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路[慢穿] 第179節
不說廢太子妃帶著孩子是如何忐忑不安的跟著胤礽出海的,等他們離開大清一個多月以后,總算是到達了胤礽已經建設了十幾年的基地的時候,看著那人來人往,熱鬧的街市,當聽說這一整個基地都是屬于胤礽的之后,廢太子妃都有點不敢相信。 等安置妥當以后,胤礽帶著石氏和幾個孩子把范圍相當于一個小國家,擁有幾百萬人的基地大概逛了一遍以后,石氏和幾個孩子對未來的生活頓時有了非常大的信心。 擁有這樣大的一個國家,這么多的人口,看著外面廣袤無垠的地盤,只要這個基地一直往外擴張著,估計以后他們的國家雖然沒有大清那邊面積大,但也不小了,足夠他們過上非常好的生活了。 在基地當中,胤礽就是土皇帝,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石氏就相當皇后,幫忙管理著基地這邊很多的事務,權利可比在大清的時候大多了,還不用受制于人,自由度高太多了。 等在基地這邊享受的過了一年以后,你讓石氏再回到大清那邊生活,估計她一百個不愿意,在這邊當土皇帝自由自在的,孩子們也能夠跟著一起來的先生們讀書學本事。 要是用不習慣這邊的東西,還可以派讓你回大清那邊購置各種物品,胤礽這個丈夫能夠保證妻子孩子他們在這邊的生活品質一點不比在大清那邊差,甚至過得更好。 感受這如今自由自在的生活,基地這邊同樣有二十幾萬軍隊,也都在不停的習武,根本就不用怕從有強盜或者其他地方來的人威脅到大家的安全。 石氏沒有想到胤礽所說的早有安排會是這樣周全強大的安排,這簡直就跟從大清分封出去,在自己封地過日子一樣嘛! 沒想到胤礽平日看著不顯,居然在十幾年前,就已經給自己留了這樣的后路,怪不得在面對皇阿瑪的打壓和廢太子的時候,胤礽能夠有條不紊的把大家都安排好呢! 因為陶長安如今并沒有一起出海到海外自己的基地那邊生活,兩個基地距離還是有蠻長一段距離的,因此胤礽并沒有把陶長安這個老三在海外同樣也有一個基地的事情跟石氏說。 反正等以后老三也從大清那邊出來以后,他們沒事的時候互相竄竄門的時候,石氏自然就會知道老三他們也跟自己一樣擁有一個小國度的事情了。 盡管胤礽如今看似帶著自己的人遠離了大清,但他可不敢保證自己帶出來的人里面,是不是有屬于康熙或者其他人的眼線。 為了不讓大清那邊這么快的知道自己在海外的生活情況,除了購買一些必要的物品以外,他基本不怎么讓人出海離開基地這邊。 在自己還沒有足夠強大到不怕大清那邊帶著海軍過來攻打之前,胤礽覺得自己都需要低調的過屬于自己的日子。 太過張揚或者囂張引起康熙注意到自己在這邊建立了小國的事情,胤礽還是有點擔心大清那邊的人嫉妒暗中使壞的。 為了保住自己的基業,胤礽可是懂得悶聲發大財的低調法則,不讓人注意到自己這邊的。 第257章 等老三以后也出來了, 兩個基地都強大起來以后,到時候就不用擔心大清那邊對自己兩個人的基地會有什么想法了? 這次跟著胤礽出海的人,在離開大清之前,對未來還是十分迷茫的, 不過他們既然決定跟著出來了, 就證明他們留在大清的日子過得不一定會比在海外好。 因此在離開大清之前,胤礽已經讓他們好好的跟大清那邊的親朋好友好好告別了, 至少接下來這幾年內, 最多給大清那邊的親人報一個平安, 其他事情還是不能夠讓他們多說的... 大清這邊, 自從確認廢太子一家已經從廣州碼頭那邊離開大清出海以后, 宮里的氣氛都是比較低迷的,宮里最大的boss心情不好, 宮里的人可不就活得更加小心翼翼起來, 生怕一不小心給自己引來殺身之禍! 康熙在宮里這邊遲遲等不到那些跟著胤礽一起出海的人傳回消息, 心理還是比較擔心的,可是對于胤礽出海以后往哪個方向走了, 康熙卻并不知道, 這讓他即使不放心的想要派人出海尋找,也不知道該讓人往那邊去找了? 