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京與野(一)
戚國強盛,全都反映在民風上。百姓生活無憂,藝文娛樂活動蓬發,旺盛的精力氣血從戚國文士的作品中即可窺看一二。報效國家、讚揚偉業,抑或是感嘆光陰短暫,不及完成大事等,無不展現國人激昂豪邁的生活熱情。 于戚國國君周顯,他則將這股熱情貫注在對外征戰上,自他上位五年后,開始了對外大大小小的戰役。正如南方大國晏稱自己為上古齊國之后,東海羿國也是為大眾認知的上古東夷后代所建,戚國便也打著上古正統帝王周室的名號欲統一中原。梅靜宣入朝兩年,年歲二十之際,開啟了她的官場惡夢。 本是落魄世族之后的梅靜宣,在朝中并無甚地位,頂多賴著皇帝賞識才有一席說話之地。然這又招來朝中有權勢者的憎恨,諸如何氏、伊氏等家族,總愛結黨的勢利者──梅靜宣對他們下了如此結論??上才瓱o常的帝王并不管這類瑣事,他仍握有最大的權勢,因此黨人依舊「被」容許存在。 梅靜宣入朝的第二年,皇帝正式開展自己的野心,在中原六國近乎穩定二百年之際,周顯大動作宣布針對南方富庶大國展開撻伐,以水源爭奪為名出師。這顯然是不可理喻的,因為南方長河即使接近,但根本不接觸戚國領土,頂多在出海之際與羿國相接。此名一出,全中土皆知戚國只是為找碴而已。 可這荒謬的理由仍造成戰爭開打,全國多少人民受召參與戰爭,動用了多少人力、多少糧草來投入這場實為鬧劇的爭斗,似乎戚國上下皆無人將其視為大事,因為那并無會動搖國基。 簡直……「無禮」! 梅靜宣怒氣沖沖進入宣鳴殿,不理會宮侍的阻攔,在氣定神間批改奏摺的皇帝面前行了標準禮,接著跪下叩首,聲音響亮到讓一旁護駕的宮侍彷彿也能感受到那疼痛一樣抖了一下?!刚埍菹率栈爻擅?!」梅靜宣抬起頭,扣地的地方已有隱隱冒血的趨勢,然依舊動搖不了冷血的君主。 「梅卿可知何謂『適可而止』?」皇帝僅稍稍抬眼,接著落筆寫下「不可」兩個紅字。自征伐的命令一出,梅靜宣便天天至此要他收回命令,兩人進行過大量的辯論,卻無法說服對方。畢竟,完全無交集的思路是無法達成對話的,周顯在一週過后終于認清,放棄與梅靜宣對談,但對方卻不這么認為。 「若陛下真知此四字之意,或許微臣能稍退一步?!?/br> 周顯皺了下眉。梅靜宣最近令他生起的不悅就在此,正在談論這步之時,她已能正確將自己準備踏出的下一步猜出,繼而列出各種應對方式來反對。太過聰明的對手使人心生不快,但能踏過這座阻人前進的山丘,才會使他做的事情產生更大意義。難以猜測的帝王是這般告誡自身的。 不管梅靜宣如何勸誡,周顯從未改變心意。無法動搖朝廷的寒門子弟隨著時間推進、軍隊出發、戰爭開打,越發感到心灰意冷,但她明白自己不能放棄?;实鄄豢赡芤蛞粦鸲愖?,迎接戚國的將是永無止境為向外擴張的戰爭。 荒謬的「祈水戰役」才落幕,果然,戚皇便又稱西北領土遭封國馬上民族侵略,再次出兵,史稱「涼原之戰」。風雪交加的寒冬,梅靜宣即便在殿外跪至昏厥,依舊無法改變帝王之意。 隔年,與荊戎之「城圍野戰」、羿國之「東海之役」;再隔年,與晏國之「祈水二戰」,荊戎之「牧原荒役」;又一年,與荊戎之「仁海戰役」,韋國之「長山之戰」;最后,與晏國爆發的慘烈戰爭──「叢山圍戰」,甚至也被記載為「平海劫難」的重大戰爭,才終于讓戚國暫時停下向外侵略的腳步。 連續五年,與各方爆發了共九次戰爭,梅靜宣無法阻擋任何一次,可怕的是,縱使最后一役產生了無法抹滅的人為災難,戚國的強大之勢仍不被影響。