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節
如果說原子彈的理論研究是一場足球賽,那么現在項目組所處的時間便是傷停補時的最后幾分鐘,比分則是極其微妙的1-0。 此時理論組有著一定程度上的領先優勢,不過敵人的攻勢依舊強勁,隨時有可能扳回一城,將比賽拖入加時。 但只要熬過這最后的沖擊,他們便可以獲得這場比賽的勝利。 隨后在所有人的注視下。 陸光達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字: 【解】。 接著陸光達又寫下了由那位“太平同志”帶隊計算出來的先驅核濃度參數: 1nh∑i=ni1nk(x-xih)+ri^h(x)。 這是一個歸一化狀態的核密度概率密度函數,ni為第i個區間的數濃度,ri為第i個區間的干粒徑上界。 接著是層流火焰的邊界,這是一個聯立態的方程組: atu+uau+axp=0 δ-μδ(x)=5.0νxv∞。 而在見到這方程組的時候,徐云的眼中下意識閃過了一絲意動。 層流火焰的邊界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國科學家prandtl身上——prandtl提出了邊界層理論,由此奠定了“固體表面流體無滑移”的理論基礎。 不過后世有很多人……尤其是石油人誤解了prandtl的邊界層概念,總是認為邊界層的流體不能流動,并因此成為了啟動壓力梯度存在的理由。 當然了。 以上這些內容并不是徐云在意的重點,他之所以會有這種表情,主要是因為…… 他上輩子寫過一本叫做《吳凡去哪兒》的小說,書里提到了大莫界有一種特殊的火焰,當時他為這個火焰設計的理論模板其實就是基于這個方程組…… 看到這里,想必有些聰明的同學已經明白了。 沒錯。 在徐云原先的規劃中,那種火焰就是可以用來搞可控核聚變的…… 可惜由于不可抗力,火光就這樣被吹散在了風中。 隨后徐云將心緒拉回現實,繼續看了下去。 在寫完層流火焰的邊界方程組后,陸光達又寫下了幾個其他幾個公式或者參數,其中便包括了大于和成能寬他們計算出來的數值。 陸光達就這樣洋洋灑灑的寫了十多分鐘,方才將全部板書搞定。 值得一提的是。 陸光達應該在書寫之前就將諸多文稿進行了排序,所以他寫出來的這些參數或者結論恰好能夠連成一條完整的脈絡。 “好了!” 隨后陸光達拍了拍手上的粉筆灰,對臺下眾人說道: “咱們各個小組的成果差不多都在這兒了,現在咱們就一步步來推導最終的znd模型吧?!?/br> “整個過程大家有任何疑議都可以隨時提出來,不用擔心影響了節奏什么的,沒問題的話我現在就開始了?!?/br> 臺下很快響起了一陣回應或者點頭聲。 陸光達見狀便又拿起了一根粉筆,在先驅核濃度參數下方劃了根線: “咱們就從先驅核濃度參數開始吧,這也是所有步驟的起始線?!?/br> “太平同志他們的思路是從正交歸一化入手,在絕對可積的條件下先進行傅里葉變換,畢竟連續譜函數本身沒有物理意義……” “但這樣的歸一化不是lorentz不變的,因為動量空間中3維δ函數具有體積的量綱,參考系變換下會產生lorentz收縮,因此就必須再引入一個單粒子態的比例系數?!?/br> “假設這個粒子為p,原子彈內部的場強為e,那么就可以推導出相對論性修正下的單粒子態……”(這部分我參考的是顧樵老先生的數學物理方法46頁,畢竟真正的數據我接觸不到) 十分鐘后。 陸光達再次放下只剩下半截的粉筆,對臺下眾人道: “太平同志他們的推導過程差不多就這樣,大家有什么異議嗎?” 包括大于等人在內,臺下大部分理論組成員都搖了搖頭。 少部分沒搖頭的也沒出聲表態,顯然是找不出什么問題。 陸光達對此倒也沒太顯意外,畢竟這算是思維……或者說方向比較固定的推導,小組討論的情況下基本上不會出太大問題。 于是他頓了頓,繼續說了下去: “第二個是王愛芳同志小組負責的層流火焰邊界方程組,最初的模板是本生燈……” 在隨后的時間里。 陸光達花了整整四個小時對眾多小組成果進行了介紹與分析,期間也出現了很多預料之中的狀況。 有些小組成果是標準的一遍過,上至陸光達下至普通項目組成員都沒有什么疑議。 