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之路[慢穿] 第180節
不得不說,這一世大清的發展比上一世好太多了,在眾多優秀皇子的努力下,大清的國力發展那是越來越強了。 看到大清有這樣好的發展,陶長安心里還是非常高興的,畢竟誰不愿意自己所在的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呢! 時間很快就過了十多年,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大清早已經站在了世界強國前列。 這一世的大清,可能是因為廢太子胤礽一家出海了的緣故,這一世康熙后期并沒有封鎖海禁,雖然跟海外國家交流不多,但對于那些國家的實力多少還是了解得比較清楚的。 康熙年間還沒有像乾隆時期那樣決定閉關鎖國,這對國家的發展來說還是非常有利的。 經過這十多年的習武,大家的武力值又強了很多,無論是軍隊還是其他特殊隊伍的身手,跟過去都不可同日而語了。 武力和經濟的強大,這讓大清的人從心底里面散發出一股強大的自信來,在外交方面也前所未有的強勢起來,如今的大清才算是真正的世界強國了。 這十年期間,康熙也是接到過一次胤礽讓人送回來消息的,知道胤礽一家在海外過得不錯以后,康熙這才算放心了。 畢竟是自己疼愛了這么多年的孩子,廢掉胤礽的太子之位,這已經讓康熙感到有點愧疚了,要是胤礽一家在外面的生活過得不好,康熙也是于心不忍的。 不過因為對康熙心有芥蒂的緣故,胤礽可沒有告訴康熙他在外面距離大清比較遙遠的地方自己建立了一個國家。 盡管胤礽建立的國家距離大清比較遠,乘船回到大清,順利的話也要一個多月的時間,但沒有必要的話,胤礽一家估計這輩子都不會再回到大清這邊了。 胤礽在外面的日子過得非常好,看得陶長安都羨慕了,不過因為陶長安在大清這邊的日子過得也不錯,估計在下一任皇帝登基之前,陶長安一家還是會老老實實待在大清這邊的。 畢竟故土難離,無論是孩子和老娘都習慣了大清這邊的生活,只要不是逼不得已的時候,陶長安還是愿意待在大清這邊生活的。 如今在位的是康熙,陶長安作為皇子,日子還是非常好過的,但以后要是換了新皇,等在大清這邊混不下去以后,到時候再帶著一家人出海到基地那邊生活也是可以的。 即使陶長安如今沒有像胤礽一樣到海外的基地生活,但對于自己基地的建設還是比較上心的,時不時借著出來尋找特殊植物的機會,到自己的基地那邊去看一下。 在這十年的時間里面,陶長安也去過胤礽那邊一兩次,胤礽那邊的基地這些年發展得也非???,加上在國內這邊有陶長安幫忙,可以源源不斷的購買運送資源過去,看著整個人都開朗了很多的胤礽,再也沒有過去在大清那邊有點壓抑的感覺了。 不得不說讓胤礽在海外這邊憑借自己的能力重新建立一個國家,對他來說簡直就跟新生了一樣,總算是過上了兩輩子以來,最開心和自由的日子了。 胤礽對于陶長安這個兄弟還是比較看重的,每次陶長安過來,都有好好的招待一番,還讓他的兒子女兒陪著陶長安在他新建立的國家當中好好的逛了一下。 陶長安建立的基地,也可以說小國距離胤礽這邊距離也蠻遠的,到時候不用擔心以后會產生什么利益方面的沖突。 不用擔心以后兄弟變成仇人以后,胤礽和陶長安之間的相處比過去都要融洽了很多,兄弟之間時不時還能夠互相幫點小忙,這已經算是非常好了。 康熙五十九年的時候,陶長安的兒子弘晟被封為郡王府的世子,還有老五的兒子弘升也被封為了世子。 這些年來,康熙對爵位的分封越發吝嗇起來了,可能是感覺自己還能夠活不少年頭,不想一下子就把底下兒子的爵位搞到封無可封的地步吧。 這么多年來以來,陶長安仍然是誠郡王,老九倒是也被封了一個貝子的爵位,老十受益于他的外家,也被封了一個郡王的爵位。 至于剩下的十二以后的那些皇子,康熙就并沒有急著給他們分封太好的爵位,最多也就是給一個貝子的爵位而已,以后剩下那些兒子的爵位能夠升到哪個程度,就看他們每個人的功績和表現了。 如今康熙都已經有二十多個皇子了,這兒子一多,也就沒那么珍貴了,給起爵位來也沒有一開始那么大方了。 不得不說胤褆他們前面排名的皇子還是比較占便宜的,一開始就能夠分封到郡王的爵位,可以辦差的機會也多,比后面排十幾二十多那些連康熙的面都見不到幾次的皇子好太多了。 第259章 胤褆這些年也一直都積極的在康熙面前表現, 就是希望康熙能夠看到自己這個長子有多優秀,即使不能夠立自己為太子,但以后考慮把自己培養成為繼承人,以后繼承皇位那也是可以的。 可惜胤褆胤禛胤禩他們不死心積極的表現了這么多年, 盡管康熙偶爾會夸贊他們辦差辦得不錯, 但卻一點想要立太子的意思都沒有。 朝堂當中已經沒有人敢逼著康熙重立太子了,除非他們不想在朝堂當中干下去了。 