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節
“故有顏子而短命,有賈生而早夭,王勃、盧照鄰,或幼傷,或坐廢?!? 上面列舉的都是大家,全都是身體不好的那種。 紀元背得興起,只聽背后傳來輕咳。 這么議論大家,沒看同學們下巴都要驚掉了嗎。 紀元最后小聲道:“莊子效法于皰丁,仲尼取資于射御。不都是鍛煉嗎?!? 教諭瞪他,但也覺得紀元方才說得很有些意思,問道:“這是你何時寫的文章?我怎么不知道?!?/br> 紀元立刻擺手:“不是我寫的,是很小的時候聽一老者所講?!?/br> 說著,紀元道:“所以我才一直鍛煉身體,就是因為這個?!?/br>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苯讨I默念,“此話必然千古流傳?!?/br> 教諭都覺得這話沒問題,其他同學更是如此。 體育跟德育,智育,真的有那么大的關系? 同窗幾個比較瘦弱的書生看看自己。 要不然一起跑? 聽紀元的應該沒錯。 丙等堂跟乙等堂的學生們,眼睜睜看著沖刺班同窗們,不僅要讀書,還要鍛煉身體。 等知道原因后,所有人都是一個想法。 怪不得我們連縣試都考不過! 這群人,怎么什么都要練??! 讀書拼命,鍛煉也自律。 而他們口中喊的,就是那句,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紀元一起跑的時候人都傻了。 一起鍛煉沒問題啊,這么喊著,他總覺得有哪里怪怪的。 算了,就當不知道吧。 他也說了,這是一個叫□□大家所做,誰也不要問他! 問了就是不知道! 本以為這只是小小的插曲。 沒想到教諭真的從只言片語里琢磨出什么,或許也感覺體育鍛煉對學生們成績有幫助,竟然讓嚴訓導詢問學生,有沒有人一起早上跑步的。 教諭準備在縣學附近的空地上劃一片地方,專門給大家跑步用。 這地方以前是蹴鞠場,七八年里荒廢無用,現在雜草叢生。 大家要是愿意的話,可以雇人把雜草清了,蹴鞠場重新啟用。 蹴鞠場? 紀元聽到后人都傻了。 體育之研究竟然這么有用? 看著被丙等堂同學興奮收拾出來的蹴鞠場。 紀元突然有種,我要升學了,但學校翻新了的感覺。 沒關系,等他考完府試,肯定也能蹭上。 這件事帶來的效果便是,每天早上,同學們都在蹴鞠場相遇,繞著蹴鞠場跑幾圈,整個人都舒服了。 跑了小半個月,不少同窗都說,好像身體確實好起來,看書也更有精神。 體育跟德育,智育一樣,果然很重要。 縣學里好像煥發出不一樣的風采,不僅認真學習,連體育都加強了。 期間紀元也收到大海的來信。 大海最近很忙,春天牲畜多病,他跟張獸醫要去各處治病,還提起他準備的《牲畜病集》。 說自己已經記了小半本,確實歸納總結了不少。 也提起李耀眾的事,按照紀元說的,在他們家要來鬧事的時候,暗暗用那件酸詩狎妓的丑聞威脅。 如果他們再來找麻煩,那這件事就會說出去,李耀眾最后一絲顏面都沒了。 對方果然被嚇住,最近都沒過來。 沒事就好,紀元也就放心了。 現在已經三月份,距離他們去府城的時間越來越近。 要說苦嗎。 確實苦。 每日張開眼學習,閉上眼學習,唯一放松的時間就是跑跑步。 文章寫了一遍又一遍,夫子博士們不再留情面,也不再一味夸獎,能從無數處找到他們的疏漏。 這點連紀元也一樣。 他到底學文章時間短,有時候想法太多,筆力卻不夠,寫得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按羅博士的話講:“要寫這點就好好寫,突然拐到另一邊了是干什么呢?” “寫的如此跳脫,文章的完整性呢?” “有想法很好,但切題了沒?寫高興了什么都不顧?” 殷博士也沒什么好話,他挑出幾處問題道:“此處的解釋是這樣嗎?從哪截的歪理?!?/br> “之前講的一以貫之,到底貫在哪了?!?/br> “讓你略仿宋經義,不是大白話?!?/br> “精煉,準確,還要鮮明,程式的要義,難道還不懂?” 紀元的風格太過突出。 有時候老師們不看字跡,稍微讀一讀就知道是他寫的。 但缺點也明顯,寫著寫著就白話了,有時候想法還多,字數還容易超。 這讓博士們十分頭疼。 教紀元的如何寫文章的郭夫子同樣過來,準備從頭再教一次。 第一次教學就是在縣試之前,學了一二十天。 郭夫子感覺紀元學會了,畢竟是個格式,想著他那么聰明,以前文章寫得也漂亮,底子在即可。 誰料跟他想的完全不同,這文越寫想法越多。 郭夫子看著紀元,沒想到問題會出在這。 眼看就要府試,不能在這上面落了下乘。 不過這也是乙等堂的學習內容。 紀元初入乙等堂便去考試了,短短時間內確實不容易學會。 按照夫子們的想法,童試里的縣試府試,對文章的格式要求都不高,差不多即可。 但沒想到,紀元越寫越學,這文章就越大。 已經到必須管一管的地步。 紀元深吸口氣。 有時候控制不住啊。 學得越雜,落筆的地方就越多。 總覺得自己要寫個好文章,回頭一看,里面什么內容都有,就是不切題。 天齊國寫科舉文章,自然是人們常說的八股文。 童試的要求還不高,其實現在不學也沒關系,以紀元的文章,應付童試問題不大。 但殷博士等人卻是不同意的。 郭夫子也覺得,以此下去,說不定會養成不好的習慣。 甚至比紀元練字的時候還要難改。 當初房老夫子就說,怕紀元抄書十幾萬字,那手字就難以再改。 如今文章也是同理。 看著縣學夫子們諄諄教誨,以前未在縣學的兩人忍不住道:“怪不得都要來縣學讀書?!?/br> “我們族學夫子已經很好了,沒想到縣學的夫子們個個如此用心?!?/br> 不單對紀元用心,對其他學生也是如此。 他們兩個以前雖未在縣學,來了之后,也是同樣的對待。 說起這個,有人問道:“外面都想來?我也聽說過,有那么夸張嗎?!?/br> “絕對不是夸張,不是有小道消息,說縣學可能空出幾個位置,今年要招生嗎?!?/br> “對啊,今年鄉試年,甲等堂估計要退幾個?!?/br> “是啊,很多人早就開始努力,只等著考進縣學呢?!?/br> “上次縣學考試,報名的人有六百之多,這次不知道怎么樣。但應該會限制戶籍,只能正榮縣的人考?!?/br> 大家難得閑聊,便提起這件事。 可再想來也沒用,縣學就這么多位置。 教育資源這種事,自古都是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