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徐有貞這個人真的挺有意思,相信大家應該對他都有所了解——他本名徐珵,那個率先開始鼓吹星象之說,大力上諫南遷之事,結果被于謙一句“當斬”弄懵的男人。 但要是從力主南遷這一事就認定這個人膽子很小,那就大錯特錯——這可是奪門之變的主要謀劃者之一啊,敢趁著景泰病重押寶堡宗復位,這種魄力就不是一般的小人。 與其說他膽小,不如說他是個玩命的賭徒?!?/br> 這算是又提到未來朱祁鎮復辟的事宜了,但比起一開始上來的沖擊,此時的景泰君臣卻已然冷靜不少。 “天幕既然稱呼上皇復辟一事為‘奪門之變’,又論述當時條件,說陛下重病在身?!?/br> 王文是分析最為熱切的一個,此時倒不僅僅是為了景泰的位置——他想明白了,就憑自己的個性,他的政治主張肯定不會有所隱瞞,那么朝堂上下估計都能知道他對堡宗的厭惡。 既然如此,堡宗一旦復辟,他勢必不會有活路可走。此時自然竭盡全力。 “臣大膽揣測,復辟之時并未發生近似唐宗玄武門舊事一般的沖突。而是趕在陛下有所反應之前,使得上皇復辟一事已成定局?!?/br> 這事細思起來又有點微妙——如何在朱祁鈺尚且在世的時候,讓朱祁鎮復辟成為事實?誰又會為朱祁鎮的復辟添磚加瓦? ……文臣,只可能是文臣。甚至還是在座這些最核心圈層里面,能夠擬定旨意的文臣。 氣氛古怪地壓抑著。 【徐有貞當時之所以力主南遷,主要是覺得主政的兩個人,一個是久在深宮之中的皇太后,一個是素有懦弱之名的郕王。 這兩人都不像是什么敢于直面鋒芒的存在,南遷也許正合他們心意。于是果斷出手,想要討好一下高位者的歡心。 誰知道冒出來了個于謙,郕王又展現出了與往日不同的果斷剛決。好好的政治投機變成了一手爛棋。 可是他天生不是什么安逸的人物,自然不會因為一次的失敗而甘心。于是之后多次運用自己在翰林院中的人脈,試圖繼續往上爬。 可是他得罪的又不是別人,是作為最高權力的皇帝——哪怕他改了名字,試圖淡忘自己留在景泰心中的不良印象,朱祁鈺其實依舊認得出來他——想要出人頭地,必須得找個足夠分量的人物替他說話。 什么樣的人物,能夠讓景泰動搖自己的看法呢?——于謙。 于是,在有一次碰上國子監祭酒空缺的時候,他就通過自己與于謙有姻親關系的門人楊宜向于謙請托。 這人情世故不得不說是自古至今最讓人頭疼的關系,連于少保這樣的人物都推辭不得,心不甘情不愿地跟景泰推薦去了?!?/br> 于謙對比自己之前受到的禮遇,默默嘆息一聲:他以后必須對陛下更好一點。 【而景泰的回復就很有意思。 他接到于謙的推薦之后就立馬屏退了左右,只留下于謙一人跟他講悄悄話:徐有貞這個人啊,才學是有的,可是品性不好啊,讓他擔任國子監祭酒,我怕他帶壞了學風。 ——老實話啊,朱祁鈺你覺得這個推薦的人選不是很合適,那就正常駁回不行嗎?為什么一定要屏蔽左右啊,害怕被人知道你拒絕了于謙的推薦,以為于謙不受你信任了? 于謙其實壓根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不是什么真心推薦。景泰這樣一拒絕,他就果斷跟著同意了。 但景泰卻對自己不是很滿意——這樣拒絕于卿是不是不太好???這個徐有貞,能不能稍加利用一下??? 秉持著“其圣智賢否之殊,其情可予可奪可親可疏”這樣的用人理念,等到景泰四年,黃河決口久修不成,頗有治水之才的徐有貞就被他提溜了出來,升任左僉都御史,派去治黃河了。 而徐有貞也用實力證明了,雖然他是個小人,但是也確實是有點本事在的:他花了兩年的時間門,成功使得十年之間門反復決堤的沙灣恢復了正常,使得山東之地不必再被水患所困擾?!?/br> “黃河依舊反復決堤?” 朱祁鈺和于謙異口同聲,質疑的目光挪向了工部尚書石璞。 他刷得一下,冷汗直冒。! 第33章 不管這黃河沙灣他有沒有直接插手,作為工部尚書,黃河反復決口本身就和他脫不開關系。 深知自己在具體工程方面算不上多精深的石璞當機立斷地跪了下去請罪:“是臣無能?!?/br> 但這精通水利的人才哪里是那么好找的?好不容易天幕點明了一個人選,結果偏偏又和未來上皇復辟一事牽扯上干系…… 朱祁鈺看了他一眼,算是明白了他的顧慮在哪,暫時按下不表——等后世人詳細說一說那奪門之變,之后再來決斷。 【而除了于謙以外,其實景泰一朝還有不少的名臣與賢臣,以至于某種意義上甚至做到了惠及成化年間。 在這里我們舉兩個新生代的例子:前文提到的王竑,以及明朝官方最認可的名正言順的三元及第選手,商輅?!?/br> 商輅由于剛好身處當場,成功吸引了大眾目光,可是天幕很顯然又是按照自己的順序發展。 【先來說王竑,他之前干過什么事情我們大致論述過一些,這里具體來聊聊他賑災的故事,順帶發散一點明朝離奇命運的感慨。 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曾經研究我國古代氣候變化和王朝興衰的關系,寫過一篇叫做《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