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節
“他這兩年出售不少畫作!每幅畫都技藝超群!” “本官有幸得來一幅,今日一同看看吧?!?/br> “只是他太過神秘,從不現身?!?/br> “哎,若他知道同鄉紀狀元在這,或許會賞光?” 會賞光? 想什么呢! 自己在這,他才不敢出現。 紀元怎么不知道,他近些年還賣畫了? 紀元從九歲十歲,跟著房老夫子學字學畫。 平日雖忙,卻也未曾落下,就像他讀書的時候那般,畫畫有時候是他放空自己的解壓工具。 但至今為止,他只賣過那幅《科舉百態圖》。 后面的《滇州景致圖》,則是送給董家,感謝他們幫忙的。 賣畫? 他是之前吃的教訓還不夠嗎。 所以,是誰在冒充他?! 這也是董家并未懷疑紀元身份的原因。 最近一兩年里,確實有“青堂”先生賣畫。 董家還以為,是紀大人從同鄉那買來畫作,當作謝禮。 從未懷疑過紀大人就是青堂先生。 也有人說。 兩者的畫作一對比,不就知道了? 但青堂先生的畫作名貴,能看到的人本就不多。 董家身為商賈,更不好時時炫耀,畢竟本地陳知府的畫作得來都不易,他們也不那么沒眼力。 紀元送他們的畫作,都收藏在畫室里,輕易不拿出來。 紀元聽著陳知府大夸特夸,笑容忍不住僵硬。 怎么說呢。 聽起來,對方好像模仿得還不錯? 再聽說,青堂先生賣了四幅畫作,每幅畫作內容不同,價格也不同。 但都在五千到一萬兩之間。 紀元頗有些憐愛地看一眼陳知府,很想問一句,您是如何得來的? 您花了多少錢? 他還沒問,本地王學政已經來了,他隱晦說了此畫的來歷。 是本地官學的學生捐贈,捐到府學里面,所以借過來看看。 哪個學生,如此怨種? 不過紀元又品了這句話,順著道:“他家竟然如此大方?!?/br> 陳知府,王學政,紀知州,正在去往書房賞畫的路上,自然也是閑聊。 王學政摸著胡子,笑瞇瞇道:“官學名額實在緊張,他與一個學生,入學考試成績基本一樣,誰進誰不進,是個大問題?!?/br> “你應該也知道,咱們滇州府科舉實在太難了?!?/br> 所以那家的家長,干脆買了幅上好的畫作,讓兩個人一起進。 等于官學多了個學生。 他家倒是妥帖,若買了畫作,把對方擠掉,其實也不妥當。 現在算起來,兩個人并列最后一名,一起進入官學讀書,也算合適。 紀元對此不作評價,這件事本就讓他欲言又止,等他看到那畫的時候,更是說不出什么。 作為青堂先生本人,對青堂的畫作必然了解。 而這幅畫,竟然還真有幾分神韻。 仔細看的話,其實畫技卓越,也有深厚的繪畫功底。 但畫風跟他的不同,認真看的話,能發現他的模仿痕跡。 紀元心道。 他的畫作本就不多見。 誰能模仿得這么好? 這人只怕跟董家有關。 畢竟能實時觀摩的,也就董家那幅科舉百態圖了。 但董家的學生又不缺錢,誰搞這些東西? 多半是跟董家有關系的人,卻不是董家子弟。 “怎么樣,這畫作如何?” 陳知府道:“紀大人,你應該見過青堂先生的畫吧?” 王學政也看過來。 紀元點頭:“見過?!?/br> “這不是他的畫?!?/br> 紀元直接道。 其實方才王學政說那些話,既是解釋此畫的來歷,同樣在暗示他,滇州府考學太難了,你們州學想要名額,不容易得很。 人家一個學生要個名額都那么難。 你們州學,不能那么輕松吧? 鄔人豪已經神游天際,柴烽聽得似懂非懂,紀元已經知道其中意思。 可他根本不接對方的話啊。 都要談判了,還要按照對方的思路,那肯定談不好。 跟吵架一樣。 順著別人的思路吵,那永遠也吵不贏啊。 更別說,眼前還有個大破綻等著他。 在陳知府,王學政震驚中,紀元再次道:“這畫是假的?!?/br> 紀元說得極為肯定。 陳知府跟王學政都懵了。 ??? 假的? 他們看 過董家那幅《科舉百態圖》啊。 而且董家去年還收了一幅《滇州景致圖》,他家也沒說新收的是假的啊。 等會,那幅畫,好像是紀元給董家的? 他們都以為,是董家拜托紀元讓同鄉青堂給畫的。 紀元道:“可以讓董家把兩幅畫拿過來一觀,便可得知了?!?/br> 這事不難,知府一句話,董老爺自己抱著兩幅畫就過來了,甚至來得極快。 董老爺做買賣多年,看到一圈官員,還是忍不住緊張。 紀元倒是對他笑笑,董老爺心安一些。 大家對董老爺還算客氣,他兒子也是官員,說起來,都是自己人。 但這樣好的修養,在董家兩幅畫攤開的時候,變得蕩然無存。 “果然是假的!” “乍一看技法相似!其實另有玄機?!?/br> “青堂先生的畫作基本功既扎實,畫法也渾然天成,有種流暢之感?!?/br> “不對比就算了,一對比,便知是假的了!” 陳知府跟王學政氣得要死。 再想到這幅畫到他們手里之前,還被許多人傳閱贊嘆,心里的氣才少了些。 文人雅客買到假畫倒也尋常。 冷靜下來之后,兩人看向紀狀元。 可一眼看出真偽,那不是普通人。 他們兩個對書畫有研究,所以喜愛。 以前也沒聽說紀狀元對此在行啊。 王學政幽幽道:“有紀大人所在的寧安州州學,必然會出不少人才吧?!?/br> 說來說去。 又回到官學上面。 陳知府跟王學政,原本想用畫作邀紀元過來,并通過畫作,告訴他滇州府科舉多么多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