至于胤褆和胤禛胤禩他們, 自從被康熙一次那么狠的罵過以后, 那是學乖了很多, 沒有辦法, 形勢比人強, 他們抗衡不了康熙這個強勢的皇阿瑪,只能夠乖乖的蟄伏起來當一個好兒子了。 至于陶長安, 他反正對皇位是沒有什么興趣的, 要是想當皇帝的話他完全可以到自己建設的那個已經媲美一個中等國家的基地那邊去當, 都不用跟其他人搶。 因為陶長安的不爭不搶,加上還能夠幫助康熙尋回不少特殊植物, 這些年康熙對陶長安這個三兒子還是比較看重的。 這些年即使陶長安經常擺爛偷懶不干活, 康熙也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做自己沒有看見了。 反正胤褆他們那么積極的表現辦差,讓康熙手上可以干活的人已經足夠多了, 并不缺陶長安一個。 正因為這些年康熙對自己并沒有太多要求, 陶長安的日子才會越過越舒服, 沒有那種一定要趕緊離開大清過自由日子的迫切感。 有空的時候, 陶長安夫妻兩個也會經常帶著兒子弘晟進宮去看望榮妃, 讓她能夠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陶長安看著榮妃日子過得這么安寧舒適, 這才沒有提出想把榮妃接到宮外或者到海外生活。 家里人都已經習慣了大清這邊的生活, 要是沒有大變故的話,他們估計是不會愿意跟著陶長安離開大清到海外生活的。 陶長安海外那個基地也只是他為自己準備的后手而已,既然暫時用不上,讓自己的人繼續管著算了。 即使自己用不到,萬一以后兒子或者孫子他們用得上呢? 不管怎么說,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給自己多準備一條后路,起碼在遇到事情的時候,自己心里不用慌。 在康熙六十一年的時候,已經六十九歲的康熙,看著精神還十分矍鑠,特地舉辦了千叟宴,邀請大清范圍內滿六十歲以后的老人到宮里參加,大家共聚一堂,看著這么多跟自己年齡差不多的人,康熙的心情還是十分高興的! 起碼跟那些人比起來 ,康熙這個都差不多已經七十歲的人,看著都讓人覺得比那些六十歲的人年輕多了。 這么一對比,康熙感覺一了一下,感知到自己渾身都是力氣,精神也比大多數老人好多了,他心里也是十分滿足的。 人生七十古來稀,自己一個皇帝能夠活到七十歲,這已經是非常難得的事情了。 而且到了這個年紀,康熙感覺到自己的身體還非常好,覺得自己再活個一二十年還是沒有問題的。 越是長壽的皇帝,越是怕死,康熙自然也逃不過這樣的一個規律。 因為精力足夠,這些年大清在康熙的治理下,發展得非常不錯,看著越來越繁盛的大清,百姓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康熙心里也是非常滿足和自豪的。 大清也只有在自己的帶領下,老百姓們的日子才能夠越過越好。 康熙覺得要是再給自己幾十年的時間,自己絕對能夠把大清變成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皇朝。 為了能夠看到那一天,康熙這些年也經常跑陶長安這個對特殊植物比較敏銳,能夠經常尋找到特殊植物的兒子出去幫他尋找那些特殊植物。 對于能夠幫助自己加快習武速度,還能夠改善體質,讓自己更加長壽的藥丸,康熙覺得就是再多,對他來說那也是不夠的。 跟自己的身體健康和壽命比起來,其他就是再能干的兒子,也沒有陶長安這個能夠替康熙尋找到特殊植物的兒子來得有用。 因為有康熙的看重和偏愛,陶長安在大清這邊的生活才會越過越舒服,這才讓他沒有升起要跟胤礽一樣,趕緊到海外生活的念頭。 畢竟外面的基地都準備好了,要不是大清這邊的生活過得實在舒服,陶長安肯定會選擇到海外那邊過更加自由自在的日子了。 因為自己兒子受到皇上的看重和偏暗,連帶著榮妃在宮里的生活也過得非常舒服。 胤褆胤禛他們這些兄弟即使嫉妒陶長安,但誰讓他們自己沒有可以幫康熙尋找到那些特殊植物的本事呢。 時不時連胤褆他們在特別需要那用特殊植物制作的藥丸時,可能還要求到陶長安頭上,因此胤褆他們見陶長安對皇位真的沒有興趣以后,平日里見到陶長安,態度都是客客氣氣的,并不敢輕易得罪他。 這個時候胤褆都已經四十多歲了,努力了這么多年,付出了太多代價,他們已經沒有后退的選擇了,只能夠繼續積極的在康熙面前表現,幫自己派系搶占更多的資源了。 這個時候胤褆胤禛他們還沒有退縮,可惜等又過了十年,康熙八十歲的時候,朝中的局勢還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到了這個時候,即使胤褆胤禛胤禩他們再怎么不甘心,但看著長壽的康熙,再加上自己如今已經五六十歲,頭發都白了的模樣,心里已經明白他們這些年紀大的皇子,已經自動失去了競爭皇位的資格了。 