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京與野(二)
話說回劉熙的家鄉,梅靜宣曾與在監行門任職的劉家好友談起故里之事,她還記得當時對方說京城劉氏是在建國初期自東方搬至國都居住的一支,然如此籠統的述說也沒辦法真的蓋括實情,藉以推斷劉熙來歷的真假。本來她還想著寫信去問問那位好友,如今想來還是作罷,她現在也不是什么人物了,不必參和進人家的家務事里。至少劉熙看來不似居心不良,就當她真是劉氏偏遠的一支為上京求職吧。 釐稻的作業持續了一陣子終于告一段落。雖說靠近大城一些的郊區里用的是更為先進的分離米粒技術,可梅靜宣認為這樣偏僻小村所使用的方法,或許還較為接近上古時期,更甚是遺失的千年前文化。學者總對這些古樸事物懷有更大的興趣及崇拜,這些年來,梅靜宣不厭其煩地學習這些技術,也打算將之記下,抄寫予友人相互討論、多加研究。 劉熙休息了幾天后開始肌力復健,于是常會隨梅靜宣到處走動。與鄰居的問候、不須腳力的作業幫忙,加之宛如南方水鄉出生的溫婉性格與姣好容貌,讓她馬上就融入這座純樸的小村莊了。 李家是兩人目前外出最常去的地方,收穫時節有許多事要做,其中最麻煩的莫過于繳交糧收。和官家打交道一直不是這座村莊的人學得好的技能,自梅靜宣搬來居住之后,眾人除了夾道歡迎罕見的新鄰居,在打聽到對方是城里來的人以后更是因此狂喜。官府里的大人給民眾帶來的威勢確實不容小覷,雖然梅靜宣擔任這項工作以來,已發現于此任職之官員不過多是徒有鐵面、深具仁心的善官,并非村里言傳的那般可怕,可依舊改不了村人不善與官員交流的習慣。 近日的進度已至打包上繳用之稻米與禾稈,眾人也在分發各家糧食。梅靜宣因目前只有兩人居住,早早便拿完自家份量,于是待在一旁看著眾人繼續忙活。收穫的時候,人臉上所洋溢的笑容十分感人,這些年下來也就只有這時候,她的心才會有一絲能歸類于滿足的溫暖。 劉熙因無法久站,于是坐在她們分配到的禾稈堆上,看著喧騰的眾人,她隨意拾起一支有些乾掉的禾稈問梅靜宣:「敢問梅姑娘,這些…除了作為取暖之材外,還有何作用?」 梅靜宣回過頭,略頓了下,手撐下頷思索一會兒才道:「之于我,還會用作農地肥料、家用工具和修補草鞋等事情上,發揮之處還挺多,且不同種稻禾之稈甚至能作為藥草使用?!?/br> 「原來如此…受教了?!箘⑽趼冻龅皿w的笑容,不露齒,眼角彎地恰到好處,一眼看去便使人心生愉悅。梅靜宣見此卻下意識感到奇怪,回以她慣有的平淡禮數,不再看向劉熙。 隱士對于遠來的過客從日常相處中所察覺到的異相越來越多,她尚且沒法將所有都串聯于一處,但種種跡象都讓她產生對劉熙敬而遠之的想法。梅靜宣對于劉熙所作出的「反應」,有著本能的抗拒。 到了進城繳交糧稅之后,梅靜宣才終于想起那種令她熟悉卻抗拒的「反應」是怎么回事。 一路上遇到許多與她們同路者,進城的隊伍頗長,乘著載運糧稅的牛車,一眾人侃侃而談。不知是誰先問起劉熙旅行的目的,她也老實回道為上京赴考,于是所有人來了興趣,開始講起對國都與朝臣、皇家或是士人的想像,畢竟多數人還是對考取功名懷有一絲憧憬,進而也問問讀書人讀的都是些什么。 「《國策》之類曉以治國之道的典籍,先賢說也會盡量讀通…」劉熙雖面上仍舊彬彬有禮依序回應,卻架不住鄉人的熱情好問,暗暗向梅靜宣投遞求助的眼神。只是對方一點也沒察覺,雙眼無神看向一旁的荒原,好似什么都提不起她的興趣一樣。 本來在梅靜宣剛搬來村里時,眾人也衷于向她請教這些事,但沒過多久大家便看出她并不是很熱衷于這類話題,于是敏感的鄰里也不便在她面前提起此事了。 小鄉村都希望能出個有作為的大官,除了鄉里與有榮焉外,也盼望子弟能帶人回鄉,否則這兒實在偏僻地令人感到孤寂。 鄉里人繼續談論只有他們自己能理解的奢望,劉熙面色不顯地松了口氣,但她自己也生起了疑惑。明明這兒有一位做派比自己更加「文士」的人,為何如今村人還會對她這樣身份的人感到新鮮呢? 對于梅靜宣,劉熙總有滿腔想了解對方的熱情。 她瞧梅靜宣似乎注意力并不放在這,于是悄悄向同車的鄰居問道:「梅姑娘沒和你們說過這些嗎?」 