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346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這意味著,朱由榔三十多年的政治實踐,最終以紙面形式,確定為國家意志。 完成這一切后,朱由榔終于放松,把政務丟給了三十多歲,早已鍛煉成熟的朱慈煊,自己帶著家人四處游玩,或者和王夫之、方以智等人,討論一些哲學和科學上的問題。 十二年后,朱由榔駕崩,而在此之前,老一代在抗清戰爭中崛起的文武精英們,都已經陸續病逝,剩下的幾個也已經老邁。 激情澎湃,開天辟地的光烈時代結束了,大明進入新紀元。 光烈朝的歲月雖然足夠精彩,但卻如同一天的早晨,朝霞燦爛,卻并非鼎盛。 世祖皇帝為這個國家和民族留下的遺產,遠比他本人想象中要夸張。 無論是政治和制度上的,還是精神和思想上的。 朱慈煊在位二十六年,被史學家稱之為“光烈遺風” 在這個時期,國家按照世祖在世時制定的路線,穩步發展 顯宗皇帝,也就是朱慈煊,是他父親忠實的繼承者。他給一些居心叵測的保守分子,那在世祖逝世后,原本蠢蠢欲動非分之想當頭一棒。 世祖的新法不僅沒有被廢除,反而按照《憲綱》中的設想,逐漸繼續深入。 在這二十六年間,廣州、南京分別成立了證券交易所。新興科層制官僚體制,逐漸開始取代過去的士紳基層自治。政府的權力觸角,向著帝國最底層的行政單位伸去。 在上層建筑中,紹業二十二年,肇慶首建地方咨議局 資產階級開始走上歷史舞臺 光烈朝所締造的工業復合體與商業金融經濟,發展壯大,鋼鐵產量達到手工業時代的極點。 普及的公民教育,為帝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于是乎,在顯宗在位的最后三年 來自武昌工業學院的一聲汽笛,人類歷史翻篇 工業革命,到來了 縱觀整個顯宗后期,到莊宗,寧宗,昭宗,以至于后面的景宗初年。 這近百年的歲月,是大明,乃至整個中華歷史上,最輝煌的盛世。 大明帝國,成為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和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領頭羊及支配者!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幾乎近一個世紀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市場變革,都圍繞著東方那個大國運轉。 其他國家和地區,包括在十八世紀后發追趕,相繼在大明影響下,進行工業革命的英、法、普魯士等國,都只是在世界市場中,扮演接受產業轉移和中下游地位。 在地緣政治的博弈中 紹業十八年,朝日事件爆發 在斡旋朝日雙方的天津談判失敗后,大明理藩院向日本方面下了最后通牒。 命開長崎、江戶、廣島、大阪、神戶五港。 德川幕府拒絕 由三十艘乙級以上戰列艦,和眾多巡洋、護衛艦構成的龐大海軍風帆艦隊,叩訪長崎港。 與日本水師發生交火,擊沉、俘虜大小船只兩百余 又三日,德川幕府表示為長崎守軍,未經幕府允許,與明軍沖突,私自行動,撇清關系。 接著,明軍艦隊訪江戶灣 于橫濱簽訂條約,日本承認對明藩屬關系,開五港,明軍在長崎、大阪駐軍。 熙明八年(第三代明莊宗),朝鮮內附 九年,登陸新洲(北美西海岸,靠太平洋這邊),建立第一個據點,命名為新鄉(笑) 也是在這一年,國家層面的咨政院,正式成為立法機構。在《憲綱》提出快半個世紀后,大明開始嘗試向立憲制轉型。 十五年,與英國劃定分界新洲,大明占據西海岸,英國占據東海岸。 緊接著,莊宗、昭宗年間,還先后在中東、印度和西伯利亞,與英、俄、法爆發局部沖突,大多取勝。 至昭宗后期,殖民地和藩屬國橫跨全球,包括但不限于,日本、朝鮮、中南半島、呂宋、印度尼西亞部分地區、印度東海岸部分地區、北美洲西海岸(含阿拉斯加)、中美洲部分地區、東非部分地區。 國力達到極盛,成為事實上的日不落帝國 西方史學家將之稱為“獨極時代”,而大明史學家則稱呼“顯昭至盛”。 老子曾言“反者,道之動也?!?/br> 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有代價的,沒有人能夠永生不死,就像沒有哪個王朝真能千秋萬代。 快速發展的背后,是越來越沉重的矛盾 隨著歲月更迭,總有一天會徹底暴露出來。 工業生產機器所帶來的,可不只是利潤。 縱觀大明從封建國家,向資本主義社會跨步的同時,一些國家建立之初就有的問題,開始顯現。 于內部 在后明建立與發展的過程中,封建關系被壓制,但并非被取締,或是完全否定。恰恰相反,這種封建力量和部分資本媾和后,演變為更加龐大,而頑固的既得利益集團。 