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囤糧記 第136節
西邊沒有種茶樹的,茶葉價格非常昂貴,普通百姓壓根喝不起。 所以在看見織女鎮數不清的茶樹之后,族人們皆以為織女鎮會富到流油,鄉民們過的是地主老爺的日子。 如今細瞧,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兒。 當著官府中人的面,里正不敢怠慢,他殷切地同小吏商量該將人安置在何處。 “織女鎮多山,西邊已經被各家各戶建好房屋,倒沒地能裝下那么多人了?!?/br> 西邊是高地,南方雨水充沛,遇見不好的年份會有洪澇發生,所以人們皆將房屋建在高處從而避免損失。 從織女鎮鄉民們的住處到東邊,地貌呈u字形,中間最為低洼,但凡雨下大點就會被淹掉。 至于東邊,地勢同樣高,甚至比鄉民們住的地方還要高些,不過相比于西邊的平坦,東邊略顯凹凸不平,若想在此處建房屋,恐怕需要額外花費許多力氣。 南邊北面同樣可以,但地界比較小,車隊要分成兩波零散居住才成。 車隊諸人打北方過來,北方是一望無際的平原,降水同樣有限,除卻百年之前鬧過回洪災,他們便再沒有聽說過洪水。 所以好些人想在中間低洼處建房。 織女鎮的人聽了,嗤笑這群外鄉人沒見識。 兩邊往后還不曉得如何相處,加上織女鎮鄉民覺得這群外鄉人要過來與自己搶奪土地,他們對突然到來的外鄉人半點好印象也無,自然不會提醒他們。 木槿打量著周邊地形。 與半輩子待在王家村頂多去過縣城、信息閉塞的族人們不同,她知道南方很容易發生洪澇災害,若在地勢最低的地方安家,別說洪災,連大雨都抵擋不住。 所以首先排除中間的選項。 她們要么分成兩撥在南北,要么去地勢凹凸不平的東邊。 她將自己的猜測與王寶興提起。 木槿因為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現代,所以比族人們知道更多,但她自覺比不上王寶興深謀遠慮,生活智慧更遠遠比不上王寶興,這種事情主要看王寶興的意思。 與木槿相比,王寶興的顧慮還要多上層。 他是土生土長的古代人,即使心胸比大多數人更豁達,可照樣保留下此時不喜遷徙的本性。 不習慣遷徙除了不愿意離開家鄉之外還有層意思,即對外來者保持戒備與排斥。 在織女鎮鄉民眼里,人數眾多的車隊屬于外鄉人;而在王寶興和族人們眼中,織女鎮這群人同樣不可能變成自己人,為了不受人欺凌,車隊百十號人必須抱團取暖。 因此,王寶興與族人們皆不贊成分到兩處去,在他們眼里,分到兩處意味著勢單力孤、意味要受欺負。 “族長,俺們不想分開!” “就是,大伙相依為命大半年,總不能把俺們給拆開,沒有這樣的理兒?!?/br> …… 眾人嘰嘰喳喳議論不休,中心思想唯有一個,即不要與族人們分開。 分開難免勢單力孤,到時候被欺負都沒處說理去。 王寶興同樣有那個意思,又顧慮到木槿之前說南方夏天很容易下大雨,他不再考慮中間的平坦洼地。 王寶興道:“倘若你們愿意,便在東邊建房屋?!?/br> 對于族人們來說,只要別讓他們分開就成,并不在乎那勞什子東南西北,族長說什么就算什么。 知曉族人們的意思后,王寶興走到小吏與里正面前。 與小吏說完他們的決定之后,又向里正行禮:“我們從北邊逃難而來,好不容易被安排到此地,往后還指望里正老爺您多多指教?!?/br> 對方人多勢眾,加上車隊初來乍到,兩邊皆防備著彼此,但為了往后的安生日子,仍需要開個好頭。 作為外來者的王寶興率先示好。 里正之所以能做到里正的位置上,和他會為人處世脫不開關系。 見到對方示好,他肯定不能駁人面子,嘴里同樣說著場面話,內容不外乎有事尋他就成,鄰里之間合該守望相助之類。 當然,因為南北方言不同,他們之間的對話頗費精力。 王寶興與里正皆重復了好幾遍,對方才能大致明白意思。 王寶興說完建房屋之事,同樣沒有忘記最為重要的土地。 當初官府可說過每個男丁能分一畝地來著。 肥沃的土地早就被織女鎮的鄉民們種糧食、種桑樹茶樹,剩下的不過是又遠又貧瘠的無主荒地。 陳里正指著南邊說:“你們過來時想必瞧見了我們織女鎮的情形,但凡離鎮子近些的地,皆已經有主了,只有南邊山后頭的地,別說一畝,兩畝三畝也是有的?!?/br> 他并非故意為難外來者,而是因為織女鎮周邊沒有太多地了。 南邊山后頭有大片無主荒地,因為土地略顯貧瘠加上距離織女鎮有三四里地、通行并不方便才沒有被開墾。 族人們不知道山后是何場景。 他們恨不能安上雙翅膀飛過去瞅瞅,奈何黑燈瞎火通行不便,即使再急切也要等到明日再說。 王寶興與族老們低聲商量。 因為口音不同、他們說話語速又快,別人根本聽不清他們在說什么。 “既然如此,我們便多謝里正的好意了?!?/br> 接著,又對小吏道:“官爺護送我們過來委實不容易,夜路難行,不如在此歇息一晚,明日再起身趕路?” 大家人生地不熟,萬一遇見品行不好的地頭蛇就不妙了。 王寶興打算將小吏留到第二日,他先派崇遠等人清晨過去瞅瞅田地是什么情形,沒有問題再讓小吏離開。 小吏和二十幾個兵丁著實疲憊不堪,他們從清晨就護送車隊來織女鎮,等到深夜才終于落腳,實在沒有力氣在此時折返回去。 考量一小會兒,他便爽快地答應下來。 小吏和他帶來的二十多人住到了里正家,而車隊則打算在空地上將就著睡。 所有人皆疲憊不堪,木槿和車隊里的人共同尋了塊空地駐扎,和過去大半年一樣,他們露宿野外,然而心境卻與以往不同。 以前在路上始終擔驚受怕,要么怕遇見土匪流寇要么擔心別的災民過來搶糧食,心里總歸不大安生。 現在終于不用再提心吊膽,而且再過些日子,他們就能重新建起屋舍、重新擁有自己的家了。 人們面帶笑容陷入黑甜的夢鄉。 木槿甚至不知道崇文崇遠他們究竟在什么時候離開的,她睜開眼時,天色已經大亮,雖說太陽尚未出來,時間卻不算太早。 問過王寶山才知道,崇文早在一個時辰以前就和車隊里的青壯年去山后邊瞧土地去了。 土地就是他們的命,不清楚情況總歸不安心。 王寶興命眾人做好吃食,他本來打算招待護送車隊過來的小吏等人,結果對方已經在里正家端碗吃飯了。 小吏笑道:“你們有這個心就不孬了,往后好生過日子,莫要生事端才成?!?/br> 王寶興不停點頭哈腰應答著。 與此同時,崇文等人也回來了。 崇文咕咚咕咚將碗熱水喝下去:“就是遠些,田地倒沒有想的那樣差?!?/br> 即使比不上王家村的土地肥沃,辛勤耕種的話,照樣餓不死人。 聽完那些話,原本擔心被分到貧瘠土地的族人們終于不再擔驚受怕。 經歷過無數次生死考驗,他們最不怕吃苦受累,能有塊地耕種就已經很是不錯,遠些就遠些,略顯遙遠的距離對于受盡苦難的人來說壓根不算事。 隊伍里還有人悄悄跟家里人說:“咱家以前只能給旁人做佃農過活,現在照樣有了土地,土地不比族長家少哩!” 族長家以前有百畝良田,在許多人眼里可以算高不可攀的富裕人家,誰成想在逃難之后竟和他們分不出區別來了。 人們感激族長將自己和家人帶出來,可知道族長家分到的土地還不如自家多以后,心里產生了某種微妙的滿足感。 王寶興不知道其余人的想法,他在想該如何建房屋呢。 按理說,不該在冬日建房屋,因為天氣太冷,建的房屋遠遠比不上春秋或者夏天的堅固,奈何外面實在太冷。 好多人擔心嚴寒的天氣持續的時間會更久,殷切期盼能趕快將房屋建起來。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5-06 22:06:32~2022-05-07 21:08:0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48030801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47577888 10瓶;25858883、大江東去、桔柚 5瓶;風行衍、佳文難覓 2瓶;坐上來自己動、北野薰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47章 建房 商量建房置地事 昨夜過于兵荒馬亂, 只有身強力壯的男人出來查看情況,等天亮起來,越來越多老人孩子或大膽或隱晦地朝他們看過去。 大人尚且好些, 孩子卻不知道收斂,不時有三三兩兩的孩童帶著好奇看向這群逃難而來的災民。 孩子們生在織女鎮、長在織女鎮, 每年收茶葉、賣絲綢的時節才有機會見到陌生人。 乍然見到百十張陌生面孔, 他們十分新奇。 不遠處有一群七八歲的孩童, 滿眼新奇地看向外鄉人, 當他們看過來時, 木槿朝孩子們露出微笑。 孩子羞怯,居然成群結隊地跑開了。 大人們與孩子的關注點不同,他們的眼睛快黏在裝滿糧食的木板車上了。 老天爺啊, 去年有流落到明州的災民為了活命,到處乞討要飯,有進城送絲綢的鄉民見過災民們骨瘦如柴、衣衫襤褸的模樣。 而眼前這百十號人與以往遇見的災民截然不同。 他們雖說因為在野外摸爬打滾的緣故, 衣衫凌亂破舊, 然而個個充滿精氣神, 更何況人家還帶來了那么多糧食。 鄉民們早在幾個月前就聽里正說官府會送一批難民安置在織女鎮,人人皆不樂意, 在織女鎮人眼里, 災民意味著貧窮、意味要同他們搶奪土地糧食。 如果對面人數多又沒有糧食,很可能會為了裹腹而搶奪他們的, 誰成想災民手中的糧食比自己還多許多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