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節
他們的牛都回來了! 本以為這批牲畜要折在這。 都被那將軍扣了,還能有好結果? 答案是。 有的! 太有了! 紀知州就是靠譜,跟著他做買賣,絕對沒問題。 只是寧安州的百姓們一邊看著牛,一邊往隊伍后面看。 他們的小紀大人呢。 怎么還不回來。 他不會要常駐鎮南關吧?! 想到這個可能,所有人都在搖頭。 紀知州是他們寧安州的知州,不是鎮南關的!真的不是! 第126章 第126章 化遠四十年, 十月初六。 滇州府,鎮南關。 從鎮南將軍被查,一直到被押往京城, 事情辦得極快。 誰讓他確實作惡多端。 再有鎮南知州從中反水, 身邊還有不少人看到時機不對, 也供出不少事。 徐大人查了一個月, 總算把證據收齊,帶著二十多犯人一起回京城受審。 這一個月,他們幾乎干了別人三四個月的事情,歇息幾天便趕路出發。 徐大人今年六十二,這一趟也不容易。 不出意外的話,他辦完這件差事, 差不多就要致仕。 所以徐大人對紀元非常感激。 沒錯,是感激。 要不是紀元及時出手,他致仕之前,就會永遠留下一個污點。 徐大人走了。 滇州府知府把得力的二十個小吏留下來, 又跟滇州府指揮使商議, 留下幾個得力干將, 湊了三十個作為紀元的左右手。 這件事做完,知府大人也離開。 滇州府不少人看著這事,只覺得他們做得干凈利落,而且沒辦法指摘。 那鎮南將軍像是降智了一般,就按照紀元的路子走。 但有時候看著降智,也是真的沒有辦法。 紀元的陷阱看似溫和無害, 實際總會給到致命一擊。 這些人走了之后, 鎮南關,也就剩下紀元一個人坐鎮。 作為鎮南關本地的代知州, 不出意外的話,至少明年才有接替的人,更夸張一點,或許后年才會來人。 今年是鄉試年,明年是會試年。 吏部更有可能,會在會試結束之后,各地職位變動,才會再安排人手。 紀元好歹在吏部做過事,了解里面的情形。 所以,在一兩年內,這地方他都要暫管。 紀元自己都深吸口氣。 他只是想讓鎮南關正常一點,不要影響寧安州做買賣,不要影響本地跟滇州府其他地方溝通啊。 否則他為什么還要再規劃兩條路,好讓鎮南關不是唯一的通道。 他想把這地方連根拔起。 沒想到拔得太干凈? 所以寧安州牛羊放行的時候,他還不能走,他這一走,鎮南關肯定更亂。 要說鎮南關,現在分為一文一武兩部分。 以前鎮南將軍在,這里又是邊關,自然武力壓制文官,所以大部分官員都邊緣化,愛惜羽毛的就不參與,只等著四年任期結束,好趕緊離開。 不過鎮南關到底是天齊國自古以來的關卡,衙門六司還是齊全的。 吏,戶,工,刑,兵,禮六司人員齊備。 而且多數人并未參與其中,頂多有些小錯,并不會帶到京城,一切由代知州紀元處置。 寧安州那種,只有就戶司,刑司有人的,還是少數。 文官眾人忐忑不安,代知州看著笑瞇瞇的,年紀又輕,實際上的手段,他們還是清楚的。 若沒有什么手段,怎么可能解決了鎮南將軍。 還有人暗地里說,朝廷能派人來,就是因為他暗地傳了消息。 否則以朝廷的效率,怎么可能這么快派人過來? 不過這都是傳聞,也沒什么好說的。 文官們等著代知州上任三把火,心里也是無奈。 他們能在鎮南關做六司主事的,基本都是進士,最差也是三甲進士。 滿腦子的想法便是,混夠四年,調到其他地方。 誰知道會出現這樣的差錯。 要不然就這么著吧,反正他們遲早要走。 而且也沒人動得了他們,現在衙門沒有停擺,已經很好了。 對比文官們想擺爛的忐忑,武將那邊則完全是兩個想法。 被徐大人帶走的,基本都是軍隊里的上層。 如今分編成五支隊伍的軍隊,全都只剩中下層將士。 要說平日他們沒有作惡嗎? 那肯定不可能。 畢竟是那些人的爪牙,事情多多少少都有做。 可要說完全是壞人嗎? 也不是的。 他們也是被壓迫的一員。 他們全都無精打采,有些已經趁亂逃跑。 這些趁亂跑掉的人,身上背著的事情都不小。 紀元對此竟然并未多管,只讓鄔人豪跟知府撥給他的左右領隊他們看好剩下的人。 一文一武。 都在等著代知州先動哪個。 紀元的第一道命令卻是。 自查。 自己把情況寫下來。 不會寫字的口述下來。 總之,紀元要看到所有官員,以及兵士們的情況。 一句話,自己交代情況,那一切好說。 不交代情況,那咱們回頭再聊。 紀元只給了十天的時間。 剛剛從滇州府府城回來的秀才們,個個都被拉著。 文官們還好說,兵將這邊,大多數人確實不識字。 他們不過出去考了個鄉試,怎么家里變化翻天覆地啊。 這就算了。 怎么紀狀元,成了他們的代知州? 一部分秀才還有點蒙,另一部分秀才已經去找代知州賣好了。 他們這次鄉試,整個鎮南關沒有一個考上的。 若他們能被狀元指點,明年說不定有希望? 紀元聽此,也直接道:“等鎮南關事情少一些,本官會親自去本地官學?!?/br> 親自去本地官學?! 這下,整個鎮南關的讀書人都振奮了。 這些讀書人多是年輕人,大多也想繼續科舉。 有紀狀元這句話,他們肯定會愿意幫忙做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