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千禧年代 第127節
陳興覺得莫名其妙,親自打電話過去詢問這樣做的理由,對方給出的答案是“專家研討”的結果。 這不新興行業嗎? 這哪來的專家? 陳興一陣好笑,又打了兩通電話之后聽到“方卓”的名字…… 第182章 燒錢 陳興最近的心情原本很愉快。 按照他在公司會議上的形容,互聯網醫療像是一把尖刀一樣插進對手的胸膛,讓掛號網痛不欲生。 為了這次的打開市場,陳興在北京和上海來回跑了好幾趟才打通關系,主要掛號網有個部委給的榮譽稱號,這確實有點費勁。 陳興覺得線上醫療預診這個領域實在發展的不是很健康,行政關系到位,一個城市的市場立即就屬于另外一方,這公平嗎? 顯然不公平。 為了打破這種不公平,陳興花費很大的人情才讓互聯網醫療能原則上和掛號網平分上海。 剛跑下來這個事的時候,他在上海的醫院里好好逛了兩天才返回北京,然后每天都關注著補貼名頭所帶來的數據增長。 線上掛號的業務必須依托于計算機和互聯網,以上海為中心的周圍城市群幾乎就是國內基礎最好的地域,互聯網醫療只要能打開這座中心城市,下一步就可以順勢往周邊蔓延。 上海是要害,整個華東區域才是最終目標。 尤其,掛號網已經先期做了很多宣傳和對用戶的培養。 既能削弱對手,又能壯大自己,何樂而不為? 陳興密切注意了一周,發現掛號網完全沒有動靜,不禁就有些看低對方那位年輕總裁的手段——如果換了自己,那肯定是當機立斷的進行反擊。 難道那位方總只會溜進別人家里賣保險這種無聊cao作? 又或者,掛號網內部的意見達不成一致? 陳興如此考慮,又過一周,他終于等來對方姍姍來遲的應對。 首先,上海但凡有互聯網醫療接入的醫院,對方全部統一進行補貼。 其次,補貼流程加快,這意味著金錢支出的增加。 還有,促使醫院進行號源的放量。 陳興不知道方卓是找了哪些關系,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弄了個專家的名頭在里面搗鬼,但最直觀的反應是醫院方面在新增號源上的機制定為兩家公司的補貼力度比較。 哪一家補貼的量多,新增號源就會定期進行傾斜。 如果說前面的都還沒怎么超出陳興意料,用補貼來分配號源就讓他極其震驚了。 掛號網想做什么? 它是嫌現在燒得不夠多么? 陳興猶疑中選擇跟進補貼流程、加大補貼力度,這一次為了拿下上海這塊硬骨頭,互聯網醫療自籌 借貸的資金超過千萬,絕對不會畏懼對方的競爭。 第一周,上海接入醫院的補貼金額 機器物料支出80萬。 第二周,先期機器的成本迅速降低,補貼金額是50萬。 第三周,補貼數字穩步增加到70萬。 僅僅自掛號網應對補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就耗費了籌措資金的20%。 陳興召開了公司會議,研討數據和競爭情況。 “上??床〉娜颂嗔?,三甲醫院的號源只要放出去就會被掛到?!?/br> “其它二甲、三乙之類醫院的熱門科室差不多也會被用完,非熱門科室每天也能有個70%左右的使用量?!?/br> “即便提高了線上號源比例,這種使用情況也沒什么改變,大家對于互聯網掛號的適應能力很強?!?/br> 市場部的經理呂鋒有些感慨的發言。 陳興皺著眉頭問道:“只要敢補貼,就一定能補出去?” 呂峰笑道:“錢還能花不出去?但這個花錢的效果很好,我們的增量相當強勁?!?/br> “如果我們現在停止補貼呢?病人會選擇我們還是掛號網?”陳興又問。 呂峰遲疑道:“掛號網進入的時間比我們久,兩家都有補貼的情況下還是他們多一些,如果都不補貼,應該會和現在差不多,他們6,我們4?!?/br> 陳興思考了一番。 另一位高管說道:“那說明他們的補貼量比我們多,每個月的支出負擔很重?!?/br> 他猶豫了一下繼續說道:“我們這個月補貼的錢有可能接近三百萬,去掉必要的機器購入,這個數字也比較驚人,最主要的增量在于醫院方面提高號源比例?!?/br> “號源比例一提高,補貼量就超出我們的預估了?!?/br> 陳興不滿道:“你們都是干什么吃的?為什么不考慮到號源比例的事?” 幾位高管都比較委屈,人生地不熟的,誰能想到醫院方面能被說動呢,而且,還不只一家醫院,是近乎上海的所有醫院了。 聽說,這是那位方總的功勞,人家直接攛掇了一場座談會,又是慷慨激昂,又是拿出證書,又是列舉其它城市的數據,終于才說動衛生局的同意稍微提高醫院的線上號源比例。 