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連太后那般吃齋念佛幾十年的人都不顧狩獵血腥,起了氣性,傳旨定下明日出席冬獵大典事宜,打定主意為皇帝撐腰。她出身漠南科爾沁,她在,就代表漠南在。 老人家尚且如此,其余隨行皇族女眷自當效仿,只要不是咽氣了,否則爬也得爬到大典上去。 翌日天未破曉,鼓樂齊鼎,雄渾磅礴,大有岳撼山崩的氣勢。 容淖等一干女眷冒著霜雪,早早聚在黃幄帳旁的暖帳中。各個按品大妝,朝服珠冠,手捧暖爐,靜候御駕起行。 此番冬獵一應布置規矩幾乎全是按照往年木蘭圍獵的規矩來的。 按照慣例,選定當年圍獵范圍后,便要在其中視野最好的高處,建一座高樓。 名曰看城,以供皇帝觀看圍獵場內情形。 在皇帝御駕抵達看城之前,參加圍獵的八旗勁旅會集結在看城附近,先行以黃帳布布圍。 布圍行動由正黃旗皇族指揮,紅白兩旗為兩側翼,延伸圍攏,藍旗壓陣腳。 最初撒開范圍約摸長達三四十里,后又在正黃旗指揮下縮緊包圍圈,呈口袋型收攏。 最終效果,需得達到人并肩,馬并耳的程度。 設好第一道包圍圈后,還要增設二道重圍。這過程中若有人粗心讓獸類逃脫,是要受罰的。畢竟這些野獸都是刻意趕進圍場內,以供稍后皇帝王公狩獵取樂的。 待布圍準備就緒,全體將士會摘下帽子,高舉馬鞭,高呼瑪爾格。 千百人齊呼,聲浪滔天。 此舉是發出待圍的信號。 與此同時,正藍旗的將士會打馬直奔御營黃帳,請皇帝駕臨看城。 容淖本來昏昏欲睡,被外面震天響的聲浪馬嘶一嚇,勉強精神了幾分,扭扭脖頸,不太耐煩地扶好頭上頗有重量的冬朝冠,由木槿攙著站起來。 自北上起,雪虐風饕,她受不了冷,一天大半光景悶在車駕里,晚間下車后又直接縮進暖烘烘的榻上,幾乎不見天日,作息愈發晨昏不定。有時候一覺醒來,甚至會有種今夕何年的恍惚。 譬如現在,她幾乎不記得自己今早是怎么被木槿從睡夢中挖起來,然后夢游一般梳洗整妝來到此處等候伴駕。 外面傳來御駕步輿起行前往看城的鼓樂之聲。 容淖悄悄打了個哈欠,強撐精神登上隨駕輿車,在八旗軍士的擁護勁呼中,熱熱鬧鬧抵達看城腳下。 怏怏下車,恭恭敬敬站在雪天里,目送皇帝攙扶太后,太子隨行,祖孫三人一同登上看城。 她們這些女眷無旨是不能跟上看城的,她們光鮮亮麗出現在此處的作用,與皇帝頭盔上耀目的寶珠無二,只是意在點綴皇權罷了。 皇帝內著騎裝,外披氅衣,負手傲立看城,居高臨下。 首先視察布圍隊伍,見八旗人馬齊整,士氣高昂,頗為欣慰,少不得表揚一番,承諾了不少賞賜,激勵滿蒙男兒騎射意氣。 爾后又目測了圍內的野獸數量,或是覺得數目過多有礙牲畜繁衍,更少了追逐趣味,大手一揮,下令讓布圍隊伍開了個口子,放出去了一部分。 這番折騰下來,已是天光大亮,能看清星星點點落下的雪粒子。 狩獵活動終于正式開始。 按照規矩,首先得皇帝獨獵,以示天子獨尊。 待皇帝行獵盡興回到看城后,登城觀圍之時,其余的皇子王孫、公卿大臣才能出擊射獵。 @無限好文,盡在晉江文學城 只見皇帝闊步下樓,扯下厚重氅衣扔給一旁的梁九功,太子緊隨其后,有樣學樣。 父子兩皆是騎裝加身,腰佩彎刀,肩挽長弓的打扮,幾只模樣神俊的海東青在頭頂上空盤旋。 皇帝在喧天鼓聲中夾緊馬腹,一馬當先沖進雪林中,追逐獸群。隨扈的王公大臣和神機營,虎槍營將士牽著獵犬緊隨其后。 等待皇帝盡興返歸的間隙,女眷們可以在安全的地方走走,或者是去看城邊上的帳篷里歇息避寒,等皇帝回來時再前去迎接即可。 圍場內圈出來的安全地界有限,修了一座寬闊看城后,剩余能搭帳篷的地方更少,分給女眷的只有看城左側的一個大帳篷,燒著暖烘烘的炭火,供妃嬪公主喝茶小坐。 幾個高位妃嬪與五公主奉旨上看城陪伴太后,八公主跑去偷看皇帝行獵去了,余下的妃嬪則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閑坐。 容淖裹緊斗篷,獨自坐在角落的炭盆邊烤手,困意上頭,懨懨盯著芙蓉石奶茶碗發呆。 等她回神時,發現不少人明里暗里在打量她,特別是那兩個北巡路上新承寵的小答應,許是年紀小,不太會掩飾,落在她身上目光驚訝中藏不住歆羨。 容淖察覺異樣,順著她們的視線,低頭看向自己的斗篷。 猩紅顏色,沒有任何點綴繡花,乍一看除了顏色顯眼其他方面平平無奇,實則……容淖眉頭一蹙,認出這水波紋羽紗! 水波紋羽紗初時是平紋羽紗,觸手粗糙,但經過軋光工藝后,表面會浮現一層隱約的水波紋,能做到雨水落于其上自然滑落而不內浸,譬如鳥羽。 這種布料費時費力費心,每年往宮里進貢的數目不過一兩匹,珍貴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