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節
說完之后,十二個學生愈發珍惜在這讀書的機會。 紀元也是一樣。 不就是時文嗎,他寫。 郭夫子來了之后,他們單獨在一旁教課。 讓郭夫子來教,自然是有道理的,他對時文的研究,堪稱縣學之最。 郭夫子道:“世人對時文的看法,褒貶不一,以你來看,時文是什么?!?/br> 紀元答道:“自然是為科舉應試寫出來的文章?!?/br> 郭夫子點頭:“沒錯,這跟平常文章不同,所以以時文來特指??h學月考歲考,做的也都是時文?!?/br> “既然專門為科舉應試所作,便可尋出一些規律?!?/br> 如今天齊國的時文,就是給個標題,學生們隨意發揮。 而今日郭夫子,說起另一種新興的時文,也是他研究的成果之一。 說這種四書文有一定的格式,并且摸索出一定的規律,仿照這個規律寫,文章便不會太過離譜。 紀元聽著聽著,怎么覺得莫名地耳熟。 總結文章的規律,寫出漂亮的作文,這在現代也是有用的。 比如最經典的起承轉合,就是讓一個文章有框架的基礎。 而科舉文章自然沒有那么簡單。 可要摸索出規律,卻也是不難,畢竟科舉好幾百年了,總有前人總結出捷徑。 郭夫子拿出一篇文章,名為《樂天者保天下》文。 “此文起講先體三句,即講樂天四股,中間過接四句?!?/br> “后面再講保天下四股,再收四句,最后作大結?!?/br> “如此時文,格律清晰,效仿古人,不僅能約束自己的觀點,更能一以貫之?!?/br> 郭夫子說到這的時候,紀元人都傻了。 樂天者保天下。 前面四股說樂天,后面四股說保天下。 若還不知道這是在講什么,那他高中就白上了! 這不就是。 八股文?! 或者說八股文的雛形。 紀元從開始做文章,無論趙夫子,殷博士,羅博士,從未提起過此事。 他還以為這個世界的科舉文章就是散文,只要寫明白中心思想即可。 沒想到啊沒想到。 在這等著他呢! 不對啊,他也看過最近的時文,并非八股文啊。 不過說起八股文,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標準的格式。 但即使這個文章,也不是憑空掉下來,是有一個發展的過程。 許多人講,八股文的格式,既有唐律的影子,也有宋文的風格,還有元曲的精妙。 即使發展到后面,嚴格限制考生們的文章,同樣也有一個過程。 而紀元現在所處的時間,不出意外的話,正好是八股文剛剛提起,還未真正形成規范的時候。 一個東西能盛行,必然有其原因。 像郭夫子方才講,以這個格式寫,文章一以貫之,既不會太偏,也不會太大。 對考生很友好,對考官同樣友好。 竟然是這樣。 郭夫子其實沒打算講這些,他只是再三考慮。 紀元的文章想法太多,不能不約束了。 但他一約束,就拿出重武器??! 郭夫子還道:“這種寫文章的方法,算是最近一兩年才興起的,褒貶不一,有人說太過死板,會限制學生,有人說這樣可以讓考生更加方便理解儒經?!?/br> “反正不管怎么樣,現在對你來說,卻是合適的?!?/br> 等于說,市面上出現一種新方法。 這種方法也是時文。 可這種方法好用嗎?實用嗎? 在天齊國還不好說。 甚至這個方法還不完善,郭夫子是縣學最精通這種時文的,卻也說不出實cao該怎么寫。 但是,郭夫子把這種方法說出來,好拘束紀元天馬行空的文風。 那這種方法到底可行嗎? 別人不知道,難道紀元還不明白? 當然可行啊。 甚至非??尚?。 在他那個時空,之后這種文體甚至是規范問題,如果不這樣寫,那直接不錄取。 不過又說起來,紀元已經寫了多年,甚至在開蒙頭一年便開始寫了。 那為什么最近才顯露出許多問題? 自是因為夫子們對他要求提高,就像紀元看自己前幾年試著做的縣試題目一樣。 之前他還看不出什么,現在已經能發現問題。 每進一步,夫子博士們的要求肯定不同。 而且,大家隱隱發現,紀元似乎遇到瓶頸,這個瓶頸要是能突破,只會對他更有利。 要是能在府試之前突破,以羅博士來看,府試十拿九穩。 一切就要看最近的練習跟學習。 方才說了那么多,大概也能看出關鍵。 時文,八股文算是一個文學系統。 要說功利嗎? 確實功利,這是適合科舉的文章。 郭夫子說著,紀元也慢慢消化。 以他知道的來看。 他所在的天齊國科考,還未到那個時空科考弊端多現之時。 就拿是否一定要用標準程式八股文一樣,天齊國是有爭論的,并非像另一個朝代的成化年間,確定必須死板應用。 也不能說這種文體不好,八股文畢竟是為了適應考場,加上自身演變而來。 用一句來總結便是,好不好不知道,但用在這,確實很合適。 有時候,合適最重要。 想通這些,紀元的眼睛便亮了。 郭夫子教著教著,發現紀元學得速度更快。 有些東西他都一知半解。 但紀元完全可以消化。 郭夫子忍不住問:“你不覺得時文死板,不如你寫得瀟灑自如嗎?” 紀元的文風,跟郭夫子教的時文,可謂天差地別。 紀元的天馬行空,郭夫子的在框架內繡花。 紀元立刻搖頭:“怎么會,這樣寫下來,似乎也有其樂趣?!?/br> “如果在這框架內寫好,也是一種本事,這種好玩的事,我必然要會的?!?/br> 郭夫子忽然體會到縣學其他學生的感覺。 這樣的同窗,他們竟然還能忍?! 自己那時候要有這樣的同窗。 早就學不進去了。 不對,說不定早就考上舉人了。 對于八股文的好處跟弊端,紀元自然知道。 而八股文的出現,也跟上面的皇上有莫大的關系,為了讓學生思維定在一個框架里,也為了更好控制儒生們的思想。 如果說他真的喜歡,那就錯了。 但吸取其中的長處還是可以的。 郭夫子不提就罷了,提起八股文,紀元對其中的程式了然于胸。 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比,中比,后,比,束比,大結。 以此為主要部分,便可以串聯起整個文章。 如果說八股文的“拘束”是它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