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347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李炎遲疑的出聲回復 大胡子教授微笑頷首 “是啊,他大概會心情復雜吧” “但我覺得,他不會后悔!” 李炎疑惑 “為什么?” 大胡子略微瞇眼,若有所思的解釋道 “在這個世界上,人只要往前進,就必須要付出代價。有些時候,不是我們該不該這么做,而是只能這么做!絕大多數時候,歷史只能從兩個同樣糟糕透頂的選擇中,挑一個不那么糟糕的?!?/br> “世祖皇帝生前,大概就是這種心情吧!” “但是,不得不做的事情,卻并不意味著理所應當。歷史不得不選擇資本主義,并不意味著它是正義的,不能因此要求人民感謝它,因為人民在享受它的成果之前,已經付出超額的代價了!” 言罷,鈴聲響起。 第2章 激情歲月 在1754年經濟危機爆發之前,所有都不會想到,原本為帝國乃至人類世界帶來如此豐厚成果的資本經濟,原來還有如此恐怖的一面。 廣州證券交易所,猶如雪崩般飛速下跌的數字,讓無數滿懷熱情的心臟,瞬間降至零下冰點。 白色雪花一樣的票證,在混凝土大樓之上飄灑而下,滿街都是,曾經千金難購,如今卻無人拾取。 泉州房產期貨,是點燃火藥桶的第一聲 人們這才發現,經過大半世紀的繁榮,帝國的經濟,死死捆綁在上層皇室、勛貴、外戚和世家集團,牢牢控制的金融集團戰車之上。 當戰車的輪轂踏空,就像一條跨越懸崖的鐵索橋突然被斬斷 整個國民經濟,迅速陷入進退不得的尷尬境地。 不同于世祖皇帝以及帝國制度開創者們,最初的設想 他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問題 因為同樣是資本主義和工業革命,此時的大明情況遠不同于后世的英國。 英國的市場在外,可以利用源源不斷的殖民地進行傾銷和輸血。 而大明的主要市場在內,上億人口級別的大工業機器,想要傾銷商品,這個世界上根本就沒有第二個能夠容納的市場。 何況經過幾十年的追趕,英、法、德、俄等新興經濟體,沒有道理坐以待斃。 所以當國內市場錯位時,大明哪怕通過壓榨殖民地,也無法填補空缺,甚至是飲鴆止渴。 但統治階級也只能飲鴆止渴,否則還能怎樣? 革自己的命?別開玩笑了! 從昭宗逝世以后,帝國對下屬殖民地的壓榨,愈加苛刻。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個世界上沒有哪一國、哪一族人民,應當天生做奴隸。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如東南亞、日本等地,由于距離帝國太近,瘦死的駱駝還比馬大,何況駱駝還沒瘦死? 所以即使爆發了動亂,平息也不過旬日之間 但一些距離帝國萬里之遙的地方,就大不相同了。 ------------------------------------- 大明的艦隊,于顯宗末年抵達美洲西岸,由于這距離華夏東面萬里之遙的新土,氣候宜人,適宜居住,而且地域廣袤,土地肥沃,猶如另一個中原大地。 開拓者們將這里命名為“東夏” 此時歐洲人已經在美洲經營百年,但主要都集中在東海岸 西海岸仍然是印第安人的保留地 明人到達西海岸后,經過數十年時間,逐漸開發經營,先后建立了九個都督府。(后稱東夏九督,或者東夏九州)。 但這里和東南亞狀況完全不同。 東夏距離故土,遠隔半個地球,橫跨太平洋,風帆戰艦往來需要一年。就算后來進入蒸汽時代,這個數字也是按月起步,從廣州出發,到新夏和到歐洲,差別不大。 地理隔斷帶來的不只是交流不便,還有文化與認同感的缺失。 中國人畢竟不是歐洲人,針對美洲本土原住民,做不到斬草除根的屠殺。 那反過來,在一個世紀的漫長歲月下,正如中國歷史上不斷發生的那樣,兩個族群逐漸走向融合。本地土著被遠道而來的文明感染,萬里迢迢而來,已經過了兩三代人的華人逐漸接納這里和自己同樣膚色的族人。 由于地理隔絕,東夏相較于亞洲的殖民地,總是有著更強的自主權 來自華夏大地的文化,開始在異域綻放出別樣的風采。 他們開始自居為“東陸中華” 東夏,自十八世紀中葉以后,已經從一個地理概念,變成了事實上的政治文化體系。 但遙遠的,東夏人連見都沒見過的那個帝國,卻依舊把他們看做殖民地,看做可以予取予奪的奴仆! 雖然在和本地土著的交流過程中,口音發生了變化(文字沒有改變,因為印第安人沒有成熟文字體系,這個過程可以參照現代漢語的形成過程),但他們同樣說漢語。 可那些來自西面大陸,高高在上的帝國統治者們,就如同南北朝時期,自居正統的南朝世族,把北魏后與鮮卑民族融合的漢人稱為“夷屬”一樣。 