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書假太子要當真女帝 第19節
書迷正在閱讀:笨蛋美人重生后、春心動、拯救六界從談戀愛開始、女王在末世撿男人泄欲(NPH)、返航魚線(高H)、云水之歡[古言,1v1]、冬日薄荷(校園1v1)、森林(1v1 骨科)、見微知著(弟妹 H)、緣分若如初相見
“柳兄有所不知,那位商公子家世不凡,他的舅舅不僅是在下的救命恩人,身份也很不一般,你說的這兩位,應該只是商公子的護衛,不學無術也正常,我們犯不著因此而生氣?!?/br> 柳先生聞言,不僅氣沒消,反而感到更為惱怒。 “書院有明文規定,不許任何學子帶隨從入學,現在怎可為這個商公子破例?” “所以人家也是以借讀生的名義申請進入書院,從流程方面講,還是合乎規定的,畢竟只是借讀生。?!?/br> 高聲說完,吳教諭再次放低聲音,語氣溫和的說道。 “更何況城中昨日發生的變故,柳兄應該也有所耳聞吧?” 在陳陽城中只手遮天的幾家豪族,與王同知家都被圍了的事,現在已是陳陽城中人盡皆知的事。 柳先生當然也知道些相關消息,“你別轉移話題,這與我們正在討論的這件事有什么關系?” “當然有關系,據我所知,那幾家這次之所以被收拾,全因那幾家的敗家子當街縱馬疾馳,還抽打躲避不及的無辜路人,恰好撞到他們三人手里,被他們反手教育了一頓,這才有了這場變故?!?/br> 柳先生聽說過對方說的這段過程,只是他并不知道被傳得沸沸揚揚的當事者,正是他班上新來的那三個借讀生。 “看來他們的本事不小啊,不過他們的身手既然這么好,怎么不選擇去武院,而是來我們書院?” 吳教諭有些尷尬的干笑道,“這不是有我這位故人在書院,方便行事嘛,再說那兩位護衛不通文采,那位商公子不是頗有才學嘛?!?/br> 說起這個,柳先生沒好氣的擺擺手道。 “那就是位糊弄人的,沒有一點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應付我的提問還行,要是參加考試,連個府試都過不了?!?/br> “反正人家是京中豪門子弟,前程又不在科舉考試上,你就不要太較真了,只要他們不惹事生非,就盡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吧,別對他們提要求,省得為難別人,也難為你自己?!?/br> 柳先生不滿的皺眉道,“我們做的就是教書育人這一行,怎能為了自己圖省事,就放棄學生?” 吳教諭也不愿跟這位做事很有原則的老先生爭論,笑著勸道。 “反正事情就中這么回事,他們在此借讀的時間,最多不超過一個月,我希望大家都能盡量和睦相處,不要鬧得不愉快?!?/br> 柳先生冷哼一聲道,“我們青山書院乃是讀書圣地,書院中聚集的都是有修養、有素質的讀書人,又不跟武院那樣烏煙瘴氣,有什么好不放心的,竟然還要帶著護衛入學,這些個權貴子弟……” 吳教諭迅速出聲打斷對方的抱怨。 “柳兄請慎言,商公子路見不平,能夠仗義挺身而出,為人處事也很謙和有禮,不以家世自居,帶護衛的事,想必是其家中長輩不放心,我們可以包涵一二?!?/br> 雖然心中并不認可,但是此刻看清吳教諭的堅持態度,柳先生也只得作罷。 休息時間結束,新的一節課開始后,果然如沈卓所料,柳先生要求班中學生對稅改案各抒己見,再將課內探討的這些內容,整理成文。 事關自己此行的重要目標之一,何殊立刻打起精神,不動聲色觀察并記錄班上學子一些看法與建議。 柳先生雖然不樂意,但也不得不接受吳教諭的建議,盡量無視那兩位明顯只是跟著來湊數的借讀生。 與此同時,何殊則成了他的重點關注對象,他認為何殊是個可造之才,天資很好,就是思想太過懶惰,才會在知識積累很豐富的情況下,表現十分平庸。 “……你們可以從兩個方向來看待這件事,一個是拋開自己出身立場,以置身事外的心態來審視這份稅改方案,另一個則是從自身的出身立場出發,分析這份稅改方案的優缺點?!?/br> 不得不說,對于柳先生教學生的這個思路,何殊還是相當認可的。 要是對方不這般總盯著她,還當眾點名要求她寫文章,而且要寫得言之有物,有自己的思想觀點,她會還會對其更加認可。 中午放學后,沈卓先帶著三人回宿舍放書本,意外發現雙方的宿舍正相鄰,接著便去書院食堂用餐。 “書院中的食堂分兩大區域,一處是由書院提供補貼,飯菜品種較少,沒有多少選擇空間的大食堂?!?