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搞基建 第51節
蕭瑾稀罕地瞅了瞅徐征。 徐征眨了眨眼,忽然覺得不妙。 下一刻,他就見到圣上沖著他笑了笑,還頗為親昵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 站在蕭瑾身后的張德喜同情地望著徐征。他們圣上一般不拍人肩膀,但凡拍了,絕對沒好事,不是在算計人,就是在算計人的路上。 徐家大公子這回可慘嘍。 蕭瑾拍完之后附帶一個安撫性的笑容:“小徐大人似乎對農具頗有研究?” 徐征心中瞬間拉起了一道警惕防線。 “兩廣開荒已迫在眉睫,農具也是其中最要緊的事,正打算在工部單獨開辟一個衙門,專理此事?!?/br> 原來在這里等著他呢,徐征不想貶官是真,但他也從未想過就此替蕭瑾賣命,所以當即道:“圣上,微臣對農具實則所知甚少,這水車是集眾人所長方才制出來的?!?/br> 所以,可別拿這個為借口讓他累死累活了。 蕭瑾揚眉:“所知甚少?” 徐征咬牙點頭。 “那小徐大人擅長什么?” 徐征心知真回答上來他就倒霉了,所以依舊道:“微臣資質平平,實在沒有什么突出的地方?!?/br> “也罷?!?/br> 蕭瑾抖了一下袖子,悠悠地轉過身。就在徐征以為他解脫了的時候,蕭瑾又扭過頭,仿佛突然記起一般,道,“不過小徐大人如此年輕,還是不要過謙的好。年輕人,該意氣風發一些,好比柳大人這樣?!?/br> 又是柳承智!徐征心里一堵,膈應死了。 “不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就得慢慢琢磨,慢慢去找。朕見你整天也沒什么事兒可做,實在可惜了。不如這樣,朕給你尋個事兒,如今的紡車用著不妥,小徐大人反正閑著也是閑著,不如替朕琢磨琢磨如何提高紡車功效,若是什么時候一次能仿出80根線,且放出來的紗勻稱又結實,便算是做成了?!?/br> 徐征瞠目結舌。 80根?那他還不如死了算了! 蕭瑾先發制人:“小徐大人不說話,朕便當你同意了。好好干,朕會時常讓柳大人給朕匯報你那邊的情況?!?/br> “……”不是,他什么時候答應了?徐征開始著急。 然而柳承智比他更著急,不由分說地就答應了:“圣上放心,臣與小徐大人關系甚好,會常去看望他的,若有進展,必定頭一個跟您匯報?!?/br> 徐征想插嘴都沒處插嘴,徹底慌了。 “行了,那此事就這么說定了,”蕭瑾連連點頭,反正是他都已經交代了,未免多留生變,蕭瑾交代完立馬撤了。 臨走前故意同徐庶道:“愛卿真是生了個好兒子啊?!?/br> 徐庶竟無言以對。 雖然他兒子這回卻是立了功,但因為蕭瑾平常陰陽怪氣的次數多了,以至于徐庶根本分不清他是真心贊揚,還是意有所指。 直到蕭瑾離開,徐庶都沒琢磨明白他到底什么意思。 不過最慘的還要數他兒子。 徐征哭喪著臉過來找徐庶的時候,徐庶也是愛莫能助:“圣上說的那玩意兒實在太過離譜,也不知道從何處聽說的,你爹我也是聞所未聞?!?/br> 徐庶心里悲涼一片:“就連您也不知道?” 徐庶搖了搖頭。 “那我該怎么改?” 徐庶頓了頓,才道:“只能自己去琢磨了?!?/br> 徐征臉一垮,覺得天都塌了。他的命怎么就這么苦呢? 他跟他父親道:“我覺得圣上實在故意折騰我?!?