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不管是小官還是富戶,見狀都噤若寒蟬了,但是人心浮動,小心思還有不少。 雖說奉賢城里不少官員富戶因為馮光緯觸及了他們的利益而和他不對付,但是馮光緯為人正直言出必踐,他說的話他們是信的,所以到義演那天受邀的人幾乎都來了,這義演一說他們也是第一次聽見,不少人來也是為了看個熱鬧,再說城中有頭臉的人物都來了,他們不來豈不是下自己的面子? 義演一事在告示上也說了,很多平頭百姓也想來湊個熱鬧,府外烏泱泱一片。 ... 晏玄鈺收到馮光緯的信時就樂了,他給馮光緯了一出自己剛排的戲,也算和之前奉賢城的流言有了呼應。 馮光緯收到后立即在奉賢城里找了戲班子,才有了現在的義演。 他們拍的戲就是之前晏玄鈺暗中派人在奉賢城里傳的姜氏女的故事。 故事現在是這樣的 姜氏女與丈夫剛成婚不久,奉賢城外大雨,丈夫身為村里的青壯年被官府帶走去地里搶收糧食,后來一位馮大人來了這里,帶著勞力們修堤壩,與他們同吃住。 接著是姜氏女的視角,姜氏女等待丈夫等待的心焦,又沒有丈夫的音信,便四處打聽。 好不容易新婚夫妻相見,丈夫范喜良卻說要和馮大人一起去守堤壩,去救被困在洪水里的人。 姜氏女當然不愿,但是范喜良向姜氏女說了許久,他說如果人人都這樣想,人人都不愿去,奉賢城人自己都不愿,還有誰來救奉賢城? 姜氏女被丈夫所打動,正好因為許多無家可歸的人被安置在城外,馮夫人組織婦人們在城外做活計,她便也去幫忙,希望自己能和丈夫一樣。 直到有一天,姜氏女從一個勞力那里得知了丈夫的死訊原來洪水決堤,丈夫和其他人一起守堤壩,防止更多水涌入平地,最終他們成功讓一個村子免于被洪水淹沒,可是姜氏女的丈夫卻被肆虐的洪水裹挾著不知所蹤。 時間一轉,雨漸漸停了,洪水也褪去,姜氏女就日日站在丈夫消失的河堤前等待,終于有一天,她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 晏玄鈺知道這個故事有不足之處,但是這是經過思量后最適合當前奉賢城百姓體質的故事。 果然如晏玄鈺所料,沒見過這種戲的奉賢城百姓都被吸引了,于是府外的人越聚越多。 府內受邀的人坐在前面,自然看的最清楚,感受也最深。 戲里說到的一些事都是真實發生的,地名、人名也是,所以即使一開始說過這是杜撰的故事,但大家都愿意相信這是真的。 在最后姜氏女和丈夫執手相望的時候,就連王員外等人也忍不住紅了眼眶。 戲演完之后就到了募捐環節,馮光緯早就說過義演的錢是用來幫助城外百姓重建房屋的,原本一些鐵心不捐的人紅著眼眶捐了甚至比之前就打算意思意思的人捐了更多! 比如現在的趙員外,他瞪著王員外悄聲道:你怎么回事?你不是不捐嗎?為什么給了這么多?! 王員外囁嚅道:我....我不知道怎么了,看完戲之后,一沖動.... 他說完又給自己找了個理由:這些錢可都是拿去幫范喜良這些勞力的。 趙員外:.... 原本馮光緯只打算從富戶這里籌集一些銀子,因為富戶們不缺錢,捐出來的一些對他們來說只是毛毛雨,可是府外的百姓不一樣,他們也只是普通百姓而已,所以在有百姓也想給銅錢時被馮光緯拒絕了。 誰知后來他們像商量好了一樣,竟然有越來越多的百姓們將東西放在府外! 一個銅板,兩個銅板,一小卷麻布,半籮筐青菜..... 義演場地府外的東西越堆越多,很快一地都是銅板,而且大多百姓放下后就消失的無影無蹤,根本找不到是誰丟下的東西。 馮光緯只好讓官兵們將東西收起來,又讓筆吏一一記上。 被邀請來的眾人目睹了這一切。 人的情緒其實是很容易被周圍的情境帶動的,尤其是他們剛看完《姜氏女》,里面有勞力們將繩子綁在腰上連在一起,不停填補著堤壩被沖垮的地方;也有驚險的救人場景在翻涌的洪水里,坐在筏子上的人幾經波折將被困在屋頂的人救下.... 如果一個有錢人給了點錢,當然不會引起人們心里什么想法,但是當一個本就不富裕的人拿出對于自己來說最好的東西時,那么意義就重大了。 就像眼前,馮光緯和官兵們一起將散落一地的銅板不是來源于某一個人,而是屬于奉賢城百姓的,還有擺放一地的各種東西:半籮筐野菜、一個雞蛋..... 饒是心腸堅硬之人,此時也冷不起心腸來,心下只覺動容。 第32章 南下奉賢 朕聽聞奉賢城如今澇災已過,城內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晏玄鈺坐在文淵閣上首,將折子甩在案桌上問在座的官員們。 文淵閣官員們在下面和相熟的三兩對視,但都未發一言。 在晏玄鈺看不見的地方,姜丞相微微向后側首,似乎在示意某個人。 陛下,確是如此。一位文淵閣里品級最低的官員起身后出聲回道。 晏玄鈺瞇了瞇眼睛看向那坐于最后方的官員,他對這官員沒印象,便問他:你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