他們不愿意為東夏人的公民身份買單! 畢竟,對于帝國的統治者而言,這種時候,還正嫌殖民地不夠用呢,什么?你說你要當公民?你也配姓趙? 當年輕的愍宗皇帝,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危機,選擇加大對殖民地的盤剝力度時。 自居為“東陸中華”,自有一番驕傲的東夏人,拿起了武器! 派駐東夏的都護被驅逐,橫征暴斂的稅監官吏被處死。 數以萬計的民兵,沖進軍械庫,武裝起來,在本地豪強的帶領下,占據都督府,宣告獨立。 1756年,新鄉州都督府被三千多義軍攻占,義軍首領陳邦岳,宣告成立東夏國。 一月后,北港州(西雅圖)獨立 緊接著是鹽湖州(內達華)、山南州(舊金山)、長灘州(洛杉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一月后,消息傳到西面 東夏,是大明眾多海外殖民地中,面積最大的一個。 年輕氣盛的皇帝哪里能經得起這種刺激,轉眼之間,整個東夏之地不復大明所有,這些雜種暴民怎么敢? 蒸汽艦隊氣浪滾滾,朝著萬里之外的怒火撲去。 長達十二年的東夏獨立戰爭,拉開序幕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永遠不要認為英雄只會誕生在自己這邊,這個世界總有英雄人物,尤其是危難之際。 至少陳邦岳正是這樣的人。 他以令人驚嘆的魄力和決斷,快速在東夏九州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統一的武裝。 愍宗承康三年,1756年九月 這一年,也是東夏民國元年 來自東夏九州的數十名義軍代表,聚集北港州。 陳邦岳拒絕了有代表提議讓他當東夏國主的建議 數十名代表歃血為盟,宣告東夏共和國的成立。 “共和”二字,取自春秋,昔年周厲王暴政,引發國人暴動,驅逐天子,周公召公并列行政,號曰共和。 改元為“民國”,意為人民之國,并擊白馬為誓,凡此之后,欲家天下,竊神器于一戶一門所有者,天下共誅之! 推舉陳邦岳為執政,統領軍國大事 盟誓之后,代表們退回各州,招募民兵。 在陳邦岳的大膽指揮下,東夏軍利用明軍遠道而來,軍心動搖,補給線漫長,而且沒有群眾基礎的弱點,于東夏山脈(落基山脈)和海岸山脈的崇山峻嶺當中,持續消耗對方,讓明軍精疲力竭。 東夏軍從不與明軍正面決戰,而是以遍地烽煙的民兵和游擊隊,以及近一個世紀來,與當地土著人民早已血濃于水的紐帶,把看似強大的明軍,拖入群眾戰爭和游擊戰的泥沼。 如果說,經濟危機只是憲昭盛世結束的標志,那東夏獨立戰爭,則成為了帝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毫無疑問,年僅二十出頭,在父親景宗皇帝突然駕崩的情況下,還沒有經歷完整繼承者教育的愍宗,應對這一突發事件的方法,是完全錯誤的。 當然,對于百年來,在紙醉金迷中沉淪的統治階級而言,也不是什么新鮮事。 被激怒的年輕皇帝,在帝國經濟下行的情況下,把軍隊填入萬里之外的泥沼當中,長達十二年,最后還極其難堪的失敗了。 反而是東夏共和國,在長達十二年的殘酷戰爭取得勝利后,徹底斬斷了對帝國的最后一點感情紐帶,也鍛煉出了一批于戰火中成長的杰出領導者,正如一百多年前的大明那樣。 他們將自豪的,在萬里之外,另起爐灶,獨自舉起華夏文明的嶄新旗幟,而不是作為誰的附庸! ------------------------------------- “這一章的題目不是新文化運動嗎?為什么要從東夏獨立開始講起?” 講臺下方,一名聽課的學生舉手發言 相較于上次,教室里人更多了,已經能擠滿階梯教室的一半空間 教授講課很有意思,這門課本來是新開的,選修只有幾十人,結果在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口碑相傳,居然有不少人主動旁聽。 大胡子教授被打斷也不生氣,笑著解釋道 “因為東夏的獨立,對于當時的帝國而言,不只是丟失了一個殖民地那么簡單?!?/br> “如果那里誕生的是一個軍閥專政,或者哪路豪杰的自留地也就罷了?!?/br> “可東夏誕生的,是一個共和國??!” 李炎在教授講到東夏獨立后,就略有所思,聽到這話,立即恍若意識到什么,突然發問 “可是教授,我不明白,東夏雖然當時已經獨立,但文化體系和大明差不多,他們為什么會突然冒出一個‘共和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