梅靜宣想清了,她終究無法將皇帝那無底一般的欲望壑口封起。寒門入不了強勢的權貴圈因而去影響皇家,她自己也不想如白家那樣不想表態站在中立派。 她是錯的嗎? 難道百姓當真一點災禍也無?她從書中所學的任何道理到了今世全都無用?天下已然不須舊時代傳承下來的經驗了? 迎著皇帝冷漠的目光與同僚嘲笑的嘴臉,梅靜宣毅然決然辭官。 五年間的激進反抗對她的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在京中休養了半年后,梅靜宣踏上返鄉之途。 以她之眼,細細觀察世間因戰爭而受之影響??闪钏母袕碗s的是,不知戚國真否強大如斯,縱使穀糧收穫稍有減少,缺了些人力的鄉野依舊年年豐收,人人臉上盡是揚著滿足的笑顏。 似乎只有自己不受世道所青睞…… 梅靜宣沉寂下來,最終回到家鄉,獨居在更為偏僻的一處農村。 五年痛苦的光陰帶給她的不僅是身體上的傷害,亦有精神上的侵蝕。每到夜半,她總會看見當年擁武派的朝臣在她上書遭無視時露出的嘲諷臉孔,皇帝的冷言冷語、同僚的尖話酸言始終環繞在她耳邊,又或是…更為可怕的暴力襲擊,無一不使她從夢中驚醒。 皇帝扼住她的脖子問:「你除了說這些,還會別的嗎?」 伊氏將她驅逐到墻角,大笑道:「何等可笑之喪家犬?!?/br> 何氏無言對著她,驅使拿著匕首的刺客:「趕緊殺了她吧,這世間已不需要她?!?/br> ……不需要她了。 匕首刺進她的肚腹,接著劃破她的頸脈,溫熱的血噴灑出來,而她說不了話。 突來的惡夢又一次驚醒沉默的隱士,她一手抱著肚子,一手摸著頸部,驚魂未定。被匕首劃過的感覺仍在,恐懼始終降不下來。不過,寂靜中流淌的另一道呼吸聲,讓她過激的大腦恢復平靜。 擺脫那混亂的夢境已有一段時間,如今它再度歸來,梅靜宣不知該說什么好??匆慌运美状虿恍训膭⑽?,她才拉走一絲思緒。距她平時出門的時間尚有兩時辰,睡不著的當口她也僅能睜眼望著屋頂打發自己睡去?;蛟S她有些想向床上的人看過去,然而長年的禮教不允許她做出如此不尊重他人的舉動,只得生生忍著。 梅靜宣想起對方稱路過這里是為至京城赴考,比對了下路線,她猜測劉熙或許來自貼近南方晏國的大城,沾染些許柔和的文士氣息,不同于京城富人的直爽氣度,對方身上更多的是像羿、晏那般自古國傳下來的書卷氣。 據說中原文化在一至二千年前十分蓬勃發展,即使是上古──也就是六國穩定前的時代──遺留的偽作,也稱當時的現象作「百家爭鳴」??上瞎胖性T侯之亂使得大部分典籍遺失了,當時代文人為躲避戰亂,幾乎都遷移至蠻夷之地(似乎諸侯國都將邊緣地區視為未開化之蠻荒,因此并不多加理睬),直至上古時期末段,東夷出了一位喜愛中原文化的年輕女帝,在其國內蓋了名為「雅樓」之建筑,招集各方文士至此聚會,中土文化才又重新發展起來。據說「雅樓」便是如今各國文學集團的前身,例如戚國之寒璟軒,便是國內雅樓其中一層之派系名稱,以著抒情詩詞與山水游覽志為主。 「雅樓」發源于東夷,進而影響與之相近的齊國,在齊滅東夷萊國后,便投注大量人才于人文研究發展上,并致力于考據經典,后來大夫晏氏反齊篡位,在文學領域更下了諸多功夫,以致動亂年代末期還保有能力南下建國。更遑論長年坐壁上觀、休身養息的東夷,羿國有明確史料記載是由上古東夷變遷而來,自萊國之禍以后,再沒有國家能侵入東夷領地,那之后許多史學家總喜歡將東夷能長存的緣由歸至其豐富多彩的文學發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