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97節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不過除了得知真相后的這些正常情緒反應,何昌逸還有滿心的疑惑,按年齡算,他的父親肯定知道這件事,可是他父親竟然不曾跟他提起過與此相關的只言片語。 這讓何昌逸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十分確定,自己的父親是位非常有血性,對大安非常有感情的人,不會是可以無視那段歷史真相被人徹底抹去的人。 可惜他的父親現已出海遠去,讓他想要寫信詢問一下這段過往的機會都沒有。 想到已經出海遠去的父親,何昌逸的心情就不免有些低落。 他皇叔果斷做出要恢復那段歷史真相的決定,勢必會有損先帝一世英名,從理智上講,他不僅贊成皇上的決定,還很支持與欽佩。 只是作為先帝的孫子,如今要親自參與到這件事情中,對他而言,其實也是種壓力,不過何昌逸絲毫沒有要退出的想法。 因為他很清楚,就算所有人都知道皇上做出這個決定,有利于大安,能惠澤千秋后世,但是皇上作為先帝的繼承者,這般置先帝聲譽于不顧的行為,勢必會為他招來許多非議。 與此相較而言,他這個已被貶為庶人的先帝皇孫所承受的那點壓力,可謂是不值一提。 正為自己的父親已出海,無法為他解惑感到遺憾的何昌逸不知道,他的父親此刻已登上距離幕浮島不算太遠的一座島。 看到島上幾個身穿幕浮島人服飾,身高長相與大安存在少許差異的人,前來大禮參拜他這主公,瑞王端著王爺應有的姿態矜持的應付了一番。 讓幾人退下去后,瑞王才問出自己的疑惑。 “趙大將軍,這些人,是怎么回事?” 趙晉仁才微笑著為其介紹道。 “這些都是上面提前為王爺準備的人手,他們都是在幕浮島上活不下去,想要逃到海上尋找一條活路的亡命之徒,共有三千余人,將會成為王爺此行的重要助力?!?/br> 第一百一十一章 還給他準備了三千余人的幕浮島本地人? 瑞王難掩錯愕地回道, “陛下準備得如此周全,這豈不是相當于直接將幕浮島送與寡人,如此厚意,教我如何報答?” “王爺選中這幕浮島, 乃是機緣巧合, 陛下與太子殿下還期盼著能早日收到王爺能得償所愿的好消息?!?/br> 瑞王看向來時的方向, 鄭重其事地躬身施禮道。 “陛下與太子殿下圣恩浩蕩,臣定當永世銘記在心,此行必會竭盡全力, 不負二位的厚望?!?/br> “王爺與諸位在此島稍作休息,都做好偽裝后, 再從這里出發, 不出三日就能抵達幕浮島?!?/br> 瑞王毫無異議地直接應下,“全憑趙大將軍安排,多謝大將軍這些時間的悉心關照?!?/br> “王爺不必客氣,趙某所行, 皆為分內之事而已, 當不起王爺的感謝?!?/br> 趙晉仁離開后,在海上航行十余日后, 總算可以登上陸地,哪怕只是稍作休息,也讓瑞王等人都覺放松不少。 雖然年前曾做過許多次長途遠航船上生存適應訓練,但是訓練時的心理狀態, 與登上船,正式出海遠航的感受還是大不一樣。 奉國公兄弟過來見瑞王時, 見他一臉出神地看著他們來時的方向, 以為他是不舍, 左宣濤笑著勸道。 “王爺不必掛念大安,今上是位有著雄才大略的英明之主,只會將大安治理得越來越興盛,斷不會出現像……” 話未說完,就被奉國公給打斷,還附贈一個白眼,嫌棄自家弟弟哪壺不開揭哪壺。 “王爺,過去的都已經過去了,我們要向前看,有陛下為我們準備的兩千精銳,足以幫助我們在幕浮島立足,后來的那些人,我們也要過去安撫一下?!?/br> 瑞王知道對方給自己找事做的用心,直接態度爽朗地笑回道。 “你們不用擔心,在大安雖有一些心愿未了,但我早已放下,知道自己這輩子都沒有機會實現,當務之急是如何能在短時間內,成功拿下幕浮島,陛下在這座島上,還為我等準備了三千多幕浮島的壯士?!?/br> 奉國公兄弟聞言,都有些不敢置信,他們都已聽說幕浮島上人口不算多,卻被分成幾十個勢力,手上擁有上千人,就算是一方大勢力的消息。 原定計劃中,他們就帶有兩千多名大安的精銳,如今又多出三千多幕浮島本地壯丁組成的隊伍,他們要是再實現不了此行目標,干脆跳到海里淹死算了。 “這……這豈不成了陛下直接給王爺您送江山?” 左宣濤的這番話糙理不糙,瑞王心情復雜地感慨道。 “是啊,陛下此舉,這完全相當于是直接給我們送個島國,有了這三千多本土壯士,我們抵達幕浮島后,開局就容易多了?!?/br> 奉國公卻道,“王爺,不知這些幕浮島的本土壯士,是否可靠?” “趙大將軍說,這些人中,不僅有被他們俘虜的海盜,還有走投無路的流浪人,或是無處存身的亡命之徒,對他們而言,誰能給他們吃飽飯,他們就愿意奉誰為主,現已被馴服?!?/br> 對那些人而言,沒有什么恩義可講,只講實惠。 而他們,在大安的扶持下,完全可以為其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一切。 更何況他們還帶有兩千多位來自大安,絕對可靠的精銳隊伍,完全可以從各方面控制并約束住這些人。 最重要的是,有了這幾千人,他這位在權力斗爭中失敗的‘落魄王爺’,被迫隨早與他有勾連的幕浮島手下,一起‘流亡’到幕浮島的經歷,會變得更具說服力,這個來歷也更容易被幕浮島本地人所接受。 奉國公點頭道,“陛下為王爺考慮得真周到,實乃王爺之幸!” 瑞王笑著點頭,他這輩子經歷坎坷,攤上那樣一位不顧大局,心中只有自己的聲譽與皇權的爹,實屬不幸,但是能有這么一位寬仁大度的弟弟,實在是他這輩子最大的幸運。 對未來充滿信心的瑞王不知道,他的小兒子看到那些差點被徹底掩掩的歷史真相后,心中充滿對他這個爹的疑惑與不解。 對彼此之間隔著大海,無法通信的事,充滿怨念與遺憾。 而他這輩子最大的心愿,同時也是最大的遺憾,已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被他正萬分感激的人給實現。 隨著那段已被人為抹去,差點徹底塵封的歷史真相被重新翻出來,大安上下皆是一片嘩然。 年長,對那段歷史有印象的人,震驚的是皇上的魄力與擔當,沒機會知道那段歷史的人,則都懷著不可置信的心情,去向那些長輩請教。 哪怕理智告訴他們,若非事實真是如此,朝廷完全沒必要費這功夫,踩著先帝崇高的聲譽揭開虛造的表象之下的真相。 曾在與草原蠻族對峙的戰場上屢戰屢勝的幾位將軍,被派去平叛,相繼命喪西南叛逆之手的事,也因此而得到正名。 左書意向來喜武,擅長武學,對文學歷史不怎么上心,所以他在知道這些事后,只為大安的山陽省被人叛賊占據的事,感到憤憤不平,思想認知方面,都沒怎么受影響。 “唉,這些大將真是可惜了,那西南的環境就這么惡劣嗎?怎么一個兩個的,都折在那里了呢,若有機會,我真想去會上一會!” 想到上面不顧先帝的顏面,態度堅決而又果斷的選擇將真相公開一事,何昌逸毫不懷疑,這里面肯定有其深意。 不過他更了解自家表哥的性格,就算心中有所猜測,他也不可能告訴對方。 “做好你的分內事,若能往上升一升,說不定什么時候你就有機會去西南那邊辦差,見識一下那邊的環境?!?/br> 左書意仔細一想,發現還真是如此,以他現在的職務,能出外差的機會實在太少,只有升官后,有機會得到重用,才能有機會出外差,見識外面的世界。 正待說話,就見何昌逸取出一封信,“又是沈狀元的信?你們兩人的交情可真好,這才分開不到一個月,就來回寫多少封信了?” “我們是有正事要談,沈賢弟在文山府任通判,是個非常好的歷練機會,他寫信告訴我自己那邊的見聞,對我而言,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我遲早也會去地方?!?/br> 左書意聞言,頓時苦下臉道。 “表哥若外放到地方,不就只剩下我一個人在京中了,不過你可以向陛下求個恩典不外放,皇上對姑父那么好,肯定也會喜歡你這個侄子,他們都說當京官好?!?/br> 當京官的好處很明顯,就像這次,上面有意公開那段歷史真相的事,他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消息,得到皇上親自安排的工作。 可是離開門下省的沈卓,就只能從他的信中知道這件事,若沒有他寫信告知對方這件事,就只能等著看朝廷統一印發的邸報與新印制的書。 這要是關系到什么利益前程的大事,很有可能會因為信息的不靈通而錯失。 只是遠離權力中心后,縱然會有許多不便,何昌逸也沒想過要一直留在京里當京官。 他在門下省潛心學習,就是為了給外放到地方任職做準備,肯定不能答應自家表弟的要求。 “我還年輕,日后肯定要去地方好好實踐歷練一番,要不然,我這輩子都只能做個空有理論的官員,你也一樣,先在大理寺升到一定位置后,可以找機會調到地方上的按察司歷練一番,這都是既能增長經驗,又能增加資歷的事?!?