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1210節
建文皇帝曾不止一次希望自己能改良白蓮教,甚至毫不掩飾這個目的,自己也曾與他辯駁過,可每一次都說不過他。 輸給皇帝的不是自己,而是有缺陷的白蓮教教義。 正是那段歲月,讓自己清楚白蓮教在穩定的王朝之下是行不通,活不了的,是很不正常。若一個教派只能出現在混亂與純黑之中,一遇到光明就活不下去了,那這不是教派,是工具。真正的教派,需要能在黑暗中散發光芒,能在光芒中自持自行。 “皇上,太子,我做到了!” 唐賽兒相信,改良之后的白蓮教將會成為燕國的重要力量,幫助燕國百姓解決諸多問題! “明日黃昏時,我將帶你們前往南村,宣傳白蓮教義,在這之前,你們需要忘記曾經的白蓮教義,將這些教義完完全全刻在骨子里!” 唐賽兒嚴肅地吩咐著。 溫娘、趙剛等人都是被唐賽兒給“忽悠”來的,只能依靠她照拂,自然是連連點頭。 新白蓮教誕生于新燕國,并將成為這里百姓的一種信仰。 在蠻荒的開辟辛勞之下,在對大明的懷念與思念之中,在看不到盡頭的疲憊歲月里,新白蓮教成為了支撐燕國百姓活下去、奮斗下去的重要精神力量。 因為燕王是白蓮教至高圣王,朱棣對白蓮教的出現與發展并沒有阻止,甚至還參與其中,接過了象征至高圣王的七色白蓮座。 燕國的未來到底怎么走,朱棣并不想考慮那么多,至少自己還活著的時候,白蓮教只能是民間信仰,教徒中除唐賽兒之外,沒有任何人可以涉政,參政,擾政。 「感謝椰小胖不太胖打賞,驚雪謝過?!?/br> 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 毛舟泰:在這里挖運河 風吹走五月的波浪,又帶來六月的熱潮。 阿查亞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又轉身看向遠處的大陸,最后抬起頭看向天空,迎風招展的是日月旗。 那是大明的象征,這船,是大明的移動領土! 這一切都像是神明創造,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哪怕是張關山一再解釋這是人做出來的,可阿查亞依舊不信,每日都虔誠地對著日月旗伏拜。 張回明成為了船上的寵兒,這個小家伙嘴巴很甜,還會說霍去病、岳飛、文天祥等人的故事,長得又可愛,在枯燥的航行中帶給了眾人不少歡樂。 項大同坐在船首,任憑酷熱的光照在身上,只看著遠處的海岸。 忽然,渾身感覺清涼了些。 項大同抬起頭,看向張關山:“不用撐傘,我們到哪里了?” 張關山將傘架固定好,然后坐在了項大同身旁:“問過孫旭,按照海圖、方位、海岸線、山脈走勢等綜合判斷,前面便是那個叫巴拿馬的地方了?!?/br> 項大同看著遠處的大陸,問道:“鄭國公當真在西面嗎?” 張關山重重點頭:“這次朝廷為了找尋我們動用了水師七成精銳,更是將最先進的蒸汽機船拿了出來。朱能、駱冠英只是一部分人手,鄭和、萬青林他們在西面?!?/br> 項大同皺眉:“我看過海圖,那里沒有河流可以過去,我們如何與他們見面?” 張關山笑道:“自然是登陸,那里寬度一百六十余里,走過去不難。到時候我們用鄭和船隊的船,他們用我們的船,各自返回大明?!?/br> 項大同不理解:“為何如此麻煩,不能直接返回大明?” 張關山正色道:“若是我們與他們順利碰面,那將證明我們生活的地星是圓的,這也意味著,此番遠航是真正意義上的環球航行。既然是環球航行,你認為這些兄弟們會只走一半的路程原路返回嗎?不,每個人都渴望真正走完這一程!” 項大同明白了。 環球壯舉對每個水師將士來說都是不可多得的經歷,也是一生的榮耀。 目光有些恍惚。 項大同看著頭頂的傘,說道:“不用撐傘,我們到哪里了?” 張關山微微皺眉看著項大同。 項大同似乎也察覺到了什么,問道:“是不是我說過這樣的話?” 張關山搖了搖頭:“沒有,我剛來,你剛問。我問過孫旭了,我們現在……” 駱冠英敲了敲輿圖,對朱能道:“可以靠岸了?!?/br> 朱能點頭:“也不知鄭和他們到沒有到這里,我們還是來晚了一些?!?/br> 駱冠英剛想說話,就聽到外面鑼鼓大作。 軍士連忙通報:“瞭望軍士發現煙柱,西南方向?!?/br> “是他們!” 朱能心頭一震。 駱冠英松了口氣,在舵樓中拿著望遠鏡觀察著,遠處確實點了煙柱,煙柱似乎點在了山之上。 船隊緩緩靠近大陸,拋錨在距離岸邊二十余丈的位置。 趙世瑜帶副將康善率先通過小船登陸,并帶了五百軍士,攜帶了黑油,砍伐了樹木,選擇好安全地帶,點燃了煙柱。 