/br> 徐庶同情地回望兒子,他也是這么想的, 水車改好之后,蕭瑾又讓人馬不停蹄地趕制不少一模一樣的派發各地官府,又派工部攜帶圖紙前往兩廣,就地造水車。 又過了些日子,各地百姓都已經陸陸續續動身前往兩廣了。 蕭瑾對此次遷徙儀式分外重視,天高路遠,若是讓這些百姓單獨前往,能不能活著抵達兩廣都是問題。所以下令各地百姓一律都到府城集合,由朝廷給他們重新編了號,造了冊,并由府城派遣士兵吏員一路護送。 第一批前去開荒的人都是被官府護送著前往的。 這就給后面的人吃了一顆定心丸,再之后,又陸陸續續有不少人前往官府報名。 到最后一算,已有二十萬百姓愿意主動前往兩廣一帶。 人湊齊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蕭瑾派蘇仿前去總管一切屯田開荒事,親自把人送去了城門,又讓兵部侍郎段正浩一同前往,此番兩廣還有不少降兵,讓段正浩過去,也是為了辦事兒方便,比起蘇仿,段正浩顯然更知道如何管理這些士兵。 送行那日,蕭瑾握著蘇仿的手,交代道:“往后兩廣諸事,就全仰仗愛卿了,還請愛卿多多費心,替朕治理好兩廣一帶?!?/br> 蘇仿望著兩人交握的手,心中感動。 他何德何能,能讓兩代帝王如此禮遇。蘇仿立誓:“圣上放心,微臣必給您造一個新糧倉出來?!?/br> 蘇仿辦事兒,蕭瑾一向放心,他說要造個新糧倉,那肯定就是能造的。 揮別了蘇仿,蕭瑾還在原地佇立良久,直到站的脖子有些酸疼,方才準備回宮。 只是回城時,他瞥見旁邊的韓攸跟顧淮南,突然心神一動。 要是他記得沒錯的話,這些寒門子弟在京城還沒房子吧,如今怕是租的房子。 京城無房的官員可有不少呢,反正他手頭還有余錢,要不,當做福利發下去? 第57章 議事 ◇ ◎小官的悲慘生活◎ 蕭瑾叫來馮慨之, 問問朝廷如今還有多少錢。 得知頗有盈余之后,蕭瑾立馬做了決定,他在紫陽山腳下劃了一塊地。 這地方原本是要建皇家別院的, 不過因為先皇病重, 一直未曾動土。到了蕭瑾這兒自然就更沒必要動工了。他不喜歡去別宮賞景,也不愛大興土木,與其花錢造宮殿, 還不如拿錢半點正經事。 蕭瑾準備將后世的公租房拿過來用,準備在紫陽山腳下建造一片住宅樓。紫陽山可是個好地方, 靠近六部,離大內也沒有多遠,這些官員若是住在這兒, 去各自衙門也算便利。 馮慨之聽完這個打算,卻覺得完全沒必要:“圣上何必為他們花這個錢?朝廷又不是不給他們俸祿?!?/br> “你不愿意?” 馮慨之理所當然地道:“不僅是我, 想必大伙都不愿意花這個錢?,F下要花錢的地方多了去了,市舶司那邊還想收購新貨,正等著錢用呢,圣上還不如把這筆錢給他們。那些人都已經當官了, 又豈會連房子都住不起?就算買不起也肯定租得起, 圣上您還是別擔心了?!?/br> 蕭瑾這回也沒有再嘲諷他, 他覺得馮慨之這番話未必是有什么壞心眼兒,只不過富貴日子過多了, 才產生了“何不食rou糜”的念頭。 他跟馮慨之道:“戶部也有些□□品、在京中沒有房子的小官兒, 馮大人今兒回去不妨問問他們, 吃住都是如何。等問明白了, 再來同朕商議此事?!?/br> 馮慨之心道別人吃住如何, 干他什么事?反正他是不會去管的。 真問了, 豈不是沒事兒找事兒?也就小皇帝有這個閑心,喜歡多管閑事,他可不會! 辭別了蕭瑾回了戶部,馮慨之剛準備進門,就碰到一個眼熟卻又叫不上來名字的。 