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國子監開組會 第135節
在將這些各有所長的學子送到各個崗位之前,莊良玉特意跟每個人都做了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情況,盡可能地出謀劃策為他們規劃未來發展方向。 又充分發揮自己的厚臉皮,拉著太子和四皇子入股投資,籌建各式工廠,包括但不限于印刷廠、制藥廠,以及帶著于化工、數理方向有興趣的學子開始研究能源的問題。 其中就包括復現高中物理實驗課中的小電機,甚至建立了專門的實驗室。 雖然規格不夠,但至少有模有樣。 旁人搞不懂他們每天拿著奇奇怪怪的東西在做什么,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知識的殿堂此時已經向他們敞開大門,浩如煙海的真知灼見正等待著他們的探尋。 莊良玉有心推動基礎學科的發展以及科學體系的建立,她知道自己并不是個多么聰明的人,除了跟土地相關的知識,其余皆是年少時期模糊的印象而已。 但這些已經足夠啟蒙,她想做的是拋磚引玉,值得慶幸的是,她做到了。 重新分科改制后的國子監在西都城的愁云慘淡中煥發出與眾不同的生機,從上至下,從夫子到學子盡是熱火朝天,手不釋卷。 就連東西市的街頭巷尾,也能聽到激烈爭論某些學術觀點的聲音。 從科學到哲學,由榮親王掀起的這場叛亂以及引發的后續動蕩同樣引起了這些人對自己的思考,在莊良玉有意無意的引導下,他們開始思考關于社會制度、皇權與人權,世家門閥與普羅大眾之間的關系。 文獻綜述、論文猜想,思想的閃光浪漫且天馬行空。 自榮親王政變之后,莊良玉要求所有學子強制住宿,為了能讓他們在這個時局動蕩的關頭遠離權力爭奪,最大程度的保證知識無須受權力桎梏。 僅存的文官對莊良玉的大刀闊斧成見頗深,加之不久前國子監門前曾發生過民間學子聚眾抗議之事,對莊良玉議論紛紛,連帶著洛川郡主也成了被議論的對象。 這些人甚至以廢后為例來說女子干政的危害。氣得太子趙衍慎在自家府邸中將東西砸了個稀巴爛! 若非這些文官知道順德皇帝敬重太后,以及太后手段雷厲風行,否則甚至要拿太后來說莊良玉以后必成禍害。 順德皇帝鐵了心要做能夠名傳百世的明君,跳出一朝帝王的事業和框架,他在莊良玉的謀劃中看到了足夠持續千年的輝煌。 哪怕莊良玉只是一個國子祭酒,照樣手中由著足以媲美六部尚書三省中丞的權力。 西都城中,莊良玉以雷霆手段整改國子監,西都城外,蕭欽竹以破竹之勢平息叛亂,一路向北,直奔丘茲關。 突厥的部隊一路燒殺搶掠,勢如猛虎,所過之處血流漂櫓,尸骨遍布。 這些來勢洶洶的野蠻人甚至會用屠城這樣殘忍的手段。 蕭欽竹率領鎮北軍主力部隊做先鋒,一路急行負責平定各地叛亂,準備收復被突厥掠走的城池。 但急行軍所面臨的最大難題便是伴隨著突進距離的增長,糧草供給也會變得困難。若是在對方戰場,糧草不足直接從敵軍手里搶便是,但眼下突厥等游牧部落搶占大雍邊境城池,百姓本就苦不堪言,他如何能做得出雪上加霜之事? 為今之計,唯有確保運糧道路通暢,能夠源源不斷地補給前線部隊。 蕭欽竹決定在此時率兵出征并非是意氣用事,上一世,他死在邊關戰場,死在同僚背刺和敵人詭計中。這次他想在趙衍恪登基前,在突厥大范圍攻陷大雍北部城市之前,將野蠻人的馬蹄拒之關外。 一旦這些人的鐵騎踏破丘茲關,便有入無人地,可直取大雍皇城,攻城略地猶如探囊取物。 屆時,民不聊生,國之不國。 而他的夫人,大雍的國子監祭酒大人,最在意的便是百姓的安慰。 在陵南道時,莊良玉為他們殫精竭慮夜不能寐,回到西都城后,為他們深陷皇權爭斗爾虞我詐之中,再不得自由。 