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節
如今化遠四十三年五月二十二, 還未被派官, 依舊留在翰林院。 為什么? 自然因為, 如今的外放機會更少了。 京城不少外放過的子弟, 都在想辦法出去。 往年來說,外派出去七八年,各家子弟都會調回京城,開始走中央的仕途。 他們一回來,外面位置也逐漸空缺。 但現在呢? 這些子弟們,爭先恐后的出去, 美其名曰歷練。 實際上,是逃。 蔡豐嵐來京城之后,從備考到現在,一直住在紀元御賜的宅子里, 這附近有不少官員居住, 所以了解得也更清楚一些。 蔡豐嵐身邊的七八個仆從, 也都是岳家周家帶過來的,平日還能幫他打探消息。 而打探出來的消息,跟蔡豐嵐在朝中聽到的差不多。 “朝中權力紛爭復雜,誰都可能遭殃,所以必須遠離?!?/br> “否則動輒就要有殺身之禍?!?/br> 雖說紀元剛到,蔡豐嵐還是把京城如今的情況說個清楚。 能走還是走吧。 京城這種是非之地, 都想離開的。 說白了。 就是四年前那些事的加劇版。 老皇帝六十五了, 身體衰弱,但要說離世, 卻還有點距離。 太子今年三十四,做了十幾年的太子。 皇上對他反復無常,父子親情也被消磨得差不多。 五王爺今年三十一,比太子也就小三歲,前些年還好,這幾年也被他爹屢次猜忌。 一會給他當太子的希望,一會又讓他滾開,說自己還沒死。 幾次三番下來,除了加劇太子跟五王爺之間的矛盾,以及讓朝中大臣站隊爭斗之外,也沒有其他作用。 老皇帝地位倒是穩固了。 不用擔心太子奪權,也不用更擔心五王爺真的做出什么。 可他的穩,是建立在更多人不穩上面的。 紀元聽著,開口道:“你知道,這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嗎?” “是什么?” 紀元繼續道:“是沒有變化?!?/br> 這些事,四年前在做,四年后還在做。 他們這邊繼續纏斗。 下面卻因為他們的爭斗不作為,變得復雜起來。 有折騰朝中勢力的功夫,怎么就不能去管管下面的腐敗貪圖,jian邪橫行? 蔡豐嵐來京城也一年了,嘆口氣:“你說的沒錯?!?/br> 紀元拍拍他道:“不提這些了,先讓我好好休息吧?!?/br> 蔡豐嵐這才回神,趕緊讓人給他準備吃食洗漱。 那邊下人都備好物件了,蔡豐嵐提前也讓人把紀元的主院收拾出來,讓他先休息休息再說。 紀元回京了。 這消息不大不小。 但該知道的都會知道。 畢竟他坐下沒多久,就讓人把他的文書遞到吏部,意思是自己來報到了。 第二天一早,紀元換上官服,跟蔡豐嵐一起去官署。 蔡豐嵐看著紀元的緋色官服,嘖嘖道:“原來你穿官服是這個模樣,怪不得我在這一年多,哪里都是你的傳說?!?/br> 都是他的傳說? 哪有那么夸張。 紀元只當他開玩笑,但人到吏部,還未踏進官署,就聽身后有人道:“紀元?” 這句話說完,不少人下意識回頭。 在京城吏部官署附近的,少說也是個舉人,大多數人都是進士。 但聽到紀元的名字之后,下意識回頭。 畢竟這世上,叫紀元的人可不多。 最近回京城的,更是只有那一個。 紀元啊紀元,是他嗎。 再去看那個緋紅官服的年輕官員,不用說,就是他。 不管認不認識紀元的,幾乎一眼認定。 這么年輕,便是從四品的官職,相貌還英俊,不是他是誰? 天底下,還能有第二個紀元? 吏部右侍郎笑呵呵出來:“紀元!回來了!” 眾人再次肯定,看向紀元的眼神也變得不同。 真是他啊。 紀元的傳奇,還有人不知道嗎? 四五年前考中狀元,那時候他才十五六歲。 接著便去當官。 雖說得罪了五王爺,被弄到偏遠之地。 可人家弄出來什么東西? 弄出來橡膠! 現在各家各戶,誰家不知道橡膠的好處? 而且橡膠的做法日漸成熟,需求量也日漸增多,他還把配方制法全都獻給皇上。 天知道李首輔把橡膠制作方法遞給皇上的時候,皇上有多開心。 用一句很俗的話來說。 那就是皇帝很久都沒這樣開心過了。 畢竟橡膠的稅收堪稱恐怖。 有人說,再過幾年,只怕能比肩鹽鐵稅。 誰讓家家戶戶都用得著。 這東西,足夠讓紀元高升了。 便是皇上也對紀元十分滿意。 前段時間還問呢,說紀元下個任期去哪,要不然留在京城算了。 這個問題并沒有答案,就傳過來另一件事。 西南小國景國等十幾個國家請求拜見天齊國皇帝,想要學習天齊國的文化。 還說崇拜天齊國的君主,說什么,這樣大的國家,卻被君主治理得這樣好,一看便是天命所歸。 他們這種小國的國王實在敬佩,所以請求天齊國給個機會,讓他們機會過來朝拜天下之主。 此事讓老皇帝大喜,好像神采都恢復了些,那段時間對太子都和顏悅色了。 掌控權力的人,總會讓自己顯得很溫和,可他們的真面目如何,那可不好說。 太子已經不是當年的太子,還是知道皇帝認為自己失權時的真正模樣。 如果說這件事讓皇帝大喜。 那得知他們前來拜見的原因時,神色倒是淡了些。 皇帝原本以為,這些小國的王室是崇拜他,所以要過來參拜,請求一個面圣的機會。 可再得知,他們想要面圣的目的,是因為一種新稻種。 占城稻。 原來是為了稻種,不是為了他。 老皇帝心里有些不悅。 等知道占城稻的情況,加之七九三號稻種創造的奇跡傳過來,他的高興才多了一些。 皇上的喜怒哀樂,都被這些事牽動。 而這些事,都出自一個人的手。 紀元。 老皇帝聽楚大學士說:“這紀元實在不安分,有如此良種,不早早呈上,該讓皇家培育才是?!?/br> 那樣功勞就都是皇上您的。 這話楚大學士雖未說,但眼神表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