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占金枝(美食) 第9節
“因趕路趕得及,又吹了大半日的冷風,惠覺禪師進庵便餓的狠,連吃了好幾個姜四小姐教的牡丹花鹵子青團,贊不絕口,師父便好意夸贊了四小姐幾句?!闭f到這里,靜遠有些不好意思看姜韶顏的臉了,師父分明是將姜四小姐看作了難得的知己,夸贊起來自是贊不絕口,又怎會是區區幾句?結果便是惠覺禪師被徹底吊起了興致,問除了這等鮮花鹵子青團之外可還有別的。 靜慈師太聞言只得勉為其難的讓靜遠過來報信,提了個“不情之請”。 不過雖是“不情之請”,靜遠卻覺得師父看起來可沒有半點不好意思的樣子,反而還有些期待呢! 當然,靜慈師太同惠覺師太的胃也不是鐵打的,早上食了整整兩碟的鮮花鹵子青團有些積食,需時間消化,便同姜韶顏約了時間過了午時再過來,當然,不要忘了帶點心。 師父的原話當然沒有這般直白,只是這意思靜遠作為靜慈師太的大弟子還是聽得懂的,便將話帶來了。 好在姜四小姐聞言只是笑了笑,便爽快的應了下來。 原來那位靜慈師太所言的故友就是惠覺禪師了,姜韶顏沒有聽說過惠覺禪師的名諱,不過等靜遠走后,她便喚來了白管事。 原主對外事知曉不多,如今她也只好慢慢摸索了。 聽姜韶顏問起惠覺禪師,白管事當即便道知曉這個人,聽說擅醫術,不過出手不多,便是醫人也喜好劍走偏鋒。 聽到“劍走偏鋒”四個字,姜韶顏便想笑。她那半個師父那位張神醫不但醫術了得,評判起他人來也是一張利嘴,曾同她說過“什么劍走偏鋒這等所謂的神醫多擅的不是醫而是毒。醫毒不分家,所謂的劍走偏鋒多是以毒攻毒罷了”,當時這話她是半信半疑的,只是如今聽白管事提起這個喜好劍走偏鋒的惠覺禪師,再想到先前靜慈師太所說的話,不由感慨靜慈師太果然是拿自己當了知音,說了實話。 正想著,白管事還道了一句:“我也只聽過這惠覺禪師的名頭,聽聞他最早是出自西南山間的小寺,而后游歷天下自此成名?!?/br> 這就更印證了她的猜測。西南之地,五毒之物橫行,蠱、毒、藥皆盛名在外,這位惠覺禪師應當也是就近取材,才有了此等成就。 有了白管事的解惑,姜韶顏算是還未見惠覺禪師便已將他了解了大半,她此時身上的麻煩就是毒,這位惠覺禪師于她而言可算對癥下藥了。 姜韶顏得了答案便沒有再麻煩白管事。畢竟西院那個姜輝她是眼不見為凈了,可人既然來了寶陵,這一日三餐總要照顧的。聽說那姜輝沒少在此事上折騰,只是既沒折騰到她面前來,應該是前兩日那頓毒打還痛著,因此沒有來東院惹麻煩。倒是白管事那里似乎被他攪的忙亂了不少,不過方才白管事沒在她面前說什么,想來是還能應付,姜韶顏便未多管閑事。 姜輝這種人一頓毒打怎么可能記得住教訓?沒個三五次下來,他是不會乖覺的,這一點姜韶顏早有準備,已經命令小午去物色打手以備不時之需了。 暫且將姜輝拋到了腦后,姜韶顏沒有立時去廚房,而是徑自去了宅子下方的酒窖,從酒窖的角落里搬出了兩壇米酒。 這次的點心需要用到這個。 第二十一章 醪糟糯米圓子與玉如意 風刮的窗柩咯吱作響,外頭電閃雷鳴,窗外的芭蕉葉被豆大的雨點砸的枝葉亂顫。 香梨走去把窗戶關小了些,而后拿了個小凳走到姜韶顏旁邊同她一道坐了下來,一邊看外面大雨漂泊,一邊同姜韶顏搓著糯米圓子。 姜家別苑酒窖里的這兩壇米酒姜韶顏自來的第一日便盯上了,與其說是米酒不如說醪糟或者酒釀。于大周百姓而言,這兩種東西分的并不是那么清楚,全憑個人喜好來稱。 