他想讓莊良玉今后一起隨他看塞外的草原與黃沙,想驕傲的告訴他的夫人,你看,這是我曾經駐守的地方,這里是如此富足安寧。 你是大雍最出色的夫子,是第一位女官,而我同樣會是大雍戰績最彪炳的將軍,我會用敵軍的項上人頭和侵略者的鮮血,做你成功的贊歌。 第123章 算計 清晨, 卯時剛過,國子監中便已然熱鬧起來。 洗漱、打鬧的聲音不絕,盡是朝氣蓬勃。 女學子人數少, 也更安靜些,清晨醒來后看著諸多年輕學子們在院子里三五成群, 或吟詩作對或激烈爭論,一邊覺得他們意氣風發, 一邊又覺得曾經看起來像模像樣的貴公子們也不過如此。 曾經在家中,聽到上門議親,也只能聽個模糊的風評,完全是聽著別人的美譽來決定未來的出路。 但此時—— 在真正接觸和了解之后, 曾經的光環與萌動的春心一起破滅,看上去高高在上的豪門世子也不過是尋常人的模樣, 哪里真像旁人所說那般不沾煙火氣? 男舍和女舍之間隔著圍墻, 但校場是通用的,是以大清早, 便能看到一群恣意張揚的少年郎們在校場上晨練,有些跑步,有些習武, 總之各個顯得陽光向上。 莊良玉站在校場邊上, 看著姑娘們新生羨慕的樣子,思忖片刻,回屋換了一套輕便的裝束, 十分難得地說道:“跟我一起鍛煉?” 莊良玉的帶頭給了起初還有些不好意思的姑娘們莫大的勇氣。 她們有膽量在浦云秋狝的圍場上與男子一較高下,可下了賽場, 卻羞于展示自己的能力。除卻洛川郡主那個要強且好勝的異類外, 剩下的三十多名女子, 雖然出色但終究有限,甚至有些還在可以藏拙。 莊良玉在重新分科時就徹徹底底了解過這些女子的情況,不僅詳細做背調了解她們的家庭,也仔細了解過她們個人的意愿與想法。 其中有很多人覺得,若是一個女子表現得太過強勢,日后是不好嫁人的。 莊良玉沉默著聽完她們的想法,尊重她們的選擇。 但現在,對自由的渴望與向往,會成為擊破她們內心固有成見的利刃。 渴望,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武器。 莊良玉帶著女子在校場上跑步,一邊跑心里一邊長吁短嘆,想她這樣一個不愛運動的懶人,竟然還有主動跑步的一天,這要是讓蕭欽竹知道了,少不了要稀奇。 畢竟蕭欽竹一直堅持不懈地想將莊良玉每天清晨從被窩里拉出來跟他一起晨練,可她總有辦法蒙混過去,裹著被子在床上睡到日上三竿。 果然,蕭吟松第一個站在校場邊瞪大了眼睛,扯著葉瞳齡滿眼不可置信:“你快看快看!她竟然在跑步!” 葉瞳齡起初還渾不在意,隨口敷衍道:“跑唄,誰在跑???” 等他順著蕭吟松的手指看向校場中央,差點眼珠子都被驚掉:“今天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莊良玉本來就跑得困難,一轉眼就看到了站在邊上的蕭吟松和葉瞳齡,氣喘吁吁地站到二人面前,笑得不懷好意:“要不要一起試試?” 蕭吟松年歲小,覺得能湊熱鬧是好玩的事,忙不迭點頭。 葉瞳齡同樣是個懶家伙,當即腳底抹油就要開溜,然后被莊良玉一把拎住后脖領。 漂亮的姑娘笑得滿眼殺氣,“葉小四爺準備去哪兒???” “哪、哪兒也不去?!比~瞳齡賠笑道,瘋狂使眼色給莊良玉讓她給自己留點面子。 莊良玉松手,微微偏頭指向場中,葉瞳齡就算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愿意,也得咬著牙去跑了。 莊良玉長舒一口氣,滿意地看著葉瞳齡帶著小蘿卜頭蕭吟松一起跟女孩子們跑步,校場一圈大概是四百米,她想著多少要循序漸進一點,于是大聲喊道:“今天我們姑且跑個十圈就休息!” 葉瞳齡腳下一軟,差點趴在地上摔個狗吃屎出來。 很快,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跑步的行列中來,本來全是女孩子們的隊伍漸漸被男子包圍,像是掌心里捧了一顆明珠一般。 