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囤糧記 第137節
織女鎮人們心里五味雜陳。 有人聚在屋后頭說嘴:“我可瞧見了, 他們家家戶戶都裝著滿車的糧食, 哎呦喂, 比我家還多?!?/br> 織女鎮看似富裕, 然而養蠶繅絲、倒賣茶葉得來的銀錢并不在普通的鄉民身上, 而是被商人們層層盤剝去了,普通的鄉民不過餓不著而已。 切莫小看餓不著。 此時生產力落后,王家村的土地在十里八鄉屬于獨一份的肥沃,可土地少的人家照樣沒辦法吃飽飯,只有在豐年才能吃飽。 而織女鎮的鄉民因為有賣茶葉的銀錢,普通年成就能吃個九成飽,即使不像里正以及喬掌柜般富裕,卻足夠讓外人艷羨。 災年到來后,尋常人家剩個幾百斤上千斤存糧,家家戶戶勒緊褲腰帶,生怕災年持續時間太長會將自己餓死。 看見逃難而來的災民們居然有那么多糧食,織女鎮的人難免會多想。 過來織女鎮時,木槿曾聽聞此地出過位巧手娘子,她織的絲綢連貴人們都喜歡,后面居然有幸進宮給皇上娘娘做衣裳去了。 因為她的名聲太大,此地才更名為織女鎮,而鎮里的女性皆以養蠶繅絲為業,從而進一步給織女鎮打響名聲。 至于男人們,則照看地里的茶樹和桑樹,男女合力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不時有很多男人、老人、孩子經過,卻只見過幾個女人,或許在家織布干活呢,木槿猜測道。 —— 王寶山看著堅硬的石塊,獨自愣神。 二哥帶領族里的男丁來瞅東邊的地形,主要商量要不要建房屋、怎么個建法。 如今天氣極其寒冷,即使在南方,冷風仍舊使人瑟縮不已,而且水桶里的水已經結上了厚實的冰層。 他們都是建過房屋的人,明白冬日嚴寒實在不適合建房。 若蓋低矮的土屋,寒冷的天氣很難讓夯土層變堅硬,到時候房屋會面臨倒塌的風險;蓋青磚大瓦房同樣不成,眼下沒有后世的水泥沙子,一般靠糯米汁做粘合劑,如果天氣過分寒冷,粘合程度會更差。 有人道:“實在不行就等冬天過去再建房,在外頭逃難大半年都沒事,這幾個月總能等得?!?/br> “你忘這兩年外頭如何啦?老天爺不給人生路,連南方都在下大雪和雹子,往后出事咋辦?” 車隊里眾人在織女鎮里正嘴里知道,新年早已經過去快兩個月,眼下沒有半點開春的跡象,去年等到五月份還是嚴寒天氣,今年萬一也如此可咋辦? 織女鎮附近的的山丘十分低矮,若下大雪下冰雹,想躲都沒處躲。 見到二哥猶豫,王寶山也說:“總要蓋上兩間房才是,不然日日待在外頭實在不安生?!?/br> 王寶山從來沒有太大野心,他覺得婆娘孩子熱炕頭才是正經事,沒有房屋遮擋,他時刻擔憂家里的糧食會被搶去、擔憂自家在下大雪冰雹之際連個安身之所也沒有。 在王家村的五間青磚大瓦房就是他自己蓋的,中間雇上幾個建房的老把式、再叫來族人們幫扶半個月就建成了。 王寶山有足夠的蓋房經驗。 當然,他也明白天氣嚴寒容易把土給凍住,但只要不怕麻煩,總能想出辦法。 和喜歡帶頭的王寶興王寶根等人不同,即使家資頗豐,王寶山照樣低調,低調老實到除卻要借糧,尋常不會注意他這個人。 王寶山難得發話,沒有人忽略,人們皆思慮起他的建議來。 王寶山又說:“冬日不易蓋房與天寒地凍脫不開干系,若能讓周邊熱乎點,倒不會太礙事?!?/br> 他的話音剛落,王寶興就有了主意。 王寶興交游廣闊,年輕時在縣城念書,有位同窗家里就曾在冬日建過房屋。 聽聞同窗他父親打算娶二房,那二房性子不是好相與的,嫁過來之前先讓爹娘跟男方家里說要有個新院子住。 那時候已經是冬天,開春就得把二房太太娶過來,同窗家里只好著急忙慌雇匠人施工。 匠人們怕糯米汁被凍住,所以用溫熱或者熱水攪拌它,用它粘連磚塊,同時,剛建好的那部分也不能放置不管,據說同窗家用了個叫“火龍”的玩意。 王寶興沒有親眼見過,大致猜測所謂的“火龍”應當在蓋好的墻周遭挖洞生火,從而讓剛砌好的墻不至于被凍住,同時可以使它更快變干。 王寶興把自己知道的說給族人們聽,許多人覺得有理,想試試這個法子。 除卻少數沉得住氣的,隊伍里大多數人都希望趕快有自己的房屋住。 在他們眼里,房屋僅次于土地,人活著不就為了有口飯吃、有間房住,現在手頭好不容易有了銀錢,加上世道如此混亂,他們無比渴望快點建房安家。 王家村里的村民都見識過族長家里的青磚大瓦房,以前就格外眼熱,現在手里有銀子,他也能住進氣派的磚瓦房里頭啦。 王寶山回來說起時,木槿才知道建房子的事。 她對建筑一知半解,卻同樣清楚外頭上凍,著實不好建房屋。 聽見閨女的顧慮,王寶興笑道:“不要緊,你二伯說燒火龍就成,縱使麻煩些,卻照樣能建好房屋?!?