他們年紀都這么大了,總不能夠等康熙病逝的時候,即使愿意把皇位傳給他們,他們的身體狀態也已經不允許他們再坐上皇位,處理繁雜的朝政了。 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皇阿瑪越活越精神,自己年紀也越來越大,如今都這么大年紀了。 盡管康熙沒有說什么,但胤褆胤禛他們十分清楚的知道他們這輩子是別想有機會能夠繼承皇位了。 康熙即使要選繼承人,肯定也是會選那些年輕力壯,可以有足夠精力治理大清的年輕人了。 沒想到努力爭了一輩子,到頭來他們幾個兄弟一個都沒有資格繼承皇位,還白白浪費了幾十年的時間去爭,胤褆胤禛他們這個時候都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心情來面對這件事情了。 自己沒有機會了,為了對得起自己這幾十年的付出,他們就只能夠盡量幫著自己的后代積極爭取了,要是孫子輩的孩子表現好,入了康熙的眼,胤褆覺得只要是自己一脈的得到了皇位,那他們這些年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自己沒有資格以后,胤褆胤禛他們就開始為孫子輩努力了,畢竟他們的兒子大的如今年紀也有四十幾歲了,也已經不怎么合適被選為繼承人了。 年紀比較合適的,也就只有小胤褆他們很多歲的皇弟以及自己這些兄弟家里的后代了。 對于選繼承人一事,康熙一直都是畢竟霸道,不讓任何人知道他屬意誰的,畢竟他的年紀如今也八十多了,即使還能夠繼續活不少年頭,但也是時候選一個合適的繼承人備著了。 吸取當初立胤礽為太子的經驗教訓,這次選繼承人,康熙并沒有大張旗鼓,而是選擇秘密立儲的辦法,沒到他臨終的時候,除了他自己之外,那是任何人都別想知道下一任繼承人到底是哪一個的? 一直到康熙九十二歲的時候,不管吃再多的特殊藥丸都已經沒用了,他的身體這才開始慢慢衰弱下來。 能夠活到九十二歲,這已經是非常長壽的年紀了,盡管康熙還是想要活更長一點,但身體機能的退化,還是讓他在處理朝政的時候,開始力不從心起來。 不得已康熙只能夠從自己重孫輩里面挑選了一個能力比較優秀的人出來立為太子,讓他代為處理朝政,自己留在宮里休養身體,只要不是什么大事,就不會出現在朝堂當中。 可能是人老了,就越發的喜歡會議以前的事情了,康熙這個時候特別先再次見到廢太子胤礽,老早就已經讓人傳信到胤礽那邊,想請他回大清這邊看看康熙這個皇阿瑪了。 胤礽如今也有七十多歲了,盡管身體還算健朗,但到底上了年紀,他兒子早已經從他手里接過皇位,并且把國家發展得越發強大了。 盡管胤礽的國家可能比不上大清土地遼闊,但土地富饒,資源豐富,也是一個中等強國,不用看大清和其他強國的臉色,也能夠自己過好自己國家的日子了。 這些年陶長安跟胤礽還是保持著通信的,康熙病了想要見胤礽的消息,還是陶長安幫著讓人送過去的。 胤礽其實也沒有想到自己皇阿瑪這輩子會活得這么長壽,如今都九十多的人了,以前再多的不甘和怨恨,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已經變得沒有那么刻骨銘心了。 到底是自己兩輩子的皇阿瑪了,胤礽也希望在康熙病重之前再見對方一面。 第260章 要是自己如今再拖著不見對方的話, 估計這一輩子父子兩個就真的沒有機會再見面了。 反正如今胤礽也沒有什么事情可以忙的,平常在家里也只是含飴弄孫,習習武,看看書來打發時間而已。 康熙這邊得知胤礽要回大清看自己以后, 那是非常高興的。 說起來父子之間已經有好幾十年沒有見過了。 自從康熙四十七年廢太子以后, 一直到現在差不多四十年的時間了,胤礽都沒有回過大清一次。 即使偶爾想念故土, 胤礽最多也只是喬裝打扮一番回來看看, 并沒有回到京城這邊見見故人。 陶長安得到消息, 想要見胤礽的話, 也只能夠自己找機會離開京城出去見他。 康熙難得這么高興, 加上胤礽要回大清看望康熙的消息并沒有特別的保密,胤褆胤禛他們很快也知道了這個消息。 要是換成大家還年輕的時候, 聽到這個消息, 估計胤褆胤禛他們這些人心里肯定會有非常多的想法, 并不樂意見到胤礽回來。 可如今大家都已經老了,胤礽即使回來也不能夠影響什么了, 對于他回來胤褆他們自然也就沒有太多想法了。 不過胤褆他們對胤礽這個廢太子在外面幾十年的經歷, 還是感到有點好奇的? 離開大清這么多年,胤礽還能夠好好的回來看望康熙,這就證明胤礽在外面混得應該不算差, 至少衣食無憂的程度還是有的。 要是混的太慘, 可沒有能力在時隔這么多年以后, 回到大清這邊看望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