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戶女養家記 第55節
雖說自己是去提前適應環境的,書院里頭也知曉自己此次應試不過是湊個趣,但他也想著要全力以赴。 畢竟,陳四姑娘還盼著自己能讀出點名堂,今年就是秋闈之年,若他早點念書進學,多幾分把握,或許就不需要再等三年了。 如此,就能很快實現陳四姑娘的愿望了,張二郎有點遺憾地想,有誰料得到,自己居然會失憶呢? “張二郎!” 聽得陳念莞的聲音,張二郎趕緊起身,提著油燈才想走出去,便見有個人影從門外闖了進來,他不由得翹唇笑了起來:“陳四姑娘找我有事?” “對,是來給你送銀子的?!睆埬钶敢残χ?,說著把裝著四貫銅錢的袋子一把塞進給了張二郎,見他案幾上擺放的書卷,想起來過幾日就是縣試,“在念書??!” “是?!睆埗商谷稽c頭,“趁著應考之前,將自己不熟悉的經卷再琢磨一番?!?/br> “那,需要我給你準備點什么嗎?”陳念莞問。 “謝過陳四姑娘,屆時只要給我準備點吃食便可以了,其他的筆墨紙硯,我都已經提前備好了?!睆埗纱?。 “那我屆時再給你準備好吃的帶到考場?!?/br> 其實陳念莞也知道,倉促備考的張二郎這次去參見縣試,也不過是一場大型的模擬考試,畢竟去年張二郎遇著滅族那等的?????噩事,失去家人跟棲身之地,能在短時間內恢復心志重新振作起來已經很不錯了。 “好?!睆埗梢帱c頭,“那我便期待陳四姑娘給我準備的美食?!彼墒钦J真的,今兒他對陳念莞的廚藝有相當了解了,只要是陳念莞做的吃食,他都有信心是好吃的。 見未來夫君這么捧場,陳念莞心情也很好。 嗯,自己在外打拼的時候,知道自家未來夫婿也在為未來努力,這樣齊頭并進,一起奮斗的感覺真不錯! 這夜陳念莞是抱著對未來的美好期待入睡的,一覺好夢。 * 第二日,陳念莞跟柳氏坐著驢車來到店鋪時,出攤的伙計們已經出發了,而在店里頭工作的合伙人已經做好了開店準備,摩肩擦踵地準備繼續大干一場。 真是積極??!看著大伙兒精神奕奕,陳念莞心里不由慨嘆。 因為陳家店鋪亦是做朝食生意的,所以早上六七點就開門營業了。 鋪子門前少了兩輛出攤車助興,也沒了舞獅跟鞭炮聲,然遍地燃放過的紅紙依然昭告著這是家新的店鋪。 而燒味區的試吃活動依然沒結束,雖然再沒有專人捧著碟盞給路人試吃,但切成薄薄一片的燒鴨蘸著酸醬就放在柜臺前面,任人試吃。 才開門沒多久,便有食客上門了,都是要經過主街區的顧客,看著小店里很快坐滿了客人,坐柜臺后面的陳念莞覺得倍兒有成就感。 見著門口有兩位結伴的姑娘進來時,她趕緊走上前迎了上去,才笑著要招呼進店,卻見她們停下在燒味區的柜臺前,試吃起了片好的燒鴨。 她們身后還跟著兩位奴婢,看來是哪個大戶人家的姑娘。 “這就是我哥昨兒買回去吃的燒鴨,是不是好吃?”其中一位稍瘦的姑娘對另一個嘗第二片燒鴨的姑娘道,“便是過年時,你說好吃的醬rou干,也是這家店做的,是,陳家?” “對,是陳家醬rou干,這是陳家燒鴨,兩位小姐要進店來坐坐?”陳念莞在一旁笑著開口道,“里頭有為姑娘們專設的雅座,你們可以坐下來慢慢品嘗?!?/br> “你是?”兩位姑娘齊齊轉身,上下打量著陳念莞。 “我是這家店的掌柜陳四,要里邊請嗎?”陳念莞問。 “文瑤,我是來吃那炒河粉的,快進去啦?!?/br> 領著兩位姑娘跟奴婢去了雅座區,點了單,便交給柳遲了。 另一頭的用餐區里,柳河跟小佑也在分別招呼著食客,陳念莞將兩位姑娘點的河粉送上時,見著進來了一位熟人。 “范山長!”陳念莞不由得笑了,“范山長今日也來幫襯鄙店的營生啊,快請坐?!?