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頁
昭君心中盤算起來,腦海中一直搜索藥方。 想想記憶中有沒有關于疫情,瘟疫的方子。要是有,此時就用得上,雖然不是在古代,貢獻一個方子能得到什么好處,但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能救多少就救多少吧。 她不要表揚,不要什么好處,只是想單純的用自己白得的外掛幫幫那些在生命線上掙扎的人們。 臺下議論紛紛,可沒有人敢報名,都知道人命關天,自己學的那點,根本不足以支撐他們去救人性命。 幾個學了點醫學知識的知青,都不敢舉手報名。 蔣欣怡急啊,想好友能把握住機會,但同時也知道,關系到人命,她不敢催。只是臉上的表情,極速變化。 昭君在記憶深處翻閱著,每一世的記憶,沒有什么用的,她都會在離開以后剝離。 可關于學到的一切知識,她都會儲存在記憶深處。 一點點的尋找,一點點的拉扯著深處的記憶。 時間一點點在流逝,周遭依然嘈雜。 她站立在原處,卻沒有被周遭的吵鬧所影響。 很快的,她在記憶深處,真的找到一個方子。 一個被人改良過的方子,改良過的方子,效果更好,所需的藥材更加的便宜,還常見。 昭君依然沒有把握,只是想試試。 有了這份方子,昭君舉起手,朗聲大喊,“報告?!?/br> “說?!眳沁B長聽到這聲報告,好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他們幾個站在臺子上,一直掛著心。 “連長,指導員,黃大姐,我自小隨姥爺學醫。我姥爺就我媽一個孩子活下來,姥爺臨去之前,把他知道的方子告訴了我。 我不能確定是不是能治好,但是我想試試?!?/br> 臺上的幾人聽了轉身走在一起,交頭接耳在一起商談。 沒辦法,現在是死馬當活馬醫。 “行,要什么,你說。只是西藥,不容易弄?,F在到處都沒有?!?/br> 指導員從連里出現病人以后,就一直找關系找藥。 可是周圍能及時到藥的地方,都有病人。 不好弄啊,上面也在找京都找總軍區弄藥。 他們雖然成為了預備疫,可之前是正規部隊,是英雄部隊。找軍區調藥,只要有,一定會調一部分來。 可惜的是,軍區總院也沒有什么存藥。 “連長,指導員,具體要什么,我列一張清單,不是什么難尋的,應該在省內都能找到?!?/br> 昭君沒有直接說出來,有好些人都對中醫很不屑,甚至壓制中醫的發展。 她不想說出來讓人非議。 “好,你隨我們去連部?!?/br> 連長二話不說,他是急的,找知青中懂醫的人,就是一個餿主意。 只是他運氣不錯,誤打誤撞還真找到了這么一個人。 ☆、第51章 知青(04) “小竇, 說說你打算怎么做?” 吳連長剛坐下來就有些迫不及待的問。 他急啊, 嘴巴已經起了好幾個火泡。 水都沒有喝一口的昭君,邊寫清單邊說, “連長, 指導員, 治病需要的都是草藥中藥材。 目前咱四連最重要的是隔離,還有防疫。 三位病人的家屬都要隔離半個月,不要與左鄰右舍聯系見面。 病人家屬之間也最好相互隔離半個月。還有弄一些石灰來,家里邊邊角角都灑上。 衣服, 被單,用開水狠狠燙過洗過。被子全拿出來曬曬。 防疫也是一場戰役。必須讓咱四連的人全部嚴格遵守。 ” 寫的很快, 需要的藥材,數量全寫了。 寫完, 昭君快速跑回家, 從年代商店買了一大瓶藥用酒精,還用一個小瓶子倒出來一些, 放進空間。 這時代的醫用酒精,都是大圓瓶子裝著的。 倒出來一點點,還買了一些酒精棉, 繃帶,她拿出來可以說,是自己之前來的時候準備的。 也可以說是去世的媽留下來的, 來歷, 就不用她再解釋。 用籃子提著, 穩穩當當的朝連部走去。 被隔離的病人就在連部隔壁的一間很少用的屋子。 里面用磚塊,木板搭的臨時床,三張臨時床,三個病人。 昭君還戴著厚厚的老式口罩,一共買了五個。 她不敢多買,也不敢拿出多的來。 再多,就沒法解釋。 幾個有借口,是親媽留下的。反正親媽走的時候,是給了她一些東西,雖然不是錢財,但雜七雜八的也有一些。 家里人都只是粗略的瞧過,見全是雜物還有書,也就沒在意。 現在隨她怎么編都成,只要不太離譜。 “小竇,你拿的什么?” 辦公室的人都看著風風火火出去的人,慢慢的走了進來,很重視手中提的籃子。 “黃大姐,我來的時候,帶了一瓶醫用酒精,還有藥棉,繃帶之類的。都是前兩年我媽去世前買回家的。 家里人沒有人重視這個,我一直留著,這次來兵團,我就帶過來。 想著,也許能用上,只是酒精放了兩年,我怕效果會差一些。 但總比沒有的好,哦,對了,千萬記得,水一定要燒開了才能喝。 還有不要吃河里的水,我記得山林里有一條小溪,是山泉水,找人順著小溪向源頭走,找找,看看有沒有什么動物尸體。 --