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節
紀元少見拿不定主意。 這事也不好說出去。 他身邊的好友高老四也好,白和尚也好,大家關系是好。 但他們都在全力備考,自己卻有個備選方案,總覺得會打擊大家的士氣。 而且不是所有人都有國子監的名額。 一般來說,這推薦名額,大家根本接觸不到,普通學生甚至都沒聽說過。 在知府,學政那一層,已經分完了。 他的這個,還是看在他潛力的份上。 不對,也有烏堂先生那兩幅畫的份上。 到底選哪個,還是要再看看。 其他的不說,先看看其他會試之人的文章好了。 這些文章并不難買,大家的主要競爭對象,除了往年的舉人之外,還有新科舉人。 新科舉人的文章很好買,各地的鄉試錄基本已經在各大書鋪了。 往年的文章倒是要找一找。 不過京城這邊,想要看同考學生文章的人很多,甚至有些書鋪把重點考生的名單都能拿出來。 按照他們的話說,那就是,今年新科舉子好文皆聚于此,方便大家學習。 書鋪甚至有個名單。 先把之前有才氣但落地的舉子名字列出。 接著再把天齊國二十六個府的解元列出。 天齊國的府,相當于許多朝廷的省,不過更為分散,這些解元就是各州府的第一。 這么一看,紀元算是建孟府的第一。 但他這樣的第一,還有二十五個。 名單上還有一部分人,則是京城國子監的才子。 這部分人的名字最靠前,也是各大書鋪認為,最有可能考中進士的。 無數建孟府人認為的天才紀元,在京城里面,也只是眾多名單之一。 還因為他的年紀跟家世,以及在京城的名氣,所以排名很靠后。 紀元,白和尚,高老四他們去買書的時候,去聽了聽名單,高老四道:“就紀元的名字上榜了,還在五十多名啊?!?/br> 五十多名,也就是這些書鋪預估,紀元的成績應該在三甲。 而三甲有多雞肋,不用過多贅述。 只聽旁人有人道:“他們這書鋪的名單,每年大差不差,去年二甲三十三人,他們猜中了二十人!” 這比例,著實不小了。 所以只要能在名單上,且靠前的人,心里都會松口氣。 或者說,只要能在這個名單上,便會非常高興,像是已經中進士一般。 紀元看著自己的名字,五十九。 按照對方的預估,自己妥妥在三甲。 紀元道:“先買文章吧?!?/br> “這是他們的文章匯集,一本十五兩銀子?!被镉嬔鄱疾惶?。 多少錢?! 高老四震驚:“十五兩?!” 別說建孟府了,就算是書籍比較貴的正榮縣,也不至于一本十五兩啊。 “這是匯集,是我們老板從各省拉的關系,才從各家府學弄來的文章,你以為很簡單嗎?!被镉嬛苯拥?,“去去去,不行你們湊湊錢,不要擋我的生意?!?/br> 原來是這么來的。 此間書店背后老板神通廣大,跟不少府學的人關系好。 靠著這些關系,拿到府學的文章,肯定要出一大筆錢。 故而此書賣得格外貴。 十五兩一本,里面是各省第一的文章。 還有國子監學生的文章,還按照所謂的排名,從一到七十裝訂好。 放到現在,這是不是精選作文集? 白和尚問:“那你們排名的時候,有看過里面的文章嗎?” 白和尚心道,若看過紀元的文章,就不會把他排到第五十九吧。 “你們懂什么,這只看文章嗎?難道不看出身,不看在哪讀書?我告訴你們,國子監讀書的,就是比外地的錄取率高!” 此話一出,過來買書的不少學子臉色不佳。 紀元笑:“拿一本吧?!?/br> 說罷,把十五兩掏出來,實在拿的他rou疼。 若不是他賣了幅畫,是真的不舍得買啊。 那伙計說的話,應該不是假的。 放在現代來說,應該叫錄取率。 不過他記得上輩子看過一篇文章,講的就是古代科考。 其中有項排名,就是講哪些地方的錄取率最低,考生考上功名的比例最小。 意外的是,第一并非江浙,也并非閩地,更不是江西。 而是云貴。 當然了,這也并非定數,朝廷會根據情況一一調整,但他們身在其中,感受肯定會更深。 等著朝廷改變的時候,他們也只能被動接受,并無左右的可能。 紀元忽然想到什么。 政策變化。 此一條也要考慮進去。 如果按照正常來說,他三年后再考,十分穩妥,他也不是自夸,但也能穩進二甲。 可若是政策變化呢? 這有些不好說。 單論去年鄉試,突然考了六天五夜,多少考生都承受不住這種壓力。 這點也要考慮進去。 買完書跟筆墨紙硯回去,高老四道:“京城的東西也太貴了?!?/br> 這些紙張,比他們在府城買的時候要貴很多。 紀元想了想:“或許是我們買的地方不對,明日去外城邊上看看那?!?/br> 此地學子聚集,可能會漲價的。 三個人隨意找了個飯館,準備吃了飯再回去。 武營他們今日被喊去五王爺府中,估計要晚上才回。 “這也太沒意思了,竟然一個云貴學子的名字都沒有?!逼渲幸蝗藥е谝舻?。 紀元看了他們一眼,見他們手里也拿著文章匯集,不過跟大多數人一樣,都是只翻開排名,不看文章內容。 云貴太遠,文章怕是不好弄。 但紀元知道一點,最近幾年那邊學風興起,學生也多。 可是朝廷給的舉人名額卻不多,這也是競爭激烈的原因之一。 估計近幾年那邊學生剛剛起來,書店的老板關系卻還未打通,所以文章名字都不在其中。 “或許,這東西也做不得數?!卑缀蜕锌聪蚣o元,“我不認為你會排第五十幾名?!?/br> “想來這匯集看似嚴謹,實則漏洞百出?!?/br> “天下那么多學子文章,不可能全都匯集在此?!?/br> 旁邊云貴學生就是個例子,再者:“去年八月鄉試,八月底出成績,文章送到京城,再編成書,我猜測成書之人,根本沒看文章,全都按照印象來排?!?/br> 白和尚說得清楚,紀元也點頭,他買完這書,又聽到伙計的話,多半知道這書買的有些虧。 好在文章不能作假,看看他們的文章也行。 而白和尚卻是真的在為紀元打抱不平。 經歷過青云寺那事之后,白和尚對紀元是真的佩服。 紀元笑:“他們排他們的,我們考我們的?!?/br> 紀元心里大概已經有了主意。 他還是決心認真考。 先不說自己本就傾向這個。 再者,控分的沒有好下場! 不對,是誰也不知道時局變動,更不知道三年后會如何。 與其等著命運安排,不如自己主動一點。 二甲也好,三甲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