他本想一走了之,但是今兒也不知怎么了,愣是邁不開步子。 員外郎程度見馮慨之不走,他也不敢動彈。 兩個人就這么面對面僵持著,馮慨之糾結了一會兒,還是問出了口:“我記得,你仿佛不是京城人士,對吧?” 叫什么來著……程什么富?馮慨之記不得了,不過他記得,對方是個小小的員外郎,平日里下值最晚的就是他了。 程度又驚又喜,驚得是馮慨之忽然問起了這些家事,喜的是馮大人連這些小事兒都記得。 他哪知道,馮慨之是見他里頭的內襯是廉價的絹布,所以才有此猜測。 程度誠惶誠恐地道:“大人真是好記性,下官乃是潮州人士?!?/br> 潮州?那可偏得很。馮慨之又問:“那你家中有幾口人,如今住在哪兒?” 程度好不容易跟自己最大的上峰說上話,那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回大人,下官家中有五口人,家中老母年邁多病,跟隨我們夫妻二人在京城居住,膝下有一兒一女。如今都住在報恩坊?!?/br> 馮慨之想了想路程,忍不住咂舌。報恩坊離戶部,可不近。面前這個小官兒看樣子就知道是養不起馬車的。 估摸著早上還得早起,如此方才趕得及。 多說無益,反正也不是他們家的人,馮慨之更不會因為他可憐就給予援手。 能停在這兒問幾句話,就已經不錯了。馮慨之揮了揮手,程度遲疑了一下,見馮慨之沒有再問,便只得退下。 他心頭未嘗沒有些期盼的。 他們這位馮尚書可不是一般人,甭管多難的事兒,到他手里便能輕易化解。戶部人人都信服他,但卻不是人人都能跟他搭上話。要知道,平日里馮尚書進宮都是家常便飯,平常一道議事兒的不是各部尚書,便是張丞相,甚至還能時常見到圣上!那些響當當的人物,他們根本想都不敢想,尤其是像他這種微末小官兒。 他這樣的角色,今兒卻被馮大人給叫過去了,說不準,馮大人明兒便要提拔他了! 帶著這股不為人知的欣喜,程度下值的時候都還心情雀躍,待路過那家平常不敢逗留的rou鋪子,稍稍猶豫,便割了半兩羊rou。 拎著rou,他心里更加快活了,今兒回去就燉一鍋羊rou湯,給家里的老老小小好好補一補身子! 一路行過鋪席駢盛的御街,跨過北橋,繞過大半個人煙生聚的報恩坊,程度終于停在一處稍顯破敗的小院子前。 門是敞開的,程度直接進去。剛露了頭,還未曾說話,屋子里的兩個孩兒聽了腳步聲便飛一般地跑過來了,如往常一樣,歡歡喜喜地抱住了父親的腿。 “瞧瞧,這是什么?”程度晃了晃手里的東西。 “是羊rou!”小姑娘立馬答道。 “真的是羊rou!”小男孩兒直接蹦了起來,“今兒吃rou嘍!” 好長時間沒聞到rou味,大人還能忍得住,但是兩個孩子卻是真的饞。 程度妻子張氏聽到動靜,也掀開簾子朝外看了一眼。見兩個孩子高興,她心何嘗不欣慰呢?只是想到家中拮據,眉心又漸漸浮起一抹散不開的愁緒。 到底沒在歡喜的時候說晦氣話,張氏走上前接過羊rou,爽朗一笑:“今兒燉一鍋湯,再給你們做幾個餅子,讓你們爺兒幾個吃個痛快?!?/br> 兩個孩子急于吃rou,主動跑過去要替張氏生火提水。 程度進了屋子,便先去看自己的老母親。 程母年紀大了,身子孱弱、眼睛有些不好,平常也不愛待在外頭,只在屋子里頭養病。 她也聽說外頭的動靜,知道兒子就是買了rou,可今兒卻不是吃rou的日子,所以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