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1節
畢竟對于他這類人來說,一個問題要是一直卡著沒被解決,內心會糾結著睡不著覺的。 只見他面帶感激的看向了徐云,用力拍了拍徐云的肩膀: “小徐,多謝你解惑了?!?/br> 徐云此時的傷勢還沒完全好,被陸光達拍了肩膀后忍不住呲了呲牙: “陸主任,您太客氣了……哦痛痛痛痛痛……” 陸光達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來。 隨后陸光達又將心緒拉回到了現實,開始計算起了六因子公式的優化內容。 不過到了眼下這一步。 無論是陸光達還是陳能寬那邊,剩下的基本上都只是數學的推導問題了。 理論思路被解決后,考驗的純屬個人的計算能力——而這在如今的理論組內幾乎是人人具備的素養。 三個小時后。 吧嗒—— 大于輕輕放下手中的筆,揉了揉有些發澀的眼睛: “呼……總算搞定了?!?/br> 第643章 原子彈定型?。ㄉ希?/br> “……” 大于放下鋼筆的動作自然沒有逃脫某個水冷的眼睛,于是徐云很快便湊到了他面前,問道: “大于,你已經把柱狀次級結構設計出來了?” 大于聞言朝他點了點頭,指著桌上的一張稿紙說道: “嗯,幸不辱命,總算搞定了?!?/br> 徐云連忙朝紙上看去。 只見此時此刻。 這張算紙上赫然畫著一個圓柱形的低矮結構圖示,其中邊角處還寫著大量精細的參數。 比如說什么t=114.514,fer=0.0067等等…… 在徐云看著算紙的同時,大于也主動做起了介紹了: “徐顧問,我這次的思路主要還是以微元法為主,設計了一些不垂直于軸線的點位?!?/br> “如此一來,柱狀次級剛好能承載密度為18.75g/cm^3的球形鈾-235,不會浪費哪怕一克材料?!?/br> “另外我還考慮到了膨脹氣體的影響,柱狀次級的總重64kg,未引爆時分開,空心鈾塊部分位于彈尾,后裝有無煙炸藥……也就是硝化纖維?!?/br> “實心鈾塊位于頭部,在靶標四周固定了10個釙_鈹中子源,每個中子源包含釙-210 0.2毫克,外殼為鈹金屬……” 在大于的介紹下,徐云倒也很快理解這張圖示。 畢竟早先提及過,設計這種環節他確實不了解,但成品圖多少還是能看得懂的。 怎么說呢…… 大于這個設計還是挺大膽的。 比如說大于在某些環節的設計用料與計算的參數完全相同,沒有多哪怕一克的余量——這說明他對自己的計算結果非常有信心。 不過常言道藝高人膽大,大于的能力擺在這邊,搞出這種設計倒也完全合理。 反正至少從徐云這半桶水的角度來看,他確實找不出什么明顯的問題。 況且現場還有陸光達這些大佬在場呢,真要是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肯定也能被發現。 隨后徐云將這種稿紙抵還給了大于: “大于,結構銜接的很合理,我找不出什么問題?!?/br> 大于很是憨厚的笑了兩聲,接著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問道: “對了,大家的進度怎么樣了?” 徐云聞言朝桌面努了努下巴: “喏,都在那兒,就差你了?!?/br> 大于下意識扭頭朝陳能寬等人看去。 果不其然。 此時的陳能寬陳景潤等人都早已完成了各自的任務,桌面中央擺放著幾分堆積起來的文件,大于反倒是最后一個完成任務的人。 見此情形。 大于忍不住撓了撓頭發: “陳主任,對不住啊,今天狀態有點……” 不過他這句話還沒說完,便被陳能寬給打斷了: “于敏同志,道歉的話就不用說了,每個人都有狀態不好的時候,如果因為狀態好壞就要道歉,那咱們基地可不得天天和小日子似的鞠躬來鞠躬去的?——咱們基地可有一萬多人呢?!?/br> “大家都是為集體工作,只要不是刻意偷懶,早點晚點有什么好計較的?” 徐云亦是贊同的點了點頭。 是這個道理。 隨后陳能寬直接抹過了這個話題,從桌上拿起了一張算紙: “好了,咱們把注意力放到課題上來吧?!?/br> “這邊三疊文件分別是我們計算出來的數據,也就是橢球共焦反應腔的參數、稀疏矩陣和直線最優解?!?/br> “現在咱們要做的就是把它們組合在一起,聯立成一個帶有u極限值的模型?!?/br> 大于和陳景潤等人頓時表情一肅: “明白!” 隨后幾人迅速將幾分文件匯總到了一起,進行起了數值計算。 而到了這一步。 大于等人面臨的就只是單純的數學問題了,比之前的理論推導要簡單上很多。 當然了。 簡單歸簡單,依舊沒有徐云參與的份兒。 還是那句話。 他并非原子能方面的學者,對于陳能寬他們討論的內容,基本上就和上輩子寫小說那會兒很多讀者看他書時的想法一樣。 數學嘛他倒是水平還行,但是在大于陳景潤華羅庚馮康這四位面前,就純屬找虐了…… 因此徐云再次充當起了個吉祥物,一臉ovo的看起了熱鬧。 “橢球共焦反應腔的參數表達式符合徑向長橢球函數,那么諧振腔的菲涅耳系數就應該是……哦,0.763?!?/br> “稀疏矩陣這么???陳主任,你們驗證過嗎?” “嗯,驗證過了,數學上的原因是厄米多項式與高斯函數的乘積太小,物理情景則是因為鏡中心場最強,離開中心場會隨半徑增加按指數函數下降……” “原來如此……” “話說這道口子咱們有有辦法撐大一點?換一根更粗更硬的載體捅進去,這樣噴射出來的中子應該可以飛的更遠,甚至能打到盡頭的腔壁上……” 一個多小時后。 唰唰唰—— 大于、陳能寬和陳景潤等人,同時在算紙上寫下了一個數值: 【u(max)=256.923834】 這便是…… u的極限值! 結合大于此前計算出來的反射層厚度,徐云陳能寬小組今天的任務…… 至此正式完成! 隨后陳能寬將這些算好的參數交到了陸光達手里,由陸光達親自進行了匯總。 徐云注意到他們小組的速度其實還是挺快的,在陳能寬交稿的時候大概還有一半左右的小組依舊在計算中。 不過想想倒也正常。 畢竟他們組負責的課題雖然困難,但配置也高啊…… 隨后徐云他們又等了兩個小時左右,在時間來到下午三點半的時候,所有小組總算將結果交齊了。 “……” 陸光達很快又站到了原先的那塊黑板前,手中拿著眾人提交上來的稿紙(總結的那一頁),深吸一口氣,說道: “各位同志,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我們今天的十一個小組都已經交上了各自的答案?!?/br> “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將點連成線,在優化我們的原子彈理論模型的同時,也嘗試排查出各組可能存在的錯誤?!?/br> “然后我們現推現改,爭取……畢其功于一役!” 唰—— 陸光達話音剛落。 屋內的大多數理論組成員們便下意識坐直了身子。 畢其功于一役。 這六個字對于整個項目組來說,有著莫名的沖擊力與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