醪糟這種東西很早便有了,最早可以上溯至漢,有《大竹縣志》記載:“甜酒亦以糯米釀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以大竹城北東柳橋所出為最?!?/br> 姜韶顏用醪糟煮蛋試著嘗了嘗,覺得這兩壇醪糟味道不錯,便沒有讓人特意去城中的米酒鋪子再走一趟。 所謂醪糟煮蛋也簡單的很,煮熟了水和雞蛋加上幾勺醪糟和白糖就是一晚醪糟煮蛋了。姜韶顏很是干脆的拿來當早飯吃填了填肚子之后才開始準備帶去光明庵的點心——糯米圓子。 軟糯的糯米圓子簡單又好吃,當然,于香梨這等鮮少下廚的而言,還好玩。此時她搓圓子正搓的不亦樂乎。 姜韶顏看著在糯米粉中打滾的圓子,腦海中已經浮現出了這些圓子的“往后余生”。 醪糟和糯米圓子一起煮了,添幾粒泡軟的枸杞,加糖,不同于時人濃墨重彩的飲食,清淡中有股淡淡的香甜,姜韶顏很喜歡這等溫和熨帖到胃的感覺。 除了清淡的醪糟糯米圓子之外,姜韶顏還準備了豆沙糯米圓子,軟豆沙泥加少許水煮成粘稠正好的豆沙水,再加紅豆和對半切去了核的紅棗搭配糯米圓子就是一碗紅白相宜的豆沙糯米圓子了。 醪糟糯米圓子和豆沙糯米圓子,甜味一個稍輕一個稍重。在姜韶顏看來,喜甜的人多得很,可每個人對甜度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輕有的重,這位惠覺禪師是輕是重還不好說,試一試方可知曉。 糯米圓子點心簡單的很,備好食材到時候鍋里一煮便好,姜韶顏將圓子、枸杞、豆沙泥等物擺放好之后,看向外頭陰沉沉的天色。 詩人杜牧那句“清明時節雨紛紛”還真沒說錯,不過大周這里不是春風細雨,而是瓢潑大雨。 外頭大雨的雨點繼續砸著,沒有半點緩和的跡象,姜家別苑去光明庵不用半個時辰,此時尚早,自可再等一等。 一切準備就緒眼下無事可做的姜韶顏環顧了一番廚房,見廚房灶臺上擺著一籃新鮮的瓜果,大抵是昨夜新拿過來的,想了想,便過去挑了些水果準備做碗水果羹來吃。 香梨在一旁打下手,拿著小刀削蘋果,雖是削的磕磕巴巴的,卻很是高興。她自己也說不清為什么,總覺得跟在自家小姐身邊這樣擼起袖子打打下手,每學會一樣東西,心里便是無端的高興。 蘋果她如今削的不算好,不過香梨覺得往后總有一日,她的蘋果會削的同小姐一樣只削掉的薄薄一層皮而不是連rou一起削了。 削完蘋果削香梨,“香梨來削香梨”,這話有些拗口,香梨重復了一遍又一遍,傻樂著。姜韶顏也跟著笑,這樣的日子她很喜歡。 一邊將香梨削了皮的水果切成大小相仿的小塊一邊透過微掩的窗戶看向窗外的大雨,姜韶顏小聲哼著不成調的小曲:只要不是身處雨中,屋內看雨,總是令人身心舒暢的。 大早上祭拜完了趙小將軍便啟程的季崇言和林彥卻不巧正遇上了這場大雨,一行人被大雨澆了個透,好在路邊有座野廟,眾人紛紛躲進去避雨。 “崇言?!绷謴┻f了塊汗巾給季崇言讓他擦擦頭上身上的雨水。 他們此次從河東出發統共帶了兩輛馬車,一輛放所需之物,一輛里頭坐的是柴嬤嬤。外頭電閃雷鳴,馬車里的柴嬤嬤卻鼾聲如雷。 上了年歲的老人家總是這樣,一時覺淺,一點動靜便醒了,一時便如現在雷打不醒。 是以,眼下大家都在野廟中避雨,柴嬤嬤則在馬車中鼾睡。 出門便遇大雨,不知怎的,林彥心中有些不安,總覺得此去寶陵見那位聽聞劍走偏鋒的惠覺禪師未必能讓季崇言得償所愿。 畢竟劍走偏鋒,柴嬤嬤這么大的年紀受得住么?先前關于惠覺禪師救人的事跡也聽了不少,可從未聽惠覺禪師救過如柴嬤嬤這等腦袋挨了重擊不記事的人??! 一旁的季崇言雖沒有說話,不過從他臉上的神情來看,他心情似乎并不好。 