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節
葛同友很爽快的點點頭,表情看上去頗有些躍躍欲試: “總指揮,您想了解的是軌道衛星,還是空間站上的設備?” 王老想了想,指著會議室投屏上的一顆衛星圖標道: “空間站就不必了,就說說軌道衛星吧?!?/br> 葛同友從桌上拿起杯水潤了潤喉嚨,組織了一番語言,方才繼續道: “沒問題,總指揮,不瞞您說,如果您問空間站方面的事兒,我反而還說不出多少條條道道呢?!?/br> “目前軌道衛星的星載設備名目看起來不少,但實際上的大類并不多,基本上都是傳感或者成像設備——當然了,激光武器那種概念性的東西不包括在內?!?/br> “咱們國家目前在這方面的穩定性嘛……在全球坐二望一?!?/br> 說著他頓了頓,又繼續道: “我們在22年初就優化了引力牽掣的計算模型,擬合曲線參數達到了28800+?!?/br> “舉個例子,去年通過長征某型號火箭發射的某某成像衛星,90分鐘內對同地區拍攝的照片,在擺幅、偏振以及擺頻等參數誤差都在萬分之五六左右?!?/br> 聽聞此言。 徐云忍不住掀了掀眉毛。 他的專業與人造衛星沒什么關聯,但張和光……也就是科大校內天文臺的那個好基友,卻是個天體物理博士。 加之重力梯度儀本身和衛星也有一定交集,因此徐云早很之前——早到諦聽項目組成立的時候,就曾經了解過一些航空方面的知識。 衛星上天這過程在高中物理書上的描述其實很簡單,也就是發射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度就行了。 然后一般還會加上一句也是衛星繞地球做圓周運動的最大速度云云。 但實際上。 對于載有儀器的衛星來說,圍繞地球運動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因為這涉及到了拉格朗日點的問題。 所謂拉格朗日點,指的是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夠使小物體穩定的點。 一個小物體在兩個大物體的引力作用下在空間中的一點,在該點處,小物體相對于兩大物體基本保持靜止。 每個星體之間的拉格朗日點都有五個,用l1到l5表示。 目前地日系的l1點已經有soho衛星停駐,l2點則更熱鬧一些。 海對面的宇航局的探測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以及咱們的嫦娥2號衛星都進駐過l2點。 某種程度上來說。 拉格朗日點才是星空中最穩定的點位,所以也被稱之為太空中炮姐的胸……咳咳,太空中的停機坪。 換而言之。 不在這五個點的衛星運行倒是沒啥問題,但由于引力拖拽作用,衛星每繞地球一圈,上頭的儀器多少都會偏移一點。 細化到成像衛星方面,就是繞過相同區域的時候,擺幅、偏振以及擺頻這三個參數的參數誤差了。 目前國際上星載儀器技術最強的依舊是海對面,這點從衛星總數上就不難看出一二。 截止到今年1月1日,地球軌道上有4582顆人造衛星在工作,其中光海對面的衛星就有2944顆。 華夏的中國衛星則是499顆,毛熊169顆。 如果將沒在工作但也沒掉下來的衛星算上,目前地球軌道上一共有六千多顆人造衛星。(參考自ucs官網,ucsusa./resources/satellite-database) 按徐云之前了解到的信息。 國內19年那會兒的參數誤差大概在千分之1.5到2之間,不過一般成像衛星的成像寬幅都在10公里甚至更高,所以這種誤差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至于海對面則在萬分之3到4,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毛熊和兔子差不多同檔,也是千分之1.5左右。 