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即便他所焚燒的書籍大都是方士之說與地方學說,聚之于咸陽的目的也是為了避免民間繼續存在河神娶親般的歪理邪說。然而因為《商君書》的“弱民、貧民、疲民、辱民、愚民、虐民”的馭下思想,收走的書里即便是有的內容也不會傳下。加之那時秦朝處于統一后的轉型期,所以在壟斷思想的方針下,那些古籍也成了民族難以抹去的傷疤。 而到現代,最令人遺憾的莫過于稷下學宮里由諸子百家所編寫的古籍多已失傳,即便有人抗令藏書,但是在高后廢除"挾書律",鼓勵民間藏書獻書后,那些比陰陽家,醫家,兵家乃至計然家更冷的學說也就留下一個名字。 別說是找到后人,甚至連一本殘卷都找不到。 為此,劉瑞對儒家大為改觀。 有一說一,作為不少小眾學說的鼻祖,儒家真是矛盾的讓人十分無語。 你說他團結吧!他又內訌到公羊學往死里打谷梁派,原教旨主義的魯儒看誰都不爽,搞得連魯詩派的申培都受不了,開始向注《春秋》的幾派和佛系的韓詩派靠攏。而比魯儒更具有攻擊性的荀子儒學直接開罵“儒家同門全是渣渣,唯我荀子前程大好”。 至于比谷梁派還要小透明的思孟派…… 那可真是奇葩里的奇葩,異端里的異端。 可你要說他不團結吧!他又能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真是令人無比頭疼。 “所以到底要怎么做?”劉瑞對著當下的學術界犯了愁,陷入要不要加以控制的選擇困難。 既往的經驗已經證明了碳基生物的想象力永遠趕不上他們的整活能力。 如果不加以控制,這些正規學派倒是其次,各地的迷信思想才是大頭。而若是加以控制,他又怕再次出現百家心血付之一炬的悲劇。 更煩的是,古人的造謠能力可比現代人要高明不少。 即便是漢襲秦制,六國余孽都比清算完畢,但是在各地不通,日后還會不斷擴張的大背景下,如何避免分裂思想和軍閥割據就是一大難題。 獨尊儒家后都沒法解決的問題擱在沒有進行思想統一的時空是否會愈演愈烈? 還有百家里的坐次之分,資源之分……等等……導致被叫到宣室的人一進屋便看到皇帝眉頭緊皺,臉上似乎有薄薄怒意。 “陛下?”三人組里最受寵的文黨上前拜道:“請問有何吩咐?” “來了?”回過神的劉瑞擺擺手,請三人坐下后緩緩問道:“藩王之亂被一一平息后,天下銅礦盡入吾手。所以各位何時能讓五銖錢流通于市?” 第234章 五銖錢,一個先秦穿越者繞不過的話題,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感最強的貨幣——但卻把墨者工坊里的學者與少府的工匠折磨得欲仙欲死,提前過起了007式的地獄生活。 沒辦法,上頭催的緊,要求高。而歷朝歷代的科研人員都是極其珍貴的,珍貴到劉瑞為小眾學派的傳承問題cao碎了心,珍貴到墨農醫陰陽家都提前享受到后世才有的人才補貼。 就連戲稱諸子百家下水道的小說家都因此復興,借著茶肆喜歡聽書,開始彈唱的功夫的功夫寫了不少作品,賺得那叫盆滿缽滿。 對此,守舊派的還找劉瑞告狀。 “禮節民心,樂和民聲?!睂Ψ娇粗τ形幕?,但說出的話像不經腦的文盲,讓人懷疑他的大腦是否用于正常思考:“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此乃祖宗之法,故……” “故朕是否尊姬周為祖,改號為周?”劉瑞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是暴殺:“合著朕得改姓為姬,稱姬瑞?” 論扣帽子,他劉瑞怕過誰。 “老夫不敢?!睂Ψ絿樀昧⒖谈孀?。 “不敢就好?!眲⑷鹄浜叩溃骸翱追蜃幼鹬芏Y而有教無類,敬周禮而主張薄葬。汝奉夫子之言,竟不如朕小輩爾?!?/br> “禮樂教化,本屬于民?!?/br> “若不予民禮樂?又談何刑不上大夫?”劉瑞反問道:“大夫知禮犯錯而不受刑,故不尊禮;民不知禮犯錯而受刑,故不敬禮?!?/br> “是以禮的作用何在?” 對方立刻啞口無言。 就這樣,小說家這個冷門的下九流之一居然是對劉瑞好感度最高的學派。 畢竟在劉瑞之前,有寫小說的皇帝嗎? 有嗎?有嗎? 所以這是自己人??!必須要支持一波。 而在信鄉公主的支持下,茶肆不僅高價收購小說家的巨作,并且還要登臺表演的說出人,優人在表演前強調這是誰的作品。 好家伙。 這一強調可不得了。 立刻讓小說家這個下九流里的下水道學派感受到從未有過的酸爽。 那種直擊天靈蓋的存在感讓小說家爆發出從未有過的創造力,從而使民間文化比士族更早開啟文化繁榮。 對此,劉瑞倒是樂見其成。 不過在寓教于樂的同時,他還擔心封建……啊不!應該說是奴隸制邪說卷土重來,避免有人挖出那些惡臭的骨頭,然后打著祖先崇拜的幌子讓活人殉葬。 例如在茶肆的審核里,就有涉及殉葬,打生樁,河神娶親的神話故事,并且還在不可回收的垃圾上套了層愛情的皮。 劉瑞:“……”老人地鐵看手機.jpg。 所以審核這事兒還是有跡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