林彥記起來,困擾崇言的似乎不止這一件事,如果他沒記錯的話,昨晚祖宅的管事將一封自長安來的家書交給了崇言。 從崇言當時的臉色來看,應當不是國公爺同國公夫人的,除了這兩位之外,能給崇言寄家書的便只有那位季家大老爺了。 那季家大老爺鮮少送什么家書來,不單季崇言因為種種事情厭惡季家大老爺,季家大老爺對自家這個可做靠山的兒子也親近不到哪里去,甚至不止一次感慨“可惜季崇歡不是他兒子”云云的。 畢竟這位季大老爺除了溫柔鄉之外,唯二的喜好就是吟詩作對了,雖然季大老爺那些詩是艷詩,可總也算是詩,也算興趣相投,是以這對伯侄關系還是不錯的。 鮮少送什么家書來的季大老爺突然送家書來了,總不可能是突然想念兒子了吧,多半是又惹事了。 別人家是兒子惹事做父親的幫忙解決,到了崇言這里便是做父親的惹事,兒子幫忙解決。 “季大老爺那里可要幫忙?我可以去信同紀大人說一聲?!绷謴┫肓讼?,開口道。 他上峰是大理寺卿紀大人,這長安城里頭當真惹了大麻煩的必定是要請大理寺出動的,所以林彥這一聲提前打個招呼定是能幫上忙的。 “還沒有到請大理寺出動的地步,”季崇言朝林彥搖了搖頭,謝絕了他的好意,提起季大老爺語氣中多了幾分嘲諷:“真要到大理寺出動的地步,我祖父祖母第一個不饒了他?!?/br> 那倒是。林彥點頭:國公爺夫婦還是通情達理的。 “是他喝醉了酒跟人打賭將我的那支玉如意作了賭注,結果賭輸了,家里沒找到玉如意,便寫信來問我玉如意去了哪里?!奔境缪匀詢烧Z便將季大老爺的來信內容說了一遍。 林彥聽的不由一愣,頓了頓,臉色頓變:“那玉如意可是……” 不等他將話說完,季崇言便點頭,冷笑道:“是他當年送給我娘的定親信物。本是他的東西,如今他想拿回去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不巧的很,”季崇言說著伸手解下腰間的錢袋,從一沓銀票中將那塊巴掌大小的玉如意挑了出來,這玉如意上系了一根編織的彩繩,看上去倒有些不符他的氣質,想來這彩繩不是他的物件,季崇言道,“這玉如意我隨身帶著了?!?/br> 說話間,他還下意識的拿起玉如意湊近鼻間嗅了嗅,而后小聲嘀咕了一句“已經沒味道了”。 林彥沒有多問,他們雖是至交好友,卻也有自己的秘密,自是不便多問。 只是,如今玉如意在崇言手里,自是不能交還給季大老爺了。 “遠水解不了近渴,”季崇言說著,眼里閃過一絲暗光,“眼下也只好讓他去將他那好侄兒的玉如意拿來抵一抵了?!?/br> 第二十二章 海棠花與“禪師” 季大老爺、季二老爺以及季三老爺手里頭各自有一柄一模一樣的玉如意,是安國公當年拿一塊稀世白玉打的,給三個兒子一人一塊。 后來季大老爺拿玉如意做定情信物同昭云長公主成親,長公主又把玉如意給了崇言;季二老爺和季三老爺便依葫蘆畫瓢一樣傳了下去,所以如今姜府的三位公子手中一人一塊玉如意。 姜三公子季崇西還小,玉如意由姜三夫人代管暫且不說,不過季崇言和季崇歡的卻在自己手里。 “我那位二堂弟在外總喜歡清高的吟誦風花雪月不計錢財,過了清明還有端午,節氣一個接一個來,依著我那二堂弟的脾氣一定是要準備詩會的,到時候少不了花費錢財?!奔境缪圆患辈痪彽恼f著,仿佛說的是幾個毫不相關的人一般,“如今二叔一家搭上了楊老狐貍,我那二嬸定然要開始打算了。如此,錢財之上必然不會再大方,所以季崇歡眼下正是缺錢的時候?!?/br> 說到這里,季崇言不由輕哂:“不巧,我有錢?!?/br> 林彥看著他錢袋里滿滿一沓的銀票,默了默,轉過頭去:雖說是真話,可不知道為什么總覺得有些傷人! 