對于胤礽的離開,陶長安是接受比較良好的, 畢竟他可是跟胤礽一樣, 早早在海外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基地, 基地那邊的設施建設, 很多地方可是比大清這邊都要好的。 只是其他人不像陶長安一樣知道內情, 以為廢太子一家是被流放到國外一樣, 在外面過著人生地不熟, 朝不保夕的日子。 對此,胤褆他們也只是在表面為廢太子一家的處境感到擔憂,但心里面估計還不知道怎么幸災樂禍呢。 誰讓胤礽一出生就被封為太子,從小到大胤褆他們這些人可是被胤礽這個太子狠狠的壓一頭,胤褆他們這些皇子當中,能夠對胤礽有好感的比較少,估計除了陶長安這個不怎么在意這些的人,其他人都胤礽高高在上的地位,心理或多或少都會有不少怨言。 當然作為失敗者的廢太子一家的離開,并不能夠讓大清這邊的人關注太久,好不容易把太子之位空缺出來了,胤褆他們不敢奢想能夠馬上繼承康熙的皇位,但卻都想讓自己成為下一任儲君,坐等康熙過世以后登山那至高無上的位置。 朝堂并沒有因為胤礽的離開而平靜下來多久,到了八月份的時候,朝中想要設立太子的呼聲越來越高,都在期盼康熙能夠盡早的把新太子人選給定下來! 這個時候康熙是不愿意再重新立下一個太子的,畢竟他為了大清的未來和自己的權利不受威脅,這才忍痛把最寵愛的胤礽給廢,還讓胤礽帶著一家人流亡海外,如今更是生死不知? 這個時候要是被下面的朝堂和那些兒子威脅著重新設立一位太子,豈不是白費了一場功夫,還讓自己失去了胤礽這個兒子? 要是手中沒有握著絕對的武力,康熙自己的身體要是差一點,跟一個普通五十七歲老人一樣,在不知道自己還能夠活多久的時候,康熙可能還會產生一點動搖,考慮要不要重新設立一位太子? 可如今康熙身體非常健康,自我感覺再活幾十年都沒有問題,這個時候讓他立太子,豈不是跟逼著他把手中的權利分出去,讓其中一個人能夠名正言順的繼承自己皇位? 對于掌控欲權利欲非常強的康熙來說,這簡直就是明晃晃的再逼自己讓權,這他可不能夠忍! 看著在朝堂上蹦跶得非常厲害的老大老八以及老十四,還有其他雖然沒爭得那么明顯,但明里暗里也積極在自己面前表現,想要獲得自己好感的兒子,康熙非但沒有感到高興,反而有一種權威被人窺視的冒犯之感。 果然隨著這些兒子一個個長大就不可愛了,只知道窺視自己屁股底下的位置,就不能夠安安分分老老實實的辦差,自己給誰不給誰那都得看他們的表現,怎么能夠這么積極的想上來搶自己呢? 胤褆他們不是沒有感受到康熙的不悅,不過這個時候他們可不能夠退,要是退縮了讓其他人奪了太子之位的話,那他們估計想死的心都有了。 看著御案上那一堆請求自己立太子的奏折,康熙心理是十分惱怒的。 一氣之下他倒是想要看看誰在朝堂上蹦跶得最歡,干脆讓朝中大臣主動推薦哪位皇子有資格當太子? 那些朝臣還以為說動康熙了呢,自然十分積極的把自己心目中的太子人選給報了上去,選老大、老三、老四、老八、十四的人都有不少,其中呼聲最高的就是老大和老八這兩個人了,一個是皇長子,立嫡立長,胤褆作為皇長子,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支持他的。 老大胤禩的人緣最好,禮賢下士,在朝中的呼聲也是最高的,加上胤禩身后有老九老十支持,手底下拉攏的勢力還是不小的。 康熙這個時候已經意識到自己還能夠活不少年頭,即使他要重新立太子,人選也不會從前面年紀比較大的兒子當中選了。 老大和老八他們呼聲越是高,就越是刺痛了康熙那顆敏感的心,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冒犯。 