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一時間,奉賢城官府的鼓擊打之聲不停歇。 有了魯良作為對比,更顯得馮光緯為官清廉嫉惡如仇,是值得百姓愛戴的好官。 從奉賢城送到京城的總共有兩份折子,一份是放在人前的,一份是晏玄鈺獨自看的。 在晏玄鈺看的那封折子里,他看到馮光緯一些處置奉賢城事件的手段都不由得驚訝,馮光緯與當地豪強權貴周旋的策略和手段是晏玄鈺遠遠想不到的。 來回看了兩遍馮光緯的信,晏玄鈺明白將有用之人選出來加以重用多么重要,就像馮光緯,在奉賢城能發揮出遠超乎他想象的作用。 不過朝堂上還是需要些攪和渾水的人的。 比如姜丞相一系。 明面上,姜丞相幾乎不與官員往來,在朝中一直都是清臣形象,但是若沒有勢力又怎能在朝堂站穩腳跟? 晏玄鈺覺得姜丞相的厲害之處在于明明在朝堂上沒有引起大部分官員的注意,卻能一路穩穩當當成為丞相,此事看來本就是一個疑點了。 上次的青衣官員事件,這次的袁康回京事件,想必少不了姜丞相暗中cao縱。 只是有件事讓晏玄鈺還沒明白,此事暫且不提。 ... 袁康一路奔波,到京城也已經是圣壽節后了。 晏玄鈺從圣壽節之前就開始想袁康求見后該以什么態度對他,畢竟這關乎邊關,關乎兵權,但是晏玄鈺等了一天又一天,直到圣壽節過去了也沒聽到宮人傳袁康入宮的消息。 晏玄鈺不再端著,問李忠賢袁康這么還沒到京城,他這才從李忠賢那里聽說從邊關到京城快馬加鞭也要十五日。 晏玄鈺:..... 晏玄鈺這才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今大周朝的交通十分不發達。 從奉賢城到京城尚不明顯,因為奉賢城和京城之間開發程度較高,即使沒有官道也有路通行,大周朝京城在東面,袁康所守的滄雁城在最西面。從邊關到京城,交通不發達這一問題就顯得十分明顯。 古代一般都修有驛站,以此來保證有緊急消息能快速傳遞,但是大周朝現在竟然沒有一條暢通無阻的官道,更不用說驛站。 這在晏玄鈺看來是十分不合理的,即使是架空世界也要講一點邏輯好嗎! 晏玄鈺扶額。要想富,先修路。這是實踐告訴人們的真理。 本來晏玄鈺還在思量在科舉之前該做哪些事,這下好了,也無須糾結,先修幾條官道好了。 如今朝堂上什么人都有,甚至還不能確定誰有異心,晏玄鈺說起來還沒站穩腳跟,他現在采取的方法就是在有人察覺到不對勁的時候,再做出一件昏事來,讓他們覺得晏玄鈺雖說登基后有了一些細微改變,但一個人的心性終歸改不了。 ... 天下許多自詡上品的讀書人皆說百姓愚昧,可他們知道誰對他們好,他們便信誰。 馮光緯在接到晏玄鈺的書信后就知道澇災結束后接下來要做的事也是重頭,不少處于地勢低地的村子都被淹沒,很多人家里房屋倒塌,本就不多的財產也盡數被毀,這樣的處境下幾乎就是活不下去了。 晏玄鈺和馮光緯通信時提到了義演,馮光緯也從皇上的只言片語里知道了京城最近流行的吉祥戲樓,也知道了最近京城里流行的新戲,于是立即和奉賢城內的一處府邸主人達成協議,馮光緯征用府邸進行義演,同時會給府邸主人相應的租金。 馮光緯如今身為奉賢城太守,自然可以下帖請城中有頭有臉的富戶和官員前來,可以攜帶家眷,捐多少全憑自己的意愿,甚至不捐者馮光緯也不會說什么,這些都是事先馮光緯先挑明的。 馮光緯也想借此讓處于低迷狀態里的奉賢城快些恢復往日的樣子,這樣才能更好地讓百姓們在澇災過后快些回到正常的生活。 府邸是開放的,收到請帖的人可以在府內落座,門前會有家丁把守,普通百姓也可在府外站著看。 王員外是奉賢城的大富戶,太守的義演請帖他自然收到了。 他趕緊去見了交好的趙員外,問問他去不去,趙員外笑道:為什么不去? 王員外一愣:那趙兄就是去了? 馮光緯雖然斷了咱們不少財路,但是和這種官打交道也很容易猜他們的心思,馮光緯不屑于用下作手段,你若也想去,就放心去。趙員外招呼王員外坐下喝茶,剛下的新茶,來點? 王員外自然毫不客氣,他前段時間兩間來路不正的鋪子被官府收回去了,去找官府相熟的人幫忙說情卻發現那幾個人都被扒下來了官服,正是著急上火的時候,他喝完之后王員外咂咂嘴,好茶。 說罷讓小廝再泡一壺來。 明天你就喝不著嘍。趙員外說完又對下去泡茶的小廝吩咐了聲,別泡多了,另外幾包明早上給老爺我帶著。 王員外冷笑一聲:怎么,你要巴結了?只怕馮大人不吃你這一套。 趙員外喝一口茶后搖頭:賢弟啊,民不與官斗,如果是魯良那樣的,就投其所好送金銀,但是遇到馮光緯這般的,就只能結君子之交了。 王員外呸了一聲,但終歸沒反駁趙員外的話。 馮光緯成為奉賢城太守后手段果決,原本仗著馮光緯對他們客氣,有幾個人都想爭一爭好處,誰知道被馮光緯直接打的起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