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五人的試卷打亂之后,被聶縣令跟教諭一一翻閱。 “這個館閣體寫得尤為清正?!甭櫩h令贊道,“文章的讀起來也是一氣呵成?!?/br> 聶縣令看著這句:“求樂于天人之際,君子之存心也?!?/br> 忍不住再次贊道:“說得好,大有孟子直抒胸臆之感?!?/br> “本官來看,此卷可評第一?!?/br> 教諭遲遲沒說話,并非他不贊同,而是他一眼就看出這字是誰的。 縣學學生的字,那個小子也能評第一。 縣丞也點頭:“確實如此,這篇也有仿古之意,卻也能看出學生心中所想,文章風骨極好?!?/br> 三票中,兩票贊同這個卷子評第一。 兩人下意識看向教諭。 作為本縣教育局局長,他的意見很重要。 教諭早就有此意,不說話并非不愿意,而是公平些。 見縣令,縣丞都這么說,他點頭道:“下官也以為如此?!?/br> 三人點頭,其他閱卷官同樣點頭。 按照他們的排名,這個卷子也是第一??! 旁邊小吏掀開閱卷官們評閱的順序。 果然! 大家想的一模一樣。 這種情況并不多見。 俗話說文無第一,每個考官的想法都不一樣,喜歡的文章風格也不同。 所以每次評第一的時候,總會有所爭論。 但這次,卻是毫無爭議的,自然因為這個人的文章遠超其他人,是名副其實的第一。 更是名副其實今年的縣案首。 聶縣令還是頭一次主持科考,頗有些激動:“既然定了,那就拆封吧,看看排名里都是誰?!?/br> “我也聽說好幾個縣學學生很不錯,蔡豐嵐,還有去年差一點點就考上的趙錦,看看是誰吧?!?/br> “哦,紀元也不錯,但他年紀小,應當寫不出這樣穩重又不失胸懷的文章?!?/br> 聶縣令的話還未說完,糊在名字上的紙張被用小刀劃開。 上面清晰的寫著兩個字。 紀元。 是紀元! 教諭并不意外,紀元這手漂亮的字,也算他們看著練出來的。 從林縣令無奈點他的字丑,到聶縣令直夸這館閣體寫的漂亮。 期間的進步,非比尋常。 聶縣令卻震驚了,拿著卷子翻來覆去地看。 “怪不得說他是小神童,果然為神童?!?/br> “這樣的文章,前途不可限量?!?/br> 聶縣令之前只聽說過紀元作的詩句,卻并未看過他的文章。 十一歲的孩童,再厲害,或許文章會錦繡,卻很難言之有物。 這不是天賦的緣故,也跟閱歷有關系。 像聶縣令自己就知道,如若讓他再去考一次進士,他這半年的經歷,只會讓他的文章更加扎實,更加有見解。 十一歲的少年,寫出的文章,竟然這般好? 作為進士的縣令如此說,是人都知道,紀元的天分到底有多牛了。 真想知道,他以后會走到哪一步。 會不會他們都無法觸及。 眾人稍稍思索,同樣夸起紀元。 大家自然也沒忘了干活,今日要把榜單寫出來,明日二月十四,上午的時候,就能張貼出來。 他們在考試院里全力以赴批閱試卷。 外面考生們肯定等著急。 關乎命運的考試,必然提心吊膽。 八十二名考生,只有十二個能過縣試。 二月十三晚上。 縣學乙等堂的學生們,沒有一個能學進去的,所有人都很緊張。 紀元同樣被拉著說話,同窗都覺得,待在紀元身邊好像會冷靜下來。 紀元也是有些擔憂的。 他肯定想考上,還想過了府試。 以他的情況,身上有了功名之后,什么事都會方便。 李耀眾那邊糾纏不休,到底是個麻煩。 不說自己,一直纏著安叔公家也不是回事。 要是有了功名,這些都不算什么。 還有聶縣令那邊,他上次的事,聶縣令把一部分人趕回京城,難保剩下的人會不會多想。 這都是隱患。 而這些隱患,只要有功名,就可以解決。 既然有所求,自然會擔心,他還沒自大到認為自己什么事都能成。 夫子們知道大家的想法,最近兩天并未布置多少課業。 只是讓人把乙等堂隔壁不遠的房間收拾出來,那邊放了十二張桌椅。 等到縣試名單一出來,這十二個學生,不管是縣學的學生,還是在村里上來的學生,都會在那讀書。 十二個學生里還會有細分。 四書大家都要學,五經里面,每人選兩門專攻,到時候有不同的夫子博士教學。 看著隔壁明倫堂收拾出來,眾人眼中都寫了期盼。 以至于第二日早上,所有人都在門口走來走去。 沒有參加今年縣試的蔣克他們,竟然忍不住想,幸好他們沒參加縣試,不然肯定更緊張。 直到聽說放榜了,大家下意識往外面走。 榜單就在縣試外面的布告欄里貼著,幾步路的距離。 雖然已經有很多人圍在旁邊,但見縣學的學生們出來,大家還是下意識讓了位置。 二月初六開始考試。 初八結束。 十四放榜。 幾天時間,決定了他們接下來的命運。 “第一!” “紀元!” “紀元是今年的縣案首!” 紀元剛走到前面,就聽到這句話,下意識抬頭。 布告欄的第一行名字,正是紀元。 是他。 他考過了縣試,還考到了第一名。 十一歲的縣案首。 所有人都看向他。 第一! 果然是他! 怎么一點也不意外??! 第54章 第54章 “是紀元!” “果然是他!” “臨時參加縣試, 還能拿第一?簡直是個怪物?!?/br> 不愧是小神童! 榜單周圍都是這種聲音,聽到紀元忍不住想跑,但還是堅持看完榜單。 今年縣試名額十二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