而這三家之后,其余各大國家地區的差距就逐漸離譜了。 例如霓虹的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誤差,甚至能出現百分之幾…… 結果徐云沒想到的是。 現如今的西昌基地,居然能把誤差縮短到了萬分之五六? 王老從20年開始就一直在接受治療調養,這種比較細化的消息他確實不太了解,因此此時同樣有些意外。 不過很快。 他便回過了神,朝一旁的徐云招了招手: “小徐,你過來一下?!?/br> 徐云乖乖上前。 隨后王老拍了拍徐云的肩膀,對葛同友和李華介紹道: “小葛,小李,小徐的身份剛才小潘都介紹過了吧?” 葛同友和李華齊齊點了點頭。 在之前游園的時候,潘院士便把徐云的身份介紹給了他們二人。 實際上即便潘院士之前不主動介紹,葛同友他們也早已認出了徐云的身份——眼下距離發布會才結束20個小時不到呢。 徐云在發布會上的表現可謂極其亮眼,現在據說網上還有人組建了叫什么“i啾”的粉絲后援團,葛同友不可能不認識徐云。 不過另一方面。 葛同友等人也僅僅知道徐云是個物理和生物方面的學霸,其他方面的情況就不太了解了。 原先葛同友還以為徐云只是個拎包的小透明,但此時看來…… 似乎并非如此? 恰好此時,王老又開口了: “小葛,你可能不太清楚,小徐的手上現在有一個課題……或者說項目,內容是和發布會上的盤古粒子有關?!?/br> “不過這個項目在立項之初并不是為了研究暗物質,而是為了延長盤古粒子的存活時間,讓它能夠運用到重力梯度儀上?!?/br> 葛同友頓時一愣: “重力梯度儀?” 眼見王老此時說話有些吃力,他身邊的徐云便主動接過了話頭,對葛同友道: “沒錯,另外葛教授,在今天上午的時候,我從某個渠道得知了一件事……” 徐云簡單的把永陵挖掘的事情給葛同友介紹了一遍,又重提了定陵慘劇的故事,讓眾人逐漸對大體情況有了個初步認知。 葛同友靜靜聽完徐云的介紹,表情若有所思: “所以徐博士,你的想法是……讓西昌基地為你們解決載體平臺平衡的問題?” 徐云點點頭,繼續說道: “是的,葛教授,由于條件所限,完整版、能夠長期巡航在華夏疆域上空的重力梯度儀,一時半會兒肯定落不了地?!?/br> “但永陵的面積卻不過0.25平方千米,很多量產化的問題其實是不需要考慮的——說直白點,在硬件方面我們堆都可以堆出來一套‘試用裝’?!?/br> “但硬件好解決,技術方面我們就無能為力了,所以只能蹭著王老的車到咱們基地這邊求個援……” 雖然徐云直到出發前都不知道王老給他搭了個橋,但在這種情況下顯然不能說是被王老硬拽到這兒的,人家可是好心幫忙呢。 不過令徐云有些意外的是。 聽到他這番話后。 葛同友、李華以及另外一位項目組的負責人,臉上齊齊露出了些許有些微妙的表情。 隨后葛同友思索片刻,朝李華打了個眼色兒。 李華朝眾人做了個抱歉的表情,快步走到一個角落翻找了幾下。 一分鐘后。 他拿著一份牛皮紙封裝的文件袋回到了眾人身邊,把文件袋遞給了徐云: “徐博士,你看看這個?!?/br> 徐云見狀眨了眨眼,好奇的接過了文件袋。 文件袋的封口使用的是細線纏繞,徐云輕輕轉動絲線,很快將文件袋啟封。 緊接著他伸手探入其中,慢慢抽出了一份傳真文件。 只見文件的開頭,赫然寫著一行字: 《關于重力梯度儀部分組合件設計的協作意向函》 意向申報單位:吉林大學 申報人:黃雨婷。 …… 第473章 女承父業 “……?!” 看著面前的這份意向書,徐云臉上的表情隱隱有些意外。 如果說他對今天前來西昌發射基地還算有所預期的話,那么這份文件可就著實有些出乎他的預料了。 過了片刻。 徐云忍不住抬起頭,看向了一旁的李華與葛同友,問道: “李工,葛教授,這是……” 李華聞言朝文件上努了努下巴,笑瞇瞇的說道: “徐博士,如你所見,這是一份重力梯度儀的組合意向書,來自吉林大學?!?/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