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宋不差錢的日子 第168節
少時,他拜別了開封府尹陳繹,帶著史尚與靳管事一道離開開封府。 明遠問那靳管事,可曾見過他的“親爹”明高義。 靳管事便搖搖頭。 明遠頓時失笑:果然…… 他家老爹明高義,簡直是靠“聽說”二字走天下。 但是靳管事很機靈,馬上又追加一句:“但是小人久聞明東翁的大名,一直追隨的大管事也是明東翁身邊的左膀右臂。雖然從未親見,但小人素知明東翁與財計上最是擅長?!彼贿呎f,一邊流露出一臉崇拜。 明遠:嗐,這就是試驗方的慣用伎倆了。 他爹明高義,其實就是試驗方專門立起來的一個人設。 那些被派到明遠身邊的人,比如千里迢迢跑去京兆府還債的商人,還有現在特地從杭州趕來投奔的管事,對明高義都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但明高義在他們的生活中地位非常重要,以至于讓這些本時空的“土著”都能感受到明高義的真實存在。 但事實真相是什么? ——明遠自己也不知道。 此刻面對靳管事,明遠不打算多透露什么,只是問對方:“家中大人這次遣你來京城,是為了何事?” 上次明高義給明遠的“信件”上,沒有提過這名管事。所以此人很像是試驗方在那之后專門打的一個“補丁”。 “小東家,小人此次來汴京,就是經由明東翁指點,來小東家這里學記賬的?!?/br> 靳管事非常誠懇地回答,同時眼中流露出誠摯的期待。 明遠險些笑出來。 試驗方還真是喜歡一舉兩得??! 所謂“學記賬”,是明遠下定決心前往杭州時,也同時做出決定:他要在前往杭州之前,教自家產業下所有的賬房與管事學會使用兩件工具。 大食數字和復式記賬法。 大食數字就是阿拉伯數字,原本由印度地區發明,如今早已傳入阿拉伯地區。據說在盛唐時,這種數字曾隨著佛學東漸傳入中國,但沒能流行起來。 明遠就打算給管事們多一個選擇——他們既可以使用中文體系內的數字用來運算,也可以使用大食數字。他們覺得哪個簡便就用哪個。 但復式記賬法他強制自己名下所有產業的賬房與管事使用。 這是因為,“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復式記賬法可以有效控制會計差錯和人為造成的腐敗。 明遠當初只將這種記賬方法教給了他名下刻印坊的賬房,這賬房聽時只覺得麻煩,但一試之下,便知道利害:銅錢往來、貨物出入庫房、收入、支出……自有一層邏輯約束住賬目。 以往賬房中可能會存在貨出去了但是賬沒記的情況,但是銅錢一進來,或是應收賒賬一記上,賬目兩邊自然對不平,這就要求賬房去核查。 這要換做是以往的記賬法,漏記一項,可能根本無人察覺。但是復式記賬法就不一樣了。 傳授復式記賬法的工作,明遠直接交給了刻印坊的那位賬房先生,讓他辦了一個小班,向明遠名下各產業的賬房與總管事/掌柜開班授課。 明遠的堂兄弟明十一也在“學生”中,而且每次都特別認真地記筆記。 這令所有的賬房與管事都非常重視此事——天啦,連東家的親眷都努力在學!這一定是好東西。 無巧不巧,此次“山陽-汴京公路”的招商引資過程中,在展示給各家豪商的預算之后,明遠也附上了一張用復式記賬法記錄的山陽鎮公路修造財務狀況表。 這張表看似毫不起眼,但立即引起了所有豪商們的注意。 不少人來向明遠請教:這究竟是什么? 明遠略略講解之后,各家豪商都對這種記賬方法產生了興趣。紛紛要求派出家中的管事與賬房,想從明遠這里把這方法學去。 明遠樂見其成。 他想要的,是一種能夠同行于世的,清晰、便捷,有約束力的記賬方法。業界人人熟諳,外人查賬能一望而知,將來發生企業并購,核對起財務狀況也會容易許多。 于是他順水推舟地辦了一個“經理訓練營”。 宋人大多還不熟悉“經理”這個概念,他們有管事有賬房有掌柜,另外還有充任中間人的“經紀”,但都未聽說過“經理”。 等聽完明遠解說:這些“經理”們才紛紛明白,他們這些為東主工作,努力使東主的財富增加,而他們從中享有應得報酬的人,正是所謂的“經理”。 如果能讓東主高枕無憂,無須過問,資產便能得到“增值”,便是一位好“經理”。 這些未來的“經理”們,來自各個豪族富戶,有些本身就是豪族的族人,也有些是外聘的。 能在汴京這樣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經理們大多頗具商業眼光,對數字很敏感,對自家的營生也是門清。 