/br> 王寶山又與家人說起何為“火龍”。 木槿聽完便沒有再問。 雖然和現代科技水平和制造業水平相比,古代的技術水平很低,然而古代人民的智慧仍舊不可小覷。 正因為他們的發明創造,才有了輝煌的中華文明,才有了后世發展的根基。 所以,作為建筑行業的門外漢,木槿毅然決然選擇相信身邊人的做法。 瞧族人們的意思,他們照舊想跟原先的鄰居挨著,倒不必擔心位置的問題。 若想一塊蓋房,肯定不成,統共那么些人,即使再雇幾個匠人,照樣沒辦法一塊開工。 所以只能挨個來。 眾人圍成個圈,商討先建誰家的,即使沒有爭執到面紅耳赤,中間卻少不了口舌之爭。 人人都想先蓋自己家的。 也有人感念王寶興的恩德,主動提出先給族長建房。 最后,還是王寶興拍板:“兩戶兩戶來,就按往日的位置,從村口到里頭的順序來?!?/br> 這是要先建劉福貴家的了。 劉家人聽見之后,自然喜笑顏開,高興到不行。 等到王寶山家和木槿家,卻有不少爭執。 按照王寶山和王李氏的意思,木槿跟家里人一道住就成,如此既能節省銀子,又方便家里人照看她們母子三人。 在王寶山的眼里,就算閨女有些銀錢,家里沒有男人掙錢,她一個人指定沒有進項,到時候少不得坐吃山空,若跟家里住,既能節省建房屋的銀子,平常吃穿又格外方便,何必非要往外頭去住。 木槿想跟家里挨近些,然而不能住到一處。 現在爹娘還在,尚能照拂她,包括周氏在經歷過生死考驗之后也給木槿和雙胞胎提供過不少幫助,但崇武往后還要娶妻生子,等兩個孩子再大些,家里不光不夠住,說不準還會產生更多摩擦,崇文崇武還有她遲早要分家。 遠香近臭的道理不管古代亦或現代都能行得通。 與其被動應對,還不如現在就分割清楚,既能給自己留足更多的私人空間,也能避免分家時候的摩擦。 木槿對王寶山說:“爹,我是如此想的……” 王寶山至少需要蓋五間正房,他和王李氏住一間,崇文崇武分別一間,中間留好兩間做客廳,平日吃飯織布等等都要那里。 至于木槿,則瞅準了隔壁的位置。 她打算緊挨著家里也建五間青磚大瓦房,一間自己住,留兩間做客廳,剩余的兩間就留給如意吉祥住。 孩子一天一個樣,等到了七八歲,少不得需要有自己的房間。 而且她沒有再嫁的打算,并非為誰守節,而是活著就已經十分艱難,委實沒有力氣重新經營家庭。 亂世里面包最重要,至于愛情,那是吃飽喝足之后才有資格去考慮的。 所以,她必須趁這個功夫有座自己的宅子。 “若您跟我娘不放心,就在院墻里開扇小門,如此跟住一塊沒什么區別?!?/br> 亂世里,女性獨自帶兩個孩子肯定不安全,在圍墻中間留扇小門的話,既擁有了私人空間又能保證人身安全,絕對是個萬全之策。 成婚之后,她的戶籍文書就在許家,所以木槿能夠擁有自己的地契。 王寶山和王李氏也想到了分家的問題。 往后崇文崇武各自有了孩子,指定要分家,他老兩口跟著長子過,閨女并外孫外孫女卻不好,在旁邊單獨有座院子倒也可行。 思慮過后,他們同意了木槿的建議。 王李氏把王寶山拉到旁邊:“閨女帶兩個孩子不容易,等買磚瓦的時候,別讓她往外掏銀子了,反正咱家不缺銀錢?!?/br> 他們手里不光有往年的積蓄,還有從土匪窩里得來的銀子,所以比木槿身家豐厚得多。 建茅草屋的話,并不用多少銀錢,可建青磚大瓦房至少需要十幾兩銀子。 正因為房屋造價高昂,所以經常一輩子不會挪地兒,并且建完房屋,好幾代人都會住在里頭。 王李氏明顯考量到吉祥如意長大之后的事了。 此時的木槿,并不知道爹娘已經給她安排好了后路。 作者有話說: 感謝在2022-05-07 21:08:08~2022-05-08 20:08:1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心中想的還是他 10瓶;佳文難覓 5瓶;坐上來自己動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48章 安居 不用再荒野求生 偶然知曉王寶興的童生身份后, 里正對待他愈發禮遇。 里正不過識得幾個字,勉強做戶籍登記的活計罷了,當遇見不會寫的字, 他常用獨創的符號代替,除他之外再沒人能看懂。 像這種事大家早已司空見慣, 半點不會影響到里正在織女鎮的威望。 單拿木槿在章陽府遇見的事來說。 當初有個小吏給站在木槿前頭的災民登記造冊, 結果遇見不常見的字, 小吏直接畫上個圈圈。 甚至沒辦法說小吏失職, 因為這個社會文盲率委實過高, 能夠認得幾個字就比大多數人更強。 如果認識字又懂得變通,足夠去官府里謀個差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