季崇言這里炫了一把錢財,姜韶顏這里卻炫了一把剛做好的水果羹。 有什么放什么,將切成大小相差不大的四方瓜果塊下入鍋中,加了清水和糖,再舀一勺芡粉加水調勻,撒上一小把泡軟的枸杞,用芡粉水勾芡便得以完成了。 一碗水果羹生生做出了幾分清新脫俗的味道,好看又好吃。姜韶顏和香梨一人端著一碗做好的水果羹坐在小凳上看外頭從大雨漂泊漸漸轉為云收雨散,天氣放晴。 吃了水果羹,帶著做好的糯米圓子姜韶顏踏上馬車前往光明庵。一路無事,姜韶顏便一邊看著外頭的街景,一邊托著下巴想著那位即將見到的惠覺禪師也不知道是個什么樣子的人。 好吃好口舌之欲自是不用說,日常在外風餐露宿的游歷,皮膚許是有些黑的,畢竟大周的人還沒有所謂“防曬”的概念,這時的人若膚白那便當真是天生的白了,就如她這般。 一路胡思亂想著,馬車很快便在光明庵前停了下來,姜韶顏走下馬車,庵門口守門的知客尼知曉這位姜四小姐是師父的“忘年交”不但未阻止她進庵,還貼心的抬手指了指光明庵后庵的方向道:“師父同禪師正在后庵閑聊,四小姐直接過去便是了?!?/br> 和善的樣子似乎同當年初見時的不善是兩個人一般。 姜韶顏看了眼堆在庵門口的匣子。那是光明庵每逢時節送給寶陵城中庵中??蛡兊墓澏Y,今年清明的節禮就是姜韶顏的牡丹花鹵子青團。 庵中送了節禮,懂禮的??蛡冏詴貕夯@錢,雖然壓籃錢蓋在食盒里看不見,不過從這知客尼的反應來看,想來今年的壓籃錢比往年來多了不少,以至于她今日看到姜韶顏格外的和善。 姜韶顏也不說破,笑著向那知客尼道了謝便帶著香梨跨入庵內。 才走了兩步,正遇一叢角落里的海棠花探出頭來,擋住了去路。 雨后的海棠花樹下落滿了花瓣,倒是頗有幾分詩意。 眼看姜韶顏停下來對著海棠花樹看了片刻,香梨一驚,本能的驚道:“小姐又要作詩了嗎?” 她倒不是覺得小姐作詩有什么問題,只是不知小姐重新作詩之后還會不會下廚房了,畢竟那什么也不知是哪個圣人說過“君子遠庖廚”這種話,小姐以前作詩時可是把自己比作女君子的。 姜韶顏笑著搖了搖頭,道:“不作了,我以后都不會作詩了,我們走吧!” 她從來不是什么詩才,自然不會作詩。方才之所以會特意停下來看海棠花樹是想到了一些久遠到自己都快要忘卻的舊事。 上一世她的那些族人在未露出本來面目之前也是對她極好的,族里的幾位夫人還特意在雨后出去收集了花瓣,親手為她做了份海棠兌的胭脂。將胭脂送給她時,她們夸她如海棠花一般“顏色姝無雙”。 她以為這是夸贊,可后來才發現比起什么“顏色姝無雙”來,她們更希望自己如海棠這等人間富貴花一般受不得磋磨,乖乖聽從族里的安排,做個顏色無雙的“傀儡木偶”。 只可惜,她骨子里便不是這樣的人,到最后魚死網破雖說有些不甘卻從未后悔。 畢竟籌謀了這么久,如今改朝換代也未在朝堂上見到他們的身影。一想至此,姜韶顏心情便是不錯,這樣的好心情連帶著見到那位惠覺禪師時也是帶著笑的。 “這哪家的胖小姐如此帶著喜意過來?”如姜韶顏先前猜測的那樣膚色微黑的惠覺禪師笑著打趣道。 一旁的靜慈師太也有些驚訝:往日里這位姜四小姐只是淡笑,如現在這樣眼角眉梢都帶著不自覺笑意的樣子也只有在同她談的高興之時才會這般。 今日倒是還未開始閑談,便這般高興了。 “因為能遇到二位是阿顏的榮幸?!苯仡佇χf道。 這不卑不亢的話沒有刻意討好惠覺禪師而令靜慈師太覺得自己在她這里的位置落了下風。 一位是知音引薦可以同她談毒的高手,一位是通毒的高手,或許可以一解她對自己身體里這具毒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