比如,曾經作為經濟市場領頭羊的皇室資本,與勛貴、外戚、世家資本的聯合集團,在過去大半個世紀的過程中,逐步壟斷了這個國家各個重要生產與金融部門。 他們父死子繼,把國民經濟命脈看做自己理所當然的私產 是的,不能要求每一個皇室成員、勛貴、外戚,都能像建國初期,世祖、孝剛皇后、晉忠武王(李定國)、瞿文正公那樣無私。 當基于血緣和宗法紐帶,以及天然至高的政治地位所鞏固的封建殘余,和龐大壟斷性資本力量疊加在一起。 一群新時代的“世家門閥”、“五姓七望”誕生了 他們以軍事貴族、世代沿襲的方式,企圖掌握帝國武裝力量和軍工復合體;用皇室的特殊地位,在市場競爭中永享勝利。 科舉考試依然存在,基礎教育依然進行,但志在青云的人們越是學習,越是奮斗,就越能摸到那厚厚的障壁,最后頭破血流。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在外部 資本經濟也好,工業革命也罷 不是沒有代價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粗糙的,狂野的,十八世紀倫敦工人的平均壽命,只有三十歲。 要滿足上億人口的市場需求,甚至遠銷海外,蒸汽機的煙囪遍布中華大地。黃浦江和珠江渾濁不堪,一派臭水溝模樣,在佛山鎮和馬鞍山,重金屬中毒幾乎成為常見病,山西和北直隸的天空上,是滾滾烏云…… 資本的原始積累何其殘忍,是破產乞討的手工業者、是在機器轟鳴中葬送健康的男女工人、是不滿十二歲就與礦石和紡織機打交道的童年。 “資本主義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那朝廷為什么不通過立法,或者政策改變這種現象呢? 它為什么要改變? 朝廷本身,或者說構成最高權力的皇室、外戚、勛貴和世家聯合統治集團,難道不就是這種經濟模式的最大受益人嗎! 當然,也不是沒有改良主義者做出過嘗試,為了緩和矛盾,從昭宗后期,朝廷開始有計劃向殖民地遷移工業。 可帝國本身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市場,就算把所有殖民地都變成工業產地,也無法完全供應。而且,資本集團不是呼來喝去的家奴,權力是有邊界的,有些能力,只有建立體制的前一兩代人才有,任何一個體系,無論古今中外,歷史越長,越龐大、完備,掉頭就越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但這反而進一步激化了帝國與殖民地之間的矛盾 沒有萬年不變的統治秩序,在過去近百年中,收到技術發展感染的不止大明。 當殖民地們接受了產業轉移的成果,又反過來擁有了對抗帝國的武器! 生產資料私有,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是不可調和的矛盾 封建權貴搖身一變,成為壟斷資本集團,讓中下層新興資產階級們如何甘心?壟斷的代價,是市場活力的喪失。 在近百年的統治中,逐步也掌握了部分工業力量的殖民地,尤其是大量明人與當地民眾通婚后,他們的后代,遠隔中土萬里之遙,又有多少向心力? 乾寧二十七年,昭宗皇帝朱伯澂駕崩 隨他一同逝去的,還有這個帝國的光輝歲月 烈火烹油的時代,結束了。 景宗貞平三年,公元1751年 第一次系統性經濟危機爆發了(真實歷史上是1788年) 次年,東夏獨立戰爭爆發 兩年后,本來就體質不好,繼位時已經四十七的景宗朱仲櫞病逝 新繼位,年富力強,又雄心勃勃的年輕皇帝,決定通過戰爭,來解決帝國面臨的危機。 但他似乎忽略了,此時距離工業革命爆發已經大半個世紀 “(資本主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br> 大明,早已經不是這個世界上唯一擁有先進工業機器的存在。 ------------------------------------- 講到這里,李炎早已全神貫注,投入其中,連筆記都忘作了 而那位唾沫橫飛,宛若說書先生般的大胡子教授,方才停下,把下方一眾同學拉回現實。 看了看表,咧嘴一笑 “還有五分鐘就下課了,咱們這一章基本講完一半,不錯?!?/br> 李炎這才發現,一節課如此飛速,就已經快到盡頭。 最后下課前,教授一如以往的拋出了自己的問題 “同學們以為,假如,當然我說是假如,世祖皇帝能夠看到剛才我說的這些歷史,他會是什么態度,會不會后悔呢?” 所有學生都陷入思考 毫無疑問,這條說不清對錯的前進道路,最開始的奠基人,便是世祖。 但從記載看,這位誕生于封建時代的皇帝,擁有極其高尚的品格,“思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思天下有饑者,如己之饑?!?/br> “他如果能看到,大概心情會很復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