/br> 昨兒開業,范山長看在原身父親陳鳴的份上,愿意到場給自己助陣了,陳念莞已經很感激了,沒想到他今兒還帶客人來幫襯自己。 范山長依然是不茍言笑,只點點頭,跟隨他一起進來的一位中年男人一起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那男人跟柳河叫了兩份炒牛河后,這才看向陳念莞,“昨兒就想來你們店里頭嘗嘗了,可惜人太多,我們店里又忙,所以就只試了你們家的燒鴨,今兒是特意來買的,一會兒先給我留一只?!?/br> “好啊,敢問這位是?” “哦,陳四姑娘,你是開鋪子的,我也是開鋪子的,我就是隔壁陶然茶居的彭東家?!迸頄|家笑著自我介紹。 陳念莞的招子一下放亮了,從他的自我介紹聽出了兩層意思。 隔壁那么高大上的陶然茶居是屬于這位彭東家的,這位彭東家喜歡吃他們做的燒鴨,可以成為店里的???,以及…… 陳念莞瞅了一眼范山長。 這位彭東家看起來跟曾經是正四品大官的范大佬很有交情,所以,彭東家,怕也是位隱藏大佬? 因為能開得起那么高大上兩層茶居的,肯定有點背景跟身家,看彭東家也自帶一股書卷氣,怕是跟范大佬一般,也是腹中有筆墨之人。 要不是有氣勢十足的范山長在,陳念莞一定會想跟這位彭東家嘮叨嘮叨的,她笑吟吟道,“那以后,咱們跟彭東家就是鄰居了,請多多關照?!?/br> 彭東家哈哈笑了起來,看了范山長一眼,沒說什么,點頭應下了。 陳念莞讓柳河好生招待兩位貴客,她去繼續招呼雅座的客人,等彭東家跟范山長走的時候,才知道他們一人買了一只大燒鴨。 咳! 她時常忘了范山長也是鄙店的潛在??湍?! 在店鋪裝修改造期間,其實陳念莞也有去瞅過陶然茶居,還帶著柳氏去親身體驗過一回,里頭裝修雅致,樓下便是一個個茶間,樓上據說全是包廂。 出入茶居的,非富則貴。 茶葉在這個時代是奢侈品,一般百姓家里頭壓根兒少見,也就只有有錢人,或者是讀書人才消費得起。 她跟柳氏進去消費一回就花了一百文,嘖嘖,也就一壺茶,可以續水。 茶博士倒是熱情,但茶卻沒品個所以然出來。 雖然但是,陳念莞還是羨慕地看著這茶居。 哎,要她有錢銀,也想擁有這么高大上的茶居,可看看兜里不到百兩的錢銀…… 陳念莞心里苦,可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她以前還只能擁有碼頭的一個小攤位,現在可是擁有一間這么好的商鋪了! 看看,人啊,只要肯努力,肯奮斗,夢想總有一天實現的。 陳念莞頹廢了兩秒,而后馬上振作起來,眼珠子轉了轉。 其實當初下定決心買下這間鋪子,一個占主導的原因就是隔壁有這家茶居。 嗯咳,首先,茶居么,開得起來自然是有他專屬的客源,其次么,這些喝得起茶的人,應該兜里都不缺錢銀,這不妥妥地是他們店鋪的潛在客人么? 所以改造鋪子的時候,她才特意將燒味區建在靠茶居那一邊。 來茶居喝茶的人,指不定肚子餓了就會來他們陳家河粉店吃河粉啊,吃過河粉再去吃茶也是可以噠,另外,在茶居品過茶要是嘴巴淡了,離開的時候或許會有買幾份燒鴨回去的消費沖動呢? 再說,她們鋪子的燒鴨店這么香,對在茶居進進出出的茶客很有誘惑力的好不好? 這陶然茶居簡直就是在給她們培養潛在的消費者。 有同樣想法的不光陳念莞一個。 回到陶然茶居,彭東家跟范山長坐在一起喝茶時,也說到這個問題,彭東家亦跟陳念莞英雄所見略同。 因為隔壁店鋪的消費群體,跟茶居是大部分重合的,而且吃過河粉或燒鴨后,也會有覺得要品品茶、消消食的客人。 所以,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皆大歡喜。 