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節
但看寧安州官田的情況,一畝地至少也是二百斤朝上。 可這個產量沒有適普性。 他這邊可是最好的種子, 當地最好的農人,灌溉肥料統統不缺的。 紀元道:“這一季的稻子該種繼續種,這些稻種優質,從這次收獲的十萬斤里, 再選出一萬到三萬, 質量肯定比上次要好?!?/br> 但要說是雜交二代, 那也不對。 畢竟雜交這件事都沒能完成。 頂多算育種一代,二代。 紀元剛回來,便撲到農田里,劉同知跟大海過來勸了又勸,讓他先回去休息。 “你不休息,柴烽他們也要休息啊?!?/br> 這個倒是, 紀元不去休息, 身邊人肯定要跟著。 從正月初到正月底,足足跑了一個月, 是該休息的。 這也讓紀元冷靜下來。 時間是緊張,卻也不能催得太過。 種田就是個慢功夫,急是急不來的。 知州府里,紀元干脆去睡覺,休息好了再說! 在紀元休息這幾日,程亦珊他們回來了。 程亦珊帶著大量資料跟實際案例,帶著手下的人一起準備寧安州第一次縣試。 別的就罷了,程亦珊做得極好。 唯獨出題這方面,還是要請本地知州來定。 紀元既是本地長官,又有連中六元的狀元身份,讓他出題,再合適不過。 紀元在寧安州縣試前夕,寫下考題。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br> 出自孟子,意思是物品千差萬別,這是客觀,自然規律。 有的相差不多,有的差別極大。 那又怎么樣,強行讓他們一樣,只會天下大亂。 也像現代那句話,不能要求所有的花都在同一時間開放,這是違背自然規律的。 順應自然,取長補短,才能更加和諧。 這話既是考題,也是紀元平復心情所用。 不要著急,一切都可以慢慢來的。 李白都說過,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他的占城稻,也不過是按照自然規律運行而已。 慢慢來吧。 寧安州縣試期間,整個寧安州的百姓都有點緊張。 以前只聽說其他地方科舉考試。 輪到自己,那還是頭一次。 以前對科舉考試有多不在意,如今就有多在意。 甚至還有個深層次的原因。 “咱們知州大人,就是科舉出來的?!?/br> “他是科舉的第一名!” “全國第一!整個天齊國的第一!” “他考什么試,都是第一?!?/br> “???那科舉考試也太厲害了吧,一定要重視啊?!?/br> 不少百姓,都盼著自家出一個紀知州這樣厲害的。 既然知州大人是科舉出來。 那考科舉肯定沒錯! 紀元以前都是考試的那個,這次看別人考試。 發現作為本地長官,看別人考試,真的輕松多了。 二月十二的考試一開始,他便更加悠閑了。 寧安州的考試方法,也是三天連考,這樣省時省力,還更公平。 程亦珊卻忙得厲害。 為了考試,她已經連軸轉了好幾天。 紀元親手做了幾次吃食送過去,可正式開考,官學考場關閉,誰都不能進出。 百姓們的在意,也表現在另一件事上。 燒香拜佛。 寧安州附近幾個地方,多是佛教。 跟中原的佛教也有些不同,佛教的傳播更偏口語化,已經融入本地的文化。 以前這些神佛沒有保佑科考的業務,從今年開始,那就有了! 紀元沒去湊熱鬧,只是又去官田看看。 紀知州的態度,也影響到官田小吏老農他們。 以前知道知州著急,所以他們也著急,難免有些急功近利。 現在紀元悠閑了些,大家總算松口氣,可以按照一些“笨辦法”來培育良種。 這里所謂的笨方法,準確來說,就是依靠農人們的經驗來做事。 遵循著上千年一點點摸索改進,得出的務實方法。 要說什么原因? 大家可能解釋不出來,但千百年來,都是這么做的。 當然,紀元也不可能那么“復古”,跟著給一些經驗。 不過占城稻一代,確實只能這樣了。 第二代的培育方法,大家則用另一種方法。 眼看如今二月份,占城稻二號的種植也要開始。 這次還請了比較了解占城稻的新寧人過來,在旁邊重新開辟一塊田地。 上次挑選的稻種當中,又選出兩千斤,種植一百畝的占城稻二號。 這次的培育方法,嚴格按照第二套方案。 用現代的話來說,是“三系”配制雜交種。 這種方法,多用在水稻高粱,都是人工去雄比較困難的。 這種情況下,就很難進行雜交。 所以,高粱,水稻這兩種農作物,需要另尋他法。 找到三種體系的植物。 一個是有雄蕊,但雄蕊發育不正常的。 二是有雄蕊,但雄蕊不育。 以及最后一種,這一代不育,但下一代會恢復。 這三種水稻,就是他們需要尋找的。 利用只有雌蕊功能可用的水稻,來進行大面的雜交跟配種。 占城稻二號,就是用這種方法。 占城稻一號的大面積雜交雖然失敗,但依舊會在里面選育良種。 占城稻二號,用了其他方法進行雜交。 等于說,所有方法都要試。 而且試 驗田面積也不要太大,一切都要慢慢來。 等到一號的第二代,二號的第二代培育出來。 還能趕上普通水稻開花。 到時候再培育一個三號品種。 他們就不信了,弄不出高產又穩定的糧食。 不僅如此,紀元又讓人開辟了一處跟菜園一般的地方。 用來做單體的培育。 他這里有那么多地方的稻種,就不信培育不出來一個優質的。 其實這有點像月老盲選牽紅線。 牽得合不合適,真的很看運氣。 可只要牽得足夠多,總會有合適的吧? 到時候,就把合適的大面積培育,不合適的立刻拆散。 寧安州的官田,又開始新一輪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