/br> “另一處則是可以憑個人喜好單點飯菜的小食堂,三位賢兄初來乍到,今日就由小弟做東,請你們嘗嘗小食堂中的各地特色食物?!?/br> 何殊一邊打量這青山書院中的環境,一邊擺擺手道。 “好啊,不過小食堂就免了,我們更想去大食堂見識一下?!?/br> 邱顏饒有興致的點頭附和,“是啊,而且地方特色不是在當地,就吃不出那個地道的味道?!?/br> 作為一位廚藝相當不錯的大夫,邱顏對各種飲食文化比較感興趣,因為何殊曾告訴她,病從口入,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 來到這青山書院,她對書院中的先生們教授那些內容不感興趣。 卻想趁機研究一下書院提供的飲食,與書院師生的健康之間,是否存在某些因果聯系。 雖然相處時間尚短,但是沈卓也能看得出來,這三人都是說話做事都很直接的性格,不是在跟他客氣。 所以他便沒有堅持,轉而介紹起書院里的一些規則。 “去兩個食堂用餐,都不可直接使用錢幣,而是使用這種用錢幣兌換的不同面額的餐券,我在前兩個月的月考中,取得的成績不錯,除了獎金,獎品就是這些餐券,夠我吃半年都不止?!?/br> 何殊饒有興致的點頭道,“這個獎勵設置的不錯,要是家里不富裕,只要好好拼一拼,取得好成績,就能實現吃飯自由,沒了吃飯花費上的壓力,便有更多的精力學習?!?/br> 沈卓笑著點頭,他自己也是這項福利的受益者,當然是深知這其中的好處。 他沒說的是,有些經濟不富裕的學子,還可選擇將自己得到的餐券兌換出去一些,緩解自己的經濟壓力。 這也是青山書院中的成績競爭頗大的原因,在這里,他們這些家境清貧的學子,可以切身體會到什么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 他早前因為不放心家中年邁的祖父母,一直拒絕來青山書院就讀。 今年終于答應進入青山院就讀后,在這里見識到許多他從前不曾知道的規則制度,學到他此前不曾學過的一些知識內容,他才意識是自己之前想差了。 繼續留在三河縣里讀書,他固然能有機會成長為一位飽讀經書,將來被人稱贊文采出眾的文士,若無意外,科舉入仕也不成問題。 可是只有來到青山書院,學好這里應朝廷要求開設的那些課業后,他才能有機會成長為一個朝廷需要,可以少走許多彎路的合格官員。 因為在這里,他可以在先生的引導下,打開自己的思想與眼界,學會用大局的眼光看待民生經濟。 例如這小小的餐券背后所蘊含的種種意義,以及書院獎勵餐券的制度,所能起到激勵作用,都非常具有思考竟義。 而何殊在聽到他提起書院會給成績優秀者獎勵餐券后,就能迅速意識到此舉會促成的這些良性循環,也讓沈卓對其刮目相看。 他是因為有親身體會,才知道吃喝無憂能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底氣與自信,給家境貧寒的學子減輕多大思想壓力,讓人變得從容。 “聽說這些都是山長被召入京中參加大安教學會議,參觀過國子監后,回來做出的改變?!?/br> 何殊當然知道四年前舉行的那場教育發展研討會,不無郁悶的說道。 “我在京中也聽說過場聚集大批書院山長,以及各地府學、縣學官員的會議,可我聽說,那場會議還曾達成一個共識,就是要尊重并重點培養所有學子在某些課業上的特長與偏好?!?/br> 沈卓有些不解的問,“這不是一件事好事嗎?” 為何對方提起這個,有些悶悶不樂的樣子。 “是好事啊,可我覺得青山書院在這方面實行的有些不到位,我不會寫文章,柳先生竟然都不尊重我一下,直接給我布置寫文章的作業?!?/br> 早在看到何殊一聽說要寫文章,就露出苦大仇深之色時,沈卓就已猜到這點,此刻聽到對方毫不避諱的直接自曝其短,讓他不禁有些語塞。 眼看幾人已經來到大食堂,四人一起去選好食物,找個位置坐下后,沈卓才低聲說出自己思忖已久的建議。 “文章的事,商兄若是實在覺得為難,我可在你打好草稿后,幫你潤色一遍?!?/br> 看到一直開朗灑脫的何殊發愁,他莫名感到有些不忍,才會主動說出這么個不那么合規的辦法,實在有違他一直以來的言行習慣。 馮立和邱顏自身已經放棄治療,卻不想看到自家太子丟臉,聽到這個建議頓時眼睛一亮,卻聽到何殊毫不猶豫的拒絕。 “還是不了,每個人寫文章,都有各自的習慣與特點,哪怕只是幫忙指點一下作業,也容易被人傳閑話,我可不能連累你背上幫人作弊的黑鍋,實不相瞞,我其實也不怕丟臉,就是一聽到要寫文章,就覺得頭痛而已?!?/br> 因為記性實在好,哪怕是不喜歡的內容,她也能很快背下來,但是寫文章就不一樣了,對她來而言是真難,難到無從下筆。 聽到這話,沈卓只覺得哭笑不得,不得不說,何殊三人的言行總在挑戰他對人類的各種認知。 想到以自家太子的身份,若被傳出與作弊沾邊的閑話,所能造成的影響也會讓人不敢想像,所以馮立趕緊道。 “其實不會寫文章也不是多丟臉的事,反正還有我和邱顏墊底呢?!?/br> 何殊端起筷子,“這些都是小事,現在是吃飯的事最大,這大食堂的伙食看著還不錯嘛,有葷有素有湯,嗯,味道也還行?!?/br> 大食堂的飯菜都是大鍋飯,做飯的人廚藝再好,味道也好得有限,能做到咸淡適中,火候合適,沒什么異味,就算是不錯。 邱顏點點頭道,“是還行,比懷安客棧的自選快餐好,價格卻更優惠?!?/br> 這種有拉踩之嫌的評價,讓沈卓聽得十分無語,他也念著懷安商行在緊要關頭,出面帶著他們兄弟一起上路的情義。 哪怕知道以對方與懷安商行的關系,只是隨口這么一說,不可能存在什么惡意,沈卓還是認真解釋道。 “邱兄此言差矣,懷安客棧是做生意的商家,他們的自選快餐量大實在,價格卻很便宜,這份厚道在陳陽城中可謂是有口皆碑,青山書院的大食堂,是因為有朝廷和東宮的惠學補貼,才能做到這樣?!?/br> 青山書院能將惠學補貼真的用在實處,讓學子都能受益,才是最讓人滿意的地方。 近些年來,根據接收朝廷撥資的各方遞交上去的數據,再結合她與正寧帝通過各自的私人渠道傳回的數據,得出的結論也是大安的幾大書院帳目最清楚,基本不存在什么貪污與違規挪用現象。 雖然被氣到想飆的時候,何殊會忍不住抱怨這個時代中的讀書人人思想落后,頑固而又不知變通。 可是她也不得不承認的是,這個時代中的絕大多數讀書人,在誠信、忠孝、禮義等道德層面的水平,遠強過她的前世。 即便這里面有讀書人尤重聲譽的原因,也比何殊更熟悉的那種毫無道德底線,還敢在世人面前以文人自居的人渣敗類強。 吃完飯后,四人在書院轉了一圈后,才回宿舍區,迎面遇上班里的其他學生,雙方打過招呼后,其中一人難掩興奮的說道。 “甲一班的學兄們為稅改方案組織了一場論辯會,地址在東園那邊,幾位賢弟若有興趣,也可以去圍觀?!?/br> 說完,那位同學就在其他人的拉拽下,匆匆跑離。 聽到這話,何殊立刻來了興致,察覺到對方看向自己的目光,不等對方開口,沈卓就帶著幾人轉身道。 “我們也去東園見識一下吧,聽到其他學兄們的觀點,商兄或許也能受些啟發,對寫文章極有幫助?!?/br> 寫文章實在是何殊提都不想提,但是在這書院中,又注定將避不開的話題。 “剛來青山書院的第一天,就能有機會見識到群英論辯的盛大場面,實屬幸運?!?/br> 沈卓笑著解釋道,“在書院中,這種場面并不罕見,每當朝廷或是民間有重大事件發生,不僅先生們會借機考核我們,學子們私下里也會組織規模大小不一的論辯會?!?/br> 這次的稅改方案關系重大,是書院中所有學子都要面對的共同議題,所以這場論辯會的參與人數空前的多,規模格外大。 而組織這場論辯會的甲一班學子,都是會在次年參加春闈,考中進士的機率頗高的舉子。 等到聽說消息較晚的何殊四人趕到東園時,諾大的一塊空地上,已經聚集有數百人,圍著一塊離地有近一米高的方臺下。 臺上此刻涇渭分明的坐著兩批學生,臺下學生坐在一個個小馬扎上,三五成群的低聲議論著。 沈卓帶著三人在附近一間器物室中領到馬扎后,坐到隊伍的后方。 “那方臺在建造時,曾做過特殊處置,可以擴音,我們坐的位置雖然靠后,也能聽得清楚上面人的講話聲音?!?/br> 這種擴音方式現在并不罕見,何殊點點頭。 “先生們會參加,或者是旁聽這種論辯會嗎?” 沈卓往方臺下的那排桌子示意了一下。 “不會,不過那邊有人會做全程記錄,據說論辯會結束后,會將參與者的發言交給先生們點評,有些學子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得到一些先生的重點關注?!?/br> 青山書院是一座老牌書院,書院中的這些先生,尤其是那些上了年齡的資深先生,說是桃李滿天下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