鄰居一聽便有些訝異,卻露出沮喪的情緒,然后同劉熙一樣悄聲回答她道:「別看梅姑娘平時臉上冷冰冰的,心腸是真好,常常給我們解惑來著。以前我們也問過她,但好像觸及她傷心事了,一提起表情就變得怪可憐的,唉……」她的一聲嘆息里蘊含了許多東西,然即便復雜,劉熙也能清楚知道這是在疼惜梅靜宣。 劉熙又一次看向沉默的隱士,而對方也察覺了她的視線,轉過頭來與她對視,深邃的黑眸灰暗不明。 幾輛牛車終于進了城,不少人直接下了車前去市集採買東西,留下幾個趕牛的人與梅劉二人一同往稅收所前進。路上聚集不少人,多半都是來這辦理稅務的,眾人又是一頓等待。但與之前進城看醫不同,這一次行人特別多,劉熙出眾的外貌便引來許多人窺探。本來梅靜宣擔心她會不自在,但瞧對方一臉從容,還能維持得體的表情時,內心的疑惑越生越高。 劉熙似乎對于眾人的注視應付自如,經驗頗多的樣子。且她方才在車上面對眾人凝視仍能侃侃而談的模樣,除了說書人,梅靜宣還想不到有什么人能和她一樣。 隊伍輪到她們,梅靜宣要進去做登記,還要辦些雜事,于是拜託劉熙看著對方清點糧收,以免忙中出錯時幫著村人解決這些事。劉熙眼角彎起好看的弧度,笑著應下。但梅靜宣不多看,轉身直接進了稅務所,留下表面笑著卻心頭尷尬的劉熙兀自心涼。 梅靜宣已持續幾年的登記事宜早讓所內人員對她熟悉,畢竟就她一人與一眾純樸的百姓不同,浸染全身的文靜使她氣質出眾,彷彿獨立于世俗之外。藉著工作人員眼熟之便,登記事務得以迅速完成,于是梅靜宣一轉身,不是走出稅務所正門,而是向建筑后方去。一路上也沒人攔她盤問,甚至認出她的人還有些向她點頭致意。 稅務所后方是高層官員辦公之處,庭院中的植栽經有序的打理十分美觀,梅靜宣走在抄手游廊中罕見地多了絲觀賞的興致。難得偏遠的小縣城中還有小官員樂于注重這等雜事。走到目的地門外,經人員通報后她順利見到此行中于她而言最重要的人。 這座偏遠縣城的稅務高官是經過層層考試進入京城,之后才被分配工作至此,不過此處恰好也是他的出生地,所以回鄉赴職也是樂意的。而在他仍未結束的官場生涯中,早些年前他曾在京城與梅靜宣結交認識,即便交情不深,卻也在心底留下了敬佩的想法。梅靜宣彷彿就是他們這樣出生在小地方的士人深為景仰的對象。 于是偶然在這和對方相遇,小官員便竭盡所能盡力幫助她,就算梅靜宣已無拚搏之意,他依舊樂于在小地方提供梅靜宣一些便利,如採買京城書籍、筆墨紙硯等「雜事」。梅靜宣也不推辭,正好她也需要,于是這般往來之下,兩人還是成為了相熟的友人關係。 「最近朝中多了些激烈的聲音,比起以往一家獨大的情勢,不少小官也做了批判時事的文章?!剐囊怆y測的帝王似乎在「納諫」這點上十分寬容,目前還未聽說有人因此觸怒龍顏遭到責罰?!肝艺埲藫窳诵┠芸吹某貋?,另外也有一些不錯的詩詞在京中流傳,同樣帶回來了?!姑缝o宣道謝著接過友人遞來的幾本冊子,然后又收下自己購買的宣紙和墨條,方與之間聊起來。 從稅務所出來時陽光正好,然當視野中出現劉熙臉上謙謙有禮的表情時,梅靜宣頓覺刺眼萬分?;蛟S是今日不斷聽到關于京城、關于朝廷之事,她下意識竟覺得……劉熙的做派,與朝中八面玲瓏的討好者近乎無異,甚至做得比她任內見過的朝臣都要好……梅靜宣的心一瞬間跌落谷底。 可不及她反應,劉熙便注意到她了。對方好似忘卻正與自己攀談的周遭人物,眼里閃過一絲清亮,和她略招了招手。梅靜宣即便心有所怨,可還是緩慢挪步至貨已搬空的牛車后邊,劉熙的肢體動作顯然在催促她趕緊上車,儘管心下或有不解,她還是遂了對方的意。 偶然地,她居然瞧見劉熙暗自噓了口氣,像是終于擺脫了什么難纏的事似的,梅靜宣才注意到圍在車邊的人眼中那熱切的光芒。 直至此刻,她頓然知曉劉熙并不善于應對熱情包圍的人群,于是繃了整天的臉終于忍不住笑了出來。旁觀者皆對突來的笑聲感到不明所以,連已經與梅靜宣相處多日的劉熙也摸不著頭緒,所有人都疑惑地望著她。只有梅靜宣清楚自己的笑意源自何處,仍然呵呵輕笑著,在內心嘲笑劉熙這莫名其妙的短處。最后搞得周圍人都弄了個大紅臉,趕緊化作鳥獸散去裝作與自己不相干,連劉熙也忍不住臉紅,直覺得梅靜宣就是在笑她。 ===== 梅大人豪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