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節
那紀元文章里的“跳脫”則截然相反。 若兩者能中和一些,像中庸里的萬物中和,不偏不倚,那紀元的文章便大成了。 最后回到原本的那句話。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紀元在郭夫子的教導下進步飛快。 似乎只要提點一個點,他便能很快掌握。 時間越來越快,沖刺班的學生們,看到丙等堂甚至已經在踢蹴鞠的時候,還出去看了看。 不要也就罷了。 房老夫子正在給蹴鞠場旁邊刻字。 而字的內容,正是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 這句話極有氣勢,又點出體育,德育,智育。 像房老夫子這種早年游遍天齊國各地的讀書人,對這話簡直愛的不行。 蹴鞠場重新修繕得差不多,他就說要把這句話刻在上面。 不僅如此,還要自己親筆來寫。 見紀元過來,房老夫子還招手:“看著做什么,給我打打下手?!?/br> 紀元的水平,房老夫子很相信。 但還沒寫多少,就讓他趕緊回去讀書。 今日都三月十九了,還有幾天就要出發去府城,快去讀書! 三月十九。 紀元他們也早從厚衣服換成春衫。 周圍同窗們都在準備去府城的衣物,紀元自然也不例外,他婉拒幾位夫子的幫忙,還是自己花錢買衣料,再拿自己之前小了的衣服改一改。 衣服嘛,能穿就行。 再說了,以后這身高還要長,不用都做新的。 除了衣服雜物之外,最費錢的吃飯跟住行就不用擔心了。 官府跟縣學會對十二位考生負責。 到時候會安排兩個夫子,兩個捕快同行,確保他們的安全,負責他們的吃飯住宿車馬。 除了衣服之外,還有路上帶的學習用品。 出門跟在家肯定不同,很多東西都要輕便,易耗品不用買太多,府城的筆墨紙硯反而更便宜。 但便于攜帶的書箱,以及生活用品還是要買的。 李廷錢飛干脆接過這件事,用紀元的錢給他置辦物件,兩人選了物美價廉的,不會花費太多。 說起來,他們兩個在丙等堂的排名都進了前十。 二月考試成績極好,估計明年說不定也能到乙等堂了。 紀元更多時間撲在禮記上。 去年殷博士說要教紀元禮記,自然不會食言。 也因在備考,紀元專攻的一門正是禮記,殷博士反而能用大部分時間來教,從《禮記》,講到《周禮》《禮儀》。 最后連《白虎通義》《大戴禮記》都過了一遍。 時間雖然緊張,卻頗有成效。 殷博士剛開始還放慢速度,發現他說的書紀元之前都讀了,速度逐漸提升。 知道師徒兩人講課聽課的時候,有人想過來旁聽,根本跟不上兩人的思維跟進度。 要說如今學得多深,那也不至于。 可殷博士卻滿意的很。 “剩下的內容,等你從府試回來再說?!?/br> 要是考上秀才,那就要從乙等堂到甲等堂。 甲等堂的科目更深,符合紀元要學的進度。 殷博士說完,又道:“也不好說,萬一你中了府案首,那就回不來了?!?/br> 府案首便是整個建孟府的第一。 一般來說,得了府案首,必然會留在府城的府學讀書,直接成為府城的生員。 無論待遇,還是接觸到的夫子,都會更上一層樓。 殷博士雖然相信自己的學生。 但紀元學的時間還是太短,若再給學生一兩年參加童試,那府試第一必然是他。 可惜了,因為那些變故,讓他提前應試。 殷博士合上書,開口道:“等你回來再說吧?!?/br> “明日你們就要出發,東西都準備好了嗎?!?/br> 紀元點頭:“都準備好了,李廷錢飛他們很細心?!?/br> “那就好了?!?/br> “這次郭夫子跟李夫子同行,都是熟悉的人,會好好照顧你們?!?/br> “郭夫子負責路上的雜務,李夫子繼續幫你們查漏補缺,就算在路上,也不能耽擱?!?/br> 殷博士細細交代著,羅博士微微點頭,他想說的,小殷都講了。 趙夫子因為教學的緣故,沒有過來送行。 紀元他們三月二十五出發,三月三十到府城。 再到四月初八考試,等成績出來,差不多四月中旬。 滿打滿算,出去差不多一個月。 這時間不算太長,趙夫子也怕給紀元壓力,但讓人送了兩身衣服過來,都是師娘親手做的。 估計也是怕紀元推辭,干脆不出面了。 房老夫子也沒多講,倒是給紀元了兩幅畫,只道:“若需要銀錢,就把這兩幅畫給賣了?!?/br> ???! 紀元震驚,打開一看,這正是房老夫子的親筆書畫。 氣勢之精妙,讓人驚嘆。 見學生震驚,房老夫子道:“收好吧,最好用不上?!?/br> 直接給錢,紀元肯定不要。 但夫子給的畫? 紀元只能心道,最好用不上。 隨后又想了想自己身上的銀錢。 年前身上差不多二十七兩銀子,既有攢下的,也有去年青儲料賺的。 最近一段時間花銷大,他身上還有二十兩,雖然說窮家富路,但吃喝都有官府管著,應該沒事? 房老夫子道:“過不過都沒關系,你還能回來多學幾年畫?!?/br> 這是房老夫子的大實話。 紀元的字畫雖然不錯,卻還欠火候,跟著他再學幾年,定然能大成。 紀元人還沒走,接下來大半年的課都定好了。 學禮儀,學書畫。 紀元心里只有感激的份。 第二日,三月二十五,沖刺班的學生們悄無聲息離開。 縣學其他學生沒聽到里面的讀書聲,這才意識到,他們早早出發去府城了。 去府城考縣學。 考上了,便是秀才,便正式有了功名。 這跟考縣試那會大張旗鼓不同。 府試艱難,更要謹慎。 連縣學都對此事不過多提起。 至于能不能考上,就看學生們的本事了。 紀元坐著馬車出發,看向遠去的正榮縣。 來這個世界三年多了,頭一回離開縣城。 走得越遠,縣城似乎變得越小。 直到再也看不到。 考生們分了三輛馬車,紀元跟蔡豐嵐,李錦等人一起。 見紀元抽出書,其他人同樣如此。 隨車的郭夫子暗暗點頭,押車的雷捕快面露震驚,大字不識的他,真沒見過這種場面啊。 這路上,還要讀書的? 從正榮縣,一直讀到建孟府的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