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像冥婚這種封建垃圾都能死灰復燃到現代還有刑事案件,更別提文盲率過高的古代。 在民間娛樂里提這些東西不是害人嗎? 而把話題轉移到五銖錢上。 因為劉瑞提出防盜要求,所以跟漢武帝時的產錢速度相比,那簡直是下了三層debuff。好在劉瑞上位后,工農階級的良家子在科舉的加持下地位上升。尤其是劉瑞提出陽陵縣工程后,別說是內部分裂成好幾派的儒家,就連黃老家和法家這種有點看不起泥腿子的學派都招了好幾個工農,甚至是剛剛脫離隸臣妾的工人弟子。 更“可怕”的是,這些學派招工農弟子還不是作秀,而是真的把他們當成核心弟子,由山頭博士親自教育的那種。 也正因為突然“轉性”的各大學派讓工人數量小幅度增加,劉瑞的五銖錢進度才沒有落后到忍無可忍的地步。 “各地的銅礦加上從黔首那兒收來的銅錢已重鑄過半?!笔瘖^這個少府令的能力比不上前幾任,但性格老實,做事勤奮,手下的官員也品德不錯,使得其在接手少府后貪污率下降。所以就鑄錢一事上,交給石奮絕對好過交給別人的。 為了避免內部偷錢,劉瑞還頒布了一道極為嚴厲的法律,宣布參與制錢的官員工匠要是敢偷錢就三族連坐隸臣妾,其子孫后代終身不可出任官吏。 這么一套連擊下來,自劉瑞布局巴蜀經濟后便斷斷續續地攢了不少新錢。 嗯!此處感謝文景之治留下的豐厚家底。 若無兩代賢君替劉瑞解決了一半的工作量,五銖錢的改制工作也不會這么快。 只是…… “燕代等邊境之地只許內部使用銅錢,絕不許銅錢流出大漢疆域?!毕胂牒裨釒淼氖忻娼疸y減少導致人人都當曹老板,劉瑞決定借鑒蜀漢與北宋的經濟經驗,用其它東西代替金屬貨幣與外族貿易,然后在各地建立蓄水池,避免重現清末時的瘋狂賠款讓黔首為其買單,而且還是買了兩次——因為一條鞭法與攤丁入畝使得黔首用銀交稅,但是因為清末時的賠款,導致國內銀價上升,所以黔首兌換白銀要用更多的銅錢與糧食。 明清時的銀礦多在中南地區,加上南方貿易興盛,所以背上“增值稅”后尚且處于快被逼死的階段。 銀礦最少的東北一帶才是最慘的。 也是出于這個原因,在白銀流通以后,現代的經濟系統成立以前,北部與西南地區對于銀糧差的抵抗力是很弱的。 有意思的是,先秦時經濟三人組——商鞅管仲申不害所服務的國家是銅銀最少的地區之一,然后他們用剪刀差瘋狂收割富裕的楚國,連受害對象都不換一個。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只是……”石奮是個學黃老的寬厚人,但是握著肥油太多的少府,他也明白指望窮怕了的邊境一帶不搞走私還不如指望母豬上樹。 劉瑞能對南方使用銅錢交易的前提是南方的銅產量多,所以按照貿易差,也該是百越之地的銅礦流入中原多過中原的銅礦流入百越。 而邊境不同。 中原禁止金屬與金屬冶煉技術流入匈奴,匈奴亦然。 好在先秦時,秦燕趙這長期與外族相愛相殺的國家號稱“窮怕了”的三人組。他們對攢銅錢的熱愛勝過撒幣撒成冤大頭的楚國,所以這不許銅錢流出的詔令下達后也不會引起大規模的抗議,反而讓當地覺得皇帝還是挺了解他們的。 “另外,新鑄的銅錢除京畿之地外優先供給邊境,確保當地不會因為五銖錢的改革而物價崩潰?!?/br> “諾?!笔瘖^也知道皇帝必會下此命令。關東與江淮一帶有土豪和藩王留下的制錢廠與工匠,巴蜀那邊因為皇帝不計成本地投入基建,加上已經乖的不行的鐵商在一旁幫忙而比關東和江淮一帶更早擁有新錢加工廠。 為此,需要關中特別投入的也就靠北的邊境郡。 另外…… “參與鑄錢的工匠和墨者都爵升一級,賞酒兩壺,絹三匹,錢一萬?!睘榱私徊?,劉瑞給墨者工坊和工匠們的壓力也不小,所以這賞賜必須厚著來,不然哪有干活的勁兒:“公也辛苦了,便讓你的少公子出任未央郎中,到中郎將的手底下歷練一番?!?/br> 石奮拱手深深一拜:“臣替工匠們謝謝陛下?!?/br> 兒子到皇帝身邊肯定是不愁前程。要知道,東方朔與桑弘羊就是靠郎中起家。而皇帝提拔重臣也是無論文武,一律都往郎衛(郎衛為諸中郎,郎中,侍中的總稱)里安排。 雖說陽陵縣才是西漢未來的大學之鄉,但未央宮郎衛們才是高升的最佳場所。 說完五銖錢的事,劉瑞又看向統錢令田叔與統錢監卜式,提醒道:“各地的錢庫也要建好,還有護衛問題,子錢問題,各項傳驗都要一一完善,不要令民間有空偷錢漏錢,使得黔首因此受難?!?/br> “諾?!痹谔锸蹇磥?,石奮的活雖重,但卻比自己這份勞心勞力的工作要輕松的多。 統錢局,統錢局。 機構如其名,真是個令人喜愛的酸臭地。 為了避免貨幣超發導致大漢的銅錢變得像是古代版的津巴布韋幣,劉瑞除了少府內帑這個古老的蓄水池外,還得在各地建立西漢版的銀行來確定市面上的錢能不多不少,避免再現以物換物的事。 只是…… 怎么才能讓黔首往錢莊里存錢,找錢莊而非子錢商人們借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