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節
考慮到海對面的worldview-3衛星即將飛過頭頂。 李華和葛同友便商量了一下,帶著眾人先行離開儲物庫,返回了原先的指揮中心。 “小黃?!?/br> 回到指揮中心后。 李華先從助理郭子陽的手中接過了兩份合同書,遞到了黃雨婷面前,說道: “小黃,這就是之前和你說的相關協議,你看看吧?!?/br> “上面這份是我們和吉林大學的協作意向書,已經經過吉大方面的批準了,你簽個字就行?!?/br> “下面那疊是有關重力梯度儀的贈與協議,內容比較復雜——雖然這臺設備在精度方面已經遠遠低于了保密要求,但畢竟是你個人持有嘛,所以要求方面還是比較高的,甚至牽扯到了一些出入境的問題?!?/br> 黃雨婷理解的點了點頭,低頭逐行逐字的看了起來。 正如李華所說。 這兩份協議的內容都很清楚,把相關的責任、要求都落實到了比較詳細的范疇。 例如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和吉大的合作項目。 其中細則要求很多,不過真正比較嚴格的條款只有一條,主要是針對進出項目組成員的政審。 這個要求雖然比較嚴苛,但黃雨婷完全可以接受。 畢竟這個合作項目不像她之前的課題組,一年經費只有十來萬,大家想進或者想走都不難。 眼下的合作項目經費起步便有三百多萬,其中還涉及到了很多機密數據,政審和門檻自然也就需要提高了。 類似的要求在重力梯度儀的贈與協議中也有出現,比如說離境限制啥的,黃雨婷都沒有任何疑議。 因此很快。 她便拿起筆,爽快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黃雨婷。 眼見黃雨婷的事兒處理好了,李華神色隱隱一松,便又轉頭看向了徐云: “徐博士,今天這事兒其實不需要我解釋,估摸著你也猜到了一些情況——的確,有一些更高處的目光注意到了重力梯度儀?!?/br> “不過更深層次的那些事情多說無益,我現在能告訴你的只有一個消息,就是……” “上面已經批準你們將這臺重力梯度儀用于永陵的探測挖掘,不過整個測繪過程不能對外公開?!?/br> “比如說禁止直播啊報道啥的,具體屆時會有專員隨行,執行探測時一些個人設備可能都要先收繳起來,這事兒你得有個心理準備?!?/br> 徐云也跟著點了點頭: “沒問題?!?/br> 雖然按照現如今的網絡發展程度,在永陵的挖掘過程中,必然會有媒體關注甚至對外直播。 但無論你是怎么個直播法,都不可能把測繪過程給拍進去——因為探測環節的序列非常非??壳?,比出方案都早。 就像三星堆發掘。 前前后后報道的媒體不知凡幾,可有人見過任何關于遙感測繪的報道? 加之這個環節本身就很枯燥乏味,有人會關注才奇怪呢。 因此徐云對于上頭的要求沒有任何不滿,高考都收手機呢,何況如此重要的探測過程? 隨后李華頓了頓,又繼續說道: “至于挖掘項目組那邊的聯絡……徐博士,這方面要基地幫忙嗎?” “雖然我們基地主要職能是各類衛星發射,但川省這兒畢竟有個三星堆遺跡,這么多年來考古領域的關系我們還是有些的?!?/br> 李華的態度很熱情,不過徐云還是搖了搖頭: “李工,這事兒我心領了,不過您可能不太了解科大與這事兒的交集……” 隨后徐云將科大、郭沫若先生以及定陵的事情介紹了一遍,方才繼續說道: “所以這事兒還是由科大出面聯系吧,一來一事不煩二主,二來也算了卻一樁科大舊事?!?/br> 李華靜靜聽完徐云這番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原來如此……既然科大有所準備,那我們基地也就不瞎摻和了?!?/br> “只是這樣一來……徐博士,我們欠你的人情反倒有些難還了?!?