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所以馬援當初說他不如高祖: 因為當皇帝的人,怎么可以太老實,太規矩,太溫和,太守禮——真的完完全全按照儒家那套圣王的規格去辦事呢! 他要怎么用這樣的脾性,去面對處理朝堂上冠冕堂皇,實質卻可能勾心斗角,含污納垢的黑暗與斗爭呢? 高祖為了在楚漢的斗爭中取勝,是怎樣的能屈能伸呢?他為了挑選出合適的繼承人,又是如何的薄情寡義,轉進如風的呢? 他那樣的行事能稱得上合乎禮義嗎? 很顯然不是??! 可是他就是漢朝的開國之君,是歷代漢朝皇帝夸耀的有為功高之主,也是馬援認可的所謂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為,比之劉秀都能略勝一籌的君主。 但溫和的,守禮著的,以儒術柔道治天下的,現任皇帝呢? 他本來都是這樣,帶著點憂心忡忡地看待他的皇帝陛下的。 可是事情在他不知道的時刻發生了轉變。 他的目光從劉秀手側的酒杯劃過,最后接近大膽地直視皇帝的面龐。而被觀望著的存在當然不在意這樣的舉動,從容大方地回望過來。 劉秀今天是喊他來喝酒的。 這是他第一重沒想到的。 就算所謂的喝酒其實只是淺斟了幾杯,酒量能算豪飲的武將甚至都沒怎么嘗到酒味,對面的皇帝就已經放下了酒盞。 劉秀確實是真的不愛喝酒。但這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終于愿意和人做出共飲這樣世人眼中稱得上親密的姿態了。 這才是重點——是馬援覺得他不愛喝酒不好的根源: 打天下的別的不說,武將粗人們最好的不過是幾口杯中之物。大家其樂融融共舉酒杯,喝到位了,實質雖然另說,最起碼表面上感情肯定是到位了的。 而劉秀此前經常因著自己不喝酒這個說法婉拒了共飲——話說的不好聽一點,這跟端著自矜身份有什么區別。 而第二重,或者說實質上第一次讓他感到震驚的地方,是進京之前,他聽見有人因為講讖緯之言,結果被向來挺迷信這玩意的皇帝雖然言辭委婉,但態度還挺堅決地拒絕了。 這可真的是,讓他當時都忍不住看了看天上太陽打哪里出來的。 畢竟依靠讖緯穩定皇位確實是客觀要求——但架不住皇帝陛下他是真的信??! 馬援可以說自己因為這件事內里嘀咕發愁很久了嗎? 最后便是這份,最后遞到他面前的奏折。 多果斷的殺伐啊,多痛快利落的揮刀啊。 馬援眨了眨眼。 “所以,文淵眼下覺得,朕與高祖何如呢?” ——陛下盛德。! 第106章 那光幕消失了。 燦如白晝的光芒也隨之退卻,將原本滿室的寂靜安寧交還給了孤身一人的曹cao。 燭火搖曳,將他一人的身影在背后的墻壁上拖出長長的痕跡。 他沉默著。 過了半晌之后依舊是一片安然的死寂,在場唯一會出聲的存在,他滿心的思緒仍然沉浸在那后世人的言辭之中。 好半天才有細微的聲響漸起:啪嗒、啪嗒…… 那是終于從他眼底滾落的淚,濺落在丞相寬大的袍袖之上,隔著層層的布料,卻讓他感受到一種接近熾熱的灼燙。 原來他的眼淚也能達到這樣的溫度?原來他的血液還不曾全然變成被人鄙夷斥責過的冰冷? 他依舊掉著淚,目光看著自己的手。 這是雙已然沾滿鮮血的手。 他在亂世中沉浮,殺過了太多人,也見過太多人的死亡。碾碎過太多人的生命,也叫太多人淪為塵埃。 他做過官宦人家走狗飛鷹的紈绔子弟,也當過皇帝親信一時嶄露頭角的朝堂新秀,看過笑意逢迎的臉龐,也見過冷眼不屑的譏諷。 可是那些曾經不屑于他的人呢?他們有哪怕站到和他交鋒對抗的同一平臺嗎? 董卓、呂布、李傕、袁術…… 袁紹。 那些曾經擋在他面前,甚至眼瞧著比他強大的敵人,一個個最終也都沒能戰勝他。 哪怕他也遭遇過失敗,面臨著坎坷,可是他的生命始終就像遇風便漲,火燒不盡的野草,在掙扎中始終能夠把握住那一線反敗為勝的希望。 被擊潰了就重新募兵,被驅逐了就征服回來。 在萬般坎坷中他摸索出一條血路,千萬人指責也從不后悔地前進。 可當曹髦的下場放在他的眼前,盡管只有那么短暫的一瞬間,他卻也心神稍一露出破綻,懷疑過這是否是因果輪轉、報應不爽。篡位者的下場是反被自己以為可以相信的下屬背叛,迎來反被篡位的結局。 可是曹cao到底是曹cao。 當他的眼淚依舊為著兒孫的烈性而流的時候,那份罕見因為未來的悲劇而動搖的柔軟已然被他自己撕裂。 他仍然為著曹髦的下場痛苦,為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悲慨??墒欠v的悲戚背后,油然而生的是一種復雜的欣慰,一種稀薄但確實存在,甚至讓曹cao的嘴角其實也帶著笑意的驕傲。 能有這樣的兒孫,怎么不值得自豪呢?能有這般類己,延續著自家風骨,在精神上悲壯的子嗣,曹cao為什么不能喜悅呢! 悲喜交加,又哭又笑著,他攥緊了拳。 — “去喊子桓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