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節
都是他的成績。 再說了,就算他考上三甲,未必不能做出一番成就出來。 紀元心里豁然開朗,不再思考后面的事。 再者退一萬步說。 今年會試人才濟濟,說不定他認真考了,也還是落榜。 到時候老老實實去國子監讀書,也不枉費這次認真努力。 “我們吃飯吧,吃過飯就回去讀書,距離會試,也就剩四十五天了?!?/br> 四十五天,一個半月。 誰聽了不覺得心慌。 考上了,就是進士,就能做官。 考不上,甚至還要“發配”到副榜,送到縣學當夫子。 一天一地,云泥之別。 做了舉人之后,就有車馬仆從環繞。 要是做了進士,其榮耀不必多言。 他們吃飯速度快了些,旁邊飯館的學生們也一樣。 就剩一個月半月。 這一個半月里,其他事情跟他們都沒有關系。 除了讀書就是讀書。 早上寅時起床,先讀文章,再看近幾年的時文,多的上千篇,少的上百篇。 分析其他考生怎么寫的,再看名家如何說的。 武營他們甚至弄來一份今年科舉主考官的名單。 因是在京城考,所以沒有監臨官,直接從主考官開始算。 這并非作弊,而是備考學子們都會準備的。 今年的主考官人選,大概有兩人。 一個是文淵閣大學士,兼任戶部尚書,如今正三品的大員楚大學士。 另一個是文淵閣首輔,兼太子太傅,并兼吏部尚書,從二品的李首輔。 這兩位都是翰林官,單看品級,就知道其位高權重。 他們之間也有些區別,楚大學士平日交際廣泛,與江南一帶的官員私交甚好。 今年五十六的他,能坐到這個位置,已經可以說是下任首輔的人選了。 李首輔出身名門,雖也是科舉上來,但家學淵源,前朝起便是本地名門望族之一。 六十三的他,也快致仕了。 不過皇上的意思,讓他干到七十五再走。 一般來說,到六十五差不多就該走,但李首輔身體還算能硬朗,估計撐到七十沒問題。 可皇上卻道,等他七十五才放他回鄉。 別人怎么想不知道,但楚大學士估計想哭出聲。 武營介紹這兩位考官的時候,也順便說了這些八卦。 兩位主考官性格不同,出的題目自然也不同。 楚大學士注重人治,強調有才者方能治國。 李首輔看重民生,認為有才者也要有德。 這都是大家私下總結的,具體如何,誰也不知道。 便是武營他們也只見過幾次這兩位重臣。 還是在去年秋狩上。 當時皇上也在,他們作為武舉選出來的舉子,自然要前去拜見。 鄔人豪倒是講了些:“他們看起來脾氣都很好?!?/br> 紀元挑眉。 一個三品大員,一個從二品的大員。 脾氣都很好? 這都是人老成精的老狐貍,用脾氣很好形容,是有些割裂的。 說起來,武營他們只在前幾日去了一次五王爺家里的蹴鞠場,最近怎么不去了? “球場的人說,讓我們最近低調一些,五王爺心情不好?!?/br> “總之不用去踢球了!” 如果說在建孟府,他們踢球是因為真的喜歡。 而現在,那就有些討厭。 不用踢球是好事! 他們寧愿用這個時間多多練習射箭! 球混混王力他們肯定不高興,但跟他們沒關系啊,他們是真的想憑本事混出功名,并不想踢球給別人娛樂。 若是正規比賽就罷了。 可沒事陪著王公貴族們踢球,他們覺得自己根本不是什么官員,就是陪著貴人們耍樂的工具。 武營等人自然有意見。 現在不用去了,基本都在偷著樂。 紀元也為他們高興,高興之余,閑暇時間還是在看他花十五兩銀子買的《科舉匯集》。 跟白和尚說得差不多,排名靠前的,基本都是國子監的學生,從第一到第八,無一例外。 到第九第十的時候,則是江浙的兩人。 后面的順序,則是按照各地考試人數多少來排。 算算時間,這家書店確實沒時間認真排序,更不會按照文章優劣來排。 紀元看著看著,又瞧出端倪。 或許對方,不是隨便排的? 文無第一,若是正兒八經排序,肯定有人不服。 既然對方會不服,那干脆就隨便排序,任誰一看,就知道是胡亂按的排名,就不會計較了。 紀元有些想笑,這些書店可真有意思。 從第一篇文章開始看,是今年國子監第一的學生,這位出身名門,今年二十歲,不少人都說他二甲絕對穩妥。 他這篇文章,講的是“順天者存”,頗有孔子“尊尊”的想法。 尊尊便是把人區分成許多等級,低賤者要順從尊貴者的意思,認為貴族的特權的應當的。 從尊尊再引申到“事君盡禮”,就是要效忠君王,不惜生命的那種。 可以說是很標準的忠君文。 看到這一篇為第一,書店的人確實厲害啊。 看著是隨便排序,實際大有文章。 不就是十五兩嗎! 他可以裝作不心疼了! 前三的文章大差不差,是很典型的科舉文章,不求華麗,但求無錯。 其忠君的想法躍然紙上。 紀元重點分析了國子監學生的文章。 還是那句話,他們就在京城,很多夫子甚至是這次的考官之一。 想要摸清考題的大致走向,看國子監學生重點復習什么,肯定沒錯。 紀元還把這個事情分享給白和尚跟高老四。 他倆震驚,紀元從這一本匯集里,竟然分析出這么多東西? 他們還以為這東西沒用呢。 怎么會沒用,紀元這才道:“看每個地方的題目,大致能猜出考官們的喜愛?!?/br> “咱們建孟府的考題,有些懷才不遇的感覺?!?/br> “兩廣的題目,則在往海外看?!?/br> “邊衛的題目,多為戍邊獻策?!?/br> 京城的題目? 兩人一看,都看出其中關鍵。 要忠君。 這點確實沒錯,這是皇城根,天子腳下。 不寫忠君,還能寫什么。 看來圍繞這方面寫,肯定是沒問題的。 紀元又說出自己的分析:“如今的政策還算寬松,想來皇上也愿意大家夸贊這方面,若有題目相對,可以試試?!?/br> 紀元接著分析策論,又指了白和尚學的《尚書 》,劃了幾個范圍:“也許這點,最合適復習?!?/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