最重要的是,原本3%的存量比例沒有動,另加的3%增量變成市場競爭上的補貼決定傾斜比例。 這就讓互聯網醫療不得不跟,不然,補貼比不過,對方直接拿走大部分增量,那就比原先還要多了! 陳興代表互聯網醫療表示過對這種做法的不滿,結果,對方很奇怪地說“不是你們先開始補貼的嗎”…… 他懷疑這種話都特么是方卓授意。 但要是讓陳興學著方卓那樣去找衛生局“鬧”,他又拉不下臉面,這個月就半推半就的跟著比比看了,畢竟對方也是實打實的在燒錢。 “下個月的補貼應該能維持在200萬左右,這是掛號網不再增加單人補貼上限的情況下,他們已經從50提到60,又從60提到70,幾乎是每周提個10塊錢……” “如果下個月再提到80、90、100……支出還是會大幅增加的?!?/br> “而且,我們宣傳的費用也在增加?!?/br> 陳興聽著會議上的匯報,翻看著數據和資金支出,深深皺起了眉,情況和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樣。 要是這么下去,1000萬也就是用三四個月而已。 那就是到下半年的九月份。 第一輪融資能搞定到位么? 陳興默默預估了一下,覺得沒什么大問題,第一輪融資的錢到不會低于千萬。 “繼續跟,掛號網的現金流不會比我們更好,拖垮了它,整個華東都是我們的?!?/br> 陳興統一意見,決定繼續加碼。 不過,沒過兩天,他忽然聽到競爭對手的新動向——掛號網在廣州登陸,用的也是補貼套路。 上海這邊沒打完,居然又跑到南邊拉了個對手? 陳興有些搞不懂方卓的想法,同時,開始懷疑自己對掛號網的資金判斷是不是有誤,這樣的動作代表對方底氣很足啊。 再過兩天,陳興打聽著廣州的競爭情況,發現已經有媒體開始報道線上掛號的業務之爭。 【《線上掛號開啟補貼戰,這是否有利于新興市場的秩序?》 《京、申、鵬,你們更看好哪一家的發展?》 《掛號網兩線作戰,創始人接受采訪,直言金錢補貼是對用戶使用習慣的培養》】 陳興覺得方卓那個家伙一定是給媒體塞錢了,倒不是報道內容上的傾向,而是登報、被采訪的頻率很高。 他很不解的向公司里的人提出一個疑惑:“明明是我們搞出來的補貼競爭,為什么感覺方卓亢奮得很?” 沒有人能解答陳興的疑惑,他自己嘗試著代入,認為方卓的底氣可能還是來自于風投第二輪的接觸,不然還能憑什么表現的不在乎錢呢? 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是線上掛號業務逐漸破圈的一個月,尤其到了七月下旬,不少財經類報紙都報道了這個新興垂直領域的激烈競爭。 競爭激烈到什么程度? 有記者實際體驗了一番,線上網站、公交出租廣告、醫院門口、一樓大廳,處處可見兩家網站的針鋒相對,互聯網醫療和掛號網看起來都恨不得干死對方。 相較而言,第二處戰場就溫和許多了。 廣州的醫療在線已經快被掛號網干死了。 掛號網來勢洶洶,人員齊備、資金充裕、關系到位、榮譽在身,一經打通廣州的行政層面立即就展現出為啥它才是行業老大的原因。 剛開始的50塊補貼還能讓醫療在線跟一跟,可一周一提價的提到100塊,醫療在線的資金立即跟不上了。 這是人干的事? 明明是北京去搞你,你憑什么跨越半個中國來這邊搞我們? 從合肥跑來深圳創業的梁民很憂慮,剛開始還懷著看熱鬧的心情欣賞上海的消息,萬萬沒想到廣州重地被偷了。 眼看搭上身家的公司資金告急,梁民不同于北京的那位有注重臉面,他直接給方卓打了個電話。 “小方啊,你這是什么意思?”梁民的口吻很溫和。 方卓壓根沒想到梁民居然好意思給自己打電話,醫療在線完全是模仿的掛號網,老梁明明認識自己,那是連一聲招呼都沒打啊。 “梁老師,商業競爭而已?!?/br> 梁民語氣嚴肅:“你覺得你這個商業競爭它正常嗎?” 方卓反問:“怎么不正常了?” 梁民斥責道:“你的人都把宣傳報貼到我公司辦事處的隔壁了!” 方卓:“……” 他微微沉默后說道:“梁老師,主持廣州事宜的就是科大學生,要不我把電話給你,你自己找她說說,這確實有些欺人太甚?!?/br> 梁民覺得方卓比想象中好說話,直接說道:“小方,你這個補貼完全不顧正常的市場秩序,又能補到多久呢?” “你有這個錢去把空白市場占一占不好嗎?補貼能算什么有價值的建設?” “梁老師教訓的對?!狈阶康卣f道,“那我們就少點補貼,多做一些長久的用戶培養好了,我還是很愿意看到大家一起為這個行業出力的?!?/br> 電話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