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而大明那邊,不光是種出了高產的土豆番薯和玉米,還開辟了大片的棉田,那潔白如云朵的棉花,做出來的棉衣又輕又暖,但凡從互市上買過的人,就沒有不喜歡的。 只是互市上的商人一個比一個黑心,聽說在大明那邊連普通種地的農夫都有這種棉衣穿,可到了互市上,這一件棉衣就得七八張皮子才能換回來。 就算是富裕點的牧民,一家六七口的,還要換鹽換茶葉換糧食,七七八八算下來,能額外換回兩三件棉衣就不錯了。 以前換不到還可以搶,可現在九邊重鎮都換上了火炮防守,互市的位置都在射程之內,打著搶一票就跑的主意的人,基本上就沒能跑得掉的。 經過了一番血與火的教訓之后,大家還是老老實實地在互市交易,就算吃點虧,也好過買不到,否則這一冬天過去,家里老的小的總有熬不過去的。人沒了的話,那留著什么都沒用了。 好在大明的太子來了,他們終于有了打翻身仗的希望! 朱厚照接到錦堂衛密諜們傳來的消息,得知蒙古各部族都已經動起來,開始南下,就忍不住笑了。 這些韃子,還真是把我當成肥羊了啊! 當年的土木堡之戰,讓這些蒙古人嘗到了甜頭,當時甚至連他們自己都沒想到能取得那樣輝煌的戰績,然而一帆風順地打到了京城又讓他們碰了個硬釘子。 大明的朝臣和太后居然寧可換皇帝都不肯讓步,好不容易搶到手里的人質居然成了廢棋。 好在這次大明的太子只有一個,皇帝對太子的寵愛和信任那是天下皆知,連遠在漠北的蒙古人都聽說過,大明皇帝為了讓太子高興,居然都在皇宮里養起了虎豹之類的猛獸,還建了一座豹房。 這樣的無法替代的太子,才是上好的rou票人選。 想到自己成了別人眼中rou票的朱厚照,笑得格外無邪。 傳令下去,讓外面的人繼續散布我來的消息,記住,要讓所有人知道,我這次來宣府,光是美酒美食美人,就帶了幾百輛馬車 楊慎無語地看著他,這位殿下,還真是不嫌自己的名聲爛啊。 這些年來,他做的好事大多掛的別人的名字,功績都給別人領了,可罵名都是他自己擔著。 比如清丈田畝之事,就得罪了大批的勛貴和朝臣。 結果那幾年朝中大臣簡直瘋狂彈劾太子,甚至有人建議弘治帝選秀或者從女官中選妃,言下之意不如再生一個。 好在弘治帝一如既往地堅持站在小太子這邊,并沒有理會那些朝臣。甚至這一次連張皇后都跟著力挺太子,主動讓張家讓出了不少田地,雖說太子私底下給了他們好幾個賺錢的鋪子和工坊做補償,但無論如何,能做出這個表率,就已經令人刮目相看了。 對于那些堅持不肯退讓的豪商勛貴,太子也沒有用強,只是淡淡地說了句讓他們別后悔就行。 起初大家還有些害怕,擔心太子會直接用權勢壓人,就如同當初他們以勢逼人,強占民田一樣,若是太子出動錦衣衛或者西廠,他們就算沒事也得被翻出事來。 結果左等右等,還真的什么事都沒有。 就連弘治帝當時都很好奇,原以為太子會讓錦衣衛去尋這些人的把柄,先下獄再拷問,總能扒下層皮來,到那時想不交田的人也得老老實實拿田契來換命。 連楊慎當時都是這么想的。 畢竟,真的算起來的話,朝堂上下,干干凈凈一文錢都沒收過的人,幾乎沒有。包括楊廷和李東陽這樣的清流名士,也收過下屬的年節禮物,冰敬碳敬,以及各種名目的補貼,還有上門求教及賣字畫的潤筆費等等。 若沒有身份地位在那擺著,任你的字畫再好,誰會花上千兩銀子去買一幅當世之人的字畫。 至于下面那些官員的各種cao作,就更加五花八門,按照當初朱元璋定下的規矩,貪污五兩銀子以上的剝皮實草的話,錦衣衛就可以改行當剝皮匠了。 可朱厚照并沒有動用這個大殺器。 在他看來,老祖宗定下的俸祿標準著實有點低,尤其是這兩百年下來,物價都翻了兩三倍,薪水還沒漲,如果非卡著兩袖清風這條線,到幾十年后又得出現兩袖清風餓死家人的海青天。 何必呢。 反正他正在嘗試推行養廉銀,只要能完成績效的官員,除了原本的俸祿(底薪)之外,還有各種績效獎金和養廉銀,足夠維持他們在京城的體面生活,而不至于為了面子去收一些不必要的黑錢。 以前是戶部沒錢,連俸祿都得靠各種控制才能保證按時發放,有時候實在填不過來坑干脆用大明寶鈔頂上。 那時候的大明寶鈔,去錢莊兌換時,打個八折都不大有人肯收。 現在則完全不同了。 從弘治十二年朱厚照讓唐寅端了制造假銅錢的老窩后,又去江南轉了一圈,拿著欽差的尚方寶劍,干掉了一批官商勾結的鹽商和貪官,抄家抄得手軟,之后就跟江南的錢莊聯合,按照小太子定下的章程,開辦了新的銀行。 這種以國庫為擔保,少數私有錢莊入股的銀行,在商業最發達的江南地區施行后,起初大家不習慣,對于一比一兌換寶鈔甚至還有些抵抗。 可后來很快發現,大額的寶鈔,在長途運輸和交易中,簡直不要太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