有些小組成果則出現了比較大的爭議,這部分又分成了兩類: 爭論后發現原本數據沒問題,以及爭論后一致認為原本數據存在較大漏洞的情況。 其中后者在十一個小組的十七個成果中占據了三個(有些小組負責多個課題,比如大于他們這組),數量說多不多,說少倒也不少。 沒辦法。 兔子們搞核武器研制除了最初兩步勉強能和有人扶沾邊,剩下的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所有理論都只能靠自己閉門造車。 這種情況下出現一些問題是必然的,更別說今天眾人討論的還是最后一道關卡。 就像之前說的足球比賽,到了傷停補時階段,一個球隊出現一兩個抽筋的球員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 因此這時候大家也沒有苛責或者上壓力,而是很團結的上前去給戰友們壓起了腳。 期間甚至還出現過a小組指出了b小組漏洞,b小組又找到了a小組不合理問題的情況,大家都是一笑了之。 最終在時間來到晚上八點的時候。 陸光達強忍住打哈欠的欲望,用手背搓了搓發紅的眼睛,對眾人說道: “各位同志,陳能寬同志他們小組計算出來的中子反射層厚度和u的最大極限值理論如板書所示,是否有同志對推導過程有其他看法?” 回答陸光達的是整齊的搖頭動作。 見此情形。 陸光達的嘴角忽然微微顫抖了兩下,眼中驟然爆發出了一股莫名的光華: “既然如此……我們現在可以進行……” “原子彈的最終定型了?!?/br> 第644章 原子彈定型?。ㄏ拢?/br> 原子彈的最終定型。 聽到陸光達口中說出的這八個字。 “……” 包括李覺老郭等基地領導在內,所有人的呼吸近乎同時出現了片刻的停滯,一股莫名的氛圍迅速在屋內蔓延開來。 原子彈的最終定型啊…… 要知道。 等這一關被邁過之后,剩下的就只是應用……也就是零部件生產工藝上的問題了。 這代表著當年毛熊在理論方面的核封鎖將會徹底宣告失敗,原子彈的問世也將進入最終的倒計時。 用后世的例子來描述就是…… 神靈被扒出了血條。 隨后在眾人的注視下。 陸光達整個人先是深吸一口氣,將內心的激動壓下,方才重新拿起了粉筆,說道: “各位同志,現在我們計算出來的參數都在這兒了,那接下來我將以此為基礎,推導核心的znd模型?!?/br> “現場要求還是和之前一樣,有任何異常的環節或者參數,大家都可以隨時打斷我——即便最后證明那個數據沒有錯誤也無妨?!?/br> 聽到陸光達這番話。 現場眾人齊齊點了點頭。 隨后陸光達便拿起粉筆,開始在黑板上書寫了起來。 看過電影《橫空出世》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李云龍……咳咳,李幼斌扮演的陸光達在項目組剛剛成立的時候,曾經在黑板上寫過一道鏈式反應式。 那道鏈式反應式的步驟一共有十一步,從起爆藥開始到最終的放出能量都含在了其中。 但實際上在現實應用領域,鏈式反應的具體步驟并非十一步,而是十五步。 當然了。 這并不是因為導演組或者編劇不了解情況——《橫空出世》可是獻禮片呢,群演很多還是部隊的pla。 劇情出現這種bug的實質原因,主要是因為《橫空出世》的拍攝時間是1999年。 當時軍備方面的思維相對比較保守,同時還有很多資料遠遠沒有解密,所以劇組才采用了這種模糊化的方式進行拍攝。 不過到了2023年,這些就都不是什么大秘密了。 這十五個步驟分別是引爆裝置點火→起爆炸藥爆炸→內爆壓力引導→核裝料聚攏→超臨界狀態形成→中子轟擊→第一代重核裂變鏈式反應→中子散射→第二代重核裂變鏈式反應→慢中子折射→第三代重核裂變鏈式反應→慢化劑激活→第四代重核裂變鏈式反應→znd模型傳遞爆轟波→自持鏈式裂變反應發生。 陸光達他們今天所攻關的便是核爆環節之前的最后一個步驟,也就是znd模型傳遞爆轟波。 吧嗒吧嗒—— 陸光達所持的粉筆飛快的在黑板上寫下一行行字,同時嘴里還做著分析: “先驅核濃度參數可以推導出自發衰變的電子流,高密度狀態下與層流火焰邊界方程組就可以得到有效緩發中子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