故而在得知隔壁布鋪要改成陳家河粉店時,彭東家歡迎得很。 “聽說,這便是救了徹兒的那位陳夫子的家人?”對于陳家河粉以及背后的陳家,彭東家也是略有所聞,今日卻是第一次見。 彭東家是范山長夫人的娘家人,也就是陳鳴所救之人,范山長的孫兒范之徹的舅爺。 陳鳴在青云書院是負責十歲以下孩童啟蒙班的夫子,范之徹是其媳婦回祖家探親時,放到孩童啟蒙班玩兒的,卻不意出事。 范山長點點頭:“既她們家的店就開在此處,平日若有需要,你可看顧一二?!?/br> “那是自然,徹兒救命恩人的家屬,我這做舅爺的自然要關照著的?!迸頄|家一口應承下來,而后問起了青云書院的事,“沒幾日就是縣考了,你們書院怕是又要出一批童生了吧?” 范山長矜持的微微點頭。 對于自己親手開辦的書院里求學的學子,他還是很有信心的。 —— 眨眼,就到了縣試的日子。 而陳家河粉店在經過四日如火如荼的火爆熱銷后,營生漸漸趨于穩定,陳念莞記得今兒就是張二郎應考的日子,昨日就吩咐過叫柳河暫代自己的掌柜一職,又叫許阿花到店里招待女食客,早早起來就到灶房里給他準備吃食。 本屆縣試分四場,全部考完攏共需要九日,第十日公布最終結果。 縣試一般是本縣縣令確定考試場次并擔任主考官。 這場考過后,讀書人就算邁出科舉第一步的考試本就不嚴,過與不過,除了看文章,很多時候是看主考官對學子本人的賞識。 雖然張二郎說不過是試水一場,不需要太鄭重其事。 盡管如此,陳念莞還是很慎重地給他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早飯。 一份醬拌河粉,一份蘿卜糕,一份千層烤蛋餅以及一份現磨豆漿。 還有一份新研制出來的叉燒包,蒸好了用油紙包著他帶進考場充饑,另外還又多備了兩份,若是能碰見給同樣下場的陳念蹇跟沈帆,打算就給他們留著。 張二郎看著眼前豐富的餐點,心情的愉悅簡直就掛在眉梢。 嗯,自家娘子親自給自己下廚做的早膳,享受完后,若是不考個好成績,真無顏以對。 隨后,陳念莞又親自將張二郎送到了考場?????。 “好好考,指不定你就考過了呢?”陳念莞忍不住這么打趣張二郎時,果然見著了陳念蹇跟沈帆,恰好陳小姑也來送考。 倒是陳念蹇,家里無人來送,不過陳念蹇也不在意就是了。 接過陳念莞給他準備的那包吃食時,陳念蹇握了握拳,什么也沒說,只感激的看了陳念莞一眼,就去北場龍門排隊入場。 可憐的娃! 陳念莞不由得想起自己中考時,父親尚在世,與母親一起把自己送到學校的那份拳拳之心。 哎咳,沒成婚生子呢,就好有在送自己的崽到考場應試的感覺了! 眼見著沈帆也去排隊等候進場了,陳念莞與陳小姑在外頭隨便尋了個縣衙考場外的茶館子坐下,等著他們考完出來。 為了準備縣試,陳小姑帶著沈帆就住在青枝巷陳家,陳家河粉店的事,她當然是耳聞的,那日開業她還特意去瞧過來著,動輒要十多文錢一份的河粉,她是不舍得吃的,畢竟她家境也不是很好,夫君是貨郎,在鄉下收了些土產或繡件等等之類的雜活拿到縣城售賣,錢銀都攢下來供自家這個兒子進學了。 說來,當初她與夫君會送沈帆念書,也是受哥哥陳鳴的影響,而考中秀才的陳鳴能在書院做個夫子,不僅受人尊敬,每月還有固定的收入,才是陳小姑執意送有念書天分的兒子進學的原因。 她不想日后兒子也像夫君一樣,頂著曝曬跟寒冷,穿街走巷叫買叫賣那么辛苦,自然也欽佩能靠自家實力開起店鋪的三嫂嫂跟侄女。 聊到鋪子營生,陳念莞除了該隱瞞的,都跟陳小姑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