他們在這個所謂“訓練營”里,先是接觸到了大食數字。 有些習慣珠算的經理們沒有馬上改用新的數字,而習慣筆算的經理們則都如獲至寶,立即著手,開始使用大食數字。 隨后他們開始學習復式記賬法、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以及記錄東家出自的“東主權益表”。 主持這個“訓練營”的,正是刻印坊的那位賬房先生。他使用復式記賬法已經有大半年,算是有經驗,卻依舊不能回答所有人的實cao問題,最后求到了明遠那里。 明遠大手一揮:“本就還未制定法度,你們自己鉆研!” 眾人面面相覷之后,坐在一起,共同研討。因為這些經理們來自各行各業,各自都有些貢獻。 如此這般過了五日,“訓練營”竟然真的按照復式記賬法的基本原理商議出一套適用于各行各業的復式記賬方法。 這些經理們別提多自豪了,分別表示,回頭就會把這種方法推薦給各自所在的行會。 汴京城中各個行會眾多,豪商們在各自行會中地位尊崇。 明遠猜想,這套記賬方法定然很快會在整個汴京城推廣,并且透過這些豪商與外界的聯系,以及各家行會的觸角,向整個宋境延伸。 “親愛的宿主,您想聽聽您最近獲得的‘蝴蝶值’多寡嗎?” ——1127適時上線。 當然想! 明遠預計自己最近的幾項功績都是極有歷史意義的,但他表面上卻裝作毫不在意,半是埋怨地說:“不過也就是‘二百五’罷了!” 1127驚訝地回復:“您怎么知道?” 明遠險些跳起來:“真的?真的只有二百五?” 虧他這么賣力的一通cao作。 1127這才笑嘻嘻地回答:“當然不止,親愛的宿主,您最近總共獲得了1000點蝴蝶值。這是您收獲最為豐厚的一次?!?/br> 明遠:…… 1000點。 這是他第一次獲得10點蝴蝶值時,根本無法想象的。 “1127,說說看。每一個項目分別獲得的點數是多少?!?/br> 明遠絲毫沒有被沖昏頭腦,他急需知道自己的每一項“貢獻”對應多少蝴蝶值,以確定自己日后努力的方向。 “親愛的宿主,您獲得的蝴蝶值獎勵明細如下:” “推廣醫用酒精:100點!” 明遠:“摳門!” “推廣瀝青筑路:100點!” 明遠:“摳門死了!” “首創‘公共馬車’:100點!” 明遠:抗議……我那可是“便民馬車”和“職工班車”兩項發明??! “那好,首創‘便民馬車’50點、‘職工班車’50點?!?/br> 明遠:氣到說不出話是不是就只能保持微笑? “倡議‘公路收費法’:200點!” 明遠:咦……這有點出乎意料哦! 他推廣的,實質的,有形的高速公路,曾經讓王雱嘆為觀止,甚至據說也折服了前去檢視的皇城司提點石得一。 然而將“公路收費”這一項列入國家正式法令的建議,竟然讓他得到了翻倍的蝴蝶值。 也就意味著,“公路收費法”,雖然還只是一個建議,但是對這個時空的影響,可能比切切實實修出來的道路影響力要大上百倍千倍。 也是——影響一國法度,或者說,扭轉傳統觀念的舉動,肯定會比區區一小段高速公路要大很多。 “推廣‘阿拉伯數字’:250點!” “推廣‘復式記賬法’:250點!” 明遠一下子躺了回去,完全不想起來。 他這又是一番cao作猛如虎,一看結果,最高也只有250??! “但是,親愛的宿主,您對于火器的發明與貢獻,會稍后再與您結算。因為現在試驗方還未計算出它們對于本時空的影響?!?/br> 明遠頓時仰臥起坐,重新起身:“對哦,在火器方面我還有那許多蝴蝶值未結算?!?/br> 他指點軍器監的工匠,改良了“霹靂砲車”,還發明了威力更大的“火棉”。 然而他旋即皺起了眉頭:連試驗方,都還未能計算出火器研發對北宋的影響嗎? “您也知道,涉及戰爭的嘛……很可能會受到偶然因素的影響?!?/br> 也就是說,就算是火器能夠幫助大宋軍隊確立戰場上的權威,也可能會因為某些極偶然的因素,反勝為??? “不,不不——” 明遠突然站起來,在自己的臥室里反復踱步。 他一時又想起種建中:“不行,火器的事我一定要繼續過問?!?/br> 他說著,倒趿著鞋,匆匆出門,去找種建中和曾孝寬去了。 第153章 千萬貫 端午節前后, 汴京城中天氣已經熱了起來。 午后,官家趙頊穿著便服,坐在御苑中一株參天巨樹之下見王安石與王珪這兩名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