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節
下午李首輔又道:“天齊國萬邦來朝,想來也不遠了?!?/br> “紀元為了天齊國,真是煞費苦心?!?/br> 意思是,他是為了您的國家才這樣做的,他是您的臣子,他的功績就是您的功績。 這話似乎也沒錯。 皇上到底怎么想的,誰也不知道。 反正他第二日便又去行宮了,說是去行宮休養。 這種時候,朝中的一切事情都會暫停。 等到他皇上回來之后再處理。 皇上一去新修的行宮,少則四五日,多則半個月。 不管什么事,都只能壓著。 前幾年,太子還能幫忙處理,之后事情給了五王爺。 再之后,就誰也不給了,壓著再說,脾氣更是喜怒無常。 紀元,則是讓喜怒無常老皇帝高興兩次的人。 除開皇上的心情,紀元身上的光環更是可怕。 而且他身上并未明顯的傾向。 他似乎不屬于李首輔那一派。 也不屬于楚大學士那一派。 反正聽說他在翰林院做事的時候,雙方,乃至其他各個勢力都拉攏過他。 紀元誰都沒選,落得那樣的下場。 都以為他完了。 現在又重新回來。 還是滿身光環地回來。 同時,大家心里還有一份不同的想法。 這紀元到底沒有勢力。 京中年輕子弟都被弄出去了,可他偏偏要回來。 如果有人提點他,他也不會這般羊入虎口吧。 不管皇上看重他,還是厭惡他。 都是不長久的。 紀元跟吏部聶大人行禮。 吏部右侍郎聶大人,聶世鳴的親叔叔。 聶大人是罕見知情人之一。 他深知紀元回來是做什么的,他的侄兒甚至也牽扯其中。 不過為了占城稻,聶家決定賭一把。 當然了,也是李首輔暗中囑咐,要幫紀元成事。 反正不管怎么說。 紀元跟聶家,這次要通力合作。 一定要給紀元的爹娘報仇。 當然了,表面上看,紀元回來是為了述職,然后領新的職位。 紀元回來的消息,立刻傳遍各大官署,甚至傳到后宅。 翰林院內。 就連蔡豐嵐都被問了又問,蔡豐嵐不知道內情,只裝傻說不知道,隨后繼續編纂書籍,讓人只覺得他是書呆子。 “紀元來了!” “他從吏部出來了?” “哇!快去看看!” 紀元確實來翰林院了。 翰林院還是熟悉的感覺,史官院跟閣臣處兩兩對望。 以前的紀元是史官院的管事,現在卻要去閣臣處了,他雖然沒有翰林官職,卻也要進來拜會長官們。 閣臣處也依舊是兩個陣營。 李首輔的文淵閣,楚大學士的集賢館。 按照職位高低,紀元先去見了李首輔。 李首輔早就在等著了。 四年不見,李首輔的頭發更白了,已經六十八了。 六十八在古代,絕對算得上高齡。 按理說他也該致仕,有著皇帝年輕時那句,要讓李首輔干到七十五,這才可以留下。 李首輔眼神依舊帶著神采,看向紀元的時候,又有著說不出的欣慰。 等其他人退下,只留心腹的時候,李首輔感慨:“見你不愿選任地,就知道你的想法了?!?/br> 紀元沒有回答。 他根本不打算隱藏他的念頭。 反正這事,在最重要的幾個人眼里,基本都是明牌的。 李首輔想到紀元給他的那個驚喜。 把幾個殺手打包給他,讓他重創了楚大學士養的手下,到現在對方也沒緩過來。 之后的事情,更不用說了。 不管是橡膠的驚喜,還是新稻種的驚喜。 都讓他們再次意識到,紀狀元不僅會讀書,更會做官,還會做一個好官。 所以這會看著紀元,滿懷欣慰。 憑借紀元做的這些事,他也會幫紀元達成心愿。 “聶世鳴已經在路上了,不到十天,便到京城?!?/br> 李首輔道:“這段時間你也可以歇歇,十日后,一切都會有定奪?!?/br> 這話的意思便是。 李首輔給做主。 那王長東已經必死無疑。 不用紀元多說什么。 其實這件事,從調查到定罪,紀元都沒有參與。 想來那個王長東至今為止,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得罪了誰。 可紀元依舊有方法讓他伏誅。 不去應天府又如何,有的是辦法收拾他。 但紀元想要的,只有這些嗎? 包庇他的楚大學士呢。 還有另一個高高在上的人呢。 換句話說,為了一個王長東,都不值得他往京城跑一趟。 紀元也只是笑笑,朝李首輔拱手致謝。 李首輔起身扶住他,低聲道:“我知道,還有罪魁禍首楚大人,可他的勢力,非一般人可動的?!?/br> 不是的。 不是他。 可那人的名字說出去,李首輔只會震驚,又或者不會贊同他。 因為紀元發現,從頭到尾,沒人去責怪那個高高在上的人。 或者說,從滇州府到京城。 越靠近京城,越沒有人敢責怪他。 滇州府各地,還敢私底下說皇帝不好。 往里面走,只敢發泄不滿。 到了京城,乃至李首輔這里,絲毫不會考慮這個問題。 更不會去想,到底是誰造成了一切。 所以紀元在聽到李首輔的言語,以及了解京城情況之后,便更加確信,那件事還是自己做吧。 紀元并不怪李首輔。 他從小學的便是忠君愛國,他也忠君愛國了六十多載。 這不是一個輕易可以改變的事情。 紀元朝李首輔拱手:“王長東的事,便拜托您了?!?/br> 李首輔嘆口氣:“一會去見楚大學士,不管他說什么,都不要怕?!?/br> “對了,這次回京述職,還是考慮一下,接下來去哪任職,絕不能留京城?!?/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