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節
紀元第一。 第二叫李錦, 前幾日吃酒宴的時候, 紀元他們說過話。 蔡豐嵐也很厲害, 他到乙等堂也才兩年, 這次考了第三。 第四名有些不同,不是縣學的學生,而是當地一個耕讀的族學子弟出身。 他滿眼激動,穿著也普通,看來此行也是改命了。 直到第七,也是不認識的名字。 看到最后, 并未瞧見常慶,常慶也看了又看,苦笑道:“沒有考上?!?/br> 他跟蔡豐嵐同樣在乙等堂待了一年,他卻沒考上。 不只是他, 其他學生也差不多。 今年縣學一共二十五人參加縣試, 考進了十人。 剩下十五人都沒過縣試這關。 紀元看了他們, 卻不好多說,他這會說什么都不太對。 也有人安慰:“明年再考吧?!?/br> “是啊,明年再考?!?/br> 大家互相安慰著,忍不住又羨慕地看向紀元。 嫉妒嗎? 有一點,但不算多,他們早就知道紀元的天分, 更在沒見過他的時候, 就知道他的勤奮。 說得都有點多了。 可不說能行嗎。 哎,誰讓這是紀元啊。 別說了, 以后紀元就是他們的榜樣了! 紀元年紀雖小,卻足夠成為所有人的榜樣。 紀元朝大家笑笑,頗有些不好意思。 他真的是占了年齡上的光,畢竟以他的年紀,才是大家的大哥??! 縣學門口一片熱鬧,附近的商家也來祝賀,甚至有人道:“紀元長得也周正,也更是不錯,要是能跟我家孩子定個娃娃親就好了?!?/br> “對啊,不都說榜下捉婿,我們去試試啊?!?/br> 紀元整個人直接呆住,腳比腦子跑得都快,迅速往縣學里面跑。 別??! 他不是什么大哥。 他今年才十一! 他還是個孩子! 這一幕被許多人笑得彎起腰。 紀元去跟夫子博士們道謝的時候,幾個夫子博士還在笑話他。 趙夫子那,紀元也買了許多禮物送回去,只是他實在沒空再回村一趟。 過了縣試固然值得開心,但后面的府試才能決定整個童試的成敗。 縣學這邊也是一個想法,沒考過的乙等堂學生們,讓他們先散散心,放了幾日假。 但考過的,包括有兩個并非縣學的學生,全都安排進乙等堂旁邊的明倫堂內。 今日二月十四,府試是在四月初八。 但他們正榮縣去府城,至少要五天的時間,還不能趕在考試之前去,肯定提前出發。 按照一貫的傳統,估計會在三月二十五便動身,正好三月底到府城。 等到了府城,差不多七八日休息時間,也能養足精神,安心備考。 這么算下來,從今日到三月二十五,也就四十四天時間。 所有過了縣試的學生,必須全力讀書。 千軍萬馬闖出來,最后一關,也是最難的一關,一定要過去。 當天下午,十二名過了縣試的考生就搬到隔壁,用紀元的話來說,這大概就是沖刺班。 里面有專門的夫子跟專門的五經博士,每日都在這,有問題隨時可以問。 說句不好聽的,便是府試沒過,這樣的機會也是非常難得。 換作其他地方,根本不會有這種機會。 紀元跟其他人還有點不一樣。 這點要從四書五經里的五經說起。 《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共有五經,一個人很難精通這五本,一般來說,專門攻讀一本到兩本即可。 天齊國科舉的時候,也是五選一,或者五選二。 到時候會出五道題,選自己攻讀的方向寫即可。 乙等堂其他學生,包括過了縣試的另外兩個學生。 他們都在夫子跟博士的引導下,選擇了自己擅長的方向。 紀元年底才升堂考,年后剛進乙等堂便考縣試,根本來不及選擇。 所以,紀元還要先選科目,再分老師。 原本以為紀元還要糾結一會,但他直接道:“春秋跟禮記吧,這兩本我也學得相對也好?!?/br> 他的《春秋》是跟羅博士學的。 《禮記》師從殷博士。 選這兩門最為恰當。 負責沖刺班的嚴訓導道:“當真?這兩本是五經里最后的,春秋更是微言大義,確定要選?” 紀元點頭:“周易等書也沒簡單到哪去,我就選這兩個吧?!?/br> 聽到紀元的選擇,兩位博士自然高興。 自己喜歡的學生選擇深造他們的學問,肯定是好事。 科目確定之后,十二個學生都有了自己專門的老師,按照大家的選擇坐到一起,同樣科目的還能共同交流。 其中李錦選的是《詩經》跟《禮記》,學禮記的時候,他們所有選擇這個科目的學生都會討論。 蔡豐嵐選的也是《詩經》,另一門則是《春秋》,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 天齊國規定的府試的考試內容,跟縣試大致相同。 以四書為重。 五經只做兩題。 但這兩題占比也不小,故而必然要重視。 縣試放榜的當天下午,沖刺班學生都已經恢復往日的狀態。 讀! 往死里讀! 不讀書怎么能行。 都到這個節骨眼了,必須好好讀。 再想到他們縣超高的錄取率,說明自己的機會很大。 一般來說,府試的錄取率在百分之十,他們這十二人里,有一兩個就不錯了。 往年的情況來看,他們的錄取率極高,畢竟是跟建孟府所有人比,只要比其他人拔尖即可。 但今年參加府試到底有多少人,那還是未知。 他們正榮縣這些年才恢復生氣,雖然縣試的人數已經從三十多上升到八十多。 跟其他地方比,卻是少得很可憐。 聽說江浙有些大縣,單參加縣試的,就有上千人,縣試過關的人數,也在七八十。 七八十人,跟他們報名人數差不多了。 殷博士道:“咱們人少,但咱們質量高啊?!?/br> “你們這十二人,說不定能突破前年過府關的人數?!?/br> 前年十個人里面,有七個人過了府關,成了秀才。 今年要是突破,那至少要考到八人以上。 他們真的可以嗎? 不得不說,大家確實被鼓舞到了。 學,馬上學。 特別是以前未在縣學的兩位學生,他們在自己的私塾里,都是一騎絕塵的存在。 平日只覺得讀書孤獨得很,好像只有自己在認真學習。 來到沖刺班之后,所有人都是這般,甚至比他們還要認真。 這樣的氛圍,只會讓他們更加用心。 沖刺班這個名字也是越喊越順口啊。 大家已經默認了這個名字。 二月十四下午,外面還在對縣試成績議論紛紛,沖刺班學生已經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