讓康熙不高興的人,康熙自然也不會讓他們高興,這天在大朝會上,康熙就開啟了他那嘲諷誅心的之言,直接把老大老八給罵得恨不得立馬原地消失---就再也不用當著這么多人的面被康熙這些辱罵了,簡直就是殺人誅心啊,什么辛者庫賤人之子....哪里痛就往哪里戳,好像下面站著的不是自己的兒子,而是自己的大仇人一樣! 康熙把人罵的差點去死以后,這才不大痛快的處罰了好幾個在朝堂上跳得比較歡的大臣,摘了他們頭頂的烏紗帽讓人拖下去以后,整個朝堂頓時鴉雀無聲起來,誰都不敢在這個時候引起康熙的注意,生怕下一個倒霉的就是自己了! 把自己這一段時間受的氣都給發泄一頓出來以后,康熙心里就舒服多了。 看著底下跪著一地兒子和朝臣,康熙只覺得麻煩,并沒有其他更多的感覺了。 幸好他一直都有好好的培養手下人習武,把軍權和暗衛以及身邊的禁衛軍都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底下這些兒子和朝臣即使心里再不服氣,也只能夠給康熙給憋回去。 要是這些人做的事情逾矩觸碰到康熙的逆鱗了,康熙其實也不介意用雷霆手段把這些人處理一番的。 以前為了穩固大清的局勢,不得不封一個太子來證明大清后繼有人。 可如今康熙都在為差不多五十多年了,手中已經牢牢的把控住了局面,早已經不需要再因為外界的因素重立太子了。 既然已經忍痛把自己親手養育大三十多年的優秀太子給廢了,康熙就沒想過馬上重新再立一個太子了。 胤褆和胤禩兩個人被康熙打擊得最慘,在那么多人面前被自己皇阿瑪一點面子都不留的罵得這么慘,可以說面子和里子都丟盡了! 這還不是讓胤褆和胤禩他們最難過的。 康熙罵完他們兩個親兒子以后,可是又繼續動手處理了一大批蹦跶得比較歡的人。 這些人里面,很大一部分可都是胤褆和胤禩自己派系的人,這次逼著康熙立太子的事情,可以說所有人都沒有討到好,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說胤褆和胤禩他們下朝回去以后,聽到這些壞消息后是怎么吐血的,宮里的良妃聽到康熙在大朝當中是用自己這個生母的出身把兒子給貶到塵埃里面的,那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要不是宮里的人不能夠自殺,良妃自己也承擔不起自殺以后給兒子帶來的不良影響,要不然她都想直接死了算了。 即使理智不讓良妃自殺,但她覺得自己活著就是兒子的拖累,已經沒有繼續活下去的想法了。 等老大胤禩聽到宮里額娘身邊的人說良妃不行的消息時,他簡直是一點都反應不過來的。 畢竟前一段時間自己額娘的身體還好好的,怎么才過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就說自己額娘不行了? 胤禩這一段時間因為康熙當中責罵諷刺,勢力發展勢頭遭到了巨大的打擊,加上他的心情也還沒能夠從這次打擊當中走出來,這些日子一直都是窩在院子里面沒怎么出來的。 可如今聽到自己額娘病重的消息,他立馬就坐不住了。 等看過病重奄奄一息的額娘,詢問過太醫額娘的病因以后,胤禩的心里也是十分痛苦的。 自己額娘肯定是因為知道了皇阿瑪責罵自己的那些話,這才想不開讓小病拖到無藥可救病重的地步。 胤禩一直非常想出人頭地,讓其他人以后再也不敢看不起自己,就是想讓額娘跟著自己能夠過上好日子,不用處處給人陪小心受氣了。 可如今自己還沒有出頭,就已經連累到額娘因為自己不想活的地步了,這個時候的胤禩也是萬念俱灰,十分痛苦的! 第258章 不說胤禩發現這個事實是怎么痛苦的了, 但到底不想失去自己的額娘,在經過一番掙扎以后,胤禩勉強打消了良妃不想活的念頭以后,就過來找陶長安了。 這個時候能夠救良妃, 讓她身體恢復機能的也就只有那用特殊植物制作的藥丸了。 