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經沒了 第289節
書迷正在閱讀:[綜漫]開局默爾索怎么辦、[綜漫]我被赤色子彈射中了心、開局一座旅館:我躺贏了、[綜漫]那什么的排球、[綜漫]乙女游戲主角的我不想做人了、[綜漫]重力使的戀人不對勁、改寫團滅漫畫的結局、[純情羅曼史同人]天生勞碌命、地球人自救手冊[綜美戰]、穿成游戲最慘大魔頭
但反之,當他們發現,目前明政府表現對于東亞海域的絕對掌控力 這些在美洲、非洲、東南亞罪行累累的殖民者,又會立馬展現出自己“文明人”的一面,重新變成遵規守紀的異域商人。 所以,海軍最終決定先把城圍起來,慢慢構建炮擊陣地,從炮艦上卸下來的上百門火炮,堵住整座棱堡四面。 先敲掉城堡上的反擊火力再說 至于攻城,最后還是只能靠步兵先登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棱堡的城墻設計和傳統城墻不一樣 簡單來說,它的厚度是要比高度大,厚而矮,而且在城下另外筑有地基,以及專門對付掘地的壕溝和地下室。 想要通過爆破手段炸毀,在烈性炸藥發明之前,基本不可能,戰爭史上亦無此先例。 對付這種軍事堡壘的唯一方法,只有靠人去占領 當然,在此之前,火炮能夠盡可能的削弱對方的反擊火力,失去了防御炮火的棱堡,其防御能力也就會削弱一大半。 八月初四 卸裝完成的明軍一百二十門九斤以上中型火炮,分為四個炮兵陣地,向熱蘭遮城發起炮擊。 棱堡之上的荷蘭火炮也迅速還擊 雙方炮兵俱是訓練有素,有來有往 鋪天蓋地的炮火,在熱蘭遮城下鋪展開來 方圓數里之內,都能聞到濃重的硝煙味 雙方的火炮質量水準相差不大,射程也頗為相近,只是荷蘭人占據有利地形,更容易形成交叉火力,而且高度差的存在,依靠重力加速度下,射程稍遠,視野廣闊,故而往往能依靠四五門火炮,頂住明軍這邊一個炮哨的集火。 不過火炮對射這種事情,大力出奇跡,只要數量夠多,總能彌補一切。 明軍一百二十門火炮,是荷軍三倍以上 很快,從第二日開始,便能壓著對方打 圍城第一日,明軍損毀三門,荷軍兩門 第二日,明軍損毀四門,荷軍三門…… 可以看見,即使是在火力劣勢下,荷軍還是有部分優勢的,但城內的總督揆一卻絲毫高興不起來。 他知道,如果再這般耗下去,不出十日,全城不過四十門火炮,早晚得被明軍全部打啞,屆時明軍步卒在攀附攻城,城中不過四五百步卒,靠什么抵擋? 當天夜里,荷蘭人派出數十人夜襲,想搗毀明軍炮兵陣地 結果被巡夜的明軍衛從部隊發現,雙方在夜里rou搏戰,荷蘭人留下二十多具尸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終于,經過九天的圍城,明軍成功拔出棱堡之上約三十門荷軍火炮,整個熱蘭遮城,只剩下最上層幾個堡壘的火炮勉強保全,其他全部被打啞。 當然,明軍也付出了極大損失,全軍火炮損毀高達三十三門,超過四分之一,傷亡二百余人。 可以說,在過去,國內戰爭中,明軍還真沒在滿清那里遇見過這般頑強的炮兵,相較而言,昔日尚可喜、孔有德之流訓練出來的所謂紅夷大炮,簡直不值一提。 當然,主要原因還是由于棱堡建筑的特殊性 圍城之時,鄭成功已經上疏向樞密院反應了棱堡問題 一則,認為海軍應當裝備部分攻城重炮,以應對日后可能的,和東南亞地區西洋人棱堡作戰的情景。 其次,便是認為這東西大明也可以仿制 如果能在西域、漠南,東南亞地區修它十幾座,再裝配上百門火炮,簡直是易守難攻。 同時,對熱蘭遮的圍城戰斗,經過十幾日后,終于迎來了最后一戰。 八月十三日,確定荷蘭人的火炮已經基本喪失反擊能力后 海軍步師兩個營,六千將士,以廂為單位,分為六支,準備攻城 之前圍城炮戰的這十來日,步師也沒閑著,制作了簡易攻城梯和器械 棱堡的城墻并不高大,所以并不需要什么龐大的攻城器械 八月十四,中秋前一天 明軍正式發起攻城 先是近百門火炮同時奏響,對著荷蘭堡壘表面一片覆蓋后 六千將士按照預定方向,手持步槍、短刃攻城 此時熱蘭遮城內,還有荷蘭雇傭兵四百余人,奴隸五百余人 相較于歷史上面對鄭成功時,由于之前大部主力在城外已經被擊潰,所以顯得單薄許多。 