男子們有意在這種集體活動中展露自己的優勢和男兒氣概,但努力考進國子監的女子們,個頂個都是不服輸的,甚至是在校場上跟男子較量。 甚至連余光都吝嗇。 莊良玉不知從哪里又摸出了她的折扇,搖了搖,又抬頭看看漸高的日頭,想著今日給這些學子們搞點什么加餐。 既然運動量上來了,營養也應當跟上才是。 場中跑步的人,別管男女,個頂個都正處在青春發育期,哪怕古代人早熟早育,但人體的生長規律還是要遵循的。 rou蛋奶和維生素一個都不能少。 莊良玉一邊咂摸著食堂的飯菜,一邊看著正跑得青春洋溢熱火朝天的年輕人們,喃喃自語:“只是跑步會不會有些單調了?” 突然,她露出一個純良的微笑,正用眼角余光打量她動向的葉瞳齡瞬間惡寒。 福至心靈道:“要不然,再加個早cao吧!” 說到底,窮文富武,許多家境條件沒那么好的讀書人是難以有額外的閑錢和精力來鍛煉體魄的。 “酷!”莊良玉給自己比了個大拇指,哼著小曲向食堂走去。 等著她郎君班師回朝,大獲全勝,屆時就能跟北方的諸多游牧部落通商,充足且優質的rou和奶將源源不斷地涌入大雍。 強身健體,從飲食做起。 …… 等跑得一身熱汗的年輕人們停下來,走進食堂,發現今日的早餐竟然是不同于以往的模樣,除卻平日里提供的樣式之外,竟然還要求他們每人都要喝一杯牛奶然后再多吃一個水煮雞蛋。 搞得這些人滿頭霧水,莊良玉卻覺得又看到了生財的曙光。 目前莊家的農莊中因為要給西都城中的糕點鋪子做原材料供應,所以奶和蛋的產量很大,目前來看,還可以更大。 先試著在國子監內部進行理念推廣,日后再開始推廣到各地學監。 甚至農莊的經營模式可以搞加盟連鎖,在各地建立分廠,為當地提供最新鮮的rou蛋奶來源。 莊良玉摸著下巴,第一個將主意打到了她哥身上。她哥莊良玘現在在兗州做知州,如果有資金和技術支持的話,應當很容易就能搞得有模有樣風生水起。 吃完早飯的葉瞳齡再度看到莊良玉眼中流露出來的志得意滿和心有算計,打了個冷顫,搓搓胳膊上的雞皮疙瘩,拉著蕭吟松就跑。 “跑什么?”蕭吟松滿頭霧水。 葉瞳齡頭也不回地說道:“再不跑等著被算計吧!” *** 在經歷了重新分科的混亂后,國子監的教學很快便恢復正軌。 莊良玉作為國子監的祭酒,成了忙碌得熱火朝天的國子監中難得的閑人。 重新分班后,她不需要再直接進行授課,只偶爾去各個班中搞一下試聽,看看重新分科之后的效果如何。 現在是農科班,由于班級才剛剛組建不久,負責領班的夫子決定開一次組會,用來相互了解。 莊良玉便托著下巴坐在一饒有興趣地看,看得夫子渾身發毛,也看得學子戰戰兢兢。 她笑瞇瞇說道:“緊張什么,當我不存在?!?/br> 眾人:“……”您老人家那么強的存在感,想當不存在屬實有點強人所難??! 正在匯報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學子突然卡殼,半晌才想起來自己準備說什么,清清嗓子說道:“目前我在研究耕作模式與農作物產量之間的關系。在查閱先前文獻資料,只在《開物記》第三卷,農經篇中看到棉花與大蒜的套作,可究其原理卻不甚清晰,棉花與大蒜的具體間種比例描述也略有模糊。不知該參考何種書籍進行學習?!?/br> 《開物記》是莊良玉寫的,前三卷的成書時間較早,她在寫的時候也缺乏周密考慮,所以寫得也不夠詳盡,里面有很多內容都是概述,缺乏更加深入的描寫。 她很高興能有人注意到這個方面。 “不知夫子與莊先生可有建議?” 這位夫子隨擅長農耕知識,但具體到實地耕作,也有他的知識盲區。 莊良玉思忖片刻,問道:“你可知棉花上最容易生長的是什么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