這種藥丸只有康熙和陶長安手里有一些, 康熙如今這么厭惡胤禩這個兒子,這個時候去求他, 胤禩知道是沒用的。 沒用辦法之后, 胤禩只能夠找陶長安這個三哥來求情了。 等陶長安見到這么頹喪的老八, 再聽清楚他的來意以后, 陶長安其實是不想摻和這事的。 畢竟這個事情說起來也是他們為了奪嫡, 才鬧出來的事情,自己要是幫忙的話, 也十分容易引起康熙不滿。 要不是自己這些年來比較低調, 很少結交朝臣, 這次才險險的沒有被康熙在大朝上噴毒液。 康熙那嘴巴可真是毒啊,陶長安那天也在現場, 那真是能夠把人給罵死的啊。 不過看到老八這么可憐, 陶長安還是有點猶豫的,畢竟如果可能的話,誰也不想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親人病逝離開自己啊。 胤禩也知道自己平日里跟陶長安這個三哥并沒有太多交集, 關系也只是一般般, 如今一開口就想讓人家拿出那么珍貴的藥丸, 冒著得罪皇阿瑪的風險幫助自己, 也是比較為難人的。 可這個時候為了救自己額娘, 胤禩也不想自己以后一輩子背負害死額娘的罪惡感活一輩子, 顧不了那么多了只能夠過來求老三了。 見到陶長安面色為難, 胤禩不得不下了更大的本錢,說只要陶長安愿意給一個藥丸,他愿意付出更加的代價... 陶長安其實也知道老八的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只是因為出身不高的原因,這才有點自卑而已。 自己以后可能還真有需要兄弟幫忙的時候,這個時候賣這么大的一個人情給老八,以后自己想做什么的時候,還是可以憑此讓老八幫忙的。 反復的琢磨了一下,反正康熙即使有點生氣自己拿出藥丸來救良妃,估計也不會非常生氣,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但自己可以用一個藥丸,就能夠讓老八一系欠下自己一個大人情,間接的也讓老九老十他們兩個欠下自己的人情,這筆買賣還是非常劃算的。 等胤禩從陶長安的郡王府離開的時候,手中已經拿著一個裝著藥丸的玉瓶了。 沒過幾天,陶長安就聽到良妃已經轉危為安的消息了。 康熙這次也是被朝臣聯合起來逼了一次,這讓他發現朝中幾個兒子的勢力越來越大,有點尾大不掉了。 要是繼續放任下去,以后局勢就會變得更加混亂了,因此很是借著這次機會清理了一遍,給朝廷來了一次大換血。 反正就陶長安所知,這次老大老四老八以及十四他們幾個都沒討到好,手底下的勢力損失慘重,估計沒有幾年時間他們都恢復不過來了。 康熙這個時候身體非常好,在把朝廷來了一次大換血以后,還有精力處理各種朝政,穩住了大清向前發展的良好態勢! 這一世可能是胤礽主動退出,加上康熙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對朝政的掌控力非常強的緣故,奪嫡還沒到最激烈的時候,就已經被康熙強勢的打壓下去了。 康熙沒有跟上一世一樣年老體衰,朝政在他的控制下,并沒有失控的情況出現,雖然九龍奪嫡仍然出現了,但都在一個可控范圍內,并沒有跟上一世一樣內耗過多進而影響到大清的國力,情況還是非常不錯的。 大清這邊發展良好,胤禔他們這些人即使再想爭,但以他們手上好不容易攢下的那點勢力,即使是他們所以兄弟聯合起來,那都是抗不住康熙手中那些軍隊武力鎮壓的。 斗不過因為習武以后精力充沛的皇阿瑪,胤禔他們也只能老老實實的辦差,希望通過辦差能夠做出成績來,好能夠在康熙這個皇阿瑪面前多露臉,說不定皇阿瑪因此發現自己比其他兄弟優秀,就把自己選為繼承人呢! 抱著這樣的希望,胤禔他們這些人干事辦差的積極性那是前所未有的高,爭著搶著攬差事,并竭盡所能的把手上的差事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