荷蘭人用火槍在城上阻擊 但兵力實在單薄,根本無法造成什么太多有效殺傷 劉國軒親率最精銳的千人,從東面的半圓堡攀城而上 頂著荷蘭人射擊不停的槍彈 將千人分為兩部分,四百多善于rou搏的跟自己抬著梯子攀城,同時五百余支火銃先朝著城墻集火射擊,把荷蘭人火力壓住。 直至梯子架設完成 劉國軒率先登城,與荷蘭雇傭兵展開rou搏 與此同時,整個城堡四處都是廝殺聲和槍聲,響成一片 刺鼻的硝煙和升騰的云霧中,越來越多赤紅色軍服的明軍將士登上城頭。 劉國軒率部占領長官公署,熱蘭遮第一層的外城全部落入明軍掌控 包括數百名荷軍家屬及奴隸,均被俘虜 揆一只剩下百余人收縮至內堡 但在被明軍圍困后,也自知難以抵抗,于當天下午,出城投降 當這位荷蘭執政的親弟弟,整個東印度公司最年輕的總督大人,交出了自己的武器,向明軍投降后,這場持續半個多月的圍城戰終于結束,全城數千明軍都歡呼起來。 “砰砰……” 大家將剩余子彈朝天邊射擊出去 次日中秋,鄭成功下令犒賞全軍 自天啟元年被荷蘭人占據,長達三十七年后,臺灣終于再次回到大明懷抱。 第36章 繼續邁向近代化軍隊 “此戰暴露出不少問題?!?/br> 朱由榔看完手中戰報 下面坐著的李過言道 中秋以后,終于搬回了南京紫禁城的朱由榔,于武英殿內,一場軍事會議正在召開。 “無論如何,軍隊還要繼續改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軍隊永遠不能放棄進步,永遠不能固步自封!” 朱由榔強調道 “這次戰斗就凸顯了問題,北伐打贏了,天下平定了,咱們許多將領未免陷入固步自封之態,若是長此以往,早晚有被人后來居上的一天?!?/br> “今天,我們面對的,不過是人家在自己疆域萬里之外,投入的一支雇傭兵,尚且打得這般艱難,日后若真正面相遇,又當如何?” 會議后,樞密院開始部署新一輪的軍制改革,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一輪改革,不僅僅意味這編制變動,還有未來新的明軍高層的更新迭代。 朱由榔平時非常重視下面官員普及世界地理常識 甚至專門讓理藩院、禮部合作,參考許多市舶司獲得的新信息,修訂了世界地圖,并讓啟明書院刻了一個大雕版,印刷上千份新的《坤輿萬國全圖》,掛在每一個中樞衙門,地方布政使司的大廳內。 就連考核官員,或是殿試問對之時,都要考考對方一些地理知識 比如什么“大不列顛國在何處?法蘭西國首都在哪?” 光烈九年科舉,地理正式成為科舉必考科目,同時下一科光烈十二年新學進士的科目也正式公布 “文言,策論,地理,歷史,格物,數學” 對于知識分子而言,只要你考,別說考什么地理、數學,就是考他媽《圣經》,那也會趨之若鶩。 誰特么和升官發財過不去?什么理學大道,你在放什么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天子喜歡世界地理,那自然人人都把《坤輿萬國全圖》和《萬國概述》背得滾瓜爛熟。 從此之后,一個頗為別致的景象,各級官府衙門,官老爺背后掛著的壁畫,不再是什么“旭日出?!?、“麒麟下山”。 而是一整面完整的世界地圖 ------------------------------------- 李過今年已經五十八了,最多還有三四年就要退居二線,故而現在都很少外出主持具體工作,而是更多的把機會讓給年輕人了。 隨著時間推移,無論是軍中,還是朝中,高層都要迎來換屆了 首輔瞿式耜已經六十八了,好在身體素質還不錯,但最多也就是這一兩年內功夫就得致仕。 年前,原肇慶時期的武英殿大學士呂大器逝世,朱由榔親自下旨緬懷,并賜謚號“文忠”,追賜太師,輟朝七日以示哀悼。 下面人猜測,瞿式耜之所以留到現在,大概是要等明年五年規劃決算通過以后,才正式退休。 不過有意思的是,姜曰廣年紀還比瞿式耜大些,已經七十出頭了,但這位主不知是心態好還是怎地,身體居然還能活潑亂跳。 同樣的,文官尚且如此,本就出身寒微,歷經百戰,傷痕累累的李過,身體狀況更為糟糕些。 年初朱由榔還專門派太醫給幾個老臣檢查身體 而現在的李過雖然還在領導崗位上,但也是近半時間都在休養 退居二線,亦是一兩年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