/br> 不想混日子,而是想要闖下一番基業,不僅要做到盡忠職守,還要在自己的職業規劃上多用些心思。 當何昌逸還在為自己與表弟規劃接下來的事業時,宮中皇后正在為他規劃終身大事。 “陛下也真是的,這么大的事,您都不知道早和妾身說一聲,瑞王兄家的老小,今年都二十二周歲了吧,這年齡可不小了,人家爹娘既然早將這件事托付給你,你竟然一點都不上心?!?/br> 正寧帝有些心虛理虧地扶著額頭懊惱道。 “唉,朕這不是國事繁忙嗎,這年前年后,都太忙了,忙得朕都頭大,才會將這件事給耽擱了,不過像這種婚姻大事,再怎么慎重都不為過,哪怕晚點,也是情有可愿?!?/br> 皇后對此無言以對,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就好,實在不好擺到臺面上攤開說,例如干活的都是太子,他這個皇帝只需在一旁陪著演戲的事。 何殊則在一旁開口道,“母后,昌逸堂兄不僅身材相貌出色,而且聰明能干,性格卻有些敦厚,您看著給他選幾個家中人事簡單,姑娘性格最好是較為通透的,再讓堂兄自己選一下,在這個人選方面,兒臣實在幫不上什么忙?!?/br> 身為太子,與她打交道的男性官員較多,女性官員在她有意無意的示意下,也逐漸提了幾位表現很不錯的上來,讓她們偶爾能有機會在御書房中露臉。 但是考慮到當前的大環境,除了公務上的有限接觸,她從不會特意去關心打聽除三公主之外的任何女官。 第一百一十二章 皇后當然知道以何殊的身份, 肯定不便讓人去打聽了解那些姑娘,這次沒辦法幫忙推薦候選人,有些煩惱地回道。 “既要家中人事簡單,又要姑娘性格通透, 這個要求可夠高, 本宮知道的那些姑娘, 無一不是出自那些高門大戶,那種人家,有哪家是人事簡單的?” 她知道的那些姑娘心思通不通透她不知道, 她只知道那些姑娘的心眼都有些多,更想給她這個皇后當兒媳婦。 何殊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強人所難, 可是何昌逸的情況有些復雜, 寧愿事前想周全些,也比留下某些隱患得好。 正寧帝大概猜到何殊會提出這些要求的原因,在一旁嘆了口氣,為皇后解釋道。 “唉, 也是這孩子的身份復雜了些, 既要擔心那些人事復雜的大族會誤了他,又不想委屈了他, 就將這件事變得高不成低不就?!?/br> 婚姻之事關系重大,何殊是真心不愿攬這種事,可是瑞王在年前特意來信,將何昌逸的親事拜托給正寧帝。 這絕對是對方在向他們表忠心與信任的做法, 可是何殊又不是那種喜歡將別人的親事都拿來算計利用的人,正寧帝更沒有這根筋, 對方的這種做法實屬多余。 可是對方既然主動提出來了, 他們于情于理都沒有理由拒絕, 只得盡心盡力的為何昌逸好好打算。 有了瑞王召集舊部齊聚定海水師大營,后來再無音訊一事,京中肯定有不少人家愿意舍出一個女兒,用以拉攏投資及試探何昌逸。 越是如此,他們越要小心慎重,不能給那些別有用心之人留下可乘之機。 “實在不行,就在女官、女學中選,反正此事不急于一時,等到開春,御花園的花開后,母后可以舉辦幾場賞花會,邀上一些女官,讓女學那邊推薦一些符合要求的女學生,宮學中的公主與伴讀們,也可參加,再邀一些千金名媛?!?/br> 何殊身為太子,雖然投建女學,但在后來并未干涉女學的任何事務,而是交由皇后負責,只有遇上皇后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才會從旁給些建議,也不是以太子的名義。 只有這樣避嫌到位,才能避免讓人議論女學是不是太子給自己準備的后宮。 聽到何殊的這些安排,皇后點頭應下,卻忍不住吐槽道。 “估計外面人得知本宮要辦賞花會,還邀請這么多的未婚姑娘,還以為本宮打算給你選妃呢?!?/br> 何殊卻笑著道,“不會,他們可能只會想到宮中產業是不是又出了什么新品,母后又想掏空他們的錢袋子?!?/br> 畢竟她‘不宜早成親’的命格,現已變得深入人心,在皇上皇后面前碰過多次壁后,都知道這是一提就會惹怒這二位的禁忌話題,都學乖了不少,深恐這二位誤會他們存心想讓太子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