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節
這篇文章寫完,早上竟然過了大半。 紀元起來活動活動筋骨,把上午兩篇給謄抄一遍,正好發中午的飯食。 鄉試發的吃食依舊是干巴巴的餅子,甚至是早上做的。 也有考生說這是“豬食”,他們這些考生就是圈里的豬。 此話是有辱斯文,但私下里不少人是認同的。 可該吃還是要吃一點,下午還有考試呢。 第一場考試為兩日時間,紀元也就放松了會,中午甚至閉目養神。 再起來,繼續做四書的第三題,也就是四書最后一篇文章。 依舊是五百字。 學究依舊押題很準,確實出自《孟子》。 第三題,“不知者以為為rou也?!?/br> 此題出自《孟子·盡心》。 講的是一個典故。 孔子五十多歲的時候,曾任魯國大司寇,在齊魯兩國會盟的夾谷之會上為魯國贏得外交勝利。 可惜短暫的政治頂峰,迎來是出名的,魯公不分祭rou給孔子,孔子決定離開魯國事件。 都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作為祭祀用的rou,國君都會分給自己的臣子們。 而魯公每次郊祭,都會分rou給孔子,那次卻故意不給,所以孔子離開,這也是出名的“周游列國”。 而這題的前后文說的,就是分析這件事。 孟子作為積極保衛孔子思想的“門人”,他說:“虞國沒有重用百里奚所以亡國,秦穆公用了他成了霸主??梢姴挥觅t能的人,就會導致國家的滅亡?!?/br> 之后又舉了很多例子,大概就是說,不用賢能的人,國家就會滅亡。 再后來,就是這句“不知者以為為rou也?!?/br> 結合上面的典故,意思是,孔子在魯國當司寇,魯公卻不重視,連祭祀用的rou都不給。 不知道孔子的人,以為他是因為祭rou所以離開。 知道他的人,認為他是因為魯國國君的無禮。 但是呢,孔子不想多說什么,因為他害怕因為這點事,國君被指責,所以才用祭rou的事情離開。 孔子多么有賢德啊,這種仁德君子,不是普通人能明白的。 看完大概的意思,就明白此句“不知者以為為rou也?!闭f的是什么了。 這句話拿出來,頗有些現代那句,不知全貌,不好評價的意思。 但孟子所做的解釋,其實也是他的猜測。 可總體來講,就是告訴上位者,任用有賢能的人有多重要。 最好還是孔子這樣受了委屈也不會多說的賢能。 或許是這樣的思想,千年來的讀書跟帝王,多多少少都被影響。 任用有賢能的人,這沒錯。 但什么是賢能,卻還要再思量。 紀元繼續寫:“揣圣人之所為者,知不知皆無當也?!?/br> “甚矣知圣人之難也,為rou耶,為無禮耶?不知者如是,知者亦僅如是云爾矣?!? 揣測圣人為什么那么做,不管知道的,還是不知道的,都不符合實際。 想要知道圣人的做法是很難的。 為了烤rou嗎?為了不守祭祀禮儀嗎? 誰知道呢,知不知道都是那樣。 紀元閉著眼寫,從祭祀的禮儀,再到事情的大小,再到兩位圣人的心思。 最后講那魯國國君對此沒有猜測嗎? 猜測又怎么樣,難道還會改變自己的想法? 后面寫完,紀元揉揉太陽xue。 四書的三題總算寫完了。 辯論這些,不如他做幾道數學題? 有時候,就是對古人了解得太深了,以史為鑒沒錯,可也不能真的把孔孟兩位夫子的每一句都翻來覆去地分析吧。 算了,科考而已。 只是紀元心里這句,科考而已,讓其他人聽了,估計要驚掉下巴。 你對科舉的態度是不是太輕佻了?! 別人都是嚴陣以待,你呢?你就是當題目來做??! 都說文章是抒發個人想法的。 紀元的文章卻很有意思,他應對文章的方法十分老練,什么樣的題目,輕松答出什么樣回答。 個人想法又十分不同,不會違背自己的本心,也不會強行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紀元的文章風格,早就形成。 時間還寬裕,紀元并未急著寫那四篇五經,先是整理好前面的試卷。 今日的四篇五經,紀元準備做一篇,剩下的三篇明日養足精神再寫。 兩日時間,他并不著急。 他在考場里面有條不紊考試,外面的人卻著急的很。 特別是府學眾人。 還有便是賈昊,趙云天的家人。 后兩者,斷定他們能考上,大家的水平,心里還是有數的。 可能不能當第一,這很重要。 鄉試第一,就是解元。 雖然之前都講什么小三元,但到底是民間的喊法。 真正能記到朝廷檔案里的,只能從鄉試算起。 畢竟朝廷一直說科舉三試,指的可不是什么童試,鄉試,會試。 正兒八經的,都是鄉試,會試,殿試。 之前的他們撈不著就算了。 當鄉試第一,真的很重要。 退一萬步說,有了鄉試第一這個名頭,便是直接去做舉人的官,那也是行的。 更別說,不管賈昊還是趙云天,大家都很年輕。 進士很有希望。 可說到年輕,眾人眼皮一跳。 紀元更年輕啊。 不怪這兩家如此焦慮。 誰讓對方文章寫得好,年紀也不大。 從哪看都是前途無量,后生可畏。 現在想想,只能期盼他年紀太小,在席舍里扛不住了。 十四歲,雖說年紀不算太小。 可到底是個少年人的年紀,沉不住氣很正常。 科舉場上沉不住氣,那就完了。 這么想著,鄉試考場還真的清出去一個學生。 再一打聽,年紀真的不算大。 這讓很多人來了精神。 萬一是紀元呢? 李錦爹娘都趕過去看了,整個人嚇的要死。 殷博士雖然沒去,但殷小一去了。 再看被丟出來的學生,整個人呆呆傻傻的,雙手發抖,哭個不停。 看著也十六七了。 誰說他年紀很小的啊。 直到他家人過來接走,看熱鬧的人才散開。 每年鄉試都會有這種事,并不算稀奇。 從一開始進考場,這些學生就呆滯得厲害,腦子幾乎不會轉了。 這是緊張到極點的表現,最讓人可惜的是,這種類型的考生,其實成績不算特別差。 如果真的成績不好,反而放松得厲害。 本來就緊張,貢院考場的環境又加劇這種情緒,突發呆滯木訥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可以算病理性的緊張。 聽到這種消息,外面的書生們心里戚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