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節
以前他們也組建過類似伐木會的組織。 但總是因為不團結,而形同虛設。 如果去找寧安州的人取取經? 似乎有希望? 對啊。 好像真的可以這么做。 如果真的有那樣的伐木會。 他們也不會再被木頭商人們欺辱了吧。 如果說誰最憤怒,肯定是收木頭的商人。 可他們又有什么辦法。 紀元是官,他們是商人。 暗中殺了他,讓大家不敢組建伐木會? 開什么玩笑。 紀元是什么身份? 動他? 他們只是想賺錢,他們不想投胎! 再說了,紀元身材本就高大,聽說還會用槍會劍。 他身邊的鄔人豪是好惹的? 一拳都能錘死他們。 等紀元正月十六離開。 武新府因為他變得不一樣起來。 什么樣的人,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一個地方? 只有紀元了吧。 紀元他們一行,則要趕緊回去。 事情辦妥了,現在不走,更待何時。 他的占城稻真的很重要! 還有,要把縣試名額下來這件事,告訴州學眾人。 與此同時,程亦珊也則在去另一處官學的路上。 從正月初三開始,她便帶著柴娘子,以及幾個力壯的女子,還有幾個機靈的小吏,更帶了官學兩個夫子。 他們這一行人從寧安州州學出發,去往其他地方。 今年時間緊張,本地縣試都推遲到二月份。 但即使推遲時間,他們也要先去各地官學看看情況。 先不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再者,他們還要等上面定下縣試的名額。 也因此,程亦珊有幸經歷了幾個地方的縣試準備。 按照路線來走,程亦珊他們趕了六七天的路,先去了西邊的永臨縣。 去的那會,永臨縣的幾個官學正在準備接下來的縣試,程亦珊他們跟著學習記錄。 縣學的人雖然不滿寧安州州學負責人是個女子。 可兩地關系現在不同。 兩地的道路還在修建,鬧翻的話,對誰都不好,只好捏著鼻子同意。 但程亦珊是什么人。 她本就聰明,性格又堅韌,根本不會被這種事情影響。 幾日下來,別說縣試的情況了,甚至指出不少弊病。 縣試這種考試,本就依賴本地官員的治理水平。 以程亦珊的眼界,甚至可以反客為主指點他們。 程亦珊只委婉說幾句,聽不聽是對方的。 接著又去鎮南關,鎮南關跟寧安州的關系不用講,幾個官學都是支持的,要什么給什么。 程亦珊看著,覺得也有另一個原因。 以前寧安州的學生都要去鎮南關讀書,算是占了他們的名額。 現在獨立出去,鎮南關學生們的空間也更大了。 一直到今日的正月十六,他們去最后一個地方,昌鹽郡。 昌鹽郡到底是產鹽的地方,條件就是好,道路修的也快。 程亦珊還在路上碰到父親跟母親,看著兩人精神身體都尚可,程亦珊算是松口氣。 程大人甚至還能再給些辦學的意見,偶爾看下來,竟然跟從前無異。 這讓程亦珊跟程夫人大感欣慰。 昌鹽郡道路修建的快,本地官學更是不錯,各種考試,各種規章,十分有條理。 富裕的地方,教學水平跟教學資源會更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程亦珊一行人再次待了十幾天,一直到最后一月底,這才啟程回去。 帶著厚厚的資料,他們對寧安州的規范辦學,再次有了認知。 可惜的是,時間太短,不然還能出去再看看。 程亦珊如今還是很瘦。 但跟那種一路走過來,被折磨的瘦不一樣,是一種帶著生機的感覺。 寧安州學上下都服她,也是因為她的與眾不同。 他們還在路上。 紀元他們已經回來了。 這次出去談了不少事。 雖說路上的時間比談事時間還長,可總的算下來,也還是跑一趟效率更高。 哎,沒有道路,就是這么難。 說起這個,水泥是不是也可以提上日程。 之前覺得本地人都吃不飽,做這些實在太早了。 如果占城稻能成,就會有更多人從田地里解放出來。 便有精力做更多了。 只是不知道,那會他還在不在寧安州。 紀元搖搖頭,說別的都太早了。 還是去看看他的寶貝占城稻吧! 紀元第一時間過去,卻看田老農他們一臉尷尬,直接道:“稻子授粉,是真的不成啊?!?/br> “用我說的方法也不行嗎?!奔o元道。 水稻的花跟其他農作物不同。 雖說也可以母本去雄,但需要特殊的手法。 比如在開花前半個小時,就要把選好的母本穗子放在溫水里面殺雄。 做完之后,才能取出母本的穗子,只保留開穎的小花,作為授粉專用。 接著,抖動父本的穗子,采集成熟部分,要塞到母本的縫隙里。 問題在于,難度太大了。 采到花粉之后,必須立刻去做。 去雄太難了,授粉也太難了。 小面積還能做,大面積實在是不成的。 不管田老農他們再怎么努力,也是做不完五百畝地。 多招人手? 就算不考慮成本問題,就說上崗前的培訓,也是大問題。 總之,這一季的占城稻,并不如預期那般。 第144章 第144章 “是我想當然了?!?/br> 紀元并未責怪農司眾人, 反而道:“我之前知道稻子不好授粉,卻也想強行去做?!?/br> 說到底,是他太著急了。 想著堆錢堆人, 總是能成, 卻忽略有些東西, 堆起來雖然有用, 但不多。 好在也有好消息。 因為這些占城稻的種子,本就是優中選優,在占城稻里面,也算不錯的。 之前河輝國那邊,一畝地的產量只有一百多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