當煙柱的黑煙滾滾而上時,朱能、駱冠英等一萬一千余軍士已然登陸,船上留有一萬將士等候交接。 西面。 鄭和、毛舟泰、萬青林等人登上了一座不算高的山,審視著周圍的地勢。 萬青林指了指南面,說道:“你們看,那里就如同一個馬鞍的中間部分,兩側遠處都有山,放眼看去,這鞍口地勢似乎一直延伸到了東面,是一個打伏擊戰的好地方?!?/br> 鄭和放下望遠鏡:“這里確實適合打伏擊,只不過這里可沒有值得我們去打伏擊的敵人?!?/br> 萬青林點了點頭。 土著大家是見過的,他們尚且生活在相對原始的時代,一些部落甚至還沒有文字,更不要說文明。這些人本就少,哪怕是多起來也不是大明水師的對手。 “毛舟泰,你在想什么?” 鄭和看向沉默的毛舟泰。 毛舟泰認真地問:“你們說,朝廷為何要派寧王去非洲,用盡手段、謀略去開挖蘇伊士運河,溝通地中海與紅海?” 鄭和、萬青林有些意外,這里是中美洲,不是非洲,怎么突然扯到了寧王與蘇伊士運河? 萬青林皺眉道:“只有開挖地中海與紅海的河道,大明的船只才能暢通無阻地進入地中海,繼而環控地中海沿海諸國,為威懾、削弱乃至控制歐洲大陸做準備。那里的輿圖你也看了,河道一旦開挖成功,必然是最重要的水道之一?!?/br> 毛舟泰自然知道這些,問道:“蘇伊士運河有多長?” “大概四百里?!?/br> 萬青林回道。 毛舟泰抬起手,指了指眼前延伸向遠處的如同山谷的盆地:“這里到對面大海,按照輿圖應該不會超出二百里。若是朝廷可以在這里開挖一條運河的話,我們豈不是不需要換船,可以直接將船只開到美洲東部海域?!?/br> 鄭和吃驚地看向毛舟泰,然后又看向眼前的鞍口地形。 這話說得沒錯。 若是這里能開一條運河,船隊完全可以橫穿過去,日后去燕國的東平城完全可以避開非洲那一條路,直接從定遠行省出發,抵達美洲西海岸后經運河北上。 這是一條極便利的河道,可以縮短航程,節約時間,可以強化大明與燕國的聯系、貿易。 二百里! 比蘇伊士運河短了一半。 只是,這依舊是個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 蘇伊士運河開挖的主力是馬穆魯克王朝,那里有的是人,周圍也能調動物資支援。這里蠻荒一片,即便是將土著野人拉出來挖河,人少了挖不動,人多了養不起…… 鄭和說了一番不可行之后,嘆道:“無疑,這個想法還是需要奏報給朝廷?,F在不可行,不代表未來不可行。未來五十年后,百年后,說不得朝廷有能力在這里開挖運河,貫通東西?!?/br> 毛舟泰點了點頭。 從戰略意義上來說,這里有河道,大明對燕國的聯系將會變得尤其緊密,那里雖是燕國,但終究還是大明的燕國。 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劃時代會師,星河重逢 為帥者,當慮及長遠。 鄭和很欣賞毛舟泰,因為此人不僅有著水師將士的堅韌不拔,還有著航海院扎實的學問功底,可以及時、有效、果決地處置突發狀況,眼光獨到,視角寬闊。 他并沒有只關心當下的航行與接下來的航路,還在看著大明與燕國,考慮著未來幾十年后的事。 這是很了不起的特質。 “他們來了!” 萬青林指向遠處,煙柱已起。 鄭和擔憂的心終放了下來,嘆道:“他們的速度有些慢,想來這一路也不容易?!?/br> 萬青林、毛舟泰等人面帶傷感之色。 朱能、駱冠英的船隊越慢,越說明他們的收獲不多。若是能順利找到人,先點起煙柱的應該是他們。 “走吧,去見我們的兄弟!” 鄭和下山。 羅封、姚順跟著軍隊前進,時不時抬起頭看向前方的林谷,郭文星拄著拐杖,堅定地拒絕了軍士抬行。 “看到煙柱了!” 姚順抬手指去。 羅封、郭文星都看到了,經過長期的調養,兩個人的視力也恢復了不少。 “竟有些緊張?!?/br> 羅封抓著腰間的雁翎刀,看著遠處。 姚順、郭文星明白,緊張的不是見到朱能、駱冠英等人,而是緊張他們有沒有找到林稻一行人。 天地之間,兩支隊伍一支在西,一支在東,朝著彼此的方向奔赴。 如同浪漫的星河,在這蠻荒的原始之地,出現了大明的浪漫。 軍士行進八十余里,并不想休息,一致要求趕路。 鄭和見此,當即下令軍士繼續前進,直至會師! 兩軍相距三十里,二十里! 星空璀璨,山河無言。 大明的國歌在這一刻,開始傳唱起來,磅礴的聲浪越過河流、湖泊、森林,撞擊在一起,旋即化作了瘋狂。 兩股軍士已沒了秩序,沒了節制,先鋒軍拼了命向前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