/br> 徐云聽完頓時一愣。 不過很快他便反應了過來,心中頗有些哭笑不得。 合著李華是想在這兒填補自己呢…… 確實。 雖然這次事件在一開始,是王老帶著徐云上門找的合作,徐云才算是求人方。 但隨著重力梯度儀的實戰成功,整件事的性質也隨之發生了變化: 重力梯度儀不僅僅對國防事業有所幫助,對航空航天領域的重要性同樣不低。 否則當年歐空局也不會把goce重力梯度儀放到goce衛星上去了。 而在這次重力梯度儀的組裝過程中,有三個環節可謂項目中的耳根,重中之重。 它們分別是徐云負責的測量模組。 黃雨婷負責的結構模組。 以及葛同友負責的平衡模組。 其中葛同友有內部嘉獎流程,錢和各種獎勵斷不會少,完全不用李華擔心。 而黃雨婷呢,也得到了項目經費以及黃大年最早設計的艦載重力梯度儀。 唯有徐云這個既不屬于西昌科研體系、又不屬于西昌合作機構范疇的‘第三者’,到現在都沒有得到任何的酬勞。 這顯然是不公平也不合適的。 誠然。 以徐云的貢獻來說,上頭必然會有其他嘉獎。 但那些獎勵屬于上頭發的,和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可搭不上邊。 因此李華原先便想給徐云做個中間人,和永陵項目組那邊牽牽線,簡單的還個人情——雖然徐云沒多問,但估摸著人選李華都已經想好了。 結果沒想到科大和十三陵中的定陵有著這么一段交集,把李華的計劃徹底打亂了。 接下來想要還人情,恐怕就得另想辦法了…… 隨后徐云又和李華等人簡單的客套了幾句,便主動告辭離開了指揮部。 …… 而就在徐云與李華等人聊天的同時。 數千公里外的金陵。 金陵大學。 一間階梯教室內。 “……總言而之,古代青銅器的主要精雕工藝差不多就是銅式鑄鑲法、嵌錯法、鎏金、刻鏤、鍛打、鉚接這六種,另外還有我提到的青銅器特征也是重點?!?/br> 說完這些。 翁同看著臺下的一位位學生,又瞥了眼手表上的時間,隨意的問到: “好了,我們今天的課就先講到這里,還有誰有問題嗎?” 翁同最后這句話是他教學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早些年回應這句話的學生多多少少還有一點兒,不過近些年已經幾乎沒什么人會在這時候提出問題了。 所以說完話后。 翁同下意識的便想要關掉教學設備去收拾課件,然后去職工食堂吃頓午飯填填肚子。 聽說今天還有鹽水鴨來著…… 然而就在翁同即將按下開關的同時,臺下有一位學生忽然舉起了手: “老師,我有一個問題?!?/br> 翁同略顯意外的眨了眨眼,這位學生他其實沒什么印象,不過還是很快說道: “說吧?!?/br> 舉手的學生是個皮膚有些黝黑的高大年輕人,看起來像是個土木專業的提桶老哥,開口就是一陣大嗓門: “翁導,聽說咱們學校入選了永陵挖掘的合作單位了是嗎?” 翁同頓時一愣。 臺下也很快響起了一陣低沉的討論聲。 對于這些考古專業的學生來說,永陵這個字眼并不算陌生,不需要檢索百度就能瞬間鎖定對象: 明朝十三陵之一,位于燕京郊區。 隨后翁同深吸一口氣,對這個學生說道: “這位同學,你是從哪里聽到的消息?” 男生很快從桌上拿起了一架手機,上頭還隱約可以看到亮起的屏幕: “熱搜上看到的,說是國家準備開始挖掘永陵,咱們學校還是唯一的合作單位呢?!?/br> 翁同聞言同樣掏出手機,登上了微博。 實際上在過去幾年,翁同是不太喜歡上微博和貼吧的——因為消息太亂了。 不過一個月多月前他聽說了社交平臺被整治的消息,便試著下了個微博上了兩次,發現版面確實干凈了不少。 這段時間里,他便也養成了有事沒事上去刷兩下的習慣。 因此很快。 他便找到了對應的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