武帝揮一揮衣袖,做出了決斷,“什么獎勵,朕全都不稀罕,子云,你到時候就找個全崖山最安全的角落,一進去就茍起來,茍到最后,這樣總不會出事了吧?!?/br> 陳慶之:? 他覺得不行。 …… 陳朝,文帝位面。 陳文帝陳蒨正在和冼夫人會面,準備給她封侯。 天幕降臨在天嘉盛世,這是南朝的最后一個盛世,卻短如曇花一現,僅僅持續了七年。 主要原因,還得是因為陳文帝陳蒨太卷了,堪稱卷王之王。他處理政務夜以繼日,通宵達旦,幾乎沒有休息之時,而且還喜歡御駕親征,四處平亂,終于將自己折騰到嘔心瀝血,英年早逝的地步。 「宵衣旰食」這個成語就是從他身上來的,天還沒亮就開始干活,到了深夜也不睡覺,傳送奏章的人絡繹不絕。 當然,他這么卷,也是被當前的形勢逼出來的。 陳蒨的上一任皇帝、陳朝開國之君陳霸先,死前給他留下了一個巨大的亂攤子。 內憂外患,敵人侵逼,「令不出建康千里」,只能掌管三吳之地。陳蒨可不想成為二世亡國君,只得加緊干活。 他披文握武,事必躬親,率軍沖鋒陷陣,收復了長江上游的湘、郢二州,磨刀霍霍準備北伐。 不過在北伐之前,陳蒨決定先安定一下南方,給鎮守嶺南的女將軍冼夫人封侯。 冼夫人前往建康城會見,卻是一派高風亮節,拒絕封侯稱號,只改稱石龍太夫人。 雖然她拒絕了,陳蒨還是給她增加了封侯的儀仗,并執殊禮。 冼夫人作為陳文帝昔日的戰友,在嶺南保境安民多年,使得四夷賓服,百姓歸心,實是名馳當世、也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理當分外禮敬。 二人在宮中商議著嶺南諸事,陳蒨帶著幾分追思的語氣回憶當初:“從前先皇起兵時平定侯景之亂,朕為先鋒,率軍在贛石與你會師,多得相助,至今銘感五內?!?/br> 冼夫人想起從前并肩作戰的歲月,也露出了一抹微笑:“陛下英姿無畏,猶勝先皇?!?/br> 陳蒨攤開了南方雷州及其周邊的地圖,問:“這崖山海戰之事,你如何看?” 冼夫人沉思片刻,她善于用兵是一個方面,但民生治理也同樣擅長。 “一場滅國之戰往往持續三年五載,甚至數十年之久,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倘若來到的不是最終決戰,而是戰爭開始的某一個時刻,多加修筑根據地,增設城防,安撫百姓,據險自固,定可以扭轉局勢?!?/br> 陳蒨頷首:“此言甚是,只是不知這進入的時間究竟是如何決定的?!?/br> 他決定先觀望一陣別人的參賽,然后再確定本位面的出戰策略。 …… 隋朝,大業位面。 這一年,隋煬帝剛連接好了大運河,乘龍舟四處觀光好不快活,天幕降臨的時候,他已至江南,準備欣賞揚州城的玉樹瓊花。 與旁人不同的是,他第一眼沒有關注【通關獎勵】,而是定格在【自唐以后,再度統一】。 自“唐”以后? 哪個“唐”? 隋煬帝心中涌現出一股不祥的預感。 因為,他身邊就有一個“唐”,他的表兄、唐國公李淵。 隋煬帝眉頭緊皺,打算這就去殺了李淵全族,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作者有話說】 李淵:禍從天降 這幾章都是各個位面的備戰章節,按照歷史朝代順序寫。 考慮到帝王要決定選誰出戰,也算是一件大事,決定了能不能獲得獎勵,是和自己位面的利益切實相關的。它不像是看那種盤點信息類的直播只需要給出反應就好,所以會把各朝的備戰寫得比較詳細。 第6章 神級cao作 該怎么殺李淵呢?隋煬帝覺得事情有些難辦。 雖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李淵乃是北周時期的老臣,位高權重,又掌握著很大勢力,直接殺之,恐遭變故。 隋煬帝盯著天幕看了一會,忽然靈機一動:“來人,宣唐國公李淵,代表大隋出戰!” 崖山海戰多危險啊,最好讓這廝直接死在副本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