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廷尉多慮了?!眲⒁琅f眉頭不皺道:“廷尉乃國之棟梁,豈能在這個年紀榮退?!?/br> “可是陛下有孝道要講,不能因臣的過錯而讓陛下背上不孝之名?!睆垰W有些愧疚地對著申屠嘉和劉啟行禮道:“今日之事,是歐對不起陛下與老丞相?!?/br> “不過歐是大漢的廷尉?!?/br> “既是堂堂正正地位列九卿,就要堂堂正正地離開?!睆垰W挺著筆直的脊梁離開漢宮,回去便在之后的朝會上出列辭官,自然引起一片嘩然。 雖然朝臣們不知皇帝太后召見丞相與廷尉說了什么,可是劉彭離被關進詔獄卻是鐵一樣的事實,并且張歐為了把劉彭離辦成死刑也是出了大力的收集證據,甚至向宗正和丞相,御史大夫請求收監替劉彭離隱瞞罪行的梁國官員,真可謂是把梁王的面子往死里踩。 如果不是梁王身份在那兒,估計為了更好的給劉彭離定罪,張歐說不定會把梁王夫婦都列入收監名單中。 第154章 奉常和宗正一空,直接令九卿的職能癱了五分之一,結果不等劉啟補上這兩缺位,廷尉張歐又因梁王之子劉彭離之事不惜以辭官逼著太后皇帝大義滅親,搞得廷尉之位不久也要著人補位,真真兒是弄得劉啟萬分頭大。 “這劉彭離……也確實有幾分本事?!焙谜f歹說才哄走竇太后和梁王的劉啟按著太陽xue道:“歐公算是漢家的廷尉里下手最輕的?!?/br> “可即便是這樣的老善人,居然也有這么剛的時候?!?/br> “這還真是……” “出乎意料??!” 對于劉啟而言,廷尉張歐干得很糟糕,非常糟糕。因為他過于仁善的性格,以及被廣為稱贊的長者之資,所以給人判刑都是往輕的判。即便是有不得不判的死刑,他也是能推就推,甚至為此痛哭流涕不止。 擱在后世來看,這樣的法官算討人厭的圣父。不過要是看看西漢的判刑典例與某些法律的離譜程度,你就會發現,有張歐這樣的法官對底層黔首而言興許是件好事。畢竟后人根據《刑法志》和漢代遺址所出土的尸骨做過一項可怕的統計,即便是在文景之治時,死刑犯也占了總人口數量的0.1%,也就是說,他們每年要處決1~3萬人。 這擱現代完全是不可想象之事。 而在張歐擔任廷尉的這些年里,因為他判刑較輕且拖拖拉拉的緣故,牢里死刑犯“積壓”太多,導致獄吏獄卒們管理起來非常麻煩,批給廷尉府的經費也是節節攀升。因此不僅是廷尉府的屬官們怨聲載道,就連少府和內史也對廷尉張歐有所不滿,最后把抱怨吹到劉啟這兒。 所以借著劉彭離的事,劉啟也想換個不會拖拖拉拉的廷尉。 但也不能擱在這時讓九卿癱掉三分之一?。?! “劉彭離的事再拖一會吧!”松開手的劉啟嘆息道。 太后那兒顧及還會掙扎一下,而且他一梁王的兄長,劉彭離的叔父也不能給劉彭離快速判刑,否則擱在世人眼里,就是劉啟心狠手辣的容不下親戚。 這對已經削過一遍宗室族親,而且準備跟吳王鬧翻的劉啟而言,無疑是很要命的。 “給太子透個消息,讓他把劉彭離的事情辦好?!眲⒉恢]太后和梁王會不會把怒火轉移到劉瑞身上,不過在搞死吳王前,他是不準備放梁王回去的,更是要把梁國的士兵都握在手里,所以借著這個機會讓劉瑞出去避避風頭也好。 正好替他收起布在吳國的大網。 省的竇太后與梁王同太zigong再起沖突,折了他的好兒子。 與此同時,回到府邸的梁王未用晚飯地躺在床上,整個人一副了無生氣的模樣,看的梁王后著急卻又無可奈何。 畢竟世人常說子女沒教好大抵是父母或師長的德行不當,而梁王這種特殊的主外身份是不能因此背罪的,所以會被推出去的只能是梁王后這個主內的婦人。 加上劉彭離在梁國的罪行都是梁王后及其兄長幫著收尾,而那些受害者的家屬在得知劉彭離栽了后紛紛抱著逝去親人的牌位在廷尉的府邸外哭天撼地,好不熱鬧。不僅是廷尉張歐為此頭大,就連跟著梁王后善尾的官吏也不好在廷尉的府邸外拉走這些披麻戴孝的人,省得在廷尉的小本本上獲得一個干擾辦公的罪名。 梁王后沒臉,也沒膽子去問梁王能不能保住劉彭離的命,所以讓深受寵愛的女兒借著給阿父送米粥的功夫打聽到他們在宮中到底聊了什么,然后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不是拿錢抵罪就行嗎?為何非要吾兒的命?” 三千金對梁王后而言不過是灑灑水的事,甚至要是在留下一名的基礎上再保住兒子的未來爵位,別說是三千金,就是再翻上兩倍,湊個整出一萬金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現在,一向好脾氣的張歐表示給錢沒用,劉彭離他死定了,就是皇帝太后來求也沒用。這讓在梁國不說是呼風喚雨,但也算的上無冕梁王的梁王后難得感到名為“恐懼”的情緒,甚至在某一刻覺得兒子死不死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不能保住她王后的位子,否則…… 梁王后忍不住吞了口口水,神情也變得恍惚起來。 商丘李氏……雖不及魏晉時的隴西李氏那樣名滿天下,但在梁國本地也能稱得上豪族,否則也不會讓女兒成為梁王后。 正是出于這個緣由,所以在梁國國內,雖是有梁王和關中提拔的丞相太尉與中大夫,但是一些縣官小吏卻是由李氏家族所掌控。這